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文/星空下的小白菜

最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於李嘉誠的這段評價被頻繁翻出來,因為這句話卻真真道出了這位“超人”的核心——壟斷!

人們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經濟學家弗裡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但實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


李家的壟斷生意


小白菜在上一篇《香港 | 李氏父子摘瓜記》中曾提到過香港人是如何被李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綁架的。

就比如,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當年家樂福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同時威脅供貨商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大佬們做過描述,稱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賺的是“辛苦錢”,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這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這裡我們再複習一下此前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圖,你就發現李嘉誠的佈局完全符合上面那段文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能源、通訊,基本都牢牢掌握在李家的手裡。

"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文/星空下的小白菜

最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於李嘉誠的這段評價被頻繁翻出來,因為這句話卻真真道出了這位“超人”的核心——壟斷!

人們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經濟學家弗裡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但實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


李家的壟斷生意


小白菜在上一篇《香港 | 李氏父子摘瓜記》中曾提到過香港人是如何被李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綁架的。

就比如,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當年家樂福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同時威脅供貨商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大佬們做過描述,稱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賺的是“辛苦錢”,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這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這裡我們再複習一下此前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圖,你就發現李嘉誠的佈局完全符合上面那段文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能源、通訊,基本都牢牢掌握在李家的手裡。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今日香港,明日英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在英國的投資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年動作更加頻繁。而操作的終究還是他那套“壟斷國民經濟命脈”的絕招——這樣的操作可以保證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

我們來看看,李家的投資囊括了港口、電力、房產、醫藥、水利及移動通訊等“國之命脈”

這些資產不僅業績穩定、回報有保障,而且風險極低,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國家背書,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安全持久的穩定收入,完全符合李嘉誠的家族利益。

"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文/星空下的小白菜

最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於李嘉誠的這段評價被頻繁翻出來,因為這句話卻真真道出了這位“超人”的核心——壟斷!

人們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經濟學家弗裡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但實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


李家的壟斷生意


小白菜在上一篇《香港 | 李氏父子摘瓜記》中曾提到過香港人是如何被李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綁架的。

就比如,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當年家樂福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同時威脅供貨商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大佬們做過描述,稱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賺的是“辛苦錢”,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這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這裡我們再複習一下此前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圖,你就發現李嘉誠的佈局完全符合上面那段文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能源、通訊,基本都牢牢掌握在李家的手裡。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今日香港,明日英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在英國的投資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年動作更加頻繁。而操作的終究還是他那套“壟斷國民經濟命脈”的絕招——這樣的操作可以保證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

我們來看看,李家的投資囊括了港口、電力、房產、醫藥、水利及移動通訊等“國之命脈”

這些資產不僅業績穩定、回報有保障,而且風險極低,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國家背書,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安全持久的穩定收入,完全符合李嘉誠的家族利益。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據媒體報道,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尤其是這裡面的電力、天然氣管道、水利等,英國作為一個貧油的島國,這些資源都是非常關鍵的戰略資源,從這個層面來看,李嘉誠真的是掐住了英國的命脈~~

這裡還有一個需要值得注意——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前些日子,小白菜和朋友在討論李嘉誠的時候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感覺,就是李在英國的佈局中房地產好像並不是重要的資產內容。

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地產項目並不少。從1998年開始,李嘉誠旗下公司先後在英國投資了多個高端豪宅項目。

就在去年6月李嘉誠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斥資10億英鎊(約105.4億港元),收購了位於英國倫敦金融城的地標級寫字樓Broadgate,這可是瑞銀(UBS)倫敦總部的所在地。

上個月,李嘉誠還斥資46億英鎊(約39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這個格林王創立於1799年,是英國領先的酒吧品牌和釀酒商,在英國擁有超過3100家酒吧、餐廳以及酒店。

起初看到這項投資案,小白菜還有點好奇,這個“酒吧”項目好像不太符合李嘉誠專注於基建的特性。不過,李嘉誠家族這項收購這背後,買下的不僅僅是格林王的酒吧品牌,還買下了酒吧自帶的地產物業。

公開信息顯示,格林王在英國擁有的酒吧、餐廳以及酒店的佔地面積約為7000萬平方英尺(約70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80%的物業具有永久產權或擁有長期租賃產權。同時,大部分酒吧都位於城鎮的黃金地段。

這樣優質的物業資產,未來即便該品牌經營不下去,這些物業也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租金作為穩定現金流。

另外,長實在公告中也說的很明確,公司作為長期及策略投資者,主要選擇投資受惠於房地產的支持下擁有穩定、可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

所以,你看看超人就是超人,算盤打的很好,地產這個東西還是玩的很6。

不過,李嘉誠在英國的地產投資跟香港還是有本質的不同。李嘉誠在英國的物業基本都是高端物業、寫字樓和物業租賃。而在香港則是掐住了普通居民的購房需求。所以,英國的房子可不會被李嘉誠炒高。

"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文/星空下的小白菜

最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於李嘉誠的這段評價被頻繁翻出來,因為這句話卻真真道出了這位“超人”的核心——壟斷!

