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鋼鐵“重生記”'

"

編者按/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鋼鐵”)是一傢俱有百年曆史的鋼廠,其前身是1890年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大型鋼鐵企業和中國大型中厚板生產商之一。1997年10月和2007年2月分別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實際控制人為重慶市國資委。

時至2017年,這家曾創造過輝煌的鋼鐵企業,“底色”已然相當“不堪”:實際負債417億元,資產負債率114.6%,資不抵債,面臨破產風險。其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虧損近60億元和近47億元,面臨退市風險。 如破產清算或退市,將涉及17萬投資者,1400多戶債權人、8000多名職工的切身利益,對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將造成重大影響。

在此背景下,重慶鋼鐵通過破產重整成功化解風險並扭虧為盈。據公司近期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報顯示,鋼材銷量創歷史最好水平。

這場“特別重大且無先例”的重整,是通過資本市場平臺,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危機的典型案例,探索出一條上市公司、大型企業、傳統產業等多種複雜因素疊加的國企改革新路,為大型國有上市公司重整提供了可複製的範例,具有極其重要的樣本意義。

歸因

行業調整、環保搬遷和衝動擴張

不可否認的是,重慶鋼鐵曾是重慶工業界的驕傲,曾為重慶奠定西南工業重鎮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在重慶鋼鐵百年曆史中,誕生了不少中國鋼鐵工業之最。1911年7月,擬定並頒行了中國第一部鋼軌標準;1978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企業擴權讓利改革;1984年9月,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開展自籌資金搞技改的鋼鐵企業。

然而,由於環保搬遷這一不可阻擋的歷史原因,導致重慶鋼鐵困頓顯現。

根據重慶市規劃,2011年9月重慶鋼鐵實施環保搬遷,全面關停大渡口老區生產設施,同時長壽新區生產系統投產,搬遷投資總額約350億元。搬遷之後,年產能擴大至600萬噸, 但600萬噸的產能並非擴張終點。公開信息顯示,2006年到2013年,實際上,重慶鋼鐵年產鋼能力從300萬噸增加到了830萬噸。

然而,巨量的產能面對的卻是慘淡的市場。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重慶鋼鐵生產的焦炭、鐵、鋼和鋼材,同比下降幅度均在17%~20%之間。當年負債已高達35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9.78%。

更令人擔憂的是盈利能力,搬遷之後的重慶鋼鐵在虧損的邊緣掙扎多年。2011年出現虧損,2012年、2014年分別在年度末幸運扭虧,勉強避開“戴帽”風險,2015年則成為A股“虧損王”,虧損近60億元。重慶鋼鐵管理層將2015年的虧損原因歸於行業問題,稱因受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鋼材市場持續惡化、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國內鋼鐵行業普遍面臨巨大經營壓力。

2016年虧損仍然延續,鉅虧近47億元,這令重慶鋼鐵陷入尷尬。到2016年,即搬遷後的五個完整財年,重慶鋼鐵虧損總額已高達131.7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100.29%。

相關人士表示,針對重慶鋼鐵面臨的壓力,除政府補貼外,重慶市政府也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拯救。

2015年11月,重鋼集團聯手重慶城投、重慶地產、重慶建工、重慶交開投、重慶高速等5家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重慶鋼結構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結構”)。但實踐證明,在多家鋼鐵企業圍獵重慶市場的背景下,鋼結構推進並不順利。

由於資金困難,2016年重慶鋼鐵已經無法自行採購原材料,被迫於下半年採用來料加工方式生產。2016年4月,重慶鋼鐵與攀華集團簽訂為期兩年的《來料加工協議》,但2016年下半年煤炭、鐵礦石市場的大幅波動導致雙方於2016年底終止了協議。重慶鋼鐵又轉向與重慶千信國際貿易公司合作,繼續來料加工模式。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鉅額虧損、收入下降的同時,重慶鋼鐵仍在投資項目。

重慶鋼鐵與韓國公司合資的冷軋和鍍鋅工程項目於2016年4月簽訂合同,約定重慶鋼鐵以現金出資方式分別承擔該兩個項目90%和49%的出資比例。截至2016年底,重慶鋼鐵對上述兩個項目的出資總額已達7.9億元。

