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印紀傳媒“破產記”

▲從左至右為丹·密茨、肖文革、吳冰。

丹·密茨擁有不少美國好萊塢的資源,《環形使者》、《鋼鐵俠3》以及《喋血戰士》(2020)等電影皆由其打造,曾被稱為印紀傳媒的“創意靈魂”。

印紀傳媒上市後,在中國苦心耕耘了20多年的丹·密茨卻退回美國,擔任起獨立公司美國DMG娛樂的CEO。看似退一步棋,但實際上丹·密茨成為了印紀傳媒海外收購的衝鋒者。

2015年,丹·密茨宣佈以6億美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收購主體為美國DMG娛樂。儘管對外強調這屬於美國公司的獨立行為,還是被臺灣相關機構認為是大陸總部印紀傳媒的意向,並對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6年,DMG印紀娛樂又任命財務顧問協助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的部分股權,2017年,印紀傳媒又籌集2.56億美元的基金,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傳媒100%的股權。結果是前者再無後話,後者僅獲得福布斯傳媒10%的股份。

這位操著一口流利中文,曾在《福布斯》的文章中被稱為“好萊塢的中國先生”的丹·密茨,卻未能帶領印紀傳媒走進好萊塢。

被外界稱為美女總裁的吳冰同樣是美國國籍,《鋼鐵俠3》在國內上市時,吳冰頻頻站臺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吳冰身材窈窕,氣質出眾,經常對外讚揚三人的合夥關係。

吳冰曾對媒體說,“丹·密茨喜歡車,但在創業之初我們沒有錢,我看他翻看汽車畫報,心裡就想好總有一天,我要送他一個驚喜。後來公司賺了第一筆錢之後,我送給丹一輛跑車。”

在運作印紀傳媒借殼上市一年後,肖文革便把董事長職位讓給了吳冰。吳冰任職後,常年於境外拓展相關業務,主要處理外引內聯事務。

三位合夥人共同走過二十幾載春秋,印紀傳媒上市後,利益的天平卻已經傾向了鮮少露面的肖文革。

從當年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吳冰和丹·密茨位居管理層,並未持股,股份主要由肖文革、印紀華城和張彬所持有,總計約85%。

套現數十億

與丹·密茨收購東森的慘淡收場不同,印紀傳媒收購韓國影視公司Chorokbaem Media(綠蛇傳媒)的結果比較漂亮。

綠蛇傳媒因製作《製作人》、《Oh我的鬼神大人》、《W兩個世界》、《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電視劇而出名的,2015年,印紀傳媒下屬子公司DMG(HK)以約250億韓元認購Chorokbaem Media發行新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番收購引起國內影視界討論的熱潮,印紀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12月4日,印紀從上市時的7.36元/股一路攀升至44.66元/股,市值觸頂達到493.9億。而肖文革也憑藉349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當年川股首富。印紀傳媒也成為A股第二大最掙錢影視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300027.SZ)。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印紀傳媒“破產記”

▲從左至右為丹·密茨、肖文革、吳冰。

丹·密茨擁有不少美國好萊塢的資源,《環形使者》、《鋼鐵俠3》以及《喋血戰士》(2020)等電影皆由其打造,曾被稱為印紀傳媒的“創意靈魂”。

印紀傳媒上市後,在中國苦心耕耘了20多年的丹·密茨卻退回美國,擔任起獨立公司美國DMG娛樂的CEO。看似退一步棋,但實際上丹·密茨成為了印紀傳媒海外收購的衝鋒者。

2015年,丹·密茨宣佈以6億美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收購主體為美國DMG娛樂。儘管對外強調這屬於美國公司的獨立行為,還是被臺灣相關機構認為是大陸總部印紀傳媒的意向,並對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6年,DMG印紀娛樂又任命財務顧問協助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的部分股權,2017年,印紀傳媒又籌集2.56億美元的基金,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傳媒100%的股權。結果是前者再無後話,後者僅獲得福布斯傳媒10%的股份。

這位操著一口流利中文,曾在《福布斯》的文章中被稱為“好萊塢的中國先生”的丹·密茨,卻未能帶領印紀傳媒走進好萊塢。

被外界稱為美女總裁的吳冰同樣是美國國籍,《鋼鐵俠3》在國內上市時,吳冰頻頻站臺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吳冰身材窈窕,氣質出眾,經常對外讚揚三人的合夥關係。

