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中醫 地黃 當歸 龍膽 中醫骨科筆記 2017-06-16

歡迎閱讀,收藏並轉發,文末有福利,不能錯過!

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蘇省無錫市。早年從其兄長及江南外科名醫章治康先生學醫,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費醫療門診部任外科醫生,1956年由衛生部選調至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於1956年5月應聘在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任中醫外科主任。

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皮膚病中以紅、腫、熱、癢等炎症表現者居多。朱仁康先生根據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的溫病學說,同有熱證表現的疾病,把其共同點歸納為“在衛汗之,到氣清之,透熱轉氣,涼血散血”四大治法,並對銀翹散、白虎湯.、清營湯、犀角地黃湯、竹葉石膏湯等綜合分析,擷其要領,創制皮炎湯,對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日光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多種急性皮膚病症有卓效。1978年前後開始整理40年的臨床經驗,1979年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問世。1981年發表“克銀方治療銀屑病的研究”(附108例療效觀察),分為血熱風燥、血虛風燥兩型,總有效率達94.9%。1983年完成“克銀方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成果,被評為衛生部甲級成果獎。1985年主編《中醫外科學》,充實了當代外科臨床成就和科研成果,代表了當代中醫外科的最高水平。


皮膚病癢者居多,疼痛者間或有之,唯有纏腰火丹(南方稱蛇丹)疼痛顯著,尤以老年患者為甚。朱氏早年在家鄉行醫,曾遇七旬老翁患此症,經前醫用龍膽瀉肝湯治療,瘡疹雖平而痛如錐刺,經久不除,乃求治於其。遂擬於鄉間鈴醫所授本方,全蠍30克,研末分為10包,早、晚各服1包,藥後遣子來告,疼痛逐漸緩解。又囑繼續服前藥30克,僅服2劑,痛止病癒。

全蠍,辛平、有毒,人肝經。本草諸書均言其有息風鎮痙、解瘡腫毒之功,有用以治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者;有治小兒驚痛抽搐者;有治破傷風者,亦有治諸瘡腫毒者。諸說不一,但未見用此藥止痛的記載。

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纏腰火丹乃溼熱毒邪為患,熱偏盛者投龍膽瀉肝湯,溼盛者用除溼胃苓湯,大多獲效。然而,往往由於溼熱未盡,餘毒未解,滯留經絡,遺痛不止。今取全蠍以易解毒邪,毒解絡通,故能止痛矣。

朱仁康先生自從摸索到全蠍粉可以止痛的經驗後,以後臨症五六十年,治療很多纏腰火丹後遺疼痛的病例,均獲顯效。若患處久留色素沉著,可配桃仁、紅花、赤芍等藥,若病發於頭面者,可配菊花、蔓荊子、鉤藤等藥。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引《局方》

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出處】《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 龍膽草(6克) 黃芩(9克) 山梔子(9克) 澤瀉(12克) 木通(9克) 車前子(9克) 當歸(8克) 生地黃(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方訣】 龍膽梔芩酒拌炒,木通澤瀉車柴草,當歸生地益陰血,肝膽實火溼熱消。

【功用】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溼熱。

【主治】 肝膽實火上擾,症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溼熱下注,症見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溼熱帶下等。(本方常用於頑固性偏頭痛、頭部溼疹、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鼻炎、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膽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炎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陰炎、睪丸炎、腹股溝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肝經實火、溼熱者。)

【用法】 作水劑煎服,根據病情輕重決定用藥劑量。也可製成丸劑,每服6-9克,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禁忌】 本方藥物多為苦寒之性,內服每易有傷脾胃,故對脾胃虛寒和陰虛陽亢之證,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方論】方中龍膽草善瀉肝膽之實火,並能清下焦之溼熱為君,黃芩、梔子、柴胡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清利溼熱,使溼熱從小便而解,均為臣藥;肝為藏血之髒,肝經有熱則易傷陰血,故佐以生地、當歸養血益陰;甘草調和諸藥為使。配合成方,共奏瀉肝膽實火,清肝經溼熱之功。

