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

一,北宋鐵錢

北宋是一個高度發達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朝廷基於各地的政治經濟因素以及貨幣的流通情況,將全國各路劃分為不同質地錢幣的流通區域,區域內各自使用不同貨幣,互不通用,各個地區嚴禁貨幣外流。

其中,四川是宋代使用鐵錢時間最長、鑄造額最大的地區。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朝廷頒佈了禁銅錢入川的政令,"始令雅州百丈縣置監而鑄鐵錢,禁銅錢入川,從唐州刺史曹光實請也"。河東路在北宋之初,採取銅鐵錢並行的政策,到微宗之時,河東路則只專行鐵錢而且主要流通小平鐵錢。陝西地區主要流通折二至折十鐵錢,僅在北宋晚期流通背"宣"和"映"的小平鐵錢,利州路則是大、小鐵錢並行流通使用。

北宋鐵錢主要以小平錢為主,後期折二、折三、折五錢,甚至折十錢漸漸增加。一貫小平錢約重6.5斤(北宋每斤重約摺合今640克),相當於現在重量8斤。折二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16斤,折十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32斤。銅錢與鐵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比價,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一比十,即一枚銅錢可兌換十枚鐵錢行用,"鐵錢十乃值銅錢一","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ー"。

"

一,北宋鐵錢

北宋是一個高度發達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朝廷基於各地的政治經濟因素以及貨幣的流通情況,將全國各路劃分為不同質地錢幣的流通區域,區域內各自使用不同貨幣,互不通用,各個地區嚴禁貨幣外流。

其中,四川是宋代使用鐵錢時間最長、鑄造額最大的地區。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朝廷頒佈了禁銅錢入川的政令,"始令雅州百丈縣置監而鑄鐵錢,禁銅錢入川,從唐州刺史曹光實請也"。河東路在北宋之初,採取銅鐵錢並行的政策,到微宗之時,河東路則只專行鐵錢而且主要流通小平鐵錢。陝西地區主要流通折二至折十鐵錢,僅在北宋晚期流通背"宣"和"映"的小平鐵錢,利州路則是大、小鐵錢並行流通使用。

北宋鐵錢主要以小平錢為主,後期折二、折三、折五錢,甚至折十錢漸漸增加。一貫小平錢約重6.5斤(北宋每斤重約摺合今640克),相當於現在重量8斤。折二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16斤,折十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32斤。銅錢與鐵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比價,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一比十,即一枚銅錢可兌換十枚鐵錢行用,"鐵錢十乃值銅錢一","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ー"。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這一比價大體符合宋代銅與鐵的實際比價,也就是說鐵錢的貨幣購買力與其實際價值是相等的。鐵錢的購買力很低,實際交易中不得不用大數量完成,匹羅的交易需用到兩萬枚鐵錢,合今制重達約160斤。

北宋鐵錢鑄造量非常大,以元豐年間為例,"虢州、朱陽兩監十二萬五千貫,商州阜民、洛南兩監各十二萬五幹貫,威遠鎮、滔山鎮兩監二十萬貫,興州濟眾監四萬一千貫,嘉州豐遠監二十萬五千貫,邛州惠民監七萬三千ニ百三十四貫"。鐵錢九個錢監發鑄八十九萬餘貫,摺合錢幣近9億枚。

北宋鐵錢在全國各地多有出土。1977年12月,在陝西寶雞陵揮大隊出土北宋鐵錢5850公斤。1988年2月,在陝西岐山縣祝家莊鄉曹家溝村發現鐵錢窖藏出土北宋鐵錢約1250公斤,共計13個品種。1985年,在甘肅莊浪韓店鄉西門村發現一處北宋窖藏,出土北宋鐵錢100餘公斤,共計12個品種,宣和通寶錢佔了將近一半。1989年2月,在甘肅臨潭縣治力關村徽家莊一處北宋窖藏,出土鐵錢1000餘公斤,包括10個品種。1989年,在江蘇南通城西發現一處北宋鐵錢窖藏,估計有35~45噸,鏽蝕嚴重,有折三、折五、折十等大錢。

2005年1月,山西絳州州署大堂前院遺址出士了數量眾多的北宋鐵錢,初步統計超過1.2萬校。種類包括宋神宗熙寧通寶錢,宋哲宗元祐通寶和紹聖元寶錢,宋徴宗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政和通寶錢等六種,其中數量以政和錢為最多,書體皆為篆書和楷書兩種。北宋時絳州屬河東路,河東地區鐵錢以鑄造精整、字口深峻、稜角分明、書法精美而著稱。其鑄造方法與銅錢一樣,採取以新鑄鐵錢在沙模範上翻砂再鑄的方法。絳州州署遺址出土的北宋鐵錢充分體現了當時高超的治煉鑄造技術和書法藝術水平。