吳冰曾對媒體說,“丹·密茨喜歡車,但在創業之初我們沒有錢,我看他翻看汽車畫報,心裡就想好總有一天,我要送他一個驚喜。後來公司賺了第一筆錢之後,我送給丹一輛跑車。”

在運作印紀傳媒借殼上市一年後,肖文革便把董事長職位讓給了吳冰。吳冰任職後,常年於境外拓展相關業務,主要處理外引內聯事務。

三位合夥人共同走過二十幾載春秋,印紀傳媒上市後,利益的天平卻已經傾向了鮮少露面的肖文革。

從當年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吳冰和丹·密茨位居管理層,並未持股,股份主要由肖文革、印紀華城和張彬所持有,總計約85%。

套現數十億

與丹·密茨收購東森的慘淡收場不同,印紀傳媒收購韓國影視公司Chorokbaem Media(綠蛇傳媒)的結果比較漂亮。

綠蛇傳媒因製作《製作人》、《Oh我的鬼神大人》、《W兩個世界》、《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電視劇而出名的,2015年,印紀傳媒下屬子公司DMG(HK)以約250億韓元認購Chorokbaem Media發行新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番收購引起國內影視界討論的熱潮,印紀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12月4日,印紀從上市時的7.36元/股一路攀升至44.66元/股,市值觸頂達到493.9億。而肖文革也憑藉349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當年川股首富。印紀傳媒也成為A股第二大最掙錢影視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300027.SZ)。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股價走勢。

喧囂背後,印紀傳媒仍然揹負者沉重的業績對賭壓力。

為了完成收購,印紀傳媒承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30億元、5.59億元、7.19億元。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印紀傳媒以4.36億、5.74億、7.31億的淨利潤,幾乎精準的完成了業績對賭。資料顯示,2011至2013年公司淨利潤累計為6.51億元,而僅在2016年,印紀傳媒的淨利就已超過上述三年的總和。

在影視業趨冷的這幾年,印紀傳媒保持如此令人驚訝增長速度,得益於公司高明的財技。

2014年,印紀傳媒的應收款項為11.95億,佔總營收比例的48.56%,但壞賬計提卻只有1496萬元,僅佔應收賬款的1.21%,而餘下的11億,則通過會計記賬法則,增加了公司的淨利潤。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印紀傳媒“破產記”

▲從左至右為丹·密茨、肖文革、吳冰。

丹·密茨擁有不少美國好萊塢的資源,《環形使者》、《鋼鐵俠3》以及《喋血戰士》(2020)等電影皆由其打造,曾被稱為印紀傳媒的“創意靈魂”。

印紀傳媒上市後,在中國苦心耕耘了20多年的丹·密茨卻退回美國,擔任起獨立公司美國DMG娛樂的CEO。看似退一步棋,但實際上丹·密茨成為了印紀傳媒海外收購的衝鋒者。

2015年,丹·密茨宣佈以6億美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收購主體為美國DMG娛樂。儘管對外強調這屬於美國公司的獨立行為,還是被臺灣相關機構認為是大陸總部印紀傳媒的意向,並對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6年,DMG印紀娛樂又任命財務顧問協助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的部分股權,2017年,印紀傳媒又籌集2.56億美元的基金,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傳媒100%的股權。結果是前者再無後話,後者僅獲得福布斯傳媒10%的股份。

這位操著一口流利中文,曾在《福布斯》的文章中被稱為“好萊塢的中國先生”的丹·密茨,卻未能帶領印紀傳媒走進好萊塢。

被外界稱為美女總裁的吳冰同樣是美國國籍,《鋼鐵俠3》在國內上市時,吳冰頻頻站臺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吳冰身材窈窕,氣質出眾,經常對外讚揚三人的合夥關係。

吳冰曾對媒體說,“丹·密茨喜歡車,但在創業之初我們沒有錢,我看他翻看汽車畫報,心裡就想好總有一天,我要送他一個驚喜。後來公司賺了第一筆錢之後,我送給丹一輛跑車。”

在運作印紀傳媒借殼上市一年後,肖文革便把董事長職位讓給了吳冰。吳冰任職後,常年於境外拓展相關業務,主要處理外引內聯事務。

三位合夥人共同走過二十幾載春秋,印紀傳媒上市後,利益的天平卻已經傾向了鮮少露面的肖文革。

從當年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吳冰和丹·密茨位居管理層,並未持股,股份主要由肖文革、印紀華城和張彬所持有,總計約85%。

