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儒家經典:《中庸》。

“四書五經”是古代儒家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前面我們分享了《大學》的內容,接下來,我們繼續分享另外一本儒家經典《中庸》。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01

說到“中庸”,很多人有誤解,覺得“中庸”就是“平庸”,是一種委曲求全,不思進取的態度,甚至在很多人眼裡,中庸給人一種憨厚老實,碌碌無為的感覺。

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讓我們慢慢來說。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是西方科學和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石柱上刻著兩行字。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德爾斐神廟,它位於希臘的福基斯,1987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古希臘人供奉阿波羅神的地方。阿波羅神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代表著光明、理性、形式,以及各種安頓的力量,因此對很多人而言,它是一個解決人生謎題的地方。古希臘人認為,德爾菲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臍”。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在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能留下的文字顯然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兩行字是:

認識你自己

凡事勿過度

第一行“認識你自己”是一種“知”的態度,而第二行“凡事勿過度”是一種“行”原則。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我國古代思想家、心學大師王陽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也跟我們今天要講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

是的,其實很多地方,東西方文化是相通的。在西方哲學中,講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而在東方哲學中也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雖然叫法不同,但是很多思想是相通的。

02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而“中庸”也是儒家德行的最高標準,這和古希臘的“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從頭來說。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中庸》說“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意思說,中庸是最高的德行,很少人能做到。那什麼是“中庸”呢?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你就明白了。

第一:什麼是“中”?

在《中庸》的第一篇就產生了“中”的意義和價值。“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說,喜怒哀樂不行於色,不表現出來,稱之為“中”;表現出來的都是能合乎度的,稱之為“和”。中的狀態是天下眾人的共同基礎,和的狀態是天下眾人通行的正路。天下眾人完全做到了中與和,天地就各安其位,萬物就生育發展了。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第二:“中”的表現?

在《中庸》的第四章中說“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這句話就深刻地體現了“中庸之道”,太聰明或者太愚笨都不好,都不是“中庸”的表現,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的。

第三:“中”的意義?

在《中庸》第六章中說“知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在儒家以舜道德楷模,是擁有至高德行的人,而這種德行來自於“知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這兩端就表示兩個極端。

第四:如何達到“中庸”?

在《中庸》的第二十章中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知通智,擁有智、仁、勇三種德行的人,才能到達“中庸”的至德。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03

所以,“中庸之道”是指一種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智慧。

如果用上面我們講的西方智慧來說,就是“凡事勿過度”,而用道家思想來說就是“物極必反”。凡事不要極端,應該掌握一個“度”,這才是中庸之道真正的精髓。

儒家思想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官方正統思想,古人所學習和傳頌的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所以儒家思想早已滲透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凡是不走極端,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這是幾千年來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也是中國人的文化根基。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但是,在今天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對“中庸之道”顯然並不認同,甚至認為“中庸”給人一種老套的感覺。做人做事追求極致,人人都急功近利,才是當下這個社會的真實寫照。我舉一個例子吧,比如對於消費的觀念。

我們還記得老一輩人都很懂得節儉,懂得儲蓄,這其實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懂得“未雨綢繆”其實就是一種“中庸之道”。而今天年輕人對“及時享樂、超前消費”趨之若鶩。沒有人願意儲蓄,掙一分花一分的月光族也越來越多,我們正在慢慢丟失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儲蓄不是為了當下消費的快感,而為了應對將來的不時之需,用現在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延時滿足”。是的,儲蓄培養了我們延時滿足的能力,而我們顯然正在喪失這種能力。當然這些一方面是受西方“信用卡”文化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今天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文化衝擊。

互聯網讓一切變得太容易、太簡單、太高效了。尤其是對“消費”,都說高鐵、掃描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是我們國家新的四大發明,而其中移動支付的普及,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消費熱情和消費慾望,而降低了我們儲蓄的能力。

《中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經典,但很多人有誤解

不得不說,消費觀念的轉變只是我們傳統文化慢慢丟失的一個縮影。而真正的“中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們幾千年來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細細體會。所以,在接下來幾篇文章中,我將帶大家一字一句重讀這本儒家經典,希望能喚起大家對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