二、南宋鐵錢

南宋鐵錢鑄造量巨大,由於紙幣廣泛流通,代替了高價值的銅錢,細瑣的日常交易仍由價值較低的鐵錢作為"輔幣"來流通使用。南宋一朝自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年)鑄行鐵質建炎通寶小平錢,至理宗淳祐年(1241~1252年)鑄行淳祐通寶"當百"大鐵錢,在這一百年間,歷朝均鑄造有鐵錢,先後鑄行了建炎、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泰、開禧、聖宋嘉定、大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純熙等18種年號和非年號的鐵錢。

理宗淳祐之後,四川、兩淮等地鐵錢鑄行區相繼被元軍奪佔,南宋鑄造鐵錢的歷史才基本結束。南宋鐵錢的流通區域,主要是四川地區(包括成都府路和梓州、利州、夔州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準南西路和準南東路。其基本走勢西起長江上游的四川一帶,經過當時的荊湖北路,東至準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區域,大致是沿著當時宋、金邊界南側一線。

"

一,北宋鐵錢

北宋是一個高度發達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朝廷基於各地的政治經濟因素以及貨幣的流通情況,將全國各路劃分為不同質地錢幣的流通區域,區域內各自使用不同貨幣,互不通用,各個地區嚴禁貨幣外流。

其中,四川是宋代使用鐵錢時間最長、鑄造額最大的地區。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朝廷頒佈了禁銅錢入川的政令,"始令雅州百丈縣置監而鑄鐵錢,禁銅錢入川,從唐州刺史曹光實請也"。河東路在北宋之初,採取銅鐵錢並行的政策,到微宗之時,河東路則只專行鐵錢而且主要流通小平鐵錢。陝西地區主要流通折二至折十鐵錢,僅在北宋晚期流通背"宣"和"映"的小平鐵錢,利州路則是大、小鐵錢並行流通使用。

北宋鐵錢主要以小平錢為主,後期折二、折三、折五錢,甚至折十錢漸漸增加。一貫小平錢約重6.5斤(北宋每斤重約摺合今640克),相當於現在重量8斤。折二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16斤,折十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32斤。銅錢與鐵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比價,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一比十,即一枚銅錢可兌換十枚鐵錢行用,"鐵錢十乃值銅錢一","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ー"。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這一比價大體符合宋代銅與鐵的實際比價,也就是說鐵錢的貨幣購買力與其實際價值是相等的。鐵錢的購買力很低,實際交易中不得不用大數量完成,匹羅的交易需用到兩萬枚鐵錢,合今制重達約160斤。

北宋鐵錢鑄造量非常大,以元豐年間為例,"虢州、朱陽兩監十二萬五千貫,商州阜民、洛南兩監各十二萬五幹貫,威遠鎮、滔山鎮兩監二十萬貫,興州濟眾監四萬一千貫,嘉州豐遠監二十萬五千貫,邛州惠民監七萬三千ニ百三十四貫"。鐵錢九個錢監發鑄八十九萬餘貫,摺合錢幣近9億枚。

北宋鐵錢在全國各地多有出土。1977年12月,在陝西寶雞陵揮大隊出土北宋鐵錢5850公斤。1988年2月,在陝西岐山縣祝家莊鄉曹家溝村發現鐵錢窖藏出土北宋鐵錢約1250公斤,共計13個品種。1985年,在甘肅莊浪韓店鄉西門村發現一處北宋窖藏,出土北宋鐵錢100餘公斤,共計12個品種,宣和通寶錢佔了將近一半。1989年2月,在甘肅臨潭縣治力關村徽家莊一處北宋窖藏,出土鐵錢1000餘公斤,包括10個品種。1989年,在江蘇南通城西發現一處北宋鐵錢窖藏,估計有35~45噸,鏽蝕嚴重,有折三、折五、折十等大錢。

2005年1月,山西絳州州署大堂前院遺址出士了數量眾多的北宋鐵錢,初步統計超過1.2萬校。種類包括宋神宗熙寧通寶錢,宋哲宗元祐通寶和紹聖元寶錢,宋徴宗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政和通寶錢等六種,其中數量以政和錢為最多,書體皆為篆書和楷書兩種。北宋時絳州屬河東路,河東地區鐵錢以鑄造精整、字口深峻、稜角分明、書法精美而著稱。其鑄造方法與銅錢一樣,採取以新鑄鐵錢在沙模範上翻砂再鑄的方法。絳州州署遺址出土的北宋鐵錢充分體現了當時高超的治煉鑄造技術和書法藝術水平。

