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洞巖古代題刻管窺'

"
"
雲洞巖古代題刻管窺

“鶴丘”——王作人先生曰:林達隸書“遒古可愛”

雲洞巖的古代題刻多有佳品,不論詩歌、散文或題詞,其書法亦蔚然可觀。

先舉幾首詩,敬饗讀者諸君。

其一:“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憑君細調護,至寶天下稀。”

此詩刻於雲洞巖寒泉洞口,題刻者明周瑛。

頭兩句化用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陸機原賦兩事並舉,強調詩文要有秀句,要有精彩獨到之處。周瑛則用借景法把九龍江(從雲巖頂遠眺之九龍江)融入雲洞巖,使壯偉的雲洞巖增添了嫵媚,境界因之恢宏,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雲洞巖的神采與內質之美。這兩句詩頗得後人認同。明天啟七年(1627年)有周仕榖把此詩的第二句凝縮為“玉韞含輝”,題於雲洞巖北山之仙亭附近。當代王作人先生(1919-2006)也十分讚賞“周翠渠(即周瑛)珠藏玉蘊之喻”(見《雲洞題刻錄自跋》)。

周詩的後兩句直接把雲洞巖稱為天下所稀的“至寶”,希望當時及後人珍惜它,對它“細調護”——像照料嬰兒一樣。十五世紀便有這樣高度的環保意識,實為難能可貴。

周瑛莆田人,字樑石,人稱翠渠先生,以父調戍鎮海(在龍海市),生長於漳,明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官至四川參政進右布政使,《明史》有傳,稱其有善績。據葉國慶教授介紹,周瑛晚年還參加編修正德版漳州府志,對漳州有過貢獻。

其二:“一勺無多夏亦寒,涓涓靜聽怯衣單。清流不受綈袍物,雲作衣裳石作冠。”

明刻,在玄巖隔洞,題巖洞泉水,署名蔡春官。

蔡春官其人不詳,然其詩可取。一勺清冽的泉水從石洞中涓涓淌出,天上雲彩映射在泉水之上。通過這景象抒發作者清廉自守的高潔情懷:“清流不受綈袍物,雲作衣裳石做冠。”(綈袍:厚繒製成之袍)細品詩意,也許還曲折地蘊含了對當時官場的感慨。

其三:《遊雲洞》(二首之二):“靉靉雲連矗矗山,捫蘿絕頂一躋攀。寰中風月憑虛地,島外方壺指盼間。靈泬(jue)含湫龍臥穩,秋聲滿木鶴飛還。醉餘莫盡登臨興,笑拂吳鉤鬢未斑。”

此詩刻於別有天入仙島處,跋語漫漶,落款可見者有“明嘉靖甲辰(1544年)夏,古陵□蘭書”等字。

第一句寫從平地仰望雲洞巖,有氣勢。第二句寫遊山攀頂。頷聯頸聯寫在山頂所見。頷聯寫遠景。先向內寫陸地,後向外寫大海(方壺:傳說中的海上神山),意境開闊空靈。頸聯寫近景。第五句向下看,意為山泉從洞穴中奔瀉而出(泬,《說文》釋為“水從孔穴疾出也。”)形成水潭,蛟龍穩臥其中。既寫實又有浪漫的想象。第六句向上望,“秋聲滿木鶴飛還”,寫實景,意象優美。結尾兩句寫登臨雖樂,但不能忘情山水,玩物表志,應趁大好年華“笑拂吳鉤”(鉤,似劍而曲。吳人善鑄鉤,因以吳鉤稱兵器之精良者)為國立功,保國佑民。聯繫到明嘉靖年間閩海倭寇猖獗,詩歌更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此詩奮發昂揚豪氣干雲,文辭亦佳,是首好詩。可惜署名處有些文字漫漶不清,難以考訂其作者。

散文方面也不乏佳作,如《鶴峰雲洞遊記》。該文作者為翰林學士豐熙。豐熙因直諫被貶謫戍鎮海衛,應鶴峰雲洞主人蔡烈之邀,於明嘉靖丁亥(1527年)十月、十一月到山下逗留兩次,用五六天時間遊雲洞巖,寫下洋洋灑灑千有餘言《鶴峰雲洞遊記》(刻於千人洞之左),文章描繪了各主要景點,記敘了有關史實、題刻以至神話傳說,是研究雲洞巖的重要史料。其文筆高古典雅,如“登天開圖畫,蓋當峰窾要(謂峰頂空曠當要之處。 kuan)前視洞峰,如神物天行,鸞飛鵠立,龍騰馬躍,不足名狀。”豐熙自謂茲山之氣概,數日盡得之,曰:“山盡石,石盡美且巨,他山莫儕(chai等同,並列)焉。夫石在山,猶骨在人,恃以立者,美益貴矣!”這些文字,吾鄉前輩葉國慶老教授為之擊節歎賞!

翌年,林達題刻的《鶴峰雲洞續記》(在瑤臺之北屏石上)亦有佳句,歷來膾炙人口,如“天際高明……遠也。遠則虛,則明,則廣,則大,則通達無蔽,視下灑然,雲物動靜,了了可辨”等。

題辭方面,“得朋”、“萬玉”、“月峽”、“雲窩”、“玄巖”、“枕流”……兩個字便畫龍點睛揭示景點特色,或意味深長,或飽含詩意。“天開圖畫”、“溪山第一”、“霞陸雲丘”、“一川風月”、“玉韞含輝”……或對雲洞巖的評價,或對境界的領悟,文辭高雅,含義深遠,或令人心胸豁朗,或引發哲理深思,多可玩味。

至於書法亦甚可稱道。如豐熙,其書法作品有數則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中,可見水平之高。他在雲洞巖有題刻十餘處,常令遊人駐足,流連不能去。其他如明林達的篆書、隸書(圖),清林編的草書“踏起青雲”(在石門外懸崖上),皆口碑甚佳。清曾省近兩米高的楷法大書“福”、“壽”兩字,很有氣魄,且寓意吉祥,是對登臨者的美好祝願,深得喜愛,多有在其下留影者。當然,不少題刻由於歲月風雨剝蝕,從書法角度講,其風采神韻有減於當年,但仍有重要的價值。

雲洞題刻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古代漳州經濟文化繁榮的一種體現。這些先賢手澤有幸保存至今者,都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珍惜。(本文源自《閩南日報》陳林茂 文/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