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中藥 技術 農藥 農村 軟件 投資 GS中藥材交易中心 2019-08-19
"


"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作為中醫藥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藥材行業也發展迅猛,但中藥材行業中間環節過多,質量管理存在漏洞和困難,導致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成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中的一大阻礙。本文就“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進行深入探索,旨在找出一條高效、高質量的中藥材行業發展之路,促進中藥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藥材市場規模 及發展前景

中藥材資源前端發展前景可觀,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中醫藥產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的戰略地位已逐步凸顯。中藥材產業作為中藥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驅動下不斷髮展壯大。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2017年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708億元,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近10%,中藥材市場規模擴大前景可觀。

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數千年來,我國已形成了系統的中醫藥理論體系,在產學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也得到井噴式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18~2023 年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中指出,2018~2023 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中藥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中成藥生產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585億元,2016~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62%,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509億元。

中藥材種植規模逐年擴大。近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等政策的大力實施,中藥材種植熱潮掀起,中藥材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藥材種植總面積近6000萬畝;可種植品種有300~400個(佔總品種30%),生產量佔總供應量的70%以上;規模種植近200個品種,佔常規使用品種的40%以上。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了《中醫藥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給中醫藥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全國多個省(區、市)也發佈了中藥材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其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逐漸加強,中藥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

中藥材產業流通環節 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藥材市場的快速發展,中藥材產業各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顯,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藥材產業朝集約化、質量化、效率化方向發展,成為制約我國中藥飲片、中成藥乃至整個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種植、加工方式不規範,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保證。中藥材產區大多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以農戶自行種植、加工為主,大多數中藥材因農戶濫用農藥、施肥不規範等原因造成其藥用價值流失;加上加工環境差、設備落後、集約化程度低,藥農藥商為了節約用工成本,往往以簡便、快捷的方法對藥材進行加工,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中藥材倉儲環境堪憂,集約化程度低下。目前有些中藥材產區還只是一家一戶經營,沒有能力建成集約化的倉庫;在各大市場經營的藥商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一般租用民房來堆放藥材,同樣也沒有能力建設集約化的倉庫。有些倉庫破舊不堪,多種藥材混亂堆放,甚至與其他雜物堆放在一起,環境髒亂,導致藥材蟲蛀、黴爛、變質。甚至在藥材發生黴變後,一些商家通過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將變質的中藥材充優銷售,不僅無法保障質量,甚至危害消費者健康。

"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作為中醫藥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藥材行業也發展迅猛,但中藥材行業中間環節過多,質量管理存在漏洞和困難,導致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成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中的一大阻礙。本文就“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進行深入探索,旨在找出一條高效、高質量的中藥材行業發展之路,促進中藥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藥材市場規模 及發展前景

中藥材資源前端發展前景可觀,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中醫藥產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的戰略地位已逐步凸顯。中藥材產業作為中藥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驅動下不斷髮展壯大。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2017年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708億元,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近10%,中藥材市場規模擴大前景可觀。

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數千年來,我國已形成了系統的中醫藥理論體系,在產學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也得到井噴式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18~2023 年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中指出,2018~2023 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中藥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中成藥生產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585億元,2016~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62%,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509億元。

中藥材種植規模逐年擴大。近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等政策的大力實施,中藥材種植熱潮掀起,中藥材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藥材種植總面積近6000萬畝;可種植品種有300~400個(佔總品種30%),生產量佔總供應量的70%以上;規模種植近200個品種,佔常規使用品種的40%以上。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了《中醫藥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給中醫藥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全國多個省(區、市)也發佈了中藥材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其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逐漸加強,中藥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

中藥材產業流通環節 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藥材市場的快速發展,中藥材產業各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顯,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藥材產業朝集約化、質量化、效率化方向發展,成為制約我國中藥飲片、中成藥乃至整個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種植、加工方式不規範,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保證。中藥材產區大多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以農戶自行種植、加工為主,大多數中藥材因農戶濫用農藥、施肥不規範等原因造成其藥用價值流失;加上加工環境差、設備落後、集約化程度低,藥農藥商為了節約用工成本,往往以簡便、快捷的方法對藥材進行加工,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中藥材倉儲環境堪憂,集約化程度低下。目前有些中藥材產區還只是一家一戶經營,沒有能力建成集約化的倉庫;在各大市場經營的藥商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一般租用民房來堆放藥材,同樣也沒有能力建設集約化的倉庫。有些倉庫破舊不堪,多種藥材混亂堆放,甚至與其他雜物堆放在一起,環境髒亂,導致藥材蟲蛀、黴爛、變質。甚至在藥材發生黴變後,一些商家通過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將變質的中藥材充優銷售,不僅無法保障質量,甚至危害消費者健康。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流通環節過多,效率低下。中藥材的流通模式呈現多環節、低效率的特點。中藥材產出後經過市場商販多次倒手才能進入實際消費,有的中間環節多達10餘次。由此造成層層加價、摻假率高的問題,人為地增加了中藥材與飲片的交易成本,加大了消費者的負擔。

