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孔子 顏回 莊子 不完美媽媽 惠施 鹽巴兒 2019-09-17
"
"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有古語說:三寸之舌芒於劍。論斷的言語比天災更具有殺傷力,雖然這種破壞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每個人在世間摸爬滾打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 ,比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但有多少人都敗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人言可畏,導致抑鬱,自殺等。

我們用充斥著打擊自尊心的言語,隨意罵孩子是笨蛋、討吃鬼、我真後悔生了你之類。

別人家裡發生了事,我們會說肯定是他做錯了什麼事。

有人接二連三惹了禍事,我們會說肯定是遭了報應。

我們認為的壞人出車禍了,我們會說活該,這樣的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有平時感覺不錯的人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會說是道貌岸然,道德品質敗壞的人。

"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有古語說:三寸之舌芒於劍。論斷的言語比天災更具有殺傷力,雖然這種破壞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每個人在世間摸爬滾打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 ,比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但有多少人都敗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人言可畏,導致抑鬱,自殺等。

我們用充斥著打擊自尊心的言語,隨意罵孩子是笨蛋、討吃鬼、我真後悔生了你之類。

別人家裡發生了事,我們會說肯定是他做錯了什麼事。

有人接二連三惹了禍事,我們會說肯定是遭了報應。

我們認為的壞人出車禍了,我們會說活該,這樣的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有平時感覺不錯的人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會說是道貌岸然,道德品質敗壞的人。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審判者自居,按照我們的經驗價值去論斷人,且衡量別人用的是是標準的量,對自己是寬鬆的量。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我們有時論斷人,也是常常是以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來作判斷,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也不是事實,看見的也只是表象而已。

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的地方被圍困,連續困了七天,沒有食物可以吃.顏回給孔子煮粥,恰巧讓孔子看見他偷喝了一口粥,很是不高興。於是,對顏回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粥做好了之後,我準備先祭祀祖先.”

顏回聽了,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

孔子問:“為什麼呢?”

顏回答道:“學生剛才在煮粥的時候,粥的熱氣散到了屋頂,屋頂被薰後,掉了一小塊黑色的塵土到粥裡.它在粥裡,就不乾淨了,學生就用勺子舀起來.要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聽後感嘆到:原來如此呀。我們看見的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吧,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我們常常還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有古語說:三寸之舌芒於劍。論斷的言語比天災更具有殺傷力,雖然這種破壞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每個人在世間摸爬滾打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 ,比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但有多少人都敗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人言可畏,導致抑鬱,自殺等。

我們用充斥著打擊自尊心的言語,隨意罵孩子是笨蛋、討吃鬼、我真後悔生了你之類。

別人家裡發生了事,我們會說肯定是他做錯了什麼事。

有人接二連三惹了禍事,我們會說肯定是遭了報應。

我們認為的壞人出車禍了,我們會說活該,這樣的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有平時感覺不錯的人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會說是道貌岸然,道德品質敗壞的人。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審判者自居,按照我們的經驗價值去論斷人,且衡量別人用的是是標準的量,對自己是寬鬆的量。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我們有時論斷人,也是常常是以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來作判斷,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也不是事實,看見的也只是表象而已。

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的地方被圍困,連續困了七天,沒有食物可以吃.顏回給孔子煮粥,恰巧讓孔子看見他偷喝了一口粥,很是不高興。於是,對顏回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粥做好了之後,我準備先祭祀祖先.”

顏回聽了,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

孔子問:“為什麼呢?”

顏回答道:“學生剛才在煮粥的時候,粥的熱氣散到了屋頂,屋頂被薰後,掉了一小塊黑色的塵土到粥裡.它在粥裡,就不乾淨了,學生就用勺子舀起來.要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聽後感嘆到:原來如此呀。我們看見的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吧,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我們常常還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和能力論斷別人的。我們並不能知道別人生活的全部,也未曾經歷別人的全部,沒有人是真正瞭解別人的,也根本無法體會別人所遭遇的一切。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論斷別人,輕易對任何人和事做出評論和判斷。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們多麼悠遊自在,好快樂啊!惠子一聽,馬上就跟他辯論說,你莊子是人又不是魚,你聽不懂魚話,沒在水裡泡著,怎麼可能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

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莊子說,對啊,你說我不是魚,不知道魚之樂,但你也不是我,同理,你怎麼知道我,知不知道魚之樂呢?