二、南宋鐵錢

南宋鐵錢鑄造量巨大,由於紙幣廣泛流通,代替了高價值的銅錢,細瑣的日常交易仍由價值較低的鐵錢作為"輔幣"來流通使用。南宋一朝自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年)鑄行鐵質建炎通寶小平錢,至理宗淳祐年(1241~1252年)鑄行淳祐通寶"當百"大鐵錢,在這一百年間,歷朝均鑄造有鐵錢,先後鑄行了建炎、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泰、開禧、聖宋嘉定、大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純熙等18種年號和非年號的鐵錢。

理宗淳祐之後,四川、兩淮等地鐵錢鑄行區相繼被元軍奪佔,南宋鑄造鐵錢的歷史才基本結束。南宋鐵錢的流通區域,主要是四川地區(包括成都府路和梓州、利州、夔州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準南西路和準南東路。其基本走勢西起長江上游的四川一帶,經過當時的荊湖北路,東至準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區域,大致是沿著當時宋、金邊界南側一線。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南宋共152年(1127~1279年),鑄造鐵錢共約有58個品種以上,鐵錢鑄造量超過北宋。南宋鐵錢的幣值分小平、折ニ、折三、折五、折十、當百;背文分紀值、紀監、紀年、紀爐次等,還有星紋、月紋、星月紋、雙星月紋等不同標識;錢文有楷、篆、隸書等。南宋鐵錢在錢文品種和版別等方面都達到了我國曆史的最高峰,在嘉定年間(1208~1224年)所鑄造的嘉定鐵錢寶文多達二十多種,居中國錢幣史上以同一年號為錢文鑄錢之首,開創了多種寶文並用的新制,面文有"嘉定元寶"、"嘉定通寶"、"嘉定重寶""嘉定永寶"、"嘉定安寶"、"嘉定萬寶"、"嘉定全寶"、"嘉定崇寶"、"嘉定正寶定珍寶"、"嘉定新寶"、"嘉定洪寶"、"嘉定真寶"、"嘉定隆寶"、"嘉定泉寶"、"嘉定封寶"、"嘉定之寶"、"嘉定大寶"、"嘉定興寶"、"嘉定至寶"等。

南宋鐵錢背文極其複雜,有紀地或紀錢監的,如利、利州、利州行使、邛、惠、川、同、舒同鬆、舒鬆、春、漢、定、泉等;有紀值的,如伍、當五、行五、通五、正五、使五信五、有紀鑄年時間的,如元三、四等;還有紀錢範號或放置位置的,如四十、四六、五七、東上、北上西中、西下等等。

南宋剛剛建立之初,鐵錢鑄造量較之北宋有所下降,川蜀地區歲鑄額在10萬貫左右。乾道六年(1170年),朝廷在兩準地區推行鐵錢之後,鑄造量迅速上升,

淮西、江西等地區的主要錢監歲鑄額約六七十萬貫。如舒州、蘄州監,在淳熙七年(1180年),歲鑄額45萬貫;淳熙九年末至十二年間(1182~1185年),歲鑄額60萬貫;紹熙二年(1191年),歲鑄額40萬貫。南宋對鐵錢的重量要求與北宋一致。

南宋利州監鑄造鐵錢,"凡大錢乾重十ニ斤,小錢千重七斤有半這與《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北宋景祐年間鑄造鐵錢的重量基本相同

1949年以來,江蘇、安徽等地出土大量南宋鐵錢,這些地區均屬於南宋時期所轄的兩淮地區,這就充分證明南宋時期兩準為鐵錢流通地區的記載屬實。1985年7月,在京杭運河高郵臨城段航道拓浚工程中出土了數噸兩宋鐵錢和部分銅錢

據初步調査這次共出土銅鐵錢約十萬餘枚,以鐵錢為主。這批南宋鐵錢上限為宋高宗紹興末年,下限是宋理宗紹定年間,涉及南宋五個帝王、十二個年號、一個"大宋"非年號,各紀年、紀監、版別計410種,許多錢幣品種突破錢譜記載,彌補了史料記載的空白。如乾道元寶(籙書)背"安"、純熙元寶等鐵錢屬於國內首次發現,意義重大。該批南宋鐵錢有楷、算、隸多種書體,製作精美,不僅面文工整清秀,背文也十分豐富,有星月、單字、雙字、四字,有紀監、紀年等。

此次新發現有淳熙元寶背"春拾"鐵錢,面文篆書、背文楷書,一錢兩種書體十分罕見,是宋錢新的發現。純熙元寶錢的出土,印證了史料記載宋孝宗在改元淳熙"之前曾短暫擬定"純照"作為年號的史實。