人們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經濟學家弗裡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但實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


李家的壟斷生意


小白菜在上一篇《香港 | 李氏父子摘瓜記》中曾提到過香港人是如何被李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綁架的。

就比如,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當年家樂福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同時威脅供貨商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大佬們做過描述,稱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賺的是“辛苦錢”,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這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這裡我們再複習一下此前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圖,你就發現李嘉誠的佈局完全符合上面那段文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能源、通訊,基本都牢牢掌握在李家的手裡。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今日香港,明日英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在英國的投資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年動作更加頻繁。而操作的終究還是他那套“壟斷國民經濟命脈”的絕招——這樣的操作可以保證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

我們來看看,李家的投資囊括了港口、電力、房產、醫藥、水利及移動通訊等“國之命脈”

這些資產不僅業績穩定、回報有保障,而且風險極低,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國家背書,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安全持久的穩定收入,完全符合李嘉誠的家族利益。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據媒體報道,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尤其是這裡面的電力、天然氣管道、水利等,英國作為一個貧油的島國,這些資源都是非常關鍵的戰略資源,從這個層面來看,李嘉誠真的是掐住了英國的命脈~~

這裡還有一個需要值得注意——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前些日子,小白菜和朋友在討論李嘉誠的時候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感覺,就是李在英國的佈局中房地產好像並不是重要的資產內容。

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地產項目並不少。從1998年開始,李嘉誠旗下公司先後在英國投資了多個高端豪宅項目。

就在去年6月李嘉誠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斥資10億英鎊(約105.4億港元),收購了位於英國倫敦金融城的地標級寫字樓Broadgate,這可是瑞銀(UBS)倫敦總部的所在地。

上個月,李嘉誠還斥資46億英鎊(約39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這個格林王創立於1799年,是英國領先的酒吧品牌和釀酒商,在英國擁有超過3100家酒吧、餐廳以及酒店。

起初看到這項投資案,小白菜還有點好奇,這個“酒吧”項目好像不太符合李嘉誠專注於基建的特性。不過,李嘉誠家族這項收購這背後,買下的不僅僅是格林王的酒吧品牌,還買下了酒吧自帶的地產物業。

公開信息顯示,格林王在英國擁有的酒吧、餐廳以及酒店的佔地面積約為7000萬平方英尺(約70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80%的物業具有永久產權或擁有長期租賃產權。同時,大部分酒吧都位於城鎮的黃金地段。

這樣優質的物業資產,未來即便該品牌經營不下去,這些物業也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租金作為穩定現金流。

另外,長實在公告中也說的很明確,公司作為長期及策略投資者,主要選擇投資受惠於房地產的支持下擁有穩定、可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

所以,你看看超人就是超人,算盤打的很好,地產這個東西還是玩的很6。

不過,李嘉誠在英國的地產投資跟香港還是有本質的不同。李嘉誠在英國的物業基本都是高端物業、寫字樓和物業租賃。而在香港則是掐住了普通居民的購房需求。所以,英國的房子可不會被李嘉誠炒高。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李嘉誠為何此時佈局英國

如今,英國一直在脫歐的泥潭中難以脫身,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是為何李超人還要在此時持續佈局?

1、歐洲價值窪地

“低進高拋,價值投資。”一直是李嘉誠的投資準則。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債危機和近年來的難民問題導致歐盟國家普遍經濟下滑、持續低迷,精明的李超人卻從中看到機遇。

英國宣佈脫歐後,短期看,少了歐盟對內貿易方面的優惠;但長期看,英國少了歐盟政策的制約,在經濟、貿易方面更具靈活性,有能力通過擴大歐盟外經貿來彌補與歐盟間貿易損失的缺口。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各項經濟指數基本恢復到脫歐前水平。

2、國家信譽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後來居上,但是信譽這個東西可就不同了。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商業信譽的建立只有三十年。這和英國這個老牌強國還是有差距。

3、“隱形”避稅天堂

很多人都知道瑞士、新加坡、塞浦路斯、加勒比島國這些地方是避稅天堂。但是,在CRS風暴下,這些國家的稅務都無法規避稅務公開的風險。

但是由於英國稅法規則不重複徵稅,對移民們的海外收入並不徵稅,富豪們無需為自己的海外收入擔心。另外,在G7或G20國家中,英國的企業稅率,甚至不及法國和意大利的一半,這也極具吸引力。

所以綜合來看,目前無論是時機和環境,英國都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結語

同樣是島,李嘉誠的香港模式恰逢香港經濟上升期,妥妥的賺了做大陸通道的代理費;而此刻的英國經濟低迷,精英階層試圖通過無協議脫歐重振經濟,前途未卜…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

"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文/星空下的小白菜

最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於李嘉誠的這段評價被頻繁翻出來,因為這句話卻真真道出了這位“超人”的核心——壟斷!

