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二:如何通過聲音辨別才德?

剛才我們所說的,是由聲音辨別心性的一個道理,那麼如何從聲音辨別一個人是庸才還是為可用之才呢?

《冰鑑》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

01: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發的聲音雄渾剛健,像鐘聲一樣激越嘹亮,充滿陽剛之氣,則為最佳。如果發出的聲音像敲鑼之聲一樣,只顯浮躁之氣,則顯得卑賤。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二:如何通過聲音辨別才德?

剛才我們所說的,是由聲音辨別心性的一個道理,那麼如何從聲音辨別一個人是庸才還是為可用之才呢?

《冰鑑》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

01: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發的聲音雄渾剛健,像鐘聲一樣激越嘹亮,充滿陽剛之氣,則為最佳。如果發出的聲音像敲鑼之聲一樣,只顯浮躁之氣,則顯得卑賤。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曾國藩奉命辦團練,在招募人才的時候,遇到了羅萱。

羅萱是最早應招到曾國藩門下的一個人,傳說,當時每天都有百十來人到營中報名,曾國藩一一召見,通過與一個人的聊天,窺探他的心性,稍有才能的人都被留了下來。

有一天,曾國藩召見了很多人,此時內心也有一些倦怠,不想見客。正在似睡非睡的時候,突然外面有吵鬧的聲音,曾國藩起來向外面看了一下,這時候看到一個身材不高,只穿著單衣的青年,被守門的人攔住。

這一個青年人氣質朗朗,氣質非凡,但是任憑他怎麼說,守門的人仍然不放他進去。這個時候青年氣勢仍然不減。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曾國藩看到了推門而出,對羅萱說:“我聽你的聲音爽朗圓潤,必定是內存正氣,才智非凡之人。”

然後曾國藩就把羅萱喊進來,兩個人閒聊起來,後來羅萱在曾國藩的軍隊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人在說話時進行的是思想的交流,同時也是內心的一個展現,感情的流露,語速的快慢,語音的調和,都能體現一個人內心的感情狀態和心理特徵。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二:如何通過聲音辨別才德?

剛才我們所說的,是由聲音辨別心性的一個道理,那麼如何從聲音辨別一個人是庸才還是為可用之才呢?

《冰鑑》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

01: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發的聲音雄渾剛健,像鐘聲一樣激越嘹亮,充滿陽剛之氣,則為最佳。如果發出的聲音像敲鑼之聲一樣,只顯浮躁之氣,則顯得卑賤。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曾國藩奉命辦團練,在招募人才的時候,遇到了羅萱。

羅萱是最早應招到曾國藩門下的一個人,傳說,當時每天都有百十來人到營中報名,曾國藩一一召見,通過與一個人的聊天,窺探他的心性,稍有才能的人都被留了下來。

有一天,曾國藩召見了很多人,此時內心也有一些倦怠,不想見客。正在似睡非睡的時候,突然外面有吵鬧的聲音,曾國藩起來向外面看了一下,這時候看到一個身材不高,只穿著單衣的青年,被守門的人攔住。

這一個青年人氣質朗朗,氣質非凡,但是任憑他怎麼說,守門的人仍然不放他進去。這個時候青年氣勢仍然不減。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曾國藩看到了推門而出,對羅萱說:“我聽你的聲音爽朗圓潤,必定是內存正氣,才智非凡之人。”

然後曾國藩就把羅萱喊進來,兩個人閒聊起來,後來羅萱在曾國藩的軍隊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人在說話時進行的是思想的交流,同時也是內心的一個展現,感情的流露,語速的快慢,語音的調和,都能體現一個人內心的感情狀態和心理特徵。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02: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發出的聲音溫文爾雅,像雞鳴一樣,清秀悠揚則顯高貴。如果像蛙鳴一樣,喧囂空洞,則顯卑賤。

聲音可細分為“聲”與“音”的概念,也就是由“聲”來識人,由“音”來看他的感情狀態。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通過兩者結合,來識別一個人的內心。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二:如何通過聲音辨別才德?

