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國軍開赴抗日戰場

齟齬叢生,積重難返

總的來說,圍繞如何重整中原河山,蔣介石煞費苦心,陳誠臨危受命。只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任何人事更替或改革變動,哪一次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初,胡宗南到重慶述職,得知戰區地境調整,頓時心生不安:“關中本來僅河防及陝北兩個正面,併入第一戰區後,又加上盧氏、西坪、漢中三個正面,以現有兵力,而欲參加五個不同正面之戰鬥,殊非易事。”

7月 6日黃昏,胡宗南遵照蔣介石指示,主動上門拜會陳誠。經過一番兜兜轉轉,陳誠已是大權在握,不免語出驚人:“整個有辦法,局部才有辦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規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胡宗南無法接受:“我非軍閥,何以此言相戲!”旋即謁見蔣介石表達辭職之意,“軍人最怕跋扈驕橫,反上無禮,我不願效法湯恩伯,陳誠也不願做蔣鼎文,與其將來難處,不如辭去副長官,而專任軍校教育工作為宜”。蔣介石斷然否決:“此不好提出,你幫助陳長官處理訓練、指揮軍事,而對經理、人事你可不管。”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國軍開赴抗日戰場

齟齬叢生,積重難返

總的來說,圍繞如何重整中原河山,蔣介石煞費苦心,陳誠臨危受命。只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任何人事更替或改革變動,哪一次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初,胡宗南到重慶述職,得知戰區地境調整,頓時心生不安:“關中本來僅河防及陝北兩個正面,併入第一戰區後,又加上盧氏、西坪、漢中三個正面,以現有兵力,而欲參加五個不同正面之戰鬥,殊非易事。”

7月 6日黃昏,胡宗南遵照蔣介石指示,主動上門拜會陳誠。經過一番兜兜轉轉,陳誠已是大權在握,不免語出驚人:“整個有辦法,局部才有辦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規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胡宗南無法接受:“我非軍閥,何以此言相戲!”旋即謁見蔣介石表達辭職之意,“軍人最怕跋扈驕橫,反上無禮,我不願效法湯恩伯,陳誠也不願做蔣鼎文,與其將來難處,不如辭去副長官,而專任軍校教育工作為宜”。蔣介石斷然否決:“此不好提出,你幫助陳長官處理訓練、指揮軍事,而對經理、人事你可不管。”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何應欽和胡宗南

至此,原先獨當一面的第一、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時代宣告結束,湯恩伯革職留任,胡宗南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幕僚機構改編為西安指揮所,權限範圍、人員編制均較以前大為縮小。湯恩伯聞訊消極不滿,一改當日誠懇態度,辦理移交手續僅拿出關防兩顆。

7月22日,陳誠在南陽西坪召集駐豫團長以上各級幹部檢討座談,總結河南會戰失利原因為“將領不和,軍民水火,軍政分歧,黨政不睦,民吏仇恨,上下不能合作以御強敵”;湯恩伯“不能以身作則,又個性太強,上行下效,往往相率矇蔽,不敢舉發”,“軍隊紀律的敗壞,實在也是無容為諱的事實”。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國軍開赴抗日戰場

齟齬叢生,積重難返

總的來說,圍繞如何重整中原河山,蔣介石煞費苦心,陳誠臨危受命。只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任何人事更替或改革變動,哪一次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初,胡宗南到重慶述職,得知戰區地境調整,頓時心生不安:“關中本來僅河防及陝北兩個正面,併入第一戰區後,又加上盧氏、西坪、漢中三個正面,以現有兵力,而欲參加五個不同正面之戰鬥,殊非易事。”

7月 6日黃昏,胡宗南遵照蔣介石指示,主動上門拜會陳誠。經過一番兜兜轉轉,陳誠已是大權在握,不免語出驚人:“整個有辦法,局部才有辦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規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胡宗南無法接受:“我非軍閥,何以此言相戲!”旋即謁見蔣介石表達辭職之意,“軍人最怕跋扈驕橫,反上無禮,我不願效法湯恩伯,陳誠也不願做蔣鼎文,與其將來難處,不如辭去副長官,而專任軍校教育工作為宜”。蔣介石斷然否決:“此不好提出,你幫助陳長官處理訓練、指揮軍事,而對經理、人事你可不管。”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何應欽和胡宗南