套現數十億

與丹·密茨收購東森的慘淡收場不同,印紀傳媒收購韓國影視公司Chorokbaem Media(綠蛇傳媒)的結果比較漂亮。

綠蛇傳媒因製作《製作人》、《Oh我的鬼神大人》、《W兩個世界》、《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電視劇而出名的,2015年,印紀傳媒下屬子公司DMG(HK)以約250億韓元認購Chorokbaem Media發行新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番收購引起國內影視界討論的熱潮,印紀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12月4日,印紀從上市時的7.36元/股一路攀升至44.66元/股,市值觸頂達到493.9億。而肖文革也憑藉349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當年川股首富。印紀傳媒也成為A股第二大最掙錢影視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300027.SZ)。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股價走勢。

喧囂背後,印紀傳媒仍然揹負者沉重的業績對賭壓力。

為了完成收購,印紀傳媒承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30億元、5.59億元、7.19億元。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印紀傳媒以4.36億、5.74億、7.31億的淨利潤,幾乎精準的完成了業績對賭。資料顯示,2011至2013年公司淨利潤累計為6.51億元,而僅在2016年,印紀傳媒的淨利就已超過上述三年的總和。

在影視業趨冷的這幾年,印紀傳媒保持如此令人驚訝增長速度,得益於公司高明的財技。

2014年,印紀傳媒的應收款項為11.95億,佔總營收比例的48.56%,但壞賬計提卻只有1496萬元,僅佔應收賬款的1.21%,而餘下的11億,則通過會計記賬法則,增加了公司的淨利潤。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近年營收和利潤。

同樣的手法,在接下來的兩年也被加以施用。2015、2016年應收賬款分別為12.58億、15.62億,僅分別計提4054萬、5740萬。

蓋子終歸要蓋不住了,按賬齡記賬法則記賬的影視公司,一般已滿三年的壞賬必須全部計提。

2017年,印紀傳媒應收賬款飆升至21.55億,壞賬計提比也升至7.5%,達到1.75億;2018年,壞賬準備金再翻一番,到了3.6億。

印紀傳媒的泡沫終是破了,2017年印紀傳媒股價一路狂跌,到2018年4月30日,印紀傳媒變更為*ST印紀,股價收盤於2.49元/股,市值僅剩44.07億元。

印紀傳媒股價印記大廈將傾,但並未阻礙肖文革從中繼續獲利。

肖文革個人曾持有公司股票達77.82%。2018年1月30日,肖文革將其6.03%的股份轉讓給安信信託,作價12.75元/股,套現13.6億元。5月8日,肖文革又轉讓5%的股份給於曉非,作價11.80元/股,套現10.4億元。兩次減持,肖文革便已套現24億元。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印紀傳媒“破產記”

▲從左至右為丹·密茨、肖文革、吳冰。

丹·密茨擁有不少美國好萊塢的資源,《環形使者》、《鋼鐵俠3》以及《喋血戰士》(2020)等電影皆由其打造,曾被稱為印紀傳媒的“創意靈魂”。

印紀傳媒上市後,在中國苦心耕耘了20多年的丹·密茨卻退回美國,擔任起獨立公司美國DMG娛樂的CEO。看似退一步棋,但實際上丹·密茨成為了印紀傳媒海外收購的衝鋒者。

2015年,丹·密茨宣佈以6億美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收購主體為美國DMG娛樂。儘管對外強調這屬於美國公司的獨立行為,還是被臺灣相關機構認為是大陸總部印紀傳媒的意向,並對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6年,DMG印紀娛樂又任命財務顧問協助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的部分股權,2017年,印紀傳媒又籌集2.56億美元的基金,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傳媒100%的股權。結果是前者再無後話,後者僅獲得福布斯傳媒10%的股份。

這位操著一口流利中文,曾在《福布斯》的文章中被稱為“好萊塢的中國先生”的丹·密茨,卻未能帶領印紀傳媒走進好萊塢。

被外界稱為美女總裁的吳冰同樣是美國國籍,《鋼鐵俠3》在國內上市時,吳冰頻頻站臺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吳冰身材窈窕,氣質出眾,經常對外讚揚三人的合夥關係。

吳冰曾對媒體說,“丹·密茨喜歡車,但在創業之初我們沒有錢,我看他翻看汽車畫報,心裡就想好總有一天,我要送他一個驚喜。後來公司賺了第一筆錢之後,我送給丹一輛跑車。”