宋代揚州屬江淮路貨幣流通區為鐵錢流通區域,高郵南宋鐵錢的大量出土,為我們研究南宋的貨幣經濟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兩宋鐵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文物價值,不僅在東方貨幣文化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世界貨幣文化史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鐵錢主要成分為鐵,因而較銅錢更易氧化鏽蝕,導致腐化破碎,存世量很少,完整度不高。

"

一,北宋鐵錢

北宋是一個高度發達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朝廷基於各地的政治經濟因素以及貨幣的流通情況,將全國各路劃分為不同質地錢幣的流通區域,區域內各自使用不同貨幣,互不通用,各個地區嚴禁貨幣外流。

其中,四川是宋代使用鐵錢時間最長、鑄造額最大的地區。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朝廷頒佈了禁銅錢入川的政令,"始令雅州百丈縣置監而鑄鐵錢,禁銅錢入川,從唐州刺史曹光實請也"。河東路在北宋之初,採取銅鐵錢並行的政策,到微宗之時,河東路則只專行鐵錢而且主要流通小平鐵錢。陝西地區主要流通折二至折十鐵錢,僅在北宋晚期流通背"宣"和"映"的小平鐵錢,利州路則是大、小鐵錢並行流通使用。

北宋鐵錢主要以小平錢為主,後期折二、折三、折五錢,甚至折十錢漸漸增加。一貫小平錢約重6.5斤(北宋每斤重約摺合今640克),相當於現在重量8斤。折二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16斤,折十鐵錢每貫重合今制約32斤。銅錢與鐵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比價,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一比十,即一枚銅錢可兌換十枚鐵錢行用,"鐵錢十乃值銅錢一","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ー"。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這一比價大體符合宋代銅與鐵的實際比價,也就是說鐵錢的貨幣購買力與其實際價值是相等的。鐵錢的購買力很低,實際交易中不得不用大數量完成,匹羅的交易需用到兩萬枚鐵錢,合今制重達約160斤。

北宋鐵錢鑄造量非常大,以元豐年間為例,"虢州、朱陽兩監十二萬五千貫,商州阜民、洛南兩監各十二萬五幹貫,威遠鎮、滔山鎮兩監二十萬貫,興州濟眾監四萬一千貫,嘉州豐遠監二十萬五千貫,邛州惠民監七萬三千ニ百三十四貫"。鐵錢九個錢監發鑄八十九萬餘貫,摺合錢幣近9億枚。

北宋鐵錢在全國各地多有出土。1977年12月,在陝西寶雞陵揮大隊出土北宋鐵錢5850公斤。1988年2月,在陝西岐山縣祝家莊鄉曹家溝村發現鐵錢窖藏出土北宋鐵錢約1250公斤,共計13個品種。1985年,在甘肅莊浪韓店鄉西門村發現一處北宋窖藏,出土北宋鐵錢100餘公斤,共計12個品種,宣和通寶錢佔了將近一半。1989年2月,在甘肅臨潭縣治力關村徽家莊一處北宋窖藏,出土鐵錢1000餘公斤,包括10個品種。1989年,在江蘇南通城西發現一處北宋鐵錢窖藏,估計有35~45噸,鏽蝕嚴重,有折三、折五、折十等大錢。

2005年1月,山西絳州州署大堂前院遺址出士了數量眾多的北宋鐵錢,初步統計超過1.2萬校。種類包括宋神宗熙寧通寶錢,宋哲宗元祐通寶和紹聖元寶錢,宋徴宗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政和通寶錢等六種,其中數量以政和錢為最多,書體皆為篆書和楷書兩種。北宋時絳州屬河東路,河東地區鐵錢以鑄造精整、字口深峻、稜角分明、書法精美而著稱。其鑄造方法與銅錢一樣,採取以新鑄鐵錢在沙模範上翻砂再鑄的方法。絳州州署遺址出土的北宋鐵錢充分體現了當時高超的治煉鑄造技術和書法藝術水平。

二、南宋鐵錢

南宋鐵錢鑄造量巨大,由於紙幣廣泛流通,代替了高價值的銅錢,細瑣的日常交易仍由價值較低的鐵錢作為"輔幣"來流通使用。南宋一朝自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年)鑄行鐵質建炎通寶小平錢,至理宗淳祐年(1241~1252年)鑄行淳祐通寶"當百"大鐵錢,在這一百年間,歷朝均鑄造有鐵錢,先後鑄行了建炎、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泰、開禧、聖宋嘉定、大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純熙等18種年號和非年號的鐵錢。