至此,原先獨當一面的第一、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時代宣告結束,湯恩伯革職留任,胡宗南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幕僚機構改編為西安指揮所,權限範圍、人員編制均較以前大為縮小。湯恩伯聞訊消極不滿,一改當日誠懇態度,辦理移交手續僅拿出關防兩顆。

7月22日,陳誠在南陽西坪召集駐豫團長以上各級幹部檢討座談,總結河南會戰失利原因為“將領不和,軍民水火,軍政分歧,黨政不睦,民吏仇恨,上下不能合作以御強敵”;湯恩伯“不能以身作則,又個性太強,上行下效,往往相率矇蔽,不敢舉發”,“軍隊紀律的敗壞,實在也是無容為諱的事實”。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前陳誠遊覽洛陽龍門石窟

據駐河南臨汝的中美合作所第三班少將副主任文強回憶,湯恩伯事後大發牢騷:“陳矮子這次整得我好苦,浙江人整浙江人,總有一天會整到自己頭上。”是年秋,日軍攻陷廣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湯恩伯轉調黔桂湘邊區總司令,總算得以逃離是非之地。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誠再至西安召集駐陝部隊團以上幹部檢討座談,所得結論為胡宗南部隊“吃空”現象嚴重,不過“尚能統籌截曠,核實補給”,並不完全落入高級將領腰包。為了避免與胡宗南發生正面衝突,“亦因西安機關林立風氣浮囂之故”,陳誠會後即把長官部遷往陝南漢中。

即便如此,胡宗南的幕僚,機要室主任王微依然感到委屈:“陳誠就任時神氣不可一世,那情形和京劇裡曹操進宛城一模一樣,我建議胡宗南據理力爭,如果我們有罪就伏罪,無罪,就不應該把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取消,以後陳誠再來西安,不必理會他。”胡宗南雖有情緒,但還不至於跟著僚屬無理取鬧,“這個不可以,我們不能再使委員長傷腦筋”。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國軍開赴抗日戰場

齟齬叢生,積重難返

總的來說,圍繞如何重整中原河山,蔣介石煞費苦心,陳誠臨危受命。只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任何人事更替或改革變動,哪一次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初,胡宗南到重慶述職,得知戰區地境調整,頓時心生不安:“關中本來僅河防及陝北兩個正面,併入第一戰區後,又加上盧氏、西坪、漢中三個正面,以現有兵力,而欲參加五個不同正面之戰鬥,殊非易事。”

7月 6日黃昏,胡宗南遵照蔣介石指示,主動上門拜會陳誠。經過一番兜兜轉轉,陳誠已是大權在握,不免語出驚人:“整個有辦法,局部才有辦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規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胡宗南無法接受:“我非軍閥,何以此言相戲!”旋即謁見蔣介石表達辭職之意,“軍人最怕跋扈驕橫,反上無禮,我不願效法湯恩伯,陳誠也不願做蔣鼎文,與其將來難處,不如辭去副長官,而專任軍校教育工作為宜”。蔣介石斷然否決:“此不好提出,你幫助陳長官處理訓練、指揮軍事,而對經理、人事你可不管。”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何應欽和胡宗南

至此,原先獨當一面的第一、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時代宣告結束,湯恩伯革職留任,胡宗南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幕僚機構改編為西安指揮所,權限範圍、人員編制均較以前大為縮小。湯恩伯聞訊消極不滿,一改當日誠懇態度,辦理移交手續僅拿出關防兩顆。

7月22日,陳誠在南陽西坪召集駐豫團長以上各級幹部檢討座談,總結河南會戰失利原因為“將領不和,軍民水火,軍政分歧,黨政不睦,民吏仇恨,上下不能合作以御強敵”;湯恩伯“不能以身作則,又個性太強,上行下效,往往相率矇蔽,不敢舉發”,“軍隊紀律的敗壞,實在也是無容為諱的事實”。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前陳誠遊覽洛陽龍門石窟

