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冠心病驗案欣賞

中醫 冠心病 茯苓 白朮 旋轉思維 2017-03-26

心臟是人體當中最重要的臟器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全身的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部位。然而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生活作息的不規律等原因,是的心臟功能逐漸逐漸的衰退,呈現出病態,從而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冠心病驗案欣賞

臨床當中,心臟部位發生病變在內科疾病中實屬多見,其中冠心病又是心臟病當中的最為常見的疾病,其臨床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表現為胸痛,常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多由冠脈痙攣所致,也稱變異型心絞痛。中醫在治療本病是通過臨床的辨證,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對症下藥,往往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中醫名家劉渡舟老先生曾經只用了一個“小方”進行治療,就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經典醫案(冠心病)

陸××,男,42歲。形體肥胖,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搶救治療兩月有餘,未見功效。現症:心胸疼痛、心悸氣短,多在夜晚發作。每當發作之時,自覺有氣上衝咽喉,頓感氣息窒塞,有時憋氣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來臨之感。頸旁之血脈又隨氣上衝,心悸而脹痛不休。視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脈沉弦,偶見結象。劉老辨為水氣凌心,心陽受阻,血脈不利之水心病。

處方:茯苓30g、桂枝12g、白朮10g、炙甘草10g。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冠心病驗案欣賞

此方服三劑,氣衝得平,心神得安,心悸、胸痛及頸脈脹痛諸症明顯減輕。但脈仍帶結,猶顯露出畏寒肢冷等陽虛見證。乃於上方加附子9g、肉桂6g以復心腎陽氣。服三劑手足轉溫而不惡寒,然心悸氣短猶未全瘳。再於上方中加黨蔘、五味子各10g,以補心肺脈絡之氣。連服六劑,諸症皆瘥。

[按語]本案冠心病為水氣上衝之所致,劉老名之謂“水心病”。總由心、脾、腎陽虛,水不化氣而內停,成痰成飲,上凌無製為患。心陽虛衰,坐鎮無權,水氣因之上衝,則見胸痛、心悸、短氣等心病證候。臨床辨識此病,當注意色、舌、脈、證的變化如下:

望色:多見面色黧黑,此為“水色”。病重者,在額、頰、鼻柱、脣圍、下頦等處,或皮裡肉外出現類似“色素沉著”之黑斑,名為水斑。

察舌:舌質淡嫩,苔水滑欲滴。切脈:或弦,或沉,或沉弦並見。病重時見脈結代或沉伏不起。辨證:(1)有水氣上衝之候。病人自覺有一股氣從心下上衝胸咽。(2)胸滿,夜間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3)心悸,多發於晨起、夜臥、飲食之後,或伴有左側頸部血脈脹痛。(4)短氣。表現為動則胸悶發憋,呼吸不利,甚則冷汗自出。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冠心病驗案欣賞

治療水氣上衝之“水心病”,首選苓桂術甘湯。本方《傷寒論》用治“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金匱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等水氣凌心射肺的病症。苓桂術甘湯有兩大作用:一、溫陽下氣而治心悸、胸滿;二、利小便以消水陰,而治痰飲咳逆。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二是養心安神,三是助肺之治節之令,四是補脾厚土,為本方之主藥。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溫復心陽,二是下氣降衝,三是通陽消陰,亦為本方之主藥。桂枝與茯苓相配,則溫陽之中以制水陰,利水之中以復心陽。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白朮補脾,助茯苓以治水;炙甘草溫中,助桂枝以扶心陽。藥僅四味,配伍精當,大有千軍萬馬之聲勢,臨床療效驚人,可謂獨樹一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