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文|孫葆元

濟南城昔日的南城根街上住著名醫唐翔青先生,先生膝下只有一子,與我同校,謂之同學;以後又共事一家企業,謂之同事。由此,我深知小唐先生的學識與經歷。正當他奮發攻讀報考之秋,被一場運動阻斷了理想,幸虧他是獨子,政策使其得以留城,就在企業做了一名工人。

守著一位名醫父親,小唐先生看了不少家傳醫案,對各種症候瞭然於心。中醫診病,無非是湯頭歌訣,案上一枕脈枕,細切寸關尺,憑的是臨床經驗,算得上傳統科班。

自從有了醫科大學,非文憑之外沒有科班,小唐先生這個科班就過期作廢了。他並不沮喪,別人可以做工,我也可以做得。

企業領導聽說小唐先生頗有些來歷,覺得繼續讓他做工未免屈才,其時社會風氣已經轉向崇尚人才,遂把他調往醫務室做了一名廠醫。

隨著職稱逐漸規範,小唐醫生也開始外出進修,到大醫院臨床實踐。一次,他興奮地對我說,他可以做骨髓穿刺了,而且一針到位。我不懂醫學,遠不明白穿刺技術的之乎者也,但是掂出了一個基層醫生具備的素質。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文|孫葆元

濟南城昔日的南城根街上住著名醫唐翔青先生,先生膝下只有一子,與我同校,謂之同學;以後又共事一家企業,謂之同事。由此,我深知小唐先生的學識與經歷。正當他奮發攻讀報考之秋,被一場運動阻斷了理想,幸虧他是獨子,政策使其得以留城,就在企業做了一名工人。

守著一位名醫父親,小唐先生看了不少家傳醫案,對各種症候瞭然於心。中醫診病,無非是湯頭歌訣,案上一枕脈枕,細切寸關尺,憑的是臨床經驗,算得上傳統科班。

自從有了醫科大學,非文憑之外沒有科班,小唐先生這個科班就過期作廢了。他並不沮喪,別人可以做工,我也可以做得。

企業領導聽說小唐先生頗有些來歷,覺得繼續讓他做工未免屈才,其時社會風氣已經轉向崇尚人才,遂把他調往醫務室做了一名廠醫。

隨著職稱逐漸規範,小唐醫生也開始外出進修,到大醫院臨床實踐。一次,他興奮地對我說,他可以做骨髓穿刺了,而且一針到位。我不懂醫學,遠不明白穿刺技術的之乎者也,但是掂出了一個基層醫生具備的素質。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企業換帥,前一批領導退去,新一茬領導上任,說前任領導的幹部佈局是吃“大鍋飯”,要競爭上崗,於是所有在崗人員統統下崗,另寫申請,重新聘任。

於是,小唐醫生下崗了。他的職位是廠醫,“申請”的自然是廠醫。全廠沒有第二個有此專業技能者,所有人都認為此崗非小唐醫生莫屬,誰知新領導從外廠調進自己的連襟,堂而皇之入主醫務室,小唐醫生竟落得個下崗的下場。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文|孫葆元

濟南城昔日的南城根街上住著名醫唐翔青先生,先生膝下只有一子,與我同校,謂之同學;以後又共事一家企業,謂之同事。由此,我深知小唐先生的學識與經歷。正當他奮發攻讀報考之秋,被一場運動阻斷了理想,幸虧他是獨子,政策使其得以留城,就在企業做了一名工人。

守著一位名醫父親,小唐先生看了不少家傳醫案,對各種症候瞭然於心。中醫診病,無非是湯頭歌訣,案上一枕脈枕,細切寸關尺,憑的是臨床經驗,算得上傳統科班。

自從有了醫科大學,非文憑之外沒有科班,小唐先生這個科班就過期作廢了。他並不沮喪,別人可以做工,我也可以做得。

企業領導聽說小唐先生頗有些來歷,覺得繼續讓他做工未免屈才,其時社會風氣已經轉向崇尚人才,遂把他調往醫務室做了一名廠醫。

隨著職稱逐漸規範,小唐醫生也開始外出進修,到大醫院臨床實踐。一次,他興奮地對我說,他可以做骨髓穿刺了,而且一針到位。我不懂醫學,遠不明白穿刺技術的之乎者也,但是掂出了一個基層醫生具備的素質。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企業換帥,前一批領導退去,新一茬領導上任,說前任領導的幹部佈局是吃“大鍋飯”,要競爭上崗,於是所有在崗人員統統下崗,另寫申請,重新聘任。

於是,小唐醫生下崗了。他的職位是廠醫,“申請”的自然是廠醫。全廠沒有第二個有此專業技能者,所有人都認為此崗非小唐醫生莫屬,誰知新領導從外廠調進自己的連襟,堂而皇之入主醫務室,小唐醫生竟落得個下崗的下場。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下了崗怎麼辦?人總要養家餬口,新領導又出新招,成立了一個“服務大隊”,容納下崗人員。規定曰:服務大隊人員容留期限三個月,三個月內找不到崗,按自行辭退處理。在服務大隊期間,承擔全廠所有廁所衛生、甬路清掃、廠區修補等零活,免全薪,發生活費,等待新崗招聘。

小唐醫生進了服務大隊,重新當起了工人,但是收入減去一半。不知他到底吃了誰的“大鍋飯”,遭此報應?