剛才我們所說的,是由聲音辨別心性的一個道理,那麼如何從聲音辨別一個人是庸才還是為可用之才呢?

《冰鑑》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

01: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發的聲音雄渾剛健,像鐘聲一樣激越嘹亮,充滿陽剛之氣,則為最佳。如果發出的聲音像敲鑼之聲一樣,只顯浮躁之氣,則顯得卑賤。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曾國藩奉命辦團練,在招募人才的時候,遇到了羅萱。

羅萱是最早應招到曾國藩門下的一個人,傳說,當時每天都有百十來人到營中報名,曾國藩一一召見,通過與一個人的聊天,窺探他的心性,稍有才能的人都被留了下來。

有一天,曾國藩召見了很多人,此時內心也有一些倦怠,不想見客。正在似睡非睡的時候,突然外面有吵鬧的聲音,曾國藩起來向外面看了一下,這時候看到一個身材不高,只穿著單衣的青年,被守門的人攔住。

這一個青年人氣質朗朗,氣質非凡,但是任憑他怎麼說,守門的人仍然不放他進去。這個時候青年氣勢仍然不減。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曾國藩看到了推門而出,對羅萱說:“我聽你的聲音爽朗圓潤,必定是內存正氣,才智非凡之人。”

然後曾國藩就把羅萱喊進來,兩個人閒聊起來,後來羅萱在曾國藩的軍隊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人在說話時進行的是思想的交流,同時也是內心的一個展現,感情的流露,語速的快慢,語音的調和,都能體現一個人內心的感情狀態和心理特徵。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02: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發出的聲音溫文爾雅,像雞鳴一樣,清秀悠揚則顯高貴。如果像蛙鳴一樣,喧囂空洞,則顯卑賤。

聲音可細分為“聲”與“音”的概念,也就是由“聲”來識人,由“音”來看他的感情狀態。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通過兩者結合,來識別一個人的內心。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在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一個人叫子產,他是一個大臣。

有一次他帶人在外面視察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一個女子在悲傷的痛苦。後來從其他人那裡瞭解,這一位痛哭的婦女,是因為自己的丈夫離去。

不料子產卻下令拘捕了那一個女人,隨後很多人都特別納悶,不解的問子產:“為什麼要這樣做?”

子產就說:“那個女人的哭聲沒有一絲哀痛的感覺,一定是另有隱情。”

後來經過審訊之後,結果證實了子產的判斷是對的,這一位女人謀害了自己的丈夫,在這裡只是假裝的悲傷痛苦。

而子產就是憑藉超長的一個判斷力,聽出婦女哭聲中的隱情。

"

古人歷來比較重視聲音,認為“聲音”是考察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曾國藩在《冰鑑》之中,就提出以說話的聲音,去辨別一個人心性的智慧。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一:聲音體現心性的道理

《禮記》之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一件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的聲音隨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變則聲變。

聲音不但能夠與語氣結合,也能和心情相呼應,因為內心平靜,聲音就平和;內心輕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高亢的聲音;內心逐漸興盛時,就會有言語偏激的感覺。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學認為,不同的聲音也會給不同的感觸。

說話的人,假如說氣發於丹田,經過喉、舌、齒、脣發出的聲音,均與胸腔之氣衝擊,帶來的聲音氣度不一樣,感覺不一樣。丹田的氣充沛,則發出的聲音沉雄厚重,是腎水充沛的現象,可以辨識人一個人的身體強壯。

曾國藩在《冰鑑》之中說: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話的聲音,猶如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有著清濁之分。

清亮的聲音,清華而上揚,而渾濁的聲音,則沉重而下墜。聲音是從丹田處開始啟動的,在喉嚨出發出的聲音,隨著舌頭的轉動,發出不同的音色。最後由嘴脣發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具特色。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樣一個人,這就是“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好像見到這個人一樣,也能從聲音中,看出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為。

《冰鑑》之中認為,聲與音的區別,就是人開口說話的時候發出來的空氣震動,產生的是聲,空氣震動的密度大,質量高。發音器官緊張,閉口之後餘下來仍然在空氣中震動,產生的是音,此時空氣震動密度小,發音器官也鬆弛了下來。

人有喜怒哀樂,在聲音中必然有所表現,比如如泣如訴,如願如夢,所以由音能辨人心情的狀態。

曾國藩說:辯聲之法,必辯喜怒哀樂。

前面就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須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但會不由自主的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一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二:如何通過聲音辨別才德?