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不要隨心隨意去指責論斷別人,以免會給別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就像健康有愛家庭的人,永遠也不會理解單親家庭的人所受到的傷害。

脾氣好的人,不會明白脾氣暴躁的人為什麼那麼著急。

家庭富足的孩子永遠也不理解為什麼還會有人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擔憂。

我們以為我們的心是公正的,其實人心最是靠不住的,是詭詐的。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的正,滿心的驕傲,看不見自己心裡罪惡的火苗,有時候別人說了做了我們覺得不爽的話和事,我們甚至會火上澆油,使紛爭擴大,又恨不得添柴加油,恨不得致人死地才痛快。

"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有古語說:三寸之舌芒於劍。論斷的言語比天災更具有殺傷力,雖然這種破壞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每個人在世間摸爬滾打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 ,比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但有多少人都敗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人言可畏,導致抑鬱,自殺等。

我們用充斥著打擊自尊心的言語,隨意罵孩子是笨蛋、討吃鬼、我真後悔生了你之類。

別人家裡發生了事,我們會說肯定是他做錯了什麼事。

有人接二連三惹了禍事,我們會說肯定是遭了報應。

我們認為的壞人出車禍了,我們會說活該,這樣的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有平時感覺不錯的人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會說是道貌岸然,道德品質敗壞的人。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審判者自居,按照我們的經驗價值去論斷人,且衡量別人用的是是標準的量,對自己是寬鬆的量。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我們有時論斷人,也是常常是以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來作判斷,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也不是事實,看見的也只是表象而已。

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的地方被圍困,連續困了七天,沒有食物可以吃.顏回給孔子煮粥,恰巧讓孔子看見他偷喝了一口粥,很是不高興。於是,對顏回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粥做好了之後,我準備先祭祀祖先.”

顏回聽了,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

孔子問:“為什麼呢?”

顏回答道:“學生剛才在煮粥的時候,粥的熱氣散到了屋頂,屋頂被薰後,掉了一小塊黑色的塵土到粥裡.它在粥裡,就不乾淨了,學生就用勺子舀起來.要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聽後感嘆到:原來如此呀。我們看見的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吧,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我們常常還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和能力論斷別人的。我們並不能知道別人生活的全部,也未曾經歷別人的全部,沒有人是真正瞭解別人的,也根本無法體會別人所遭遇的一切。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論斷別人,輕易對任何人和事做出評論和判斷。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們多麼悠遊自在,好快樂啊!惠子一聽,馬上就跟他辯論說,你莊子是人又不是魚,你聽不懂魚話,沒在水裡泡著,怎麼可能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

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莊子說,對啊,你說我不是魚,不知道魚之樂,但你也不是我,同理,你怎麼知道我,知不知道魚之樂呢?

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不要隨心隨意去指責論斷別人,以免會給別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就像健康有愛家庭的人,永遠也不會理解單親家庭的人所受到的傷害。

脾氣好的人,不會明白脾氣暴躁的人為什麼那麼著急。

家庭富足的孩子永遠也不理解為什麼還會有人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擔憂。

我們以為我們的心是公正的,其實人心最是靠不住的,是詭詐的。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的正,滿心的驕傲,看不見自己心裡罪惡的火苗,有時候別人說了做了我們覺得不爽的話和事,我們甚至會火上澆油,使紛爭擴大,又恨不得添柴加油,恨不得致人死地才痛快。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那我們就說了既然不要論斷人,那就儘可能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算了。

我們能讓自己孤立與這世上,孤芳自賞,我一切都好就行嗎?