據駐河南臨汝的中美合作所第三班少將副主任文強回憶,湯恩伯事後大發牢騷:“陳矮子這次整得我好苦,浙江人整浙江人,總有一天會整到自己頭上。”是年秋,日軍攻陷廣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湯恩伯轉調黔桂湘邊區總司令,總算得以逃離是非之地。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誠再至西安召集駐陝部隊團以上幹部檢討座談,所得結論為胡宗南部隊“吃空”現象嚴重,不過“尚能統籌截曠,核實補給”,並不完全落入高級將領腰包。為了避免與胡宗南發生正面衝突,“亦因西安機關林立風氣浮囂之故”,陳誠會後即把長官部遷往陝南漢中。

即便如此,胡宗南的幕僚,機要室主任王微依然感到委屈:“陳誠就任時神氣不可一世,那情形和京劇裡曹操進宛城一模一樣,我建議胡宗南據理力爭,如果我們有罪就伏罪,無罪,就不應該把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取消,以後陳誠再來西安,不必理會他。”胡宗南雖有情緒,但還不至於跟著僚屬無理取鬧,“這個不可以,我們不能再使委員長傷腦筋”。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和胡宗南

儘管政治生態齟齬叢生,陳誠仍在漢中盡心做了不少改進之事。比如軍糧,陝西省原由地方直接撥給,浪費很大,陳誠提出統籌辦法,軍隊需要多少先算出來,再由政府照實撥發,此舉有效壓縮中飽私囊空間,立竿見影,陝省軍糧每年竟可減少一百萬石的負擔。再如改善官兵生活建議,陳誠的目標是提高薪給四十倍至八十五倍,蔣介石舉行軍事整理會議,決議案核定加薪數目雖與第一戰區建議約減半數,但其他經費皆有大量增加。

"

今天接著上一篇,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紛紛慘敗,陳誠奉命赴陝西視察華北戰場,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對於國軍系統的腐化毫不避諱,他決定先返回重慶向蔣介石彙報,再作進一步打算。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1943年秋,陳誠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

收拾殘局,臨危受命

5月23日早上,陳誠報告赴陝經過:“此次豫省戰事,軍民之隔閡更明顯、更加深,對地方善後刻不容緩。現在國軍之不能作戰,全國皆然,第一戰區不過先行暴露弱點,其餘之不能作戰,所恃者敵人未來進攻而已。政治亦然,如中央無辦法,無論戰區或地方均無辦法。”

蔣介石舊事重提,指望陳誠接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務,同時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陳誠態度一如既往:“今日之問題,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均非整個計劃,整個改革不可,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更非頭痛醫腳,捨本逐末,尤當期期以為不可矣。”當晚,陳誠有所轉變,“如僅限於參加洛陽方面會戰,不問成敗得失,餘當前往,待會戰後即行回渝,如一定要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絕不再去”。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美術作品:蔣介石發表抗戰演說

蔣介石的想法大家可以猜到,只要你肯去,不妨去了再說,既然無法一步到位,那就走一步看一步。5月25日,陳誠二度北上,先飛陝西安康設營,為聯絡第五戰區協同作戰,再乘木船沿漢水赴鄂北老河口。

此時,洛陽已經失守,李宗仁對反攻豫西,確保豫南方案,基本無異議,同意抽調第五十五軍先向舞陽、葉縣之線集結,再向魯山行進,以掩護湯恩伯部右側背。6月5日,陳誠在西峽口召集當地士紳、豫省黨政幹部及湯恩伯等開談話會,有位中學校長剛正不阿,當場斥責湯恩伯“禍國殃民,貽害地方”。

