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局部放療毒副反應的中醫藥防治

(1)頭顱放療:包括原發性腦瘤及腦轉移瘤的放療,可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顱內壓增高、腦壞死,誘發癲癇等。臨床表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頭昏目脹、神志不清、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等。證屬邪熱上攻,治宜清熱瀉火。藥用:金銀花、蔓荊子、梔子、黃芩、天花粉、地骨皮、蘆茅根、澤瀉、生黃芪、玄蔘、女貞子、陳皮、雞內金。於放療前1~3日服用。亦可選用中成藥杞菊地黃丸。素有高血壓病者可服牛黃降壓丸。

(2)頭頸部放療: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頜竇癌、齒齦癌、舌癌、口腔癌、扁桃體癌、腮腺癌等放療,患者可出現口乾舌燥,甚至影響講話、吞嚥,疼痛,難進飲食,耳鳴,牙齦鬆動,不思飲食,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等一派上焦熱盛之象。因受射線損傷,發生充血水腫、潰瘍者,常因口舌疼痛、難進飲食而導致體質下降,且易繼發感染。防治的辦法是照射野儘量避開唾液腺的同時,給予養陰清熱,生津潤燥的中藥。在放療開始前服用北沙蔘、麥冬、石斛、玄蔘、生地、金銀花、山豆根、天花粉、蘆根、烏梅、陳皮、雞內金、生黃芪、女貞子、丹蔘、紅花、生甘草;或酌情選用冬凌草片、蛾喉寧片、雙料喉風散、六神丸等。放療時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若口腔潰瘍時可用金喉健噴霧酊或桂林西瓜霜噴劑噴患處,或用二香油(九香蟲10只,用香油100g煎至焦黃,去九香蟲,留油)外塗患處。出現耳鳴、耳聾的患者可選神聰、聽宮、翳風、百會、廉泉、足三裡淺刺。

(3)胸部放療:包括肺癌、縱隔腫瘤、乳腺癌、食管癌的放療。胸部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食道炎、心臟毒性等。一般在照野足量放療1月後發生,有10%的患者照射量在40Gy後會發生急性放射性肺炎,有時繼發細菌性感染,甚至產生供氧不足現象。臨床可表現為胸悶氣短、乾咳少痰、吐泡沫樣痰、陣發性刺激性乾咳、偶見咳血,繼發感染時發熱、吐黃痰、氣短加重、胸部疼痛、進食後加重、口乾咽噪、吞嚥困難,甚至出現食管潰瘍、穿孔,發生食管—氣管瘻,引起縱隔炎、胸悶、心悸、氣短等。

放射性肺炎的防治非常重要,一旦出現急性放射性肺炎應立即停止放療。西醫多用激素加抗生素,必要時吸氧。中醫藥以益氣養陰、潤肺止咳、活血通絡為主,藥用:生黃芪、麥冬、北沙蔘、百合、玉竹、蘆根、枇杷葉、石斛、銀花、陳皮、白朮、茯苓、雞內金、地龍、丹蔘、赤芍、女貞子、雞血藤,在放療前開始服用。加入活血化瘀藥能預防肺纖維化;若放射野包括鎖骨上淋巴結,則應加玄蔘、板藍根、山豆根。

若出現放射性食管炎,宜進食無刺激性軟食、靜脈給予高營養。中藥予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止痛之法,用藥:生黃芪、天花粉、石斛、北沙蔘、梔子、金銀花、瓜蔞、竹茹、元胡、陳皮、白朮、雞內金、紅花、桃仁。還可用決明子、生甘草,煎水代茶,少量頻服。口服白及粉可防止潰瘍出血;潰瘍重,有穿孔跡象者,應終止放療,靜脈給予高營養加止血藥及抗生素。

心臟毒性可見於左肺癌、左乳腺癌的放療,有心臟病史者較易出現,可預防性給予生脈注射液,口服生脈飲。

(4)腹部放療:包括胃、肝、胰、大腸、宮頸、卵巢及膀胱腫瘤放療。上腹部(胃、肝、膽、胰)的放療反應比較重。放射量30Gy/2~3星期時,就會出現黏膜水腫,40~50Gy/4~6星期,就會出現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腹脹、脅肋脹滿、倦怠乏力。

肝膽毒性常見於肝癌放療,易出現門脈高壓、肝功能損害,並明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血清谷丙轉氨酶>200u、總膽紅素>85mmol/L時,應停止放療。西藥可用保肝藥,如肝泰樂、肝得健、甘利欣等對症處理;中藥可予健脾理氣、益氣養血之法,藥用生黃芪、雞血藤、白朮、茯苓、枸杞子、陳皮、清半夏、焦三仙、木香、炒麥芽、蒲公英。放射性胃炎常見於上腹部放療。證屬脾胃虛寒,喜熱飲食者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證屬肝胃不合,胸脅脹痛,胃脘脹滿者,用逍遙散、保和丸加減;證屬胃熱,嘔吐酸水、苦水者,宜用橘皮竹茹湯加減;證屬脾胃虛寒,嘔吐清水、喜熱飲者,宜丁香柿蒂湯加減。

下腹部放療後易產生放射性腎炎、膀胱炎、直腸炎等。臨床表現為水腫、乏力、貧血、頭昏、噁心、嘔吐、血壓升高,少尿或無尿,部分患者有血尿、黏液便,便數增多,裡急後重、便血、肛門墜痛,尿頻、尿急、尿痛及血尿等。