折騰了近三個月,服務大隊的人員眼看著被辭退的限期日益臨近,小唐醫生得到“聘任”,聘任他到企業自開自食的一間酒店做保管員,管些杯盞叉勺、桌布椅套、廚具餐紙、酒品食材,可憐一位熟悉天麻生地、白芷黃芪的醫生當起了海蔘魷魚、牛排豬肚的雜碎司令。

凡事講承包,工廠一位女團委書記承包了這座酒店,搖身一變,成了馳騁市場經濟的老闆。小唐醫生順理成章地成為女老闆的屬下。不知為什麼,女老闆看小唐醫生不順眼,總是找他的麻煩,麻煩找得多了,終於爆發,找了個茬嚴厲斥責道:不願幹拉倒,滾!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文|孫葆元

濟南城昔日的南城根街上住著名醫唐翔青先生,先生膝下只有一子,與我同校,謂之同學;以後又共事一家企業,謂之同事。由此,我深知小唐先生的學識與經歷。正當他奮發攻讀報考之秋,被一場運動阻斷了理想,幸虧他是獨子,政策使其得以留城,就在企業做了一名工人。

守著一位名醫父親,小唐先生看了不少家傳醫案,對各種症候瞭然於心。中醫診病,無非是湯頭歌訣,案上一枕脈枕,細切寸關尺,憑的是臨床經驗,算得上傳統科班。

自從有了醫科大學,非文憑之外沒有科班,小唐先生這個科班就過期作廢了。他並不沮喪,別人可以做工,我也可以做得。

企業領導聽說小唐先生頗有些來歷,覺得繼續讓他做工未免屈才,其時社會風氣已經轉向崇尚人才,遂把他調往醫務室做了一名廠醫。

隨著職稱逐漸規範,小唐醫生也開始外出進修,到大醫院臨床實踐。一次,他興奮地對我說,他可以做骨髓穿刺了,而且一針到位。我不懂醫學,遠不明白穿刺技術的之乎者也,但是掂出了一個基層醫生具備的素質。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企業換帥,前一批領導退去,新一茬領導上任,說前任領導的幹部佈局是吃“大鍋飯”,要競爭上崗,於是所有在崗人員統統下崗,另寫申請,重新聘任。

於是,小唐醫生下崗了。他的職位是廠醫,“申請”的自然是廠醫。全廠沒有第二個有此專業技能者,所有人都認為此崗非小唐醫生莫屬,誰知新領導從外廠調進自己的連襟,堂而皇之入主醫務室,小唐醫生竟落得個下崗的下場。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下了崗怎麼辦?人總要養家餬口,新領導又出新招,成立了一個“服務大隊”,容納下崗人員。規定曰:服務大隊人員容留期限三個月,三個月內找不到崗,按自行辭退處理。在服務大隊期間,承擔全廠所有廁所衛生、甬路清掃、廠區修補等零活,免全薪,發生活費,等待新崗招聘。

小唐醫生進了服務大隊,重新當起了工人,但是收入減去一半。不知他到底吃了誰的“大鍋飯”,遭此報應?

折騰了近三個月,服務大隊的人員眼看著被辭退的限期日益臨近,小唐醫生得到“聘任”,聘任他到企業自開自食的一間酒店做保管員,管些杯盞叉勺、桌布椅套、廚具餐紙、酒品食材,可憐一位熟悉天麻生地、白芷黃芪的醫生當起了海蔘魷魚、牛排豬肚的雜碎司令。

凡事講承包,工廠一位女團委書記承包了這座酒店,搖身一變,成了馳騁市場經濟的老闆。小唐醫生順理成章地成為女老闆的屬下。不知為什麼,女老闆看小唐醫生不順眼,總是找他的麻煩,麻煩找得多了,終於爆發,找了個茬嚴厲斥責道:不願幹拉倒,滾!

老濟南的南城根街上,一箇中醫世家的人生悲歡浮沉

小唐醫生這回徹底下崗了,在南門橋頭擺了一個夜攤,與妻子一起守著一盞電池燈賣些小百貨之類,活得清苦。

我幾次去尋他,躲在黑影裡遠遠地看著,他不像小商人,仍然斯文,我想告訴他斯文是掙不到錢的,但我還是止步了,怕他傷心。

一次,在另一個場合與他見面,我勸他,你守著父親的醫案,何不來個“祖傳祕方”之類行個醫?

他說,不行啊,哪有祖傳祕方?只有辨證施治。況且,沒有資格怎麼行醫?始終不動坑人的念想。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