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中國載人登月器

載人登月對於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穩步推進的航天工程。載人航天是最強調安全係數的工程,因為“人命關天”,神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載人飛行任務驗證,安全可靠性有足夠保障,在天宮空間站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神舟依然會是主力,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來說顯然有更大目標要去追求。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中國載人登月器

載人登月對於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穩步推進的航天工程。載人航天是最強調安全係數的工程,因為“人命關天”,神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載人飛行任務驗證,安全可靠性有足夠保障,在天宮空間站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神舟依然會是主力,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來說顯然有更大目標要去追求。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神舟飛船仍將是天宮空間站人員運輸主力

新飛船分為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前者用於近地軌道任務,後者可用於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載人登小行星任務,因此新飛船也被稱為“新型多用途載人飛船”。而目前公開的構型是直接一步到位23噸最大構型,很顯然這是直接奔著載人登月目標而去。

今年年初嫦娥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宣佈:“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由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緊接著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在《發展地月空間》主題報告中披露,中國載人月球工程極有可能在空間站運營過程中並行實施。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中國載人登月器

載人登月對於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穩步推進的航天工程。載人航天是最強調安全係數的工程,因為“人命關天”,神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載人飛行任務驗證,安全可靠性有足夠保障,在天宮空間站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神舟依然會是主力,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來說顯然有更大目標要去追求。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神舟飛船仍將是天宮空間站人員運輸主力

新飛船分為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前者用於近地軌道任務,後者可用於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載人登小行星任務,因此新飛船也被稱為“新型多用途載人飛船”。而目前公開的構型是直接一步到位23噸最大構型,很顯然這是直接奔著載人登月目標而去。

今年年初嫦娥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宣佈:“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由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緊接著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在《發展地月空間》主題報告中披露,中國載人月球工程極有可能在空間站運營過程中並行實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天宮空間站大型對接機構

早在去年上半年,載人航天辦公室就正式向全社會發起載人月面著陸與上升飛行器(載人登月器)創意方案徵集大賽,且給出登月器質量不超過25噸、至少搭載兩名航天員登月、要能從300公里環月軌道安全往返月面等一系列詳細技術要求。

全新設計的登月器將與新一代載人飛船組合成一艘45噸左右規模的完整版載人登月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中國載人登月器

載人登月對於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穩步推進的航天工程。載人航天是最強調安全係數的工程,因為“人命關天”,神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載人飛行任務驗證,安全可靠性有足夠保障,在天宮空間站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神舟依然會是主力,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來說顯然有更大目標要去追求。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神舟飛船仍將是天宮空間站人員運輸主力

新飛船分為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前者用於近地軌道任務,後者可用於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載人登小行星任務,因此新飛船也被稱為“新型多用途載人飛船”。而目前公開的構型是直接一步到位23噸最大構型,很顯然這是直接奔著載人登月目標而去。

今年年初嫦娥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宣佈:“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由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緊接著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在《發展地月空間》主題報告中披露,中國載人月球工程極有可能在空間站運營過程中並行實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天宮空間站大型對接機構

早在去年上半年,載人航天辦公室就正式向全社會發起載人月面著陸與上升飛行器(載人登月器)創意方案徵集大賽,且給出登月器質量不超過25噸、至少搭載兩名航天員登月、要能從300公里環月軌道安全往返月面等一系列詳細技術要求。

全新設計的登月器將與新一代載人飛船組合成一艘45噸左右規模的完整版載人登月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星際飛船

以上種種實錘進展表明中國載人登月工程已經在路上,至於紀錄片中公開的星際飛船則是中國航天人星辰大海夢想的一種期許。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僅能執行月球任務,還能執行火星、小行星任務,實際上只要服務艙給力,即便是更遙遠的太陽系類地星球都可以登陸。

這是因為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適應第二宇宙速度飛行要求,能以33馬赫速度(時速超4萬公里)再入返回大氣層,但凡滿足這一速度區間要求的星球登陸任務它都可以勝任,而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技術我們5年前在嫦娥五號T1試驗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掌握。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本月22日迎來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該單位發佈了一段令人興奮的紀念視頻。除了公開天宮空間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研製畫面,更為重磅的是首次公開了我國正在研製的大噸位新一代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公開畫面看新飛船不再是神舟載人飛船由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的三艙佈局,而是改為兩艙結構,將主要載荷重量用於擴大返回艙空間,以及提升服務艙支持能力。新飛船運力也更強大,搭載航天員人數由神舟的3人升級為5至6人