在運作印紀傳媒借殼上市一年後,肖文革便把董事長職位讓給了吳冰。吳冰任職後,常年於境外拓展相關業務,主要處理外引內聯事務。

三位合夥人共同走過二十幾載春秋,印紀傳媒上市後,利益的天平卻已經傾向了鮮少露面的肖文革。

從當年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吳冰和丹·密茨位居管理層,並未持股,股份主要由肖文革、印紀華城和張彬所持有,總計約85%。

套現數十億

與丹·密茨收購東森的慘淡收場不同,印紀傳媒收購韓國影視公司Chorokbaem Media(綠蛇傳媒)的結果比較漂亮。

綠蛇傳媒因製作《製作人》、《Oh我的鬼神大人》、《W兩個世界》、《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電視劇而出名的,2015年,印紀傳媒下屬子公司DMG(HK)以約250億韓元認購Chorokbaem Media發行新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番收購引起國內影視界討論的熱潮,印紀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12月4日,印紀從上市時的7.36元/股一路攀升至44.66元/股,市值觸頂達到493.9億。而肖文革也憑藉349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當年川股首富。印紀傳媒也成為A股第二大最掙錢影視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300027.SZ)。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股價走勢。

喧囂背後,印紀傳媒仍然揹負者沉重的業績對賭壓力。

為了完成收購,印紀傳媒承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30億元、5.59億元、7.19億元。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印紀傳媒以4.36億、5.74億、7.31億的淨利潤,幾乎精準的完成了業績對賭。資料顯示,2011至2013年公司淨利潤累計為6.51億元,而僅在2016年,印紀傳媒的淨利就已超過上述三年的總和。

在影視業趨冷的這幾年,印紀傳媒保持如此令人驚訝增長速度,得益於公司高明的財技。

2014年,印紀傳媒的應收款項為11.95億,佔總營收比例的48.56%,但壞賬計提卻只有1496萬元,僅佔應收賬款的1.21%,而餘下的11億,則通過會計記賬法則,增加了公司的淨利潤。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近年營收和利潤。

同樣的手法,在接下來的兩年也被加以施用。2015、2016年應收賬款分別為12.58億、15.62億,僅分別計提4054萬、5740萬。

蓋子終歸要蓋不住了,按賬齡記賬法則記賬的影視公司,一般已滿三年的壞賬必須全部計提。

2017年,印紀傳媒應收賬款飆升至21.55億,壞賬計提比也升至7.5%,達到1.75億;2018年,壞賬準備金再翻一番,到了3.6億。

印紀傳媒的泡沫終是破了,2017年印紀傳媒股價一路狂跌,到2018年4月30日,印紀傳媒變更為*ST印紀,股價收盤於2.49元/股,市值僅剩44.07億元。

印紀傳媒股價印記大廈將傾,但並未阻礙肖文革從中繼續獲利。

肖文革個人曾持有公司股票達77.82%。2018年1月30日,肖文革將其6.03%的股份轉讓給安信信託,作價12.75元/股,套現13.6億元。5月8日,肖文革又轉讓5%的股份給於曉非,作價11.80元/股,套現10.4億元。兩次減持,肖文革便已套現24億元。

印紀傳媒“破產記”

▲張彬減持情況,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而印紀傳媒的監事張彬,自2016年12月29日至2018年8月13日,通過二級市場大幅套現。期間共減持4073.25萬股,共套現8.16億元。

誰被割韭菜?

有人豪賺,也有人吃了虧。

安信信託2018年業績鉅虧18.33億元,排名直接從龍頭到墊底。當初重倉*ST印紀,賭的是印紀傳媒的重組方案,豈料嚴監管下虧損高達12.77億元,成為了業績虧損的主力軍。

2018年,安信信託僅*ST印紀這一單項投資,就計提減值了10.55億元,目前安信信託手持有的這部分股票市值已經不足一億元。

而曾大手一揮購入印紀傳媒5%股份的於曉非,通過幾番減持也未能全身而退。企查查顯示,於曉非目前還有公司2.02%的股權,約合3577萬股。

截至退市前一天,肖文革手中持有印紀傳媒股份7.79億股,佔比44.04%,而質押率已達100%。質押方包括廈門信託、長安信託等。早在2018年12月25日,肖文革被北京市第三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和限制消費人員名單。

"
印紀傳媒“破產記”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甄開心

實習生:何慕丹

26對印紀傳媒的肖文革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26歲的肖文革與他人共創DMG(印紀傳媒前身),後又借殼生豬屠宰公司上市,市值一度逼近500億,他也憑此嚐到了川股首富的滋味。

