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醫談傷寒論!

作者: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鄧宏

李可老中醫談傷寒論!

一、思路與方法

(一)基本觀點:

1、凡病皆本氣自病。

本氣,即人體與生俱來的先天腎氣(元氣、元陽)與後天胃氣(中氣)構成的渾元一氣。為人生命之兩本,兩本飄搖,危若壘卵。

2、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久病,難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氣,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見病治病,不顧兩本,妄用苦寒攻伐,醫之罪也!胃氣一傷,非但不能運化飲食亦且不能運載藥力。凡治病,以顧護胃氣為第一要義!

3、胃氣是五臟的後勤部,運中土,溉四旁,保腎氣,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門,五臟皆稟氣於胃也。故理中湯可治百病。

4、先天腎氣號稱命門之火,火神始祖鄭欽安謂之:“唯此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陽根”。五行圓運動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陽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藥不效,速溫養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湯又是救胃氣,治百病之要方。

5、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生死關頭,救陽為急!存得一絲陽氣,便有一線生機。破格救心湯

李可老中醫談傷寒論!

(二)、傷寒心悟

1、一部傷寒論,397法只是兩大法:保胃氣以救腎氣,救腎氣以保胃氣之法。113方只是兩方,理中湯與四逆湯。太陽病條文最多。洖治最多,救誤之法最多。汗、吐、下誤用,所傷者胃氣(中氣),救誤即是救胃氣。胃氣一傷,升降乖亂,當升者反而下陷,當降者反而上逆,五行運動不圓。救胃氣以復中軸,升降復常,四維得安,病癒。至少陰病階段,一點真陽將亡,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生死關頭,陽根將拔,破陰回陽,以挽生命。學傷寒要由博返約。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樣“傷寒之理路,只‘表裡寒熱’四字。即可貫穿113方主,合之不過三方(中氣、營衛、臟腑)而已。否則113方竟成113個主腦,我被方縛住,(成為方的奴隸)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經典,一線貫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漸進,萬不可跳躍式的淺嘗輒止,務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後反覆實踐、領悟,必可成功!

2、傷寒六經,實是陰陽兩經。三陽統於陽明,三陰統於太陰,胃——脾——中氣之升降而已。中氣者人之本氣也。萬病皆本氣自病。本氣強者,邪從熱化、實化;便是三陽病;本氣弱者,邪從虛化、寒化,便是三陰病。醫者治病,助人體之本氣也。治之得法,陰症化陽,由裡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內陷三陰,步入險境。故治病要密切觀察,注意轉機的出現,一見苗頭,便要判斷髮展趨勢,及早為計。還要牢記:陽明之燥熱(為標)永不敵太陰之寒溼。治標宜中病則止,不可過劑。大實症,一通便要停藥,否則陽明實證轉眼變為太陰虛證,中氣一傷,變生不測。若瀉脫中氣則頃刻轉化為少陰亡陽危候,多致不救。

3、現代人類體質多虛,陽虛者十分之九,陰虛者百難見一,六淫之中,風寒溼為害十之八九,實熱證百分之一二。地無分南北,國不論中外,全球如此,臨證萬萬不可大意。

4、引伸出一條重要原則,一切外感必夾內傷,因此,麻黃湯、銀翹散、白虎湯絕不可用,唯麻附細加人蔘烏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為它在開表閉的同時,以固本氣為主。屬於扶正託邪法。

5、人身各部,頭面四肢,五官九竅,五臟六腑,筋骨血脈,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頑症,一切腫瘤皆此因。當知病之來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經絡、而臟腑,由表入裡,由淺入深,層層積圧,深伏於三陰要害而成病,當遵內經:“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訓,以麻附細法,開門逐盜,扶正託透伏邪外出為上。

6、“坎中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傷寒論,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乾薑24方,附子34方,溫通陽氣之劑佔總方的百分之七十強。醫聖的著眼點、立足點,全在衛護元陽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湯足矣!生死關頭,救生死於頃刻。春夏之際,以小劑四逆湯養陽,必能對抗一些當代錯誤生活習慣對人身的傷害,而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7、近兩個世紀,火神派的誕生,為先聖繼絕學,衝破迷霧,撥亂反正,引導古中醫學回歸經典正路。圓運動古中醫學的出世,在更高層次上,全面繼承易醫大道,使古中醫學成為有系統的醫學科學。二者的有機融合,將使古中醫學無敵於天下。

李可老中醫談傷寒論!

李可老中醫對於中醫的現狀心存擔憂,他認為“由於古中醫學的傳承在一千八百年間發生多次的斷層,因而這份寶貴的遺產,連同古中醫傳統,瀕臨滅絕境地。怎樣使我們的國魂與醫魂歸來,重整雄風,再創輝煌,實現偉人毛澤東“中國的中醫要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首先做出貢獻”的遺願。最後,李老結合臨床病案深入淺出的解說了中醫臨床之理,中醫臨證之術。再次高度讚揚了《易經》、《內經》、《傷寒雜病論》重要作用及六經辨證的理法方藥可以囊括百病,是攻克世界醫學疑難病的一把金鑰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