人們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經濟學家弗裡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但實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


李家的壟斷生意


小白菜在上一篇《香港 | 李氏父子摘瓜記》中曾提到過香港人是如何被李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綁架的。

就比如,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當年家樂福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同時威脅供貨商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大佬們做過描述,稱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賺的是“辛苦錢”,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這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這裡我們再複習一下此前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圖,你就發現李嘉誠的佈局完全符合上面那段文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能源、通訊,基本都牢牢掌握在李家的手裡。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今日香港,明日英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在英國的投資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年動作更加頻繁。而操作的終究還是他那套“壟斷國民經濟命脈”的絕招——這樣的操作可以保證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

我們來看看,李家的投資囊括了港口、電力、房產、醫藥、水利及移動通訊等“國之命脈”

這些資產不僅業績穩定、回報有保障,而且風險極低,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國家背書,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安全持久的穩定收入,完全符合李嘉誠的家族利益。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據媒體報道,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尤其是這裡面的電力、天然氣管道、水利等,英國作為一個貧油的島國,這些資源都是非常關鍵的戰略資源,從這個層面來看,李嘉誠真的是掐住了英國的命脈~~

這裡還有一個需要值得注意——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儲備。

前些日子,小白菜和朋友在討論李嘉誠的時候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感覺,就是李在英國的佈局中房地產好像並不是重要的資產內容。

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地產項目並不少。從1998年開始,李嘉誠旗下公司先後在英國投資了多個高端豪宅項目。

就在去年6月李嘉誠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斥資10億英鎊(約105.4億港元),收購了位於英國倫敦金融城的地標級寫字樓Broadgate,這可是瑞銀(UBS)倫敦總部的所在地。

上個月,李嘉誠還斥資46億英鎊(約39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這個格林王創立於1799年,是英國領先的酒吧品牌和釀酒商,在英國擁有超過3100家酒吧、餐廳以及酒店。

起初看到這項投資案,小白菜還有點好奇,這個“酒吧”項目好像不太符合李嘉誠專注於基建的特性。不過,李嘉誠家族這項收購這背後,買下的不僅僅是格林王的酒吧品牌,還買下了酒吧自帶的地產物業。

公開信息顯示,格林王在英國擁有的酒吧、餐廳以及酒店的佔地面積約為7000萬平方英尺(約70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80%的物業具有永久產權或擁有長期租賃產權。同時,大部分酒吧都位於城鎮的黃金地段。

這樣優質的物業資產,未來即便該品牌經營不下去,這些物業也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租金作為穩定現金流。

另外,長實在公告中也說的很明確,公司作為長期及策略投資者,主要選擇投資受惠於房地產的支持下擁有穩定、可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

所以,你看看超人就是超人,算盤打的很好,地產這個東西還是玩的很6。

不過,李嘉誠在英國的地產投資跟香港還是有本質的不同。李嘉誠在英國的物業基本都是高端物業、寫字樓和物業租賃。而在香港則是掐住了普通居民的購房需求。所以,英國的房子可不會被李嘉誠炒高。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李嘉誠為何此時佈局英國

如今,英國一直在脫歐的泥潭中難以脫身,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是為何李超人還要在此時持續佈局?

1、歐洲價值窪地

“低進高拋,價值投資。”一直是李嘉誠的投資準則。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債危機和近年來的難民問題導致歐盟國家普遍經濟下滑、持續低迷,精明的李超人卻從中看到機遇。

英國宣佈脫歐後,短期看,少了歐盟對內貿易方面的優惠;但長期看,英國少了歐盟政策的制約,在經濟、貿易方面更具靈活性,有能力通過擴大歐盟外經貿來彌補與歐盟間貿易損失的缺口。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各項經濟指數基本恢復到脫歐前水平。

2、國家信譽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後來居上,但是信譽這個東西可就不同了。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商業信譽的建立只有三十年。這和英國這個老牌強國還是有差距。

3、“隱形”避稅天堂

很多人都知道瑞士、新加坡、塞浦路斯、加勒比島國這些地方是避稅天堂。但是,在CRS風暴下,這些國家的稅務都無法規避稅務公開的風險。

但是由於英國稅法規則不重複徵稅,對移民們的海外收入並不徵稅,富豪們無需為自己的海外收入擔心。另外,在G7或G20國家中,英國的企業稅率,甚至不及法國和意大利的一半,這也極具吸引力。

所以綜合來看,目前無論是時機和環境,英國都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結語

同樣是島,李嘉誠的香港模式恰逢香港經濟上升期,妥妥的賺了做大陸通道的代理費;而此刻的英國經濟低迷,精英階層試圖通過無協議脫歐重振經濟,前途未卜…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

李嘉誠|在英國能否複製香港模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