理宗淳祐之後,四川、兩淮等地鐵錢鑄行區相繼被元軍奪佔,南宋鑄造鐵錢的歷史才基本結束。南宋鐵錢的流通區域,主要是四川地區(包括成都府路和梓州、利州、夔州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準南西路和準南東路。其基本走勢西起長江上游的四川一帶,經過當時的荊湖北路,東至準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區域,大致是沿著當時宋、金邊界南側一線。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南宋共152年(1127~1279年),鑄造鐵錢共約有58個品種以上,鐵錢鑄造量超過北宋。南宋鐵錢的幣值分小平、折ニ、折三、折五、折十、當百;背文分紀值、紀監、紀年、紀爐次等,還有星紋、月紋、星月紋、雙星月紋等不同標識;錢文有楷、篆、隸書等。南宋鐵錢在錢文品種和版別等方面都達到了我國曆史的最高峰,在嘉定年間(1208~1224年)所鑄造的嘉定鐵錢寶文多達二十多種,居中國錢幣史上以同一年號為錢文鑄錢之首,開創了多種寶文並用的新制,面文有"嘉定元寶"、"嘉定通寶"、"嘉定重寶""嘉定永寶"、"嘉定安寶"、"嘉定萬寶"、"嘉定全寶"、"嘉定崇寶"、"嘉定正寶定珍寶"、"嘉定新寶"、"嘉定洪寶"、"嘉定真寶"、"嘉定隆寶"、"嘉定泉寶"、"嘉定封寶"、"嘉定之寶"、"嘉定大寶"、"嘉定興寶"、"嘉定至寶"等。

南宋鐵錢背文極其複雜,有紀地或紀錢監的,如利、利州、利州行使、邛、惠、川、同、舒同鬆、舒鬆、春、漢、定、泉等;有紀值的,如伍、當五、行五、通五、正五、使五信五、有紀鑄年時間的,如元三、四等;還有紀錢範號或放置位置的,如四十、四六、五七、東上、北上西中、西下等等。

南宋剛剛建立之初,鐵錢鑄造量較之北宋有所下降,川蜀地區歲鑄額在10萬貫左右。乾道六年(1170年),朝廷在兩準地區推行鐵錢之後,鑄造量迅速上升,

淮西、江西等地區的主要錢監歲鑄額約六七十萬貫。如舒州、蘄州監,在淳熙七年(1180年),歲鑄額45萬貫;淳熙九年末至十二年間(1182~1185年),歲鑄額60萬貫;紹熙二年(1191年),歲鑄額40萬貫。南宋對鐵錢的重量要求與北宋一致。

南宋利州監鑄造鐵錢,"凡大錢乾重十ニ斤,小錢千重七斤有半這與《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北宋景祐年間鑄造鐵錢的重量基本相同

1949年以來,江蘇、安徽等地出土大量南宋鐵錢,這些地區均屬於南宋時期所轄的兩淮地區,這就充分證明南宋時期兩準為鐵錢流通地區的記載屬實。1985年7月,在京杭運河高郵臨城段航道拓浚工程中出土了數噸兩宋鐵錢和部分銅錢

據初步調査這次共出土銅鐵錢約十萬餘枚,以鐵錢為主。這批南宋鐵錢上限為宋高宗紹興末年,下限是宋理宗紹定年間,涉及南宋五個帝王、十二個年號、一個"大宋"非年號,各紀年、紀監、版別計410種,許多錢幣品種突破錢譜記載,彌補了史料記載的空白。如乾道元寶(籙書)背"安"、純熙元寶等鐵錢屬於國內首次發現,意義重大。該批南宋鐵錢有楷、算、隸多種書體,製作精美,不僅面文工整清秀,背文也十分豐富,有星月、單字、雙字、四字,有紀監、紀年等。

此次新發現有淳熙元寶背"春拾"鐵錢,面文篆書、背文楷書,一錢兩種書體十分罕見,是宋錢新的發現。純熙元寶錢的出土,印證了史料記載宋孝宗在改元淳熙"之前曾短暫擬定"純照"作為年號的史實。

宋代揚州屬江淮路貨幣流通區為鐵錢流通區域,高郵南宋鐵錢的大量出土,為我們研究南宋的貨幣經濟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兩宋鐵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文物價值,不僅在東方貨幣文化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世界貨幣文化史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鐵錢主要成分為鐵,因而較銅錢更易氧化鏽蝕,導致腐化破碎,存世量很少,完整度不高。

殃民的“兩宋”鐵錢——“國亡之於敵,民心則亡之於鐵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