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科技引領秸稈綜合利用 力爭綜合利用率達91%

種植業 農村 農資 三農 咸寧新聞網 2017-05-27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程慧、通訊員梅賢欽、邱莉莉報道:17日,通山縣洪港鎮車田村8組村民王有益的油菜種植基地內熱鬧非常,一臺大型收割機正來回作業,“吞吐”著地裡的農作物,田壟邊上,農戶們忙著裝運剛剛收割的油菜籽。

“乘著這段時間的好天氣,趕緊組織人員把油菜收割完,免得過了時間影響產量和下一階段種植。”王有益笑著說。

作為當地一名種植大戶,王有益長期以來都在全村油菜種植技術示範和推廣上,扮演著“領頭雁”的角色。從開發油菜種植時開始,他的基地就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保障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推動了秸稈等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收割機排出的這些就是粉碎後的秸稈,不用託運也不需要焚燒,直接返回到田裡,就可以作為肥料了。”王有益說。

今年來,該縣充分發揮科技引領示範作用,加快組建一批家庭農場和農機作業組織,在每個鄉鎮扶持建設1個規模化農業生產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合作社,開展機收粉碎應用示範,提高機械配置效果和秸稈綜合利用效益。

該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禁燒聯動機制和網絡化管理、分片包乾的巡查制度,提高秸稈露天禁燒執法能力建設,充分利用衛星遙控監測資料,及時掌握火點狀況,同時,設立並向社會公佈了秸稈露天禁燒舉報電話,接受群眾投訴。

此外,該縣加快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技術合作,全面推廣粉碎還田、腐熟劑應用、就地深埋培肥等秸稈回收的實用技術,為當地群眾開展農業生產提供科技支持。

據悉,該縣今年的目標為:全年基本實現無露天焚燒秸稈行為,秸稈綜合利用量達10.92萬噸,利用率超9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