但曾給他帶去輝煌的印紀傳媒即將退市了,這也恰巧是印紀傳媒誕生的第26年。

9月11日,*ST印紀(002143.SZ)股價收報0.55元,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至此,其市值從高峰期的約493億元,縮水至9.73億元。

一天前,《*ST 印紀退市關鍵時刻,董事長吳冰突然現身接受採訪》的文章引發了證監會的注意,文中稱,董事長吳冰表示未跑路,正尋求破產和解。證監會就此提出幾項疑問,並要求在9月17日前給出回覆。

而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債權方北京豐和昊遠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已經獲得法院受理,另一債權方民生銀行也同意印紀傳媒破產和解。

即使再獲一週喘息時間,印紀傳媒似乎也迴天乏力。而曾經的實控人,從首富變成老賴,“鐵三角”合夥人也分道揚鑣,更有美國員工爆出更多內幕。

傾斜的“鐵三角”

1993年,肖文革和吳冰以及丹·密茨聯合成立DMG(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印紀傳媒)。2014年4月8日,印紀傳媒以60億估值和豬肉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進行資產置換後成功上市,肖文革為董事長。

印紀傳媒起初主營廣告業務,一汽、奔馳、耐克等都曾是其客戶。上市後轉型為影視公司。文娛圈內將三位創始人稱為“鐵三角”,意為三人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印紀傳媒“破產記”

▲從左至右為丹·密茨、肖文革、吳冰。

丹·密茨擁有不少美國好萊塢的資源,《環形使者》、《鋼鐵俠3》以及《喋血戰士》(2020)等電影皆由其打造,曾被稱為印紀傳媒的“創意靈魂”。

印紀傳媒上市後,在中國苦心耕耘了20多年的丹·密茨卻退回美國,擔任起獨立公司美國DMG娛樂的CEO。看似退一步棋,但實際上丹·密茨成為了印紀傳媒海外收購的衝鋒者。

2015年,丹·密茨宣佈以6億美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收購主體為美國DMG娛樂。儘管對外強調這屬於美國公司的獨立行為,還是被臺灣相關機構認為是大陸總部印紀傳媒的意向,並對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6年,DMG印紀娛樂又任命財務顧問協助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的部分股權,2017年,印紀傳媒又籌集2.56億美元的基金,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傳媒100%的股權。結果是前者再無後話,後者僅獲得福布斯傳媒10%的股份。

這位操著一口流利中文,曾在《福布斯》的文章中被稱為“好萊塢的中國先生”的丹·密茨,卻未能帶領印紀傳媒走進好萊塢。

被外界稱為美女總裁的吳冰同樣是美國國籍,《鋼鐵俠3》在國內上市時,吳冰頻頻站臺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吳冰身材窈窕,氣質出眾,經常對外讚揚三人的合夥關係。

吳冰曾對媒體說,“丹·密茨喜歡車,但在創業之初我們沒有錢,我看他翻看汽車畫報,心裡就想好總有一天,我要送他一個驚喜。後來公司賺了第一筆錢之後,我送給丹一輛跑車。”

在運作印紀傳媒借殼上市一年後,肖文革便把董事長職位讓給了吳冰。吳冰任職後,常年於境外拓展相關業務,主要處理外引內聯事務。

三位合夥人共同走過二十幾載春秋,印紀傳媒上市後,利益的天平卻已經傾向了鮮少露面的肖文革。

從當年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吳冰和丹·密茨位居管理層,並未持股,股份主要由肖文革、印紀華城和張彬所持有,總計約85%。

套現數十億

與丹·密茨收購東森的慘淡收場不同,印紀傳媒收購韓國影視公司Chorokbaem Media(綠蛇傳媒)的結果比較漂亮。

綠蛇傳媒因製作《製作人》、《Oh我的鬼神大人》、《W兩個世界》、《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電視劇而出名的,2015年,印紀傳媒下屬子公司DMG(HK)以約250億韓元認購Chorokbaem Media發行新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番收購引起國內影視界討論的熱潮,印紀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12月4日,印紀從上市時的7.36元/股一路攀升至44.66元/股,市值觸頂達到493.9億。而肖文革也憑藉349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當年川股首富。印紀傳媒也成為A股第二大最掙錢影視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300027.SZ)。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股價走勢。

喧囂背後,印紀傳媒仍然揹負者沉重的業績對賭壓力。

為了完成收購,印紀傳媒承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30億元、5.59億元、7.19億元。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印紀傳媒以4.36億、5.74億、7.31億的淨利潤,幾乎精準的完成了業績對賭。資料顯示,2011至2013年公司淨利潤累計為6.51億元,而僅在2016年,印紀傳媒的淨利就已超過上述三年的總和。