放射性腎炎見於腹部腫瘤的放療過程中,症見噁心、嘔吐、高血壓、血尿、少尿或無尿。查體雙腎區有叩擊痛。實驗室檢查見蛋白尿、鏡下血尿,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即可確診。西醫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多飲水,每日尿量保持2000ml以上,同時鹼化尿液,每日口服碳酸氫鈉(小蘇打)5~10g。中藥治療宜滋陰養血、解毒利尿,可在放療前開始服用豬苓湯加減。

放射性膀胱炎可見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患者宜多飲水,適當補液,多吃蔬菜,另口服碳酸氫鈉,給予抗生素及止血藥。出血性膀胱炎可每日或隔日肌注3ml甲2-巨球蛋白製劑,效果不佳者,用5%甲醛溶液或每升0.9%生理鹽水中加去甲腎上腺素和磺乙胺(安絡血)各3~5支膀胱灌注沖洗。中醫辨證為熱毒傷絡、溼熱下注所致,治宜清熱解毒、涼血通淋,常用八正散加減。還可用黑降丹15ml+潑尼鬆龍1ml作膀胱灌注,可減輕症狀,控制炎症和血尿。

放射性直腸炎在下腹部放療中較常見,臨床表現有黏液便,便次增多,肛門、直腸墜脹、疼痛、裡急後重。放射量大於50Gy,有時會發生直腸潰瘍和出血,患者最痛苦的是肛門墜痛,嚴重者可在短期內發生營養不良、貧血、體重下降。西醫治療以止瀉消炎止血等對症處理,往往收效不明顯,加用中藥可減輕症狀,加速機體康復。中藥予清利溼熱、涼血止血、斂腸止瀉之法,常用白頭翁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若腹瀉經久不愈,體質虛弱者,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直腸潰瘍經久不愈者,要注意保暖,忌食生冷硬辛辣薰煎等食物,並可用雲南白藥加入半流藕粉糊中,保留灌腸半小時,每日1次,對直腸潰瘍合併出血者有顯效。

盆腔腫瘤放療時直腸炎和膀胱炎可同時並見,在放療前開始服用清熱利溼、涼補肝腎方藥,對減輕放療副反應有較好作用,藥用:瞿麥、澤瀉、六一散、黃柏、馬齒莧、敗醬草、煨葛根、大腹皮、生黃芪、北沙蔘、山萸肉、女貞子、三七粉、生甘草。

(5)射野區皮膚損傷:通常可見到兩種皮損反應,一種為乾性反應,皮膚照射數日後,皮膚髮紅,以後漸呈暗棕紫色,毛髮脫落,隨著放射劑量增加,皮膚乾燥脫屑,放療結束後,皮膚逐漸恢復正常;另一種為溼性表皮脫落、破損,甚至形成潰瘍,紅腫疼痛,極難治癒。皮損局部要保持清潔乾燥,不能受到物理及化學的刺激。放射性皮炎可用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各等份,濃煎去渣,待涼後以紗布蘸藥敷患處,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後,局部塗上蛋黃油或紫草油,也可用魚肝油、氯黴素、氫化可的鬆等配製的油膏外塗。有感染者,出現濃性分泌物,可用生肌玉紅膏外塗。

(6)放射性脊髓病:頭頸部腫瘤、胸部腫瘤以及其他部位的癌瘤在放療時,照射範圍包括脊髓者,劑量超過40Gy,均可能在數月至5年內發生放射性脊髓病,出現肢體麻木,有異樣感,甚至麻痺或截癱,分為4型,即Lher-mitle綜合徵、慢性進行性放射性脊髓病、放射後運動神經元綜合徵、急性放射性脊髓病。本病以預防為主,在放療時,應設法避開腦幹和脊髓,避免使脊髓受量超過40Gy,頭頸部腫瘤應隨腫瘤的縮小而縮小放射野,食管癌應儘量避免前後兩野對穿照射,而要採用多野交叉照射。如果發生放射性脊髓病,西醫無特異性治療藥物,一般可選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腎上腺皮質醇和高滲葡萄糖,有人主張用擴張血管的地巴唑等。高壓氧治療可使感覺異常恢復,而對已有運動障礙的病例則無效。中醫以補腎填髓、祛風通絡、理氣活血為法,藥用:豬骨髓、阿膠珠、熟地、砂仁、龜板、山萸肉、山藥、蒼耳子、補骨脂、女貞子、桑寄生、乳香、沒藥、歸尾、地龍、雞血藤。還可配合口服馬錢子膠囊(制馬錢子30g、全蠍3g、土鱉蟲3g、細辛10g、硃砂1g,前4味研極細末,與硃砂混勻,裝膠囊,每粒重1g,睡前用濃糖水或蜂蜜水送服1粒,不可飲茶),能改善症狀。

(7)骨髓抑制:以白細胞降低最為多見。白細胞減少時一般有頭暈、乏力、低熱、食慾下降、四肢疲軟,易出現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並出現頑固性口腔潰瘍。粒細胞數小於0.1×10g/L者,菌血症發生率高達28%。腫瘤放療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在療期間加強飲食和靜脈營養,並給維生素B4、維生素B6、鯊肝醇、利血生、碳酸鋰等藥,並注意預防繼發感染、出血。

近年來,常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中藥以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法,藥用:生黃芪、雞血藤、沙蔘、女貞子、枸杞子、紅棗,亦可酌加溫陽藥如肉桂、紫河車、鹿角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