溯源系統不完善,難以把控中藥材原料質量。中藥材只有從頭到尾都做好,才能保證其質量。目前中藥材行業內的追溯系統基本都是基於某一個環節的追溯,無法全面把控藥材質量。由於缺乏對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等信息的追溯和共享,又沒有相應管理軟件對中藥材生長過程進行追溯,極易造成農戶種植、加工以及倉儲過程中不規範操作,最終使產出產品量高質低,甚至農殘重金屬超標,質量無法保障。

中藥材生產端檢驗檢測能力缺失。長期以來,中藥工業企業、飲片企業具備檢驗檢測能力,但是中藥材源頭生產在農村,藥農既缺乏資金購買檢測設備,也難以招募到專業的檢驗檢測技術人員,無法形成有效的檢驗檢測能力。而送至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耗時長、費用高,普通藥農藥商難以承受。產地給藥企供貨只能盲目交貨,藥材到了藥企再檢測是否合格,造成大量因不合格而產生的退貨,部分企業的中藥材原料退貨率達到40%以上,造成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以“互聯網+”探索中藥材供應鏈新模式

產業鏈是一個價值創造和實現的過程,其中每個環節都能通過勞動來創造價值,但在農業小規模、分散性的作用下,我國中藥材產業鏈雖然存在的價值環節較多,但卻未形成一條覆蓋全環節的供應鏈模式。基於此背景,以“互聯網+”手段,將中藥材產業鏈中的各環節聯繫起來,有利於推動我國小農經濟集約化,以及中藥材產區經濟發展。筆者建議以下方面進行“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規範化種植、生產管理。建議中藥材行業平臺企業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品種優選、土壤優化、栽培管理規範化等技術研究,提高中藥材原料質量。同時,輔以信息體系、電商體系、溯源質控體系等高新技術集成,保證種源清晰,提高傳統中藥材科技種植含量,提升中藥材種植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區域脫貧增收。

規範化、集約化產地初加工。中藥材源頭初加工是中藥材品質保障的重中之重,產地初加工工藝的先進性是品質保障的基礎。產地具有獨特的原料分級優勢,是探索優質加工工藝的最佳環境。

"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作為中醫藥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藥材行業也發展迅猛,但中藥材行業中間環節過多,質量管理存在漏洞和困難,導致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成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中的一大阻礙。本文就“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進行深入探索,旨在找出一條高效、高質量的中藥材行業發展之路,促進中藥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藥材市場規模 及發展前景

中藥材資源前端發展前景可觀,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中醫藥產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的戰略地位已逐步凸顯。中藥材產業作為中藥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驅動下不斷髮展壯大。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2017年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708億元,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近10%,中藥材市場規模擴大前景可觀。

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數千年來,我國已形成了系統的中醫藥理論體系,在產學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中藥材生產後端飲片、中成藥市場也得到井噴式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18~2023 年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中指出,2018~2023 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中藥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中成藥生產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585億元,2016~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62%,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509億元。

中藥材種植規模逐年擴大。近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等政策的大力實施,中藥材種植熱潮掀起,中藥材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藥材種植總面積近6000萬畝;可種植品種有300~400個(佔總品種30%),生產量佔總供應量的70%以上;規模種植近200個品種,佔常規使用品種的40%以上。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了《中醫藥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給中醫藥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全國多個省(區、市)也發佈了中藥材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其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逐漸加強,中藥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

中藥材產業流通環節 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藥材市場的快速發展,中藥材產業各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顯,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藥材產業朝集約化、質量化、效率化方向發展,成為制約我國中藥飲片、中成藥乃至整個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種植、加工方式不規範,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保證。中藥材產區大多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以農戶自行種植、加工為主,大多數中藥材因農戶濫用農藥、施肥不規範等原因造成其藥用價值流失;加上加工環境差、設備落後、集約化程度低,藥農藥商為了節約用工成本,往往以簡便、快捷的方法對藥材進行加工,中藥材原料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中藥材倉儲環境堪憂,集約化程度低下。目前有些中藥材產區還只是一家一戶經營,沒有能力建成集約化的倉庫;在各大市場經營的藥商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一般租用民房來堆放藥材,同樣也沒有能力建設集約化的倉庫。有些倉庫破舊不堪,多種藥材混亂堆放,甚至與其他雜物堆放在一起,環境髒亂,導致藥材蟲蛀、黴爛、變質。甚至在藥材發生黴變後,一些商家通過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將變質的中藥材充優銷售,不僅無法保障質量,甚至危害消費者健康。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流通環節過多,效率低下。中藥材的流通模式呈現多環節、低效率的特點。中藥材產出後經過市場商販多次倒手才能進入實際消費,有的中間環節多達10餘次。由此造成層層加價、摻假率高的問題,人為地增加了中藥材與飲片的交易成本,加大了消費者的負擔。