私底下,湯恩伯表示虛心改正,請求陳誠留在河南至少半年,否則絕無辦法,“長江以北恐非我有,而影響四川與整個大局”。6月10日,陳誠再由西安飛返重慶彙報情況,提出當務之急莫過於解決第一戰區及河南省政府人事,蔣鼎文、湯恩伯“易地為官”。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湯恩伯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河南局面已夠嗆,又連帶暴露出胡宗南的弱點。日軍攻佔洛陽後,分兵西進陝州,胡宗南調派五師之眾東出潼關,最終未能堅守靈寶、虢略防線,幸好日軍未再西進,關中安然無恙。蔣介石為此失望透頂,“胡宗南在靈寶擅自撤退,實為五年來最大之打擊”,開始考慮“縮編湯、胡兩部,第八戰區取消善後問題”。

林蔚代表蔣介石再找陳誠,“對於西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陳誠很為難:“非我違抗命令,實在無法接受,待我再想幾天,如稍有辦法,絕不願麻煩老兄及委座。”林蔚溝通不厭其煩,希望陳誠理解中樞苦衷,“勿再增加其困難”。陳誠嘆氣道:“老實說,對宗南、恩伯尚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對中央之軍政、軍令,實在頭痛。”

6月20日,蔣介石約談陳誠,語氣極為懇切:“目前整個改革似不可能,只有先從局部樹立基礎做起,此次派你到西北,其意在此,如能整頓三十個師可以用,事尚可為。”各方好友亦多規勸,“事實不能不去”,“恐非去不可”。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湯恩伯視察國軍戰防炮部隊

考慮再三,陳誠鄭重要求四項大權:對於轄區內所有部隊有整編訓練及指揮作戰之權;人事、經理、衛生、武器、裝備、補給、軍法等等,有統一處理之權;軍委會各部會所屬之單位,如軍糧、被服、訓練等機關,以及各留守處、辦事處等有指揮整飭之權;各黨政機關有配合軍事予以指導之權。

事情明擺著,只要陳誠願意站出來,蔣介石絕不吝嗇一把尚方寶劍:“所請均予照準。”隨後,軍令部正式頒佈調整第一、第五、第八戰區方案,蔣鼎文另有任用,所遺本兼各職調陳誠充任。事成定局,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表態值得玩味,“軍政方面可以授權陳誠負責,但須顧及制度”。

政治部長張治中深知其中奧妙,連日諫言蔣介石:“陳誠任第一戰區是國家之損失,以現在之軍委會各部情形,如不改組,任何將領均無辦法,尤其對於軍政之改革非陳誠不可。”蔣介石並非無動於衷,“一戰區命令已發表,待三幾個月後再行調動”。對此,陳誠洞察秋毫:“委座唯恐我不幹,任何辦法均照準,惟何應欽一定為權責關係,予以妨礙,我所希望者,能使委座知道我不去之癥結所在,而能最後下改革之決心。”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國軍開赴抗日戰場

齟齬叢生,積重難返

總的來說,圍繞如何重整中原河山,蔣介石煞費苦心,陳誠臨危受命。只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任何人事更替或改革變動,哪一次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初,胡宗南到重慶述職,得知戰區地境調整,頓時心生不安:“關中本來僅河防及陝北兩個正面,併入第一戰區後,又加上盧氏、西坪、漢中三個正面,以現有兵力,而欲參加五個不同正面之戰鬥,殊非易事。”

7月 6日黃昏,胡宗南遵照蔣介石指示,主動上門拜會陳誠。經過一番兜兜轉轉,陳誠已是大權在握,不免語出驚人:“整個有辦法,局部才有辦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規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胡宗南無法接受:“我非軍閥,何以此言相戲!”旋即謁見蔣介石表達辭職之意,“軍人最怕跋扈驕橫,反上無禮,我不願效法湯恩伯,陳誠也不願做蔣鼎文,與其將來難處,不如辭去副長官,而專任軍校教育工作為宜”。蔣介石斷然否決:“此不好提出,你幫助陳長官處理訓練、指揮軍事,而對經理、人事你可不管。”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何應欽和胡宗南

