"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桃扇蒲床》七言聯 1989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在錢君匋隸書作品中,如“雨”字或帶“雨”字頭的“霜”“露”“雲”“靈”“電”等,寶蓋頭部首的字如“家”“富”“客”“容”“寒”“寧”等,還有“當”字甚至“隔”字這類帶有橫豎鉤或橫鉤的末筆,都抖動出寫意的圓弧形筆道。這種快意的寫法,化靜為動,意氣風發,卻也不無張揚、刻意之嫌。

從技法層面上看,寫意的圓弧長筆畫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直豎或鉤畫,因為筆畫忌腫、滯,也忌滑、飄,線條抖動上也不能毫無節制,不然就易流入習氣,甚至俗氣。而那些作品的內容不涉及上述這些漢字的時候,如1995年的七言聯“林間暖酒焚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1996年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則給人既古且新,清雅灑脫之感。

社會上對錢君匋這種“漢簡新體”讚譽頗多,他下筆也越來越自信、果敢,甚至“隨手刷出來”。1992年,在《淚向杭州灑——記沙孟海》,錢君匋追憶沙老,說沙老“尤其對我寫的漢簡,十分讚賞,他說我寫字只是真的寫字,不像一般人那樣在那裡‘描字’‘畫字’,而是隨手刷出來的”。刷字的確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但是痛快之餘還要沉著。而一些作品,可能是應酬的緣故,不免單薄、草率。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桃扇蒲床》七言聯 1989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在錢君匋隸書作品中,如“雨”字或帶“雨”字頭的“霜”“露”“雲”“靈”“電”等,寶蓋頭部首的字如“家”“富”“客”“容”“寒”“寧”等,還有“當”字甚至“隔”字這類帶有橫豎鉤或橫鉤的末筆,都抖動出寫意的圓弧形筆道。這種快意的寫法,化靜為動,意氣風發,卻也不無張揚、刻意之嫌。

從技法層面上看,寫意的圓弧長筆畫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直豎或鉤畫,因為筆畫忌腫、滯,也忌滑、飄,線條抖動上也不能毫無節制,不然就易流入習氣,甚至俗氣。而那些作品的內容不涉及上述這些漢字的時候,如1995年的七言聯“林間暖酒焚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1996年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則給人既古且新,清雅灑脫之感。

社會上對錢君匋這種“漢簡新體”讚譽頗多,他下筆也越來越自信、果敢,甚至“隨手刷出來”。1992年,在《淚向杭州灑——記沙孟海》,錢君匋追憶沙老,說沙老“尤其對我寫的漢簡,十分讚賞,他說我寫字只是真的寫字,不像一般人那樣在那裡‘描字’‘畫字’,而是隨手刷出來的”。刷字的確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但是痛快之餘還要沉著。而一些作品,可能是應酬的緣故,不免單薄、草率。

錢君匋篆刻“三絕”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桃扇蒲床》七言聯 1989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在錢君匋隸書作品中,如“雨”字或帶“雨”字頭的“霜”“露”“雲”“靈”“電”等,寶蓋頭部首的字如“家”“富”“客”“容”“寒”“寧”等,還有“當”字甚至“隔”字這類帶有橫豎鉤或橫鉤的末筆,都抖動出寫意的圓弧形筆道。這種快意的寫法,化靜為動,意氣風發,卻也不無張揚、刻意之嫌。

從技法層面上看,寫意的圓弧長筆畫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直豎或鉤畫,因為筆畫忌腫、滯,也忌滑、飄,線條抖動上也不能毫無節制,不然就易流入習氣,甚至俗氣。而那些作品的內容不涉及上述這些漢字的時候,如1995年的七言聯“林間暖酒焚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1996年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則給人既古且新,清雅灑脫之感。

社會上對錢君匋這種“漢簡新體”讚譽頗多,他下筆也越來越自信、果敢,甚至“隨手刷出來”。1992年,在《淚向杭州灑——記沙孟海》,錢君匋追憶沙老,說沙老“尤其對我寫的漢簡,十分讚賞,他說我寫字只是真的寫字,不像一般人那樣在那裡‘描字’‘畫字’,而是隨手刷出來的”。刷字的確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但是痛快之餘還要沉著。而一些作品,可能是應酬的緣故,不免單薄、草率。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桃扇蒲床》七言聯 1989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在錢君匋隸書作品中,如“雨”字或帶“雨”字頭的“霜”“露”“雲”“靈”“電”等,寶蓋頭部首的字如“家”“富”“客”“容”“寒”“寧”等,還有“當”字甚至“隔”字這類帶有橫豎鉤或橫鉤的末筆,都抖動出寫意的圓弧形筆道。這種快意的寫法,化靜為動,意氣風發,卻也不無張揚、刻意之嫌。