溯源系統不完善,難以把控中藥材原料質量。中藥材只有從頭到尾都做好,才能保證其質量。目前中藥材行業內的追溯系統基本都是基於某一個環節的追溯,無法全面把控藥材質量。由於缺乏對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等信息的追溯和共享,又沒有相應管理軟件對中藥材生長過程進行追溯,極易造成農戶種植、加工以及倉儲過程中不規範操作,最終使產出產品量高質低,甚至農殘重金屬超標,質量無法保障。

中藥材生產端檢驗檢測能力缺失。長期以來,中藥工業企業、飲片企業具備檢驗檢測能力,但是中藥材源頭生產在農村,藥農既缺乏資金購買檢測設備,也難以招募到專業的檢驗檢測技術人員,無法形成有效的檢驗檢測能力。而送至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耗時長、費用高,普通藥農藥商難以承受。產地給藥企供貨只能盲目交貨,藥材到了藥企再檢測是否合格,造成大量因不合格而產生的退貨,部分企業的中藥材原料退貨率達到40%以上,造成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以“互聯網+”探索中藥材供應鏈新模式

產業鏈是一個價值創造和實現的過程,其中每個環節都能通過勞動來創造價值,但在農業小規模、分散性的作用下,我國中藥材產業鏈雖然存在的價值環節較多,但卻未形成一條覆蓋全環節的供應鏈模式。基於此背景,以“互聯網+”手段,將中藥材產業鏈中的各環節聯繫起來,有利於推動我國小農經濟集約化,以及中藥材產區經濟發展。筆者建議以下方面進行“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規範化種植、生產管理。建議中藥材行業平臺企業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品種優選、土壤優化、栽培管理規範化等技術研究,提高中藥材原料質量。同時,輔以信息體系、電商體系、溯源質控體系等高新技術集成,保證種源清晰,提高傳統中藥材科技種植含量,提升中藥材種植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區域脫貧增收。

規範化、集約化產地初加工。中藥材源頭初加工是中藥材品質保障的重中之重,產地初加工工藝的先進性是品質保障的基礎。產地具有獨特的原料分級優勢,是探索優質加工工藝的最佳環境。

“互聯網+中藥材”供應鏈創新模式探索

規範化倉儲基地。中藥材行業平臺企業應在產地建設符合中藥材特徵的專屬倉庫,提高藥材質量,並運用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對入庫、出庫貨物進行實時追蹤管理,同時直接對接中藥材行業專屬電商交易平臺,實現倉單交易。工業企業在電商平臺採購中藥材原料時,可直接通過高清視頻系統觀看到貨物情況,下單採購後貨物可繼續存儲於倉庫中,需要使用時再隨時調取。

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為加快中藥材種植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中藥材行業平臺企業應自主研發一套適用於市場的、從源頭到銷售終端全過程管理的溯源系統,構建從種子種苗、田間管理、採收到初加工、倉儲、貿易、物流的全產業鏈條溯源體系,實現對中藥材全過程的質量監控。

中藥材質量源頭檢測。在源頭檢測、分級是減少外源物“汙染”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多層次劃分藥材等級的最佳環境,也為藥廠、飲片廠、外貿等各方需求單位創造了更多的個性化等級需求。中藥材行業平臺企業可以採用在產區建立檢測中心與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合作的形式,幫助當地藥農藥商辨別藥材內在質量,提高貿易成功率。

產業鏈延伸——社區健康賦能模式。建議相關企業開拓消費端市場,利用健康行業大數據,精準研發保健產品、健康食品、功能飲料等消費端產品,並依託社區或社交電商等渠道,構建社區中醫藥大健康服務生態圈,通過這一形式將我國中藥材信息、種植、初加工、倉儲、溯源、檢驗檢測、貿易等延展至社區,拓寬中藥材行業產業鏈。

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中藥材種植、初加工、倉儲、溯源、檢驗檢測以及貿易等環節緊密聯繫起來,形成產業閉環,有效提高中藥材行業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中藥材質量,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中醫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