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道法,不盡道藏(一)

中國歷史 老子 莊子 孔子 觀魚惜朝 觀魚惜朝 2017-08-15

道,流傳了兩千六百多年。老子創學以來,從道之中衍生了許多學派。兵家、法家、縱橫家,甚至部分儒學。道也衍生了道家。道衍生的道,是道的拓展。

妄言道法,不盡道藏(一)

一、是清淨無為,還是率性而為?

由老子清淨無為衍生的道是莊子的率性而為。到底是無為對還是率性對呢?

這需從兩人的身世說起。老子做了差不多一輩子體制內人員,看著周王室的圖書典籍。古代社會的組織與現代應該區別不是很大。一個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體味著體制帶給自己的便利,讀了許多書,裝了無數感悟。可以想像他年輕時也萬分想為零亂的周室做點事。對著一庫典籍想出的辦法,然而無人聽取。老子可想而知的鬱悶。時間久了,他的學問與心性更加增長,智慧更與日俱長。與他交流溝通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智慧。孔子也老遠駕車拜訪他,兩人一起交談。終於有一天他下決心跳出了體制。道德經一書,包羅了許多雜學,邏輯十分鬆散。有說理,有駁斥,有以小見大,有以格物致知。

他講求清淨無為,是因為他本可有大作為,“治大國如烹小鮮”。然而抱負難成之時倒不如清淨無為。清淨下來,梳理知識,留下一些見識,讓願聞道願實踐的人去為。

妄言道法,不盡道藏(一)

莊子一輩子都沒有踏入體制。他有許多次機會做官,然而他一次次辭去了。他真正希望無拘無束。他的率性而為是他不願被俗務,禮法約束。在自己最放任的性情中放縱不羈。他可哭可笑,可夢蝶,夢骷髏,可感覺到游魚的快樂,他不喜歡抱團時的感動,更喜歡早一點到江湖之中自由。

妄言道法,不盡道藏(一)

老子之道,中國歷史中有兩朝之初實踐了。漢與唐都崇尚道法,以黃老之術治國。一時間百姓捐稅較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社會發展很快。這時的國君勤政愛民,無繁文冗法,儘量減少對子民的騷擾,以無為作大為,為社會發展做了大貢獻。

莊子之道,在魏晉時實踐了。士大夫們吃著公家的俸祿,按道理需要遵守法度,勤勉為民的。然而他們卻追求不做事。越不做事,越放浪形骸,名氣就越響!他們煉製五石散,每日無所事事,完全忘記了百姓,忘記了天下蒼生。結果大好江山四分五裂,生靈塗炭。

在其位,焉能率性而為?失其位,亦應清淨無為。率性,自己需沒有丁點的社會危害性,更需要有極高的悟性才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