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由來

中國近代史 陳毅 粟裕 蔣介石 華夏經緯網 2017-07-0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不久,蔣介石調集500萬大軍,發動了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成立五大野戰軍。其中,山東解放區的野戰軍和華中解放區的野戰軍合併後,成立了華東野戰軍。毛澤東發來電報說:在陳毅領導下,司令員、政委由陳毅一人兼,戰役指揮由粟裕負責。

“陳不離粟、粟不離陳”是在解放戰爭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他倆調到一起後,自然而然形成的。1946年10月1日,陳毅給軍委發電報說:“華野、三野統一指揮”“在軍事上多由粟下決心”。(《粟裕回憶錄》第407頁)1946年10月15日,毛澤東看了陳毅10月1日的電報後回電說:“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負責,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粟裕看到毛澤東、陳毅電報後說:“現在中央、陳毅同志要我擔負這個重責,我決心竭盡全力挑起這副擔子,使陳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粟裕回憶錄》第407頁)陳、粟調到一起後,仗越打越好,殲滅的敵人越來越多,“陳不離粟、粟不離陳”這種提法就越叫越響,越傳越廣了。時間雖然過去許多年了,但最近我問了在華東戰場戰鬥過的兩位老同志,一位是三野司令部作戰科參謀袁仲仁同志,另一位是六縱隊作戰科副科長惲前程同志,他們都還清清楚楚記得這個流行的說法。

毛澤東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根據陳毅的建議。同時,毛澤東也欣賞粟裕的軍事才華,倆人都想到一塊去了,所以才做出這個決定。我想,毛澤東主要是要利用陳、粟倆人各自的優勢。陳毅的優勢是:資格老,威望高,有權威,說話有人聽。粟裕的優勢是:軍事上是強項,是會打仗的行家裡手,指揮藝術高明,擅長打殲滅戰、大規模的運動戰、攻堅戰。

北京日報作者:鞠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