與此同時,種種壓力之下,重慶鋼鐵也開始了出售鋼鐵資產、跨界重組的嘗試,期待在非鋼鐵領域能有斬獲。

2016 年 6 月4日重慶鋼鐵宣佈重組,並隨即停牌。重組的主要內容是出售公司全部鋼鐵資產,收購渝富控股旗下金融、產業投資等領域的優質資產。渝富控股2016年8月成立,是由重慶市國資委新設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重慶鋼鐵“鋼鐵換金融”重組核心的確定,意味著重組完成後,渝富集團將可能成為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將實現國資改革從“管資產”到“管資本”重大模式轉變。

但在進程中,因2015、2016連續兩年虧損,重慶鋼鐵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變為“*ST重鋼”。而在停牌將近一年之後,*ST重鋼仍然未能完成重組。*ST重鋼2017年5月2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書面議案審議並通過了《重慶鋼鐵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這次“重大無先例”的重組事項宣告失敗,進一步將重慶鋼鐵推向瀕臨於退市邊緣。

官方披露的失敗原因有二,其一,因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較為複雜,擬置出鋼鐵資產涉及債務規模大、債權人眾多、涉訴債務情況複雜,公司尚未能就重組方案與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其二,擬置入的渝富集團主要資產在目前監管政策下,方案難以滿足境內外兩地監管要求。

重整

難度超大的工程

實際上,在推動重組的同時,為了挽救重慶鋼鐵、為其多尋出路,多種方式和路徑在同步探討摸索。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早在2017年3月,經重慶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重慶鋼鐵即開始啟動破產重整程序。重慶鋼鐵發佈2016年年報的時間為當年3月31日,*ST重鋼宣佈重組失敗則是在5月2日。

2017年4月,重慶來去源商貿公司以重慶鋼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重整。7月法院裁定重慶鋼鐵重整。要知道,本次破產重整,承載了重慶鋼鐵最為沉重的熱望。

*ST重鋼表示,重整程序以挽救債務人企業,保留債務人法人主體資格和恢復持續盈利能力為目標,重整中公司將在法院的主導下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ST重鋼將在平衡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積極與各方共同論證通過延期清償、降低利息、豁免債務、以股抵債等各種方式解決債務問題的可能性。

2017年11月,重整相關草案方案獲通過。重整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債務償還”和“能力提升”兩個方面。

首先要多方籌集資源償還鉅額債務。重慶鋼鐵通過資本公積定向轉增股本,以股抵債,處置公司不良資產等償還各類債務約381億元,其中以股份償還債務約280億元,以現金償還債務約101億元。同時,引入專業重整投資人,提升公司經營管理能力。重慶鋼鐵通過破產重整,引入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以下簡稱“四源合”)作為控股股東。

而四源合系中國第一隻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該基金由華寶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全資子公司)、美國WL Ross公司(國際知名鋼鐵產業併購基金)、中美綠色東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招商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集團下屬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依託行業龍頭寶鋼公司,提出了改善公司管理、提升生產效率的各項措施,並付諸實施。不同於一般基金所熱衷的財務投資,四源合認為自己擔負使命。

到2017年12月重整完成時,回頭看,讓重慶鋼鐵通過重整脫胎換骨,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程。

“重慶鋼鐵資產和負債規模債權人及股東人數均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之最,所涉利益主體眾多,關係複雜,破產重整難度極大。”有接近證監會人士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重慶市和證監會密切配合,方案實現了多項創新,成功破解了實踐中的四個難題。

首先,以網絡形式召開債權人大會,破解現場會組織和維穩難題。重慶鋼鐵債權人多達1400餘家,且分佈在全國20餘個省市,最高人民法院利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實現債權人會議全網絡投票,保障了債權人行使權利又解決了會議組織難題。

其次,豁免召開類別股東大會,破解A加H股上市公司法律適用難題。作為首家A加H股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件,通過重慶政府和證監會的積極溝通,香港聯交所同意本次破產重整適用企業破產法,豁免召開類別股東大會,為重整方案或出資人會議高票通過創造條件。