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返回艙採用錐形氣動結構,有別於神舟飛船的鐘形返回艙,這主要出於多用途目的考慮,且新飛船返回艙具備重複使用功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整體高7.23米,直徑4.5米,有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不僅能載人也可載貨。從目前公開畫面看這首先是一款具有技術驗證性質用於載貨的飛船構型,因此與最終的載人版新飛船相比會有些出入

新飛船還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比如大直徑降落傘群+緩衝氣囊組合而成的新型返回系統,用於返回艙姿態控制的發動機也被整合在艙壁內,科幻感十足。返回艙頂部設置有空間交會對接系統,並由整流罩覆蓋。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返回艙內部結構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鴻一瞥絕不是一蹴而就,事實上早在3年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就實施了飛行試驗,發射入軌後縮比返回艙在軌運行約20小時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該次任務成功獲取了縮比返回艙的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了旨在實現重複使用功能的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還有用於飛船減重的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製造等關鍵技術。以往神舟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後由於高超音速飛行與大氣摩擦會形成通信屏蔽區段,俗稱黑障,縮比返回艙還實施了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新飛船縮比返回艙

除了發射縮比返回艙,新一代飛船還進行了高空傘群投放,以及緩衝氣囊著陸試驗。實際上早在神舟十號任務結束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6年)。

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退役至今我們是全球唯二具備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而如今放眼整個地球也只有三款可用於載人登月的新飛船:分別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洋彼岸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俄羅斯的聯邦號載人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獵戶座載人飛船內壁

三款登月飛船技術水平大體相當,而進度方面我們明顯更勝一籌,研製週期比獵戶座要短得多,但成果卻很喜人。且首飛日期就在明年,也比聯邦號早得多。

載人航天總體部十週年紀念視頻的末尾還公開了另外兩幕更加震撼人心的CG畫面,第一幕是兩名航天員走出我國新型大規模載人登月器踏上月球,另一幕就是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星際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中國載人登月器

載人登月對於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穩步推進的航天工程。載人航天是最強調安全係數的工程,因為“人命關天”,神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載人飛行任務驗證,安全可靠性有足夠保障,在天宮空間站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神舟依然會是主力,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來說顯然有更大目標要去追求。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神舟飛船仍將是天宮空間站人員運輸主力

新飛船分為14噸與23噸兩種構型,前者用於近地軌道任務,後者可用於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載人登小行星任務,因此新飛船也被稱為“新型多用途載人飛船”。而目前公開的構型是直接一步到位23噸最大構型,很顯然這是直接奔著載人登月目標而去。

今年年初嫦娥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宣佈:“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由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緊接著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在《發展地月空間》主題報告中披露,中國載人月球工程極有可能在空間站運營過程中並行實施。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天宮空間站大型對接機構

早在去年上半年,載人航天辦公室就正式向全社會發起載人月面著陸與上升飛行器(載人登月器)創意方案徵集大賽,且給出登月器質量不超過25噸、至少搭載兩名航天員登月、要能從300公里環月軌道安全往返月面等一系列詳細技術要求。

全新設計的登月器將與新一代載人飛船組合成一艘45噸左右規模的完整版載人登月飛船。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星際飛船

以上種種實錘進展表明中國載人登月工程已經在路上,至於紀錄片中公開的星際飛船則是中國航天人星辰大海夢想的一種期許。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僅能執行月球任務,還能執行火星、小行星任務,實際上只要服務艙給力,即便是更遙遠的太陽系類地星球都可以登陸。

這是因為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適應第二宇宙速度飛行要求,能以33馬赫速度(時速超4萬公里)再入返回大氣層,但凡滿足這一速度區間要求的星球登陸任務它都可以勝任,而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技術我們5年前在嫦娥五號T1試驗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掌握。

時速超4萬公里!國產載人登月飛船罕見公開,放眼全球僅三國有

返回艙高速再入大氣層

大洋彼岸為了搶在我們前面實施21世紀的載人登月,發起了名為“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但我們並不為所動,而是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步調穩步發展。恰恰是跑在前面的他們整日為了向國會要錢登月,可以說是喊破了喉嚨,但卻無濟於事,連16億美元登月首付人家都不願意給。

而我們深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處世哲學,要知道兩千多年前創造了萬里長城、1400多年前創造京杭大運河的國度,更懂得如何實施這些未來工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