剛才我們所說的,是由聲音辨別心性的一個道理,那麼如何從聲音辨別一個人是庸才還是為可用之才呢?

《冰鑑》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

01: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發的聲音雄渾剛健,像鐘聲一樣激越嘹亮,充滿陽剛之氣,則為最佳。如果發出的聲音像敲鑼之聲一樣,只顯浮躁之氣,則顯得卑賤。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曾國藩奉命辦團練,在招募人才的時候,遇到了羅萱。

羅萱是最早應招到曾國藩門下的一個人,傳說,當時每天都有百十來人到營中報名,曾國藩一一召見,通過與一個人的聊天,窺探他的心性,稍有才能的人都被留了下來。

有一天,曾國藩召見了很多人,此時內心也有一些倦怠,不想見客。正在似睡非睡的時候,突然外面有吵鬧的聲音,曾國藩起來向外面看了一下,這時候看到一個身材不高,只穿著單衣的青年,被守門的人攔住。

這一個青年人氣質朗朗,氣質非凡,但是任憑他怎麼說,守門的人仍然不放他進去。這個時候青年氣勢仍然不減。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曾國藩看到了推門而出,對羅萱說:“我聽你的聲音爽朗圓潤,必定是內存正氣,才智非凡之人。”

然後曾國藩就把羅萱喊進來,兩個人閒聊起來,後來羅萱在曾國藩的軍隊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人在說話時進行的是思想的交流,同時也是內心的一個展現,感情的流露,語速的快慢,語音的調和,都能體現一個人內心的感情狀態和心理特徵。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02: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發出的聲音溫文爾雅,像雞鳴一樣,清秀悠揚則顯高貴。如果像蛙鳴一樣,喧囂空洞,則顯卑賤。

聲音可細分為“聲”與“音”的概念,也就是由“聲”來識人,由“音”來看他的感情狀態。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通過兩者結合,來識別一個人的內心。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在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一個人叫子產,他是一個大臣。

有一次他帶人在外面視察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一個女子在悲傷的痛苦。後來從其他人那裡瞭解,這一位痛哭的婦女,是因為自己的丈夫離去。

不料子產卻下令拘捕了那一個女人,隨後很多人都特別納悶,不解的問子產:“為什麼要這樣做?”

子產就說:“那個女人的哭聲沒有一絲哀痛的感覺,一定是另有隱情。”

後來經過審訊之後,結果證實了子產的判斷是對的,這一位女人謀害了自己的丈夫,在這裡只是假裝的悲傷痛苦。

而子產就是憑藉超長的一個判斷力,聽出婦女哭聲中的隱情。

《冰鑑》:由聲音辨別心性,可以瞭解“才德”,也是識人的智慧

通過以上的瞭解,我們知道,通過聲音可以辨別一個人的心情,甚至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命運。當然,這有的時候也並不一定完全準確。

所以曾國藩在最後又說:“不必一一合調”,也就是說:凡事不可按照千篇一律的規則去看,重要的還是要“聞聲相思”。

這就告訴我們“聞聲識人”不可呆板行事,要具體視情況而定。

我們結合《冰鑑》中所說的,由人的音質和音色判斷一個人的心性和命運,再結合語言的不同狀態變化,才能更全面的去認知。語言是思維的結果,這也是語言獨有的魅力。

本文由【曾說】原創,品讀古人智慧,學習識人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