再次,破產重整轉增股票不排除不除權,破解債權人和投資者價值損失難題。“以往破產重整案例,涉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上交所均對公司股票除權,復牌參考價降低。重慶鋼鐵股票如除權,股價將由2.15元/股降為1元/股以下。如無復牌後的股價上漲,投資者可能遭受較大損失。”上述接近證監會人士表示,證監會指導上交所綜合考慮破產重整的整體安排和公司基本面發生的根本變化的現實,同一公司股票不予除權,維護了市場穩定,公司破產重整完成股票復牌後,股價漲幅一度超過20%。

最後,同步解決第三方擔保問題,破解擔保人後續償債風險難償債風險難題。破產重整中,經重慶市一中院、重慶高院充分論證,將渝富集團等重慶市屬國企提供擔保的債權192億元一併納入償債範圍,一攬子解決有關擔保事宜,化解了擔保人後續償債風險。

回顧重整之路,是什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主要源於資本的力量?

“重慶鋼鐵的涅槃重生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支持;混合所有制模式獨特而靈活的機制優勢;全體員工戮力同心,奮力拼搏的精神。”重慶鋼鐵董祕孟祥雲進一步解釋,通過司法重整,企業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體現在債務化解、資產夯實和效率提升;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建立了現代企業治理結構;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和激勵基金計劃,有效協同了股東、管理層和員工利益;體制機制的變化為企業注入了活力,激發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作為基金的首發項目,四源合對重慶鋼鐵重整的實施過程秉持的再造邏輯,亦值得進行復盤和總結。

四源合執行董事、行政總經理虞紅表示:“對於重慶鋼鐵的重整,四源合思考的第一個要素是宏觀層面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行業週期、產業政策以及對行業趨勢的預判;第二個要素是對微觀層面市場邏輯的考量,包括企業所處的區域市場特徵、供需情況、競爭態勢以及對市場未來成長性的判斷;第三個要素是對企業自身問題的診斷,從而挖掘企業改善的空間和成長的潛力,這涉及到公司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從頂層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到相對具體的生產管控、成本管控、風險管控、組織設計、激勵機制、制度建設等每一個管理要素。”

“從上述這些維度進行考量和判斷,再造方案的制定也是以對這些要素的分析和判斷為基礎的。”虞紅如是表示。

重生

2019年上半年創歷史最高

2018年全國兩會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當中,重慶鋼鐵破產重整案例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範型案例,被予以充分肯定。

“重慶鋼鐵破產重整是利用資本市場化解重大風險、降低企業槓桿、實現公司重生的有益嘗試。”前述接近證監會人士表示,重慶鋼鐵案例成果顯著,首要的便是成功化解了重大連鎖風險。據介紹,重慶鋼鐵破產重整後,自身破產和退市風險成功化解,數以萬計的中小投資者和公司職工的權益得到維護,債權人的受償率較破產清算大幅提升(其中普通債權清償率由16.64%上升為58.84%)。渝富集團等市屬國企承擔的192億元擔保同步解除,避免了風險傳導。

供應商深圳上市公司濮耐股份表示,破產重整後雖然有債權受到損失,但通過新業務繼續開展得以彌補。

其次,降槓桿效果突出。數據顯示,破產重整後重慶鋼鐵資產負債率由114.6%降至33%,已清償的180億金融債權,按5%的利率計算,公司每年節約財務費用約9億元。

與此同時,重慶鋼鐵的造血功能快速恢復。“寶鋼主導的四源合立足鋼鐵產業整體佈局,優化了公司產業及產品結構,產線配置等,建立了市場化激勵機制和高效有序的制度流程,重塑了企業市場競爭力。”虞紅表示。

亮眼的數據完全能夠支撐關於重整“成果”的所有描述。

重整當年即扭虧為盈。2017年年報顯示,重慶鋼鐵實現營業收入約132億元,同比增長199.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2億元,較上年虧損46.86億元轉盈。產鋼量即恢復到411.4萬噸,同比增長74.7%,

