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趣事

中國歷史 鄭燮 祝枝山 書法 華夏古典藝術的剛與柔 2017-04-18

好聯不打折

鄭板橋為清代知名的書畫家,詩詞能力更佳,常有絕妙辭令人歎服。一位鹽商為了巴結京裡來的大官,心想:“若能請知名的鄭板橋才子寫副六尺大對聯,必定光彩異常:”因此就當面向鄭板橋提及此事,鄭板橋開價一千兩。鹽商為了要節省開銷,要鄭板橋打五折。鄭板橋二話不說,當場提筆就寫,寫出了上聯:“龍虎山中真宰相”,就給了鹽商。商人看了作品氣勢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興,連忙就問下聯?鄭板橋不慌不忙的說:“跟你說好是一千兩,你錢只給一半,所以字也寫給你一半就好!”鹽商求墨寶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兩。鄭板橋於是繼續寫了下聯“麒麟閣上活神仙”。最後兩方都高興地譜下這段佳話。

鄭板橋學書法

古代文人趣事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於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麼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 (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於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唐伯虎賴閣老

古代文人趣事

唐伯虎雖是才子,可他很清廉,這年快到年了,還沒銀子用。心想,當朝閣老和我住的很近,就從他那裡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筆寫了一付春聯,差人給閣老送去。閣老聽說是唐伯虎贈送對聯,非常高興,賞了來人三十兩銀子。

打發唐府傭人走了以後,閣老打開對聯仔細觀賞。見上面寫著“今年真好晦氣”。每個字都有碗大,下面寫了兩個芝麻大小的“全無”,閣老眼花沒有看見。心想:“ 今年真好倒不錯,怎麼又加個晦氣,這不是“今年真好晦氣嗎?好個大膽唐伯虎,怎麼大年上門罵我,我還賞給他銀子,豈不欺我太甚。乾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懲罰他。”

於是,拿了對子上了八寶金殿,給皇上叩頭奏道:“吾皇做主,大膽狂徒唐伯虎,無視皇上,辱罵朝廷命官,太不象話了。”皇上問:“到底是怎麼罵的?”“他給我寫了付對子,人家都說些吉利話,他罵我倒黴,請您過目。”皇上接過對聯一看,所說不假。心裡話:唐伯虎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大年臨近你怎麼寫這樣的對子給閣老?就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來到金鑾殿,說:“萬歲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說:“你怎麼無緣無故寫對聯罵閣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說:“閣老一定誤解了,我哪能罵他。”“這不是你寫的朗朗大字嗎?還再狡辯”。隨手遞給了唐伯虎。“這對子不會有錯的,我這“今年真好,晦氣全無,怎麼是罵人呢?”皇帝說:“哪有全無兩字。”“這不有兩個小一點的字嗎?”皇帝一看果然有兩個較小的字“全無”,就說:“那麼一丁點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嗎?要寫一封文書必須一張紙寫一個字嗎?”問得皇帝閉口無言,唐伯虎又轉問閣老:“閣老,我好意給你寫了付對聯,你倒說我罵你,還告到皇上這裡,你說咱們怎麼辦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辦,就推脫說道:“你們的事,你們自己辦吧。”唐伯虎就拉著閣老來到金殿外,悄悄地說道:“這事壞了我的名聲,本來我不能給你善罷甘休,因為馬上要過年了,我也不給你過多的糾纏,你就賠賞三千兩銀子吧。”閣老沒法,只好拿了三千兩銀子給他。

祝枝山闖酒席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個大文人,但生性詼諧,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和文徵明瞞了祝枝山,躲在一處飲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趕到那裡,一進門就大聲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請我自到。”說罷,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徵明眨眨眼,然後對祝枝山說:“今天我們吃酒,有個規矩,須即景吟詩一首作為謎面,打一昆蟲名,否則不準吃。”祝枝山笑笑說:“好吧,你們先說。 ”唐伯虎便吟道:“菜餚香,老酒醇,不喚自來是此君,不怕別人來嫌惡,撞來席上自營營。”文徵明接著說:“華燈明,喜盈盈,不喚自來是此君,吃人嘴臉生來厭,空腹貪圖亂鑽營。”

不速之客祝枝山聽了,知道他們在取笑自己專吃白食,但卻假裝不懂,便也吟了一首:“來得巧,正逢時,勸君莫怪盤中食,此公滿腹錦繡才,不讓吃喝哪來詩?”

吟罷,三人相視大笑,開懷暢飲,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您猜猜他們三人所作詩謎的謎底是哪三種昆蟲?

米芾驅蝗

這是北宋一個幽默故事。米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人稱米南官。以書畫聞名於世,為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宋神宗時,他曾經出任雍丘縣 (今河南杞縣)令。有一年,他所在的地區蝗蟲大起,百姓很憂慮。鄰縣的官吏採取焚燒土埋等法,仍不見效,蝗蟲依舊滋蔓。有人對縣官說:“我縣蝗蟲都是雍丘縣驅趕而來。因此無法捕除。”鄰縣的縣官發一公文給雍丘縣,指責雍丘,並要求米芾捕打自己境內的蝗蟲,以免滋擾鄰縣。當時,米芾正在宴請客人,見公文後大笑,取筆大書其後雲:“蝗蟲原是飛空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卻請打回來。”人們聞聽此事與米芾詩,都笑得合不攏嘴。

蘇東坡讓道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 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臺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