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中醫 地黃 玄蔘 麥冬 神黃中醫智庫 2017-05-12

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右上角點“關注”,帶你走進中醫的神聖殿堂。

記得大學畢業後不久的一天,我捧著一本中醫書在讀.。進來一位高一級的校友,問我讀什麼書。當知道我讀的是中醫書時,顯得特別不可理解:“你現在還讀中醫書?中醫不就是那點陰陽五行,氣血經絡嗎,有啥可讀的?”想起當時學友的那種表情和語氣,很自然的想到了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戰友不理解許三多每天鋪路是為啥。但多年來,讀書,讀中醫書,始終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書中臨證,臨證中讀書。臨證越多,讀書越多。多年的讀書與臨證使我悟到了古人的一句話:“書有未曾經我讀。”

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牙痛,是臨床常見的病症之一。當面對一齲齒牙痛患者時,我以前經常建議患者找口腔科醫生開髓、消炎、修復,因為當時思想裡總認為齲齒病屬於不可逆的器質性病變,口服中藥於事無補。

後來讀到門純德的《名方廣用》一書,見有如下論述:“(齲齒牙痛)此證多屬陽明熱實,兼有血瘀。桃核承氣湯可起到止痛,消腫,緩解症狀的作用。”並載有一案,治一男性患者,齲齒牙痛,疼痛難忍,用桃核承氣湯加味,服藥兩劑,牙痛即止。“遂將上方常備,每痛時一服即效。”

讀後如獲至寶,並仿用於臨床,療效確切,且經得起重複。後讀及《張氏醫通》見有如下論述:“齲齒數年不愈,當作陽明蓄血治,桃核承氣為細末,爛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好飲者多此,屢服有效。”讀及《雜病源流犀燭》也有類似的論述。二書中記載,不僅告訴後學者如此治療“屢服有效”,而且告訴後學者這種蓄血齲齒多發於“好飲者”身上。

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又曾治一牙痛患者,用藥無效,轉診一老中醫,處以腎氣丸。在自愧不如時頗覺奇妙。後讀及張夢儂《臨證會要》一書,見書中用腎氣丸加味治療慢性咽炎及口腔炎。方藥組成是:

肉桂1.5克 未搗熟地15克 山萸肉10克,山藥15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北細辛2克 搗元參15克 茯苓10克 熟附片10克,車前子10克 牛膝10克

自悔早讀此書,也許會避免前面的用藥無效。

後又讀及《增評柳選四家醫案》一書,見如下一案:“腎虛齒痛,入暮則發,非風非火,清散無益。加減八味丸,每服三錢鹽花湯下。”天哪,古人的常規治法在我的眼中竟視為”奇妙”!讀完此案時,我的腦中出現了四個字:“不學無術”。說自己的。刺激的還在後面。讀《張氏醫通》時,書中明確告訴後學者:“腎經虛而痛者,八味丸加細辛。”

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曾治一脾胃虛寒患者,處以理中湯合小建中湯方,患者過服致牙痛不休,由冬至春,纏綿數月,投以小劑清解,無效。他醫診治,投藥三劑,數月牙痛立愈。取方視之,生地,麥冬,玄蔘,知母各12克,藥僅四味,一劑藥僅48克。不得不歎服他醫的辨證之準,用藥之簡,療效之捷。後讀《增評柳選四家醫案》時見有如下一案:“陰不足者,陽必上亢而內燔。欲陽之降,必滋其陰,徒恃清涼無益也。生地 知母 甘草 黑梔 麥冬 玄蔘 丹皮 地骨皮 。”此案不一定是牙痛,用藥也不是四味。但讀此案時,我想到了那四味藥治好了患者的牙痛。

高建忠讀中醫古籍的感悟:書有未曾經我讀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