2018年年報顯示,重慶鋼鐵實現營業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總額17.59億元,同比增長449.93%。實現鐵、鋼、材產量分別為567.77萬噸、638.15萬噸、611.0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7.8%、55.1%和56.5%。“無論產量規模還是利潤水平,均創了搬遷建廠以來的歷史新高。”重慶鋼鐵方面表示。

蓬勃的態勢延續。8月11日,重慶鋼鐵發佈2019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鐵、鋼、材產量分別為298.42萬噸、325.06萬噸和309.72萬噸,同比分別增加19.97萬噸、15.05萬噸和13.03萬噸;實現鋼材銷量313.22萬噸,同比增加18.87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營業收入114.8億元,同比增長3.52%,期內淨利潤為6.16億元,同比下滑19.19%。

“上半年國內鋼鐵行業盈利水平同比2018年上半年有明顯下降,主要是受大宗原料持續上漲和產成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兩頭擠壓的影響,原料端鐵礦石價格從2018年四季度起持續上漲, 但鋼鐵產品價格卻持續下滑。”孟祥雲表示,在嚴峻的經營形勢下,重慶鋼鐵在全國鋼鐵企業中依然保持相對穩健。

而2019年全年計劃實現的產量則是:生鐵586萬噸、鋼640萬噸、鋼材613萬噸;實現鋼材銷售量620萬噸;計劃實現銷售收入220億元(不含稅)。

四源合曾對重鋼進行過三個階段的設計:第一年止血;第二階段恢復正常生產,打造“實力重鋼”;第三階將是打造“魅力重鋼”。

“可以說,目前‘實力重鋼’已經走在路上。”虞紅表示。

觀察

智慧製造已成最迫切的訴求

重整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重慶鋼鐵就已開始將嵌在目標和規劃裡的“野心”付諸行動。

8月11日,重慶鋼鐵公告披露,為加快公司推進智慧製造項目,重慶鋼鐵擬與四源合智慧製造基金(擬設立)共同設立合資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該合資公司將開展智慧製造相關合作,以重慶鋼鐵作為首發應用場景。

公告顯示,將在現有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基礎上逐步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最終建設起全面的自動化、數字化、模型化、可視化和集成化的智能製造體系,從而將重慶鋼鐵打造成為西南區域智能製造工廠的示範企業。

雖然,重整以後重鋼在體制機制建設、產能提升、設備狀態跟蹤維護等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重鋼本身的基礎仍屬薄弱,打造“智慧重鋼”的條件並非全部具備,但敢於迅速啟動“智慧”按鈕,底氣何在?主要是因為有個強有力的主導者。

公告載明,四源合智慧製造基金擬由四源合投資作為管理人,聯合通訊運營商和工業技術服務商共同發起設立,而四源合投資系重慶鋼鐵實際控制人。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擬設立的四源合智慧製造基金即將推出,相較於此前一些鋼鐵企業針對智能製造使用企業自有資金來做的安排,通過社會化的資金和市場化的方式設立的四源合智慧製造基金,當屬鋼鐵行業的首隻。

應該說,四源合作為中國第一隻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無論是牽頭人還是幾家“金主”,都有著足夠顯赫的身份。2017年基金成立之時,出任股權投資公司董事長的馬蔚華充分肯定了這隻基金成立的意義。

供給側改革有效去除了鋼鐵行業的不合規和無效低效產能,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進入了關鍵的轉型期將使現有的經濟結構面臨巨大的調整,這也必將給鋼鐵行業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對於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四源合而言,重慶鋼鐵的重整顯然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我們確實一直在為重鋼的智慧化發展之路做準備,特別是當前,5G通訊應用和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日趨成熟,為鋼鐵行業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的形成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虞紅表示。

四源合對於重鋼智慧發展的準備源於對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整體預判。

四源合認為,鋼鐵產能仍將呈過剩態勢,鋼鐵產品的需求結構還將持續的調整,國內鋼鐵行業發展將呈三大趨勢,一是減量發展與產品結構調整並行,二是產能集中度大幅提升,三是國內鋼鐵企業將沿“一帶一路”走出去,加大對海外的投資與發展,同時鋼鐵企業的運營模式一定會結合5G的應用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