【方解】 本方治證,是由肝膽實火,肝經溼熱循經上擾下注所致。上擾則頭巔耳目作痛,或聽力失聰;旁及兩脅則為痛且口苦;下注則循足厥陰肝經所絡陰器而為腫痛、陰癢。溼熱下注膀胱則為淋痛等症。故方用龍膽草大苦大寒,上瀉肝膽實火,下清下焦溼熱,為本方瀉火除溼兩擅其功的君藥。黃芩、梔子具有苦寒瀉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龍膽草,為臣藥。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溼,使溼熱從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經有熱,本易耗傷陰血,加用苦寒燥溼,再耗其陰,故用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以使標本兼顧。方用柴胡,是為引諸藥入肝膽而設,甘草有調和諸藥之效。綜觀全方,是瀉中有補,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熱清,溼濁分清,循經所發諸證乃克相應而愈。

【化裁】 若肝膽實火較盛,可去木通、車前子,加黃連以助瀉火之力;若溼盛熱輕者,可去黃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強利溼之功;若玉莖生瘡,或便毒懸癰,以及陰囊腫痛,紅熱甚者,可去柴胡,加連翹、黃連、大黃以瀉火解毒。

【附註】 本方為治療肝經實火上炎,溼熱下注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口苦溺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之溼,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溼以佐之,然皆苦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傷腸胃,為臣使也。

2.《重訂通俗傷寒論》:肝為風木之髒,內寄膽府相火,凡肝氣有餘,發生膽火者,症多口苦脅痛,耳聾耳腫,陰溼陰癢,尿血赤淋,甚則筋痿陰痛。故以膽、通、梔、芩純苦瀉肝為君;然火旺者陰必虛,故又臣以鮮地、生甘,甘涼潤燥,救肝陰以緩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輕清疏氣,歸須辛潤舒絡;使以澤瀉、車前鹹潤達下,引肝膽實火從小便而去。此為涼肝瀉火,導赤救陰之良方。然惟肝膽實火熾盛,陰液未涸,脈弦數,舌紫赤,苔黃膩者,始為恰合。

3.《金鑑》:脅痛口苦,耳聾耳腫,乃膽經之為病也;筋痿陰溼,熱癢陰腫,白濁溲血,乃肝經之為病也。故用龍膽草瀉肝膽之火,以柴胡為肝使,以甘草緩肝急,佐以芩、梔、通、澤、車前輩大利前陰,使諸溼熱有所從出也。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蓋肝為藏血之髒,補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

4.《成方便讀》:夫相火寄於肝膽,其性易動,動則猖狂莫制,挾身中素有之溼濁,擾攘下焦,則為種種諸證。或其人肝陰不足,相火素強,正值六淫溼火司令之時,內外相引,其氣並居,則肝膽所過之經界,所主之筋脈,亦皆為患矣。故以龍膽草大苦大寒,大瀉肝膽之溼火;肝膽屬木,木喜條達,邪火抑鬱,則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膽之氣,更以黃芩清上,山梔導下,佐之以木通、車前、澤瀉,引邪熱從小腸、膀胱而出;古人治病,瀉邪必兼顧正,否則邪去正傷,恐犯藥過病所之弊,故以歸、地養肝血,甘草緩中氣,且協和各藥,使苦寒之性不傷胃氣耳。

5.《謙齋醫學講稿》:本方以龍膽為君,配合黃芩、山梔瀉肝膽實火;木通、車前、澤瀉清熱利溼,用生地、當歸防其火盛傷陰,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經疏氣,總的功能是苦寒直折,瀉肝火而清利下焦溼熱。故治脅痛、口苦、目赤、耳聾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瀝,陰腫陰癢等溼熱下注之證。


除溼胃苓湯:《醫宗金鑑》卷六十四

中醫外科名醫朱仁康應用一味全蠍散治療帶狀皰疹經驗

【處方】 蒼朮(炒)厚朴(姜炒)陳皮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白朮(土炒)滑石 防風 山梔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溼。主纏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黃白,破爛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加燈心165釐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醫宗金鑑》卷六十四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這裡有你最需要“中醫骨科筆記”的完整目錄:每日更新,兩週彙總<=====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醫案、方劑素材來源於“中醫智庫”APP,希望獲得更多名家醫案,方解,請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下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