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知道儒家經典《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但中秋為啥叫中秋呢?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在秋季的三個月中的中間,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中間位置,所以稱“中秋”。

中秋成為節日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傳說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其中,中秋節拜月的風俗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有關:

相傳,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個美妻,名叫嫦娥。一日,后羿到崑崙山道,巧遇王母娘娘,為嫦娥求得一包不死藥,但嫦娥捨不得獨自飛仙,便把仙藥藏了起來。不料被小人蓬蒙發現,蓬蒙持劍闖入,威逼嫦娥交藥。嫦娥危急之時一口吞下了仙藥,飄飛成仙。由於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歸來,蓬蒙已逃,仰望夜空,無可奈何,只好擺上香案,遙祭嫦娥,以慰相思。百姓聞知嫦娥奔月飛仙,成為月神,也都紛紛望月相拜。

從此,便有了百姓中秋拜月,文人中秋賞月的習俗。

對中秋拜月,儒家經典《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從此,便掀起了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的熱潮。

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說法有很多,其中一說值得了解。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裡面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但中秋賞月吃月餅等文化傳承卻代代相傳,詩詞文學越來越多,文化傳說愈加豐富。(姚騰)

"


不少人知道儒家經典《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但中秋為啥叫中秋呢?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在秋季的三個月中的中間,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中間位置,所以稱“中秋”。

中秋成為節日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傳說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其中,中秋節拜月的風俗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有關:

相傳,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個美妻,名叫嫦娥。一日,后羿到崑崙山道,巧遇王母娘娘,為嫦娥求得一包不死藥,但嫦娥捨不得獨自飛仙,便把仙藥藏了起來。不料被小人蓬蒙發現,蓬蒙持劍闖入,威逼嫦娥交藥。嫦娥危急之時一口吞下了仙藥,飄飛成仙。由於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歸來,蓬蒙已逃,仰望夜空,無可奈何,只好擺上香案,遙祭嫦娥,以慰相思。百姓聞知嫦娥奔月飛仙,成為月神,也都紛紛望月相拜。

從此,便有了百姓中秋拜月,文人中秋賞月的習俗。

對中秋拜月,儒家經典《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從此,便掀起了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的熱潮。

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說法有很多,其中一說值得了解。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裡面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但中秋賞月吃月餅等文化傳承卻代代相傳,詩詞文學越來越多,文化傳說愈加豐富。(姚騰)

中秋節的由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