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韓教授治外感咳嗽的獨到經驗

韓明向教授、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歷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院長、名譽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呼吸內科的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韓老臨床經驗豐富,現將其治療外感咳嗽的經驗介紹如下。

病因病機

肺主氣,司呼吸,以宣發肅降為順,肺氣不宣則壅遏不暢、肺氣上逆而咳。韓老推崇張景嶽將咳嗽的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多從風論治,風邪常夾寒、熱、燥、溼邪傷人;內傷咳嗽應辨虛實,實因痰溼、痰熱、肝火,虛在肺、脾、腎。

辨證分型

全國名老中醫韓教授治外感咳嗽的獨到經驗

新感咳嗽,風寒閉肺

症見:鼻塞聲重,頭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無汗,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浮緊。

處方:麻黃、杏仁、桔梗、前胡各10克,陳皮、金沸草、甘草各8克。

加減:若胸悶、氣急不重者,可去麻黃加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

風邪致咳日久及其兼夾證

症見:外感後咳嗽日久不愈。

處方:荊芥、桔梗各12克,紫菀、白前、百部、陳皮各10克,甘草6克。

加減:風寒咳嗽,咳痰色白,舌淡苔白,脈浮緊者,加防風、羌活、白芷各10克;風熱咳嗽,咳痰色黃稠,舌紅苔黃,脈浮數者,加銀花、連翹、黃芩、桑白皮、薄荷(後下)、蟬蛻、桑葉、黃菊花各10克;風燥咳嗽咽癢者,加桑葉、薄荷(後下)、沙蔘、麥冬、玄蔘、浙貝母、玉竹各10克;外感出現劇烈性、痙攣性咳嗽者,加蟬蛻、白殭蠶各10克;風寒外束,肺氣壅遏,胸悶不舒者,加杏仁12克。

寒痰停飲

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咳嗽氣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淡,苔白滑,脈浮。

處方:麻黃、白芍、炙甘草、乾薑、桂枝、姜半夏各10克,五味子5克,細辛2克。

外感風邪,肺熱壅盛

症見:咳嗽,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數。

處方:麻黃、杏仁各10克,生石膏20克,甘草8克。

以上處方用法均為: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全國名老中醫韓教授治外感咳嗽的獨到經驗

典型病例

1.張某,女,28歲。主訴:咳嗽5天。病史:患者近2年來反覆因氣候變化誘發感冒咳嗽。近日再次受涼咳嗽,現症: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狀,咽癢,胸悶,伴有鼻塞流涕,身體酸楚不適,舌淡苔薄白,脈浮滑。中醫診斷:咳嗽,證屬肺氣素虛,風寒束肺。西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治宜疏風散寒,宣肺化痰。處方:茯苓、太子參各15克,炙麻黃、杏仁、防風、荊芥、炙紫菀、款冬花、炙百部、炙蘇葉、陳皮、姜半夏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4劑。複診:患者訴偶咳痰少,繼續予玉屏風散(藥店有售)鞏固療效。

2.趙某,女,45歲。主訴:乾咳2周。病史:患者近日疲勞奔波,周身酸楚,口乾咽痛,咽癢乾咳,服用雙花口服液等未見改善。現症:乾咳,陣發性嗆咳,痰少質黏,口乾咽燥,咽癢即咳,舌淡紅苔薄,脈浮細。中醫診斷:咳嗽,證屬風燥犯肺,肺失宣肅。西醫診斷:上呼吸道感染。治宜祛風潤燥,化痰止咳。處方:沙蔘15克,浙貝母12克,荊芥、麥冬、杏仁、前胡、炙百部、炙紫菀、款冬花各10克,蟬蛻8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服5劑。複診:患者訴諸症漸消,繼進4劑鞏固療效。

來源:醫藥星期三

編輯: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全國名老中醫韓教授治外感咳嗽的獨到經驗

“南方健康科學”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