從技法層面上看,寫意的圓弧長筆畫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直豎或鉤畫,因為筆畫忌腫、滯,也忌滑、飄,線條抖動上也不能毫無節制,不然就易流入習氣,甚至俗氣。而那些作品的內容不涉及上述這些漢字的時候,如1995年的七言聯“林間暖酒焚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1996年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則給人既古且新,清雅灑脫之感。

社會上對錢君匋這種“漢簡新體”讚譽頗多,他下筆也越來越自信、果敢,甚至“隨手刷出來”。1992年,在《淚向杭州灑——記沙孟海》,錢君匋追憶沙老,說沙老“尤其對我寫的漢簡,十分讚賞,他說我寫字只是真的寫字,不像一般人那樣在那裡‘描字’‘畫字’,而是隨手刷出來的”。刷字的確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但是痛快之餘還要沉著。而一些作品,可能是應酬的緣故,不免單薄、草率。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鐘聲送盡流光”原印及四面長邊款

這種遺憾,在錢君匋的巨印邊款隸書中又得到心滿意足的彌補,這又是他的獨到之處。雖說是邊款,但將隸書跋文特別是長跋視作一件完整的作品,如“鐘聲送盡流光”邊款隸書(234字)、“夜潮秋月相思”(189字),漢隸碑刻的莊重古厚、雋永綿長,再次躍然眼前。陰刻邊款施以界格,自作長跋又基於良好的文學修養,從形式到內容,文質兼美。

當然,錢君匋也以漢簡入邊款,如“錢豫堂”印的邊款“乙巳燈節,君匋作”,但這類作品不多見。邊款除了隸書以及常見的楷書,以篆書、行草入印款的數量也不少。特別是70歲以後的邊款草書,錢君匋可謂欣然自得,自雲“不讓前人,求者也眾”。

"

錢君匋除了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還顏其居室曰:“無倦苦齋”,並陸續刻了幾方朱文、白文印“無倦苦齋”,聞名遐邇。

錢君匋篆刻“三絕”

“無倦苦齋”印

最早那方白文印“無倦苦齋”邊款刻著:“餘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於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字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1963)六月,錢君匋並記。”

錢君匋珍藏上百方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的印章,其篆刻也取法這三家,並出入漢印、古璽,熔鑄古今,時見新趣。同時,“無倦苦齋”的室名,也表明了錢君匋致力於篆刻的決心,篤學好古、孜孜不倦。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 世紀80 年代,錢君匋先生在創作

白蕉和錢君匋就藝事相互切磋,志趣相投,1980年出版的《君匋印選》封面即用了白蕉的行書題簽,又以來楚生的肖形印為主體。無論是白蕉還是錢君匋,都曾多次請教於黃賓虹,也都得到了勉勵。如黃賓虹稱讚白蕉“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也對錢君匋報以期許:“精讀史書,觀摩名作,日習篆書,書中求印,膽識過人,自不會蹈襲舊作。弟其勉之哉!”

黃賓虹所說的“書中求印”,即是“印從書出”,這是從鄧石如以來到當代,一直貫穿於篆刻史的重要印學理念,是“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的深化。從鄧石如之後,無論是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還是黃牧甫、吳昌碩,甚至齊白石都是“印從書出”的積極實踐者。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故鄉無限好只是久留難”原印及三面長邊款

並且,趙之謙“印外求印”論一出,又最大限度地開拓了篆刻的視野,無論詔版、錢幣、鏡銘、燈鑑、磚文、刻石等皆可成為篆刻取法的不竭資源。吳昌碩承前啟後,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結合得最為成功。

錢君匋在趙之謙、吳昌碩之後,也努力實踐“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理念,他晚年的在隸書、草書上的突破,在精神旨趣上與寫意印風相契合。比如:為朱屺瞻所刻大寫意印“田田”;“六億神州盡舜堯”以隸書入印;“豫則立”有明顯的魏碑刀法;“成都李一氓”則直接是魏碑楷書入印,加以界格;“亞明”印取商代古璽亞字邊款;這些都溢出了“印宗秦漢”“印中求印”的框架,而是廣徵博引,多方取材,加以印化。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自作桐廬詩》四條屏 1996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相比於草書、魏楷,錢君匋書法上最大的突破當是隸書。他的隸書主要根基在漢碑,從《禮器》《華山廟碑》等端莊流麗、意法兼備的經典作品悟入,也受到金農隸書的影響。金農的隸書初學鄭簠,繼而從《華山廟碑》中蛻變出新,並且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書畫成就,也精於篆刻,曾與“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而居,互相砥礪。金農酷嗜金石,其作品的金石氣以及暗合了漢簡的意趣,對錢君匋還有老友來楚生都起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近代以來簡牘的出土,以真切、直觀、鮮活的墨跡,改變人們原先只是單調、死板地從碑刻對漢隸的理解與研究,錢君匋、來楚生後期隸書的成功突破也正是效法了漢簡,把眼光投向簡牘,把漢碑與漢簡熔鑄,簡靜中寓質樸,剛健中見秀逸,也因而在隸書創作領域佔據了制高點。

