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皮膚黑變病有妙方

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皮膚黑變病有妙方

曾斌芳,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執教於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先後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工作三十餘年,早年曾先後師承全國名老中醫張絢邦教授、劉繼祖主任醫師,2012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為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曾老以“有諸內必形於外”的整體觀念為指導,在疾病診斷上重視望診,在辨治遣方上善於化裁經方以拓展經方的治療範圍,在用藥方面主張“劑小藥少、效宏力專”。其對皮膚黑變病的中醫病機辨治頗有心得,現介紹如下。

病因病機

曾老認為,皮膚黑變病為難治之疾,外受陽光熱毒之邪,內生氣血瘀滯之患,內外合邪而致病。

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皮膚黑變病有妙方

治療方法

藥方:益母草30克,熟地24克,山萸肉、山藥、枸杞子、鹿角膠(烊化)、龜板膠(烊化)、菟絲子、牛膝、丹皮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 劑。

典型病例

患者羅某,女,49歲。主訴面部生黑斑1年餘。患者訴去年春季開始,左側眼部皮膚逐漸出現點片狀輕度灰褐色斑,不痛不癢,隨後面積不斷擴大連及左側面頰,皮膚色澤逐漸加深至深灰褐色。曾於外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器質性病變,並予維生素 C口服,中藥外敷(具體藥物不詳),未見明顯好轉。自今年夏郊遊暴晒後出現黑斑加重,伴輕度瘙癢,右側面頰也漸次出現淡色斑點。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加之病情纏綿難愈,負面心情日益加重,故來就診。症見:左側面頰片狀深黑褐色斑塊,右側面頰點片狀灰褐色斑塊,邊緣不規整,輕度瘙癢,無脫屑,伴有胸脅脹滿,偶感腰痛,腰膝痠軟不適,潮熱盜汗,心煩,手足心熱,痛經,月經延期,量少,飲食可,小便頻,大便調,舌紅苔白,脈弦細。西醫診斷:皮膚黑變病。中醫診斷:黧黑斑,證屬腎陰虧耗,治宜滋陰補腎,填精益髓。處方:益母草30克,熟地24克,山萸肉、山藥、枸杞子、鹿角膠(烊化)、龜板膠(烊化)、菟絲子、牛膝、丹皮各10克。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共14劑。囑患者暢情志,避免日晒。二診:服藥後左側面頰黑斑變淡,無腰痛,煩熱盜汗明顯好轉,餘症減輕。因經期將至,感胸脅及乳房脹痛,予改處方為:熟地20克,紅花、白芍、當歸、川芎、澤蘭、丹皮、白蒺藜、白芷各10克,桃仁6克。服法同前,共服14劑。三診:服藥後見雙側面頰黑斑明顯變淡,縮小,無胸脅脹滿,偶有乏力自汗,繼服上方加黃芪30克,炒白朮、防風各10克。服此方1月餘,面部黑斑基本消失,諸症告愈。

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皮膚黑變病有妙方

體會

皮膚黑變病系主要發於面部的黑褐色色素沉著皮膚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發病涉及過度的日晒、人為摳擦、濫用化妝品、失眠熬夜、憂思抑鬱、焦慮煩躁等諸多因素。近年由於氣候惡化,紫外線對皮膚傷害加重,皮膚髮生黑變的病例有增多的趨勢。中醫藥治療本病有其獨特的方法,且收效甚佳。皮膚黑變病與中醫學文獻中的“黧黑斑”“面塵”等病證描述相近。腎主水,水在體內的升清降濁靠腎陽溫煦、蒸化和推動。若腎水上泛,或水衰火盛,浮於頭面,可導致面部焦黑。肝藏血,主疏洩,若情志不暢,或暴怒傷肝,肝氣鬱滯,疏洩失常,氣血悖逆,運行滯澀,不能上榮於面,則生黑褐斑片。所謂“有斑必有瘀,無瘀不成斑”,強調“治斑不離血”。此患者年逾七七,天癸將竭,腎氣始衰,加之平素情志不暢,急躁易怒,致使肝失疏洩,氣血逆亂,久鬱化熱,耗傷真陰,屬本虛標實。方中丹皮和血、生血、涼血而治血中伏火、除煩熱;益母草行瘀血、生新血;桃仁、紅花破血行瘀、活血通經;澤蘭芳香悅脾,可以疏利悅肝、行血,以達祛瘀而不傷正;白蒺藜能破血,消有形之積;白芷長肌膚、潤顏色,取其以色治色之意。全方共奏益腎活血、養顏潤膚之功。黃芪、白朮、防風扶補正氣。曾老以八綱辨證為基,全程謹守病機,遣方用藥,方證相合,味寡量少而力宏,以收良效。

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皮膚黑變病有妙方

文字來源:醫藥星期三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