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髓,看人識人,古人觀人識人法,值得借鑑!

看人識人,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從各個方面,綜合觀察一個人的品質德行,古人已有豐富的經驗,今天看來,仍有很好的借鑑價值。

古人認為,要正確認識一個人,要全面的考察一個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現,而且還能夠洞察他的內心品格,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應用,則任何人的本來面目不論是虛偽貪婪,還是誠實謙讓;不論是卑鄙庸俗,還是磊落高尚;不論是邪惡陰險,還是正派善良。都將一一明察,而不會有絲毫的疏漏。這就是古代聖賢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文化精髓,看人識人,古人觀人識人法,值得借鑑!

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古人觀人八法:

1、通則觀其所禮

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則。

2、貴則觀其所進

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人,他提拔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3、富則觀其所養

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錢,給誰花,都花在什麼地方。

4、聽則觀其所行

聽完一個人的話,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不怕說不到,就怕知易行難。

5、止則觀其所好

通過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

6、習則觀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他說的話不算什麼,等相處得久了,再聽聽他跟你說什麼。

7、窮則觀其所不受

人窮沒關係,窮人不佔小便宜,這樣的人有大出息。

8、賤則觀其所不為

人地位低沒關係,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活得有境界。

文化精髓,看人識人,古人觀人識人法,值得借鑑!

莊子識人九法,看破一個人的本質:

1、遠使之而觀其忠

是指權力中心有意疏遠、冷落考察對象,看他是否依舊忠心耿耿,會不會立馬牢騷滿腹,由此觀察他的忠誠度。

2、近使之而觀其敬

與考察對象近距離接觸,建立私交,觀察他是否還能保持應有的禮儀與尊敬,是否就由“對事負責制”變為“對人負責制”,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恃寵而驕、得意忘形。

3、煩使之而觀其能

給考察對象安排很多有挑戰性的工作,看他能否遊刃有餘,藉以觀察其工作能力。

4、卒然問焉而觀其知

突然向考察對象提出其職責範圍內的問題看他是否胸懷全局、應付裕如,可以考察其對分管工作的瞭解程度以及相應的分析歸納概括能力。

5、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古代交通不發達,因此“急與之期”,再看他能不能按時赴約,是檢測個人信用的一種方法。6、委之以財而觀其仁

“仁”在此處是廉潔的意思。古語云:公生明,廉生威。廉潔與否還會影響幹部的公信力和威望。對此,莊子的考察是“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即安排其管理財物。

7、告之以危而觀其節

將考察對象置於某種危難處境中,以觀察其是否能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持守節操。

8、醉之以酒而觀其則

讓考察對象喝醉酒,然後觀察他的行為儀態。

9、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色”,本義是臉色。察言觀色,可以考察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方法是讓考察對象和各式各樣的人相處,通過他的面部表情考察其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1.大事難事看擔當

逢著那些大事或難事的時候,便可看出一個人的擔當來。

2.逆境順境看襟度

一個有胸襟氣度的人,在身處逆境的時候不會怨天尤人,他能夠接受順境,也能夠接受逆境。 3.臨喜臨怒看涵養

有涵養的人對於事理十分通達,往往不容易為喜怒所轉動,在喜怒之際而能夠無動於衷。

4.群行群止看識見

真正有識見的人,把這些都看的很清楚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獨到的準則,決不會盲目追隨他人。人要有真正的見識。

魏人李悝提出識人的五視法:

1、居視其所親。即考察該人經常和誰在一起。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從一個人平時所喜歡親近的人那裡,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視其所與。即考察該人在生活富裕時將錢花在什麼上面。

3、達視其所舉。即考察該人身居高位時,提拔重用的是什麼樣的人。是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

4、窮視其所不為。即考察該人在身處逆境時的作為。是否會人窮志短,犧牲原則換取利益。

5、貧視其所不取。即考察該人在貧困境地時的作為,看能否潔身自好,不取不義之財。

文化精髓,看人識人,古人觀人識人法,值得借鑑!

諸葛亮提出的識人七法:

1、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通過觀察該人對一些大是大非問題的態度和觀點,瞭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通過和該人展開辯論以觀察應變能力。

3、諮之以計而觀其識。通過請該人出謀劃策以瞭解其學識和視野。

4、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通過將災事、禍事等告訴他,看他的反應,由此來觀察他是否有勇氣直面苦難的現實。

5、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將其灌醉以後,觀察他的真實性情。

6、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用物質利益引誘他,以觀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潔

7、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託給他辦一些事,看他是否講信用。

《呂氏春秋》提出的“八觀六驗”和“六戚四隱”兩個考核人的標準:

八觀:

1、在一個人通達、過著很順利的日子的時候,要注意看他禮遇的是些什麼人

2、在他顯貴、發達的時候,要注意看他舉薦些什麼人。

3、在他富貴的時候,要注意看他供養、收養些什麼人。

4、在他聽取意見的時候,要注意他將採取些什麼行動。

5、在他閒暇無事的時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麼喜好和嗜癖。

6、在與他探討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他說些什麼話、怎樣說話。

7、當他貧窮的時候,要看他不接受什麼東西。

8、當他社會地位處在下賤階層的時候,要看他絕對不做什麼事情。

六驗:

1、喜:驗其節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樂:驗其癖性愛好,不玩物喪志。

3、怒:驗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懼:驗其是否勇於負責,當錚錚好漢。

5、哀:驗其是否悲觀失望,怨天尤人。

6、苦:驗其是否有堅韌不拔的氣度,能夠吃苦耐勞。

六戚四隱:

所謂“六戚四隱”的標準就是:鑑定一個人的品質,除了要有以上標準之外還要聽取他六類親戚、四種接近他的人對他所作的評價。

六類親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類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識或同事、鄉親和鄰居。

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時間、生活側面和生活空間內對他最為熟悉的群體,所發表的看法和見解也必然是最為客觀和全面而公正的。

周文王“六徵法”:

1、“觀誠”。誠是誠實的誠,就是觀察一個人是否誠信。

2、“考志”,就是通過言語來考察一個人是不是有志向。

3、“視中”,即通過聲音和氣息判定一個人內心是否有浮氣。

4、“觀色”,就是觀察一個人的外在表情。

5、“觀隱”,這是最難的,即平常我們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6、“揆德”,看一個人道德情操。

文化精髓,看人識人,古人觀人識人法,值得借鑑!

曾國藩識人之術:

人物心性才情變化的九大徵狀。"性之所盡,九質之徵也。

“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決在於氣,慘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這實際上就是九種識相之法。

觀神識人,可以辨別他的忠奸賢肖;

觀精識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聰明;

觀筋識人,可以識出他的膽量;

觀骨識人,可以知道他的強弱;

觀氣識人,可以發現他是否沉得住氣,是否具有臨危不亂的素質;

觀色識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緒狀態,厚道之人,氣色溫和柔順,勇敢之人,氣色剛毅,聰明的人,氣色豁達;

觀儀識人,可以識其修養高低,"端莊厚重是貴相";

觀容識人,可以識其內心品質;

觀言識人,可以判斷其性格,所謂言為心聲,性急之人,說話爽快;性柔之人,說話平緩。

曾國藩相人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