至此,原先獨當一面的第一、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時代宣告結束,湯恩伯革職留任,胡宗南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幕僚機構改編為西安指揮所,權限範圍、人員編制均較以前大為縮小。湯恩伯聞訊消極不滿,一改當日誠懇態度,辦理移交手續僅拿出關防兩顆。

7月22日,陳誠在南陽西坪召集駐豫團長以上各級幹部檢討座談,總結河南會戰失利原因為“將領不和,軍民水火,軍政分歧,黨政不睦,民吏仇恨,上下不能合作以御強敵”;湯恩伯“不能以身作則,又個性太強,上行下效,往往相率矇蔽,不敢舉發”,“軍隊紀律的敗壞,實在也是無容為諱的事實”。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前陳誠遊覽洛陽龍門石窟

據駐河南臨汝的中美合作所第三班少將副主任文強回憶,湯恩伯事後大發牢騷:“陳矮子這次整得我好苦,浙江人整浙江人,總有一天會整到自己頭上。”是年秋,日軍攻陷廣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湯恩伯轉調黔桂湘邊區總司令,總算得以逃離是非之地。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誠再至西安召集駐陝部隊團以上幹部檢討座談,所得結論為胡宗南部隊“吃空”現象嚴重,不過“尚能統籌截曠,核實補給”,並不完全落入高級將領腰包。為了避免與胡宗南發生正面衝突,“亦因西安機關林立風氣浮囂之故”,陳誠會後即把長官部遷往陝南漢中。

即便如此,胡宗南的幕僚,機要室主任王微依然感到委屈:“陳誠就任時神氣不可一世,那情形和京劇裡曹操進宛城一模一樣,我建議胡宗南據理力爭,如果我們有罪就伏罪,無罪,就不應該把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取消,以後陳誠再來西安,不必理會他。”胡宗南雖有情緒,但還不至於跟著僚屬無理取鬧,“這個不可以,我們不能再使委員長傷腦筋”。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和胡宗南

儘管政治生態齟齬叢生,陳誠仍在漢中盡心做了不少改進之事。比如軍糧,陝西省原由地方直接撥給,浪費很大,陳誠提出統籌辦法,軍隊需要多少先算出來,再由政府照實撥發,此舉有效壓縮中飽私囊空間,立竿見影,陝省軍糧每年竟可減少一百萬石的負擔。再如改善官兵生活建議,陳誠的目標是提高薪給四十倍至八十五倍,蔣介石舉行軍事整理會議,決議案核定加薪數目雖與第一戰區建議約減半數,但其他經費皆有大量增加。

豫湘桂戰役,陳誠為何認為國民黨軍隊不能作戰,非整體改革不可?

抗戰後期蔣介石在重慶

軍事方面,陳誠先後擬定《作戰指導綱要》《增築國防工事》《兵站補給計劃》《糧彈屯備計劃》等,決定“對日軍暫取攻勢防禦,以有力部隊配置於嵩縣、洛寧、官道口、虢略、靈寶及陝東沿河之線,確保現在態勢,掩護主力整補訓練,完成反攻準備,並以一部向嵩山及陝州、洛陽間挺近,樹立反攻基礎”。

1944年11月,陳誠升任軍政部長,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翌年春,日軍大舉進犯豫西,河南地方武裝動作積極,軍民一致奮力抵抗,最終迫使日軍退回原防。平心而論,中原正面戰場能夠否極泰來,熬過黎明前的黑暗,實在離不開陳誠數月以來的全力以赴。抗戰勝利後,陳誠以第一戰區之經驗大力剔除軍政弊端,無奈國民黨積累問題太多,內部早已蛀空,頹廢之勢終究難以挽回。隨著“蔣家王朝”轟然倒下,陳誠晚年客居臺灣孤島,再也沒有機會踏上他曾經為之傾注心血的中州大地。

參考文獻:

1、《蔣中正日記》(非賣品)

2、《胡宗南先生日記》,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3、《河南文史資料》,河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4、《河南會戰》,日本防衛廳編,中華書局1982年版。

5、《陳誠先生日記》,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6、《陳誠先生回憶錄:六十自述》,臺北“國史館”2012年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