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中醫 張仲景 甘草 芍藥 胡博士說中醫 胡博士說中醫 2017-11-08

“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坐堂醫”“餃子”的來源……這些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醫聖”張仲景,生於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從官場走向平民百姓,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被稱為“方書之祖”,實際上張仲景的“醫聖”之路不僅僅是一部救死扶傷的經歷,對於中醫學界的發展,更具備里程碑式的意義。

“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張仲景

心繫百姓 張仲景的名醫之路

根據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寫的序言,張仲景是東漢末年人,他跟同鄉張伯祖學醫,儘管歷史上並沒有張仲景官至長沙太守的記載,我們還是可以從民間故事中略知一二。

“餃子”的來源正是如此。民間傳聞,張仲景後來不滿官場的黑暗辭官回鄉,返鄉之時正值隆冬季節,他見許多無家可歸的百姓面黃肌瘦衣不遮體,不少人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心裡非常難受。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到除夕期間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民間傳說今天的“餃子”為張仲景發明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其撈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食百姓。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便學著張仲景“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在過年時食用,稱之為“餃子”,至今南陽一帶仍有“過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那麼是什麼讓張仲景走上舍棄官場,走上醫學之路的呢?實際上,這與張仲景所生活的年代有極大關係。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瘟疫盛行,讓平民百姓受盡苦難,更有庸醫趁火打劫,亂世之中大賺“瘟疫”錢。不光是平常百姓,達官貴人家也是一樣。張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後死的就剩70多人了。

眼睜睜地看著眾多的百姓不斷死於戰爭和瘟疫,又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被病魔奪去生命,作為醫生的他卻無能為力,張仲景感到了自己的平庸和無能。於是他決定走上從醫路並致力於研究治療傷寒的方法。張仲景收集理論和臨床結合起來,將中醫理論與歷代經方相結合,開創了中醫臨床醫學的里程。

博採眾方 著成《傷寒雜病論》

中醫的研究著作歷來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側重研究病理,一種側重收集行之有效的藥方。張仲景的最大貢獻,就是將中醫的經典理論與歷代經方相結合,寫出了千古名著《傷寒雜病論》。

“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張仲景創立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今天稱之為辯證療法,是中醫特色之一,他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根據病邪入侵經絡、臟腑的深淺程度,患者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和有無宿疾(其它舊病)等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尋找發病的規律,以便確定不同情況下的治療原則。其中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的方法至今仍然影響著中醫學界。

《傷寒雜病論》中概括了中醫的四診、八綱、八法,理法、方藥齊備,確立了辯證論治原則;以臟腑論內科雜病,兼及婦、外科疾病,共記載40餘種疾病,對其病因、病機及診斷、治療均有精當論述;載方269首,基本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對方劑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變化已有較高要求,所用劑型已有10多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系統的方劑學理論知識。

他創造性地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症狀,歸納為六個證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綱領,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

對於治則和方藥,《傷寒雜病論》的貢獻也十分突出。書中提出的治則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陰陽,扶正驅邪,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諸法,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劑。據統計,《傷寒論》載方113個,《金匱要略》載方262個,除去重複,兩書實收方劑269個。在劑型上已大大超過了漢代以前的各種方書。計有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酒劑、洗劑、浴劑、薰劑、滴耳劑、灌鼻劑、吹鼻劑、灌腸劑、陰道栓劑、肛門栓劑等。

對於後世方劑學的發展,諸如藥物配伍及加減變化的原則等都有著深遠影響,而且一直為後世醫家所遵循。

例如桂枝與芍藥配伍,若用量相同(各三兩),即為桂枝湯;若加桂枝三兩,則可治奔豚氣上衝,若倍芍藥,即成治療腹中急痛的小建中湯。若桂枝湯加附子、葛根、人蔘、大黃、茯苓等則可衍化出幾十個方劑。

“醫聖”張仲景的行醫之路

《傷寒雜病論》中的名方:

桂枝湯

治過敏性鼻炎營衛不和型

桂枝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本用於治療太陽中風證。臨床應用時又並不侷限於太陽中風證,只要病機是營衛不和,都可應用。

方中桂枝辛溫發散,溫通衛陽,可解衛分之邪;芍藥酸苦微寒,攝養津氣,收斂涕液;生薑辛溫,佐桂枝發散風寒以解肌;大棗甘平,佐芍藥滋補津液以養營;炙甘草甘平,配桂枝、生薑辛甘化陽以助衛氣,合芍藥酸甘化陰以滋營陰。諸藥配伍,共奏調和營衛之功。臨證時,為了加強脫敏功能,尚可加入蟬衣和徐長卿之類,衛氣虛者又加黃芪益氣固表。

白虎湯

治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鼻大衄屬於肺胃積熱證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用清熱生津,原用於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瀉胃;知母味厚,清肺生津;甘草、粳米養胃。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臨床表現為咽部及口腔內疼痛,有灼熱感,口氣臭穢,伴有發熱、口乾喜飲,便幹溲黃,舌紅苔黃,脈數,檢查見咽粘膜充血紅豔,或口腔內皰疹數目較多,局部充血明顯者,證屬肺胃熱盛。肺胃熱盛必然灼傷津液,故治療當清熱養津。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39健康網,已獲正式授權。

精彩推薦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心血管知識?快來關注「胡世雲主任」公眾號(微信搜索:hushiyun-doctor),還可以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世雲主任」頻道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