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英:在甘肅一待就是半個世紀

錢龍英離開上海前拍攝的照片。

"錢龍英:在甘肅一待就是半個世紀

錢龍英離開上海前拍攝的照片。

錢龍英:在甘肅一待就是半個世紀

古稀之年的錢龍英。

1968年,110萬上海學生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當時他們的年齡只有十七八歲,甚至更小,卻離開父母、告別故土,去農村,去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71歲的錢龍英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員,從當年坐上綠皮火車從上海一路向西到敦煌插隊,在甘肅一待就是半個世紀。

響應號召,上海知青支邊敦煌

18歲,正是風華正茂、充滿夢想的花季年華。1968年,錢龍英懷揣美好的青春夢想,從上海財政金融學校畢業後等待分配。“我學的是財政專業,畢業後本來是要分配到上海的。”錢龍英回憶說,當時大家都在等待分配,突然傳出消息說分配暫停,而後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學校的動員下,我們一個班的同學都被分到了甘肅。

上海的知青,從上海北站出發,一列列綠皮火車載著一批批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奔向了黑龍江、內蒙古、雲南、甘肅等地。錢龍英還清楚地記得,他們離開上海正值金秋九月,上海還是滿目蔥蘢的時節,當時整整一列綠皮火車上都是從上海到甘肅的知青。“早就聽說甘肅物資匱乏,家裡人給我準備了大米、肥皂、洗衣粉等必備生活用品,毫不誇張,能帶的都帶上了,連手紙都沒落下,加上被子、褥子,每個人光是行李就有三四大包。”錢龍英回憶說,火車一路向西,知青們沿天水、張掖一路“撒”下去,我們是最遠的一站——敦煌。“火車整整走了三天四夜,看著車窗外越來越荒涼的景象,大家幾乎走一路、哭一路,當時火車只能到柳園站,我們在柳園火車站下車後,又被安排坐上一輛敞篷老解放車,一路塵土飛揚,顛簸了一天時間才到敦煌。”

每次回上海,都像去採購

和錢龍英同去敦煌的有20多個上海知青,他們都被安排在敦煌肅東大隊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們每天一大早和當地農民一起割麥子,晚上一起收工回家,那段時間最怕的不是苦和累,而是飲食不習慣。”錢龍英說,我們之前幾乎沒有吃過大餅、麵條,後來就和農民商量,用自己帶的大米做米飯吃。夏天的敦煌早晚涼爽,中午的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為了避開高溫,錢龍英和小夥伴們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來割麥子,中午休息,下午五六點再出工。“我們每天收工回到農民家就將近晚上11點了,大家再抬水、架火、做飯,每天的日子緊張而忙碌,連近在咫尺的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都沒去看過。”在敦煌的那段日子,錢龍英還在人生中第一次遭遇了沙塵暴,“那次的沙塵暴來得非常猛烈,關著門窗,房子裡、炕上都是沙子,人也是灰頭土臉的,兩三天都出不去門。”

一年後,錢龍英從敦煌分配到了甘肅省供銷社下屬的甘肅省農副土產公司,單位就在現在蘭州大學對面的黃樓附近。她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到的蘭州:基本都是土路,街道上很少看到水泥路,像樣的商店更是沒有幾家。正因為如此,她每次回上海,從巧克力、衣服、料子到大米,像搬家似的,大包小包地從上海往蘭州帶。“不光是給自己帶,還要給身邊的同事帶。”至今還有一件事讓她“心驚肉跳”,“那是1974年,我在上海生了女兒,丈夫接我回蘭州。當時給同事們捎帶了很多東西,沒想到帶的行李實在太多太重,壓塌了火車行李架。當時孩子就放在硬座上,我嚇壞了,好在孩子平安無事。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從上海往蘭州帶過大米。”

鄉音未改,心早已愛上蘭州

從1955年全國第一套糧票正式流通,到1990年代初期各地陸續取消了各類票證,我國曆經了近40年的“票證時代”。那是一段較長的短缺經濟時代,各種物資極度匱乏,市場供應嚴重不足,許多東西都要憑票購買,限量供應,省供銷社因此也成了很多人“擠破頭都想進去”的好單位。

錢龍英說,她初到蘭州時,被分配到了省農副土產公司榆中戰備庫,戰備庫裡存放著國家儲備棉和茶葉等,他們的工作是負責對儲備物資的批次、件數和出入庫時間進行登記。三年後,她從戰備庫轉崗到水煙廠,在廠裡擔任出納工作,每天需要從水煙廠到銀行來回奔波,考慮到工作方便,單位分配指標讓她擁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可是生活中的“大件”,有輛鳳凰、永久或飛鴿牌自行車,不亞於今天開著奔馳轎車。錢龍英回憶說:“當時廠裡生產的水煙大都銷往南方,在蘭州屬於緊俏貨,那些銀行和我有工作往來的職員,經常託我給他們買水煙。”

1984年,錢龍英又調往省供銷社財會處工作。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浪潮中,喪失了“專供”供應優勢的省供銷社風光不再,經濟效益急轉直下。1995年,正值中年的錢龍英臨危受命,被派往省供銷社下屬的已瀕臨破產的蘭山食品廠擔任副廠長,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巨大沖擊,錢龍英和當時的領導班子緊急決策後,籌資購置鍋爐、鋪設暖氣管道,將企業轉型為供熱站,承擔起靜寧南路部分小區的供熱任務,扭轉了企業經濟直線下滑的態勢,解決了部分職工的吃飯問題。

如今的錢龍英已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50載春夏秋冬,儘管老人鄉音未改,但是卻從心底裡愛上了蘭州。“我女兒畢業後回上海工作了兩年,她覺得更喜歡蘭州,現在已經留在蘭州發展。”錢龍英還開心地告訴記者,這幾年蘭州發展很快,高樓大廈林立,活魚活蝦隨處都可以買到,而且氣候溫潤涼爽,“我有幾個同學雖然退休後回到上海,但是每年夏天都要回蘭州住一段時間。”

錢龍英,一位曾經的“異鄉人”,已經深深愛上了蘭州,也離不開了蘭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