我們也總會有被人論斷的時候。當被論斷的時候,我們也很軟弱,需要朋友,需要有人設身處地替你著想,需要被人接納和勸勉,讓你慢慢地動怒,讓你有明辨的心,省察自己,有則改之,存敬畏的心,安身立命。

所以說我們不能論斷人,但還不能縱容惡事,對朋友,對自己的身邊的人,有交集的人要寬容,還得要有智慧,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勸勉,總要說造就人的話,真心替別人的生命擔憂。

"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有古語說:三寸之舌芒於劍。論斷的言語比天災更具有殺傷力,雖然這種破壞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每個人在世間摸爬滾打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 ,比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但有多少人都敗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人言可畏,導致抑鬱,自殺等。

我們用充斥著打擊自尊心的言語,隨意罵孩子是笨蛋、討吃鬼、我真後悔生了你之類。

別人家裡發生了事,我們會說肯定是他做錯了什麼事。

有人接二連三惹了禍事,我們會說肯定是遭了報應。

我們認為的壞人出車禍了,我們會說活該,這樣的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有平時感覺不錯的人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會說是道貌岸然,道德品質敗壞的人。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審判者自居,按照我們的經驗價值去論斷人,且衡量別人用的是是標準的量,對自己是寬鬆的量。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我們有時論斷人,也是常常是以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來作判斷,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也不是事實,看見的也只是表象而已。

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的地方被圍困,連續困了七天,沒有食物可以吃.顏回給孔子煮粥,恰巧讓孔子看見他偷喝了一口粥,很是不高興。於是,對顏回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粥做好了之後,我準備先祭祀祖先.”

顏回聽了,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

孔子問:“為什麼呢?”

顏回答道:“學生剛才在煮粥的時候,粥的熱氣散到了屋頂,屋頂被薰後,掉了一小塊黑色的塵土到粥裡.它在粥裡,就不乾淨了,學生就用勺子舀起來.要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聽後感嘆到:原來如此呀。我們看見的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吧,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我們常常還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和能力論斷別人的。我們並不能知道別人生活的全部,也未曾經歷別人的全部,沒有人是真正瞭解別人的,也根本無法體會別人所遭遇的一切。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論斷別人,輕易對任何人和事做出評論和判斷。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們多麼悠遊自在,好快樂啊!惠子一聽,馬上就跟他辯論說,你莊子是人又不是魚,你聽不懂魚話,沒在水裡泡著,怎麼可能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

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莊子說,對啊,你說我不是魚,不知道魚之樂,但你也不是我,同理,你怎麼知道我,知不知道魚之樂呢?

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不要隨心隨意去指責論斷別人,以免會給別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就像健康有愛家庭的人,永遠也不會理解單親家庭的人所受到的傷害。

脾氣好的人,不會明白脾氣暴躁的人為什麼那麼著急。

家庭富足的孩子永遠也不理解為什麼還會有人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擔憂。

我們以為我們的心是公正的,其實人心最是靠不住的,是詭詐的。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的正,滿心的驕傲,看不見自己心裡罪惡的火苗,有時候別人說了做了我們覺得不爽的話和事,我們甚至會火上澆油,使紛爭擴大,又恨不得添柴加油,恨不得致人死地才痛快。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那我們就說了既然不要論斷人,那就儘可能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算了。

我們能讓自己孤立與這世上,孤芳自賞,我一切都好就行嗎?

我們也總會有被人論斷的時候。當被論斷的時候,我們也很軟弱,需要朋友,需要有人設身處地替你著想,需要被人接納和勸勉,讓你慢慢地動怒,讓你有明辨的心,省察自己,有則改之,存敬畏的心,安身立命。

所以說我們不能論斷人,但還不能縱容惡事,對朋友,對自己的身邊的人,有交集的人要寬容,還得要有智慧,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勸勉,總要說造就人的話,真心替別人的生命擔憂。

智慧的行為: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聖經馬太福音的經文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