來楚生的隸書主要用功於敦煌漢簡中的《急就章》、王莽時期的《天鳳元年簡》、甘肅所出土的醫學簡牘《折傷簿》等,錢君匋則從第一批出土的“流沙墜簡”中研求。相比之下,來楚生的簡牘隸書更含蓄、蘊藉、樸拙,也並不刻意於簡牘中常見的誇張波磔或極盡表現之能事的縱筆畫,而錢君匋的簡牘隸書,篆、隸、草糅合得更加充分,更見動宕,只不過結體有時過於誇張,尤其是那抖擻的圓弧形長筆畫難免有些習氣。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 《桃扇蒲床》七言聯 1989年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藏

在錢君匋隸書作品中,如“雨”字或帶“雨”字頭的“霜”“露”“雲”“靈”“電”等,寶蓋頭部首的字如“家”“富”“客”“容”“寒”“寧”等,還有“當”字甚至“隔”字這類帶有橫豎鉤或橫鉤的末筆,都抖動出寫意的圓弧形筆道。這種快意的寫法,化靜為動,意氣風發,卻也不無張揚、刻意之嫌。

從技法層面上看,寫意的圓弧長筆畫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直豎或鉤畫,因為筆畫忌腫、滯,也忌滑、飄,線條抖動上也不能毫無節制,不然就易流入習氣,甚至俗氣。而那些作品的內容不涉及上述這些漢字的時候,如1995年的七言聯“林間暖酒焚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1996年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則給人既古且新,清雅灑脫之感。

社會上對錢君匋這種“漢簡新體”讚譽頗多,他下筆也越來越自信、果敢,甚至“隨手刷出來”。1992年,在《淚向杭州灑——記沙孟海》,錢君匋追憶沙老,說沙老“尤其對我寫的漢簡,十分讚賞,他說我寫字只是真的寫字,不像一般人那樣在那裡‘描字’‘畫字’,而是隨手刷出來的”。刷字的確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但是痛快之餘還要沉著。而一些作品,可能是應酬的緣故,不免單薄、草率。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篆刻“三絕”

錢君匋“鐘聲送盡流光”原印及四面長邊款

這種遺憾,在錢君匋的巨印邊款隸書中又得到心滿意足的彌補,這又是他的獨到之處。雖說是邊款,但將隸書跋文特別是長跋視作一件完整的作品,如“鐘聲送盡流光”邊款隸書(234字)、“夜潮秋月相思”(189字),漢隸碑刻的莊重古厚、雋永綿長,再次躍然眼前。陰刻邊款施以界格,自作長跋又基於良好的文學修養,從形式到內容,文質兼美。

當然,錢君匋也以漢簡入邊款,如“錢豫堂”印的邊款“乙巳燈節,君匋作”,但這類作品不多見。邊款除了隸書以及常見的楷書,以篆書、行草入印款的數量也不少。特別是70歲以後的邊款草書,錢君匋可謂欣然自得,自雲“不讓前人,求者也眾”。

錢君匋篆刻“三絕”

《長征印譜》第二版書影

巨印、長跋、組印這“三絕”是錢君匋篆刻的突出之處。組印如《戰地組印》《長征印譜》《魯迅筆名印譜》等,有特定的政治背景,配合宣傳、政策、運動,亦可見藝術家心繫民生、時事、國運;而巨印又為長跋提供了客觀條件,更重要的是,從巨印創作中,他在正大氣象的格局之中,徹底迴避曾反覆批評徐三庚的“纖巧”,寄寓了樸實渾厚、神完氣足的美學理想以及藝術家的才情、魄力、氣度、修養,也洋溢著濃郁的現代的氣息。

來楚生《然犀室印學心印》雲:“能於細者畏於巨,此何以故?資力超邁與否使然耳。才高見氣魄,巨印勝任;庸才求工穩,小巧相宜。”誠然如是,巨印之難,非小印簡單放大,非深究其道者難言其艱。

沒有超越時人的功力、才氣、魄力、學養、視野、家國情懷,錢君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詩書畫印、文學寫作、收藏、出版、編輯、裝幀、音樂、教育等諸多領域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所以綜合看待,在近現代藝術史上,錢君匋雖非開宗立派的大師,但也絕對是大時代的弄潮兒,並且不可複製。

內容選自《中國美術》2019年第2期

作者:範國新(《中國書法》雜誌社)

《“無倦苦齋”錢君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