在影視業趨冷的這幾年,印紀傳媒保持如此令人驚訝增長速度,得益於公司高明的財技。

2014年,印紀傳媒的應收款項為11.95億,佔總營收比例的48.56%,但壞賬計提卻只有1496萬元,僅佔應收賬款的1.21%,而餘下的11億,則通過會計記賬法則,增加了公司的淨利潤。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近年營收和利潤。

同樣的手法,在接下來的兩年也被加以施用。2015、2016年應收賬款分別為12.58億、15.62億,僅分別計提4054萬、5740萬。

蓋子終歸要蓋不住了,按賬齡記賬法則記賬的影視公司,一般已滿三年的壞賬必須全部計提。

2017年,印紀傳媒應收賬款飆升至21.55億,壞賬計提比也升至7.5%,達到1.75億;2018年,壞賬準備金再翻一番,到了3.6億。

印紀傳媒的泡沫終是破了,2017年印紀傳媒股價一路狂跌,到2018年4月30日,印紀傳媒變更為*ST印紀,股價收盤於2.49元/股,市值僅剩44.07億元。

印紀傳媒股價印記大廈將傾,但並未阻礙肖文革從中繼續獲利。

肖文革個人曾持有公司股票達77.82%。2018年1月30日,肖文革將其6.03%的股份轉讓給安信信託,作價12.75元/股,套現13.6億元。5月8日,肖文革又轉讓5%的股份給於曉非,作價11.80元/股,套現10.4億元。兩次減持,肖文革便已套現24億元。

印紀傳媒“破產記”

▲張彬減持情況,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而印紀傳媒的監事張彬,自2016年12月29日至2018年8月13日,通過二級市場大幅套現。期間共減持4073.25萬股,共套現8.16億元。

誰被割韭菜?

有人豪賺,也有人吃了虧。

安信信託2018年業績鉅虧18.33億元,排名直接從龍頭到墊底。當初重倉*ST印紀,賭的是印紀傳媒的重組方案,豈料嚴監管下虧損高達12.77億元,成為了業績虧損的主力軍。

2018年,安信信託僅*ST印紀這一單項投資,就計提減值了10.55億元,目前安信信託手持有的這部分股票市值已經不足一億元。

而曾大手一揮購入印紀傳媒5%股份的於曉非,通過幾番減持也未能全身而退。企查查顯示,於曉非目前還有公司2.02%的股權,約合3577萬股。

截至退市前一天,肖文革手中持有印紀傳媒股份7.79億股,佔比44.04%,而質押率已達100%。質押方包括廈門信託、長安信託等。早在2018年12月25日,肖文革被北京市第三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和限制消費人員名單。

印紀傳媒“破產記”

▲印紀傳媒主要股東股份質押情況,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從低調賺錢的首富,再到限制消費的老賴,肖文革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2018年2月,在DMG娛樂工作了17年的美國員工克里斯·芬頓向DMG娛樂公司提起3000萬美元訴訟,或起因於印紀傳媒IPO時雙方的財富糾紛。

芬頓還指出,目前公司的運營已經一團糟,從上市公司獲得數億美元后,DMG娛樂的三位創始人肆意揮霍,購買了比佛利山莊的價值2千萬美元豪宅,3000萬美元的龐巴迪噴氣式飛機多架飛機以及勞斯萊斯、賓利和法拉利等豪華車,並且還欠下了數百萬美元的債務。

在利益面前沒有永恆的朋友,為了告倒DMG娛樂,芬頓似乎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

他將一樁過去6年的舊事提了出來,201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DMG娛樂潛在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的行為時,芬頓對公司進行了辯護,他說他曾經向委員會解釋中國電影業務。不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終決定不追究賄賂指控。

DMG娛樂對此提出反訴,認為芬頓所說涉嫌欺詐,並要求賠償3000萬美元。

不僅與老職員反目,就連曾經的“鐵三角”丹·密茨,在面對印紀傳媒問題時,也趕緊撇清關係。他表示,印紀傳媒和DMG娛樂業務分離,印紀傳媒與DMG無關。但這樣的說法似乎難以令人美國人信服。

數年前,曾有記者問過吳冰這樣的問題:“你到底想賺多少錢?”吳冰答到:“我沒想過要賺多少才夠,反正賺多了我就捐唄。”現在來看,這些錢該捐給誰呢?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並首發,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