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區位於 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地處東經105°46′22″至106°16′40″、北緯29°31′10″至30°5′55″之間。西南靠大足區,東北連合川區,南接永川區,西北鄰潼南區,東南毗鄰璧山區,南北長62公里,東西寬約48公里,幅員面積1343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銅梁區屬 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溫度82%,年平均無霜期225天。

地形地貌

重慶銅梁區概況

銅梁區

銅梁區地處渝西丘陵與渝東平行嶺谷交界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部有毓青山和巴嶽山東西對峙,境內最高海拔902米,最低海拔185米,森林覆蓋率33%。

春秋戰國時期,銅梁為 巴國屬地。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滅巴,封其庶子於濮江之南(今合川、銅梁),號為“銅梁侯”。

秦朝,置 墊江縣,銅梁為墊江屬地。

南北朝時期,宋永初元年(420年),分設東宕渠郡,墊江改名宕渠,銅梁為 宕渠縣境。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郡為墊江,置 合州,改縣為石鏡。

隋、唐時,雖郡、州時有變易,但銅梁一直為合州的 石鏡縣轄地。

唐朝,武周長安四年(704年),割石鏡地置銅梁,隸屬合州,縣治初在奴侖山列宿壩(今 潼南縣 塘壩鎮)上;開元三年(715年)移於武金坑(今 合川市 太和鎮富金壩);開元十六年(728年)移於東流溪壩(今潼南縣彙集鄉戴場壩) 。銅梁建縣,因境內“小銅梁山”而得名,初置是在涪江流域一帶,大體疆域包括今銅梁、合川西南、潼南南部、大足縣大足川流域;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鏡之南、銅梁之東置巴川縣,隸屬於合州;乾元元年(758年),巴川縣西南部新置大足縣。

兩宋初循唐制。熙寧四年(1071年)赤水縣併入銅梁。熙寧七年(1074年)復設赤水縣。

元代,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巴川縣併入銅梁,仍屬合州,縣治始為 巴川鎮。

重慶銅梁區概況

銅梁區

明朝,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劃銅梁、遂寧部分地置 安居縣,隸屬重慶府。

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撤銷重慶府的安居縣、合州屬的銅梁,併入合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安居、銅梁二縣地復置銅梁縣,屬重慶府。宣統三年(1911年)11月24日,成立銅梁縣軍政府,改縣公署為知事公署,屬 重慶府。

民國時期,民國18年(1929年),銅梁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24年(1935年),銅梁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後改為永川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2月22日成立銅梁縣人民政府,隸屬川東行政公署銅梁專員公署。1951年,改銅梁專員公署為江津專員公署。1981年,改 江津專區為永川地區,轄銅梁。1983年4月, 永川地區與重慶市合併,銅梁屬重慶市轄縣。

1997年6月,重慶恢復直轄,銅梁仍屬重慶轄。

2014年5月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調整重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4〕58號)文件,批覆重慶市撤銷銅梁縣,設立重慶市銅梁區,以原銅梁縣的行政區域為銅梁區的行政區域。

2014年7月15日,銅梁區正式掛牌運行。

礦產資源

銅梁有礦產資源26種,主要有 天青石、煤、石灰岩、頁岩、石英砂岩、陶瓷土和 地熱等。 其中,天青石儲量400萬噸,煤儲量10.4億噸,天然氣儲量4000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重慶銅梁區概況

銅梁區

銅梁有 野生植物60個科、104屬、166種,其中珍稀保護植物10餘種,如 桫欏、羅漢松、銀杏、杜仲、 紅豆樹、楠木等。

銅梁有野生動物有70餘種,其中脊椎動物19種。列入國家保護動物10餘種,如白鷺、 長腳秧雞、貓頭鷹、錦雞、蟒蛇、鴛鴦等。

水能資源

銅梁有 涪江、瓊江、小安溪、平灘河、久遠河和淮遠河六條主要河流,屬長江水系 嘉陵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8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5925萬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為197.12億立方米。

至2014年底,銅梁區 常住人口66.38萬人,比2013年增加2.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75萬人,增加2.30萬人。 戶籍人口84.47萬人,比2013年增加0.38萬人,其中, 農業人口61.95萬人,非農業人口22.5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50‰,死亡率為7.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5‰。戶籍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07.1,出生嬰兒性別比104.3。

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72.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75萬人,農村常住人口32.79萬人。城鎮化率54.8%,比上年提高1.71個百分點。

2017年末全區戶籍人口總戶數32.92萬戶,總人口84.97萬人,比上年增加0.14萬人。按人口年齡結構分,0-17歲14.70萬人,18-34歲17.25萬人,35-59歲33.50萬人,60歲及以上19.52萬人。按性別分,男性43.70萬人,女性41.27萬人。全區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05.9,其中出生嬰兒性別比105.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