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能指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能指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6、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7、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譯文:君子依據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卻半途而廢,可是我卻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

譯文: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9、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文: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審慎地詢問,要謹慎地思慮,要明晰地辨析,要篤實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譯文:愚蠢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做事,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

"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能指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6、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7、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譯文:君子依據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卻半途而廢,可是我卻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

譯文: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9、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文: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審慎地詢問,要謹慎地思慮,要明晰地辨析,要篤實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譯文:愚蠢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做事,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

國學經典之《中庸》,11句經典語錄,為人處世之道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