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抗戰後期,胡宗南在豫西抗日前線

返回西安後,胡宗南向蔣介石極為罕見的闡述了一次個人觀點:“閻長官黨國重鎮,處最前線,殊可不必,而晉省主席趙戴文先生以七十六歲之高齡,年來奔越山嶺,已殘一膝,至今辛勞終日,備嘗艱苦,益令人不勝老成謀國之感,為此,擬懇請鈞座指令,二戰區長官部遷入關中,使閻長官支柱西北,屏障中樞,致力軍政,並及經濟,是誠計之上也。駐蹕於頜陽、韓城之間,責以收復華北之任,進戰退守皆極從容,次也。移鎮宜川,經營山西,免於威脅,徐圖長征又次也。如侷促於晉西一隅,敵偽環伺,疆土日蹙,雖有克難之鴻圖,終鮮規復之實力。”

從團結抗戰的立場來說,胡宗南的想法無可厚非,劃出陝西一塊地盤交由晉軍生存發展,但閻錫山盤踞山西已有三十年,又豈肯輕易離開老巢,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大陳再起:“歲月勿勿、憂心悄悄”

在沒有颱風肆虐的季節,浙江台州大陳島海域總是風平浪靜,海不揚波。1951年9月9日,臺灣國民黨海軍203號登陸艇從基隆港一路北駛,第二天上午10時半安抵下大陳。55歲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隱含兵敗三秦,東山再起之意,正式就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昔日堂堂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如今屈就只有幾個荒涼島嶼的總指揮,胡宗南倒也心態平和,“環境困難沒有關係,只要那些人能夠發揮力量,有所作為,是可以試試看的”。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抗戰後期,胡宗南在豫西抗日前線

返回西安後,胡宗南向蔣介石極為罕見的闡述了一次個人觀點:“閻長官黨國重鎮,處最前線,殊可不必,而晉省主席趙戴文先生以七十六歲之高齡,年來奔越山嶺,已殘一膝,至今辛勞終日,備嘗艱苦,益令人不勝老成謀國之感,為此,擬懇請鈞座指令,二戰區長官部遷入關中,使閻長官支柱西北,屏障中樞,致力軍政,並及經濟,是誠計之上也。駐蹕於頜陽、韓城之間,責以收復華北之任,進戰退守皆極從容,次也。移鎮宜川,經營山西,免於威脅,徐圖長征又次也。如侷促於晉西一隅,敵偽環伺,疆土日蹙,雖有克難之鴻圖,終鮮規復之實力。”

從團結抗戰的立場來說,胡宗南的想法無可厚非,劃出陝西一塊地盤交由晉軍生存發展,但閻錫山盤踞山西已有三十年,又豈肯輕易離開老巢,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大陳再起:“歲月勿勿、憂心悄悄”

在沒有颱風肆虐的季節,浙江台州大陳島海域總是風平浪靜,海不揚波。1951年9月9日,臺灣國民黨海軍203號登陸艇從基隆港一路北駛,第二天上午10時半安抵下大陳。55歲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隱含兵敗三秦,東山再起之意,正式就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昔日堂堂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如今屈就只有幾個荒涼島嶼的總指揮,胡宗南倒也心態平和,“環境困難沒有關係,只要那些人能夠發揮力量,有所作為,是可以試試看的”。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蔣經國在大陳島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臺灣當局在美國“西方公司”支持下,開始重視大陸沿海島嶼上的散兵遊勇。大陳海域共約14.6平方公里,遊雜部隊番號眾多,合計23000餘人。胡宗南躍躍一試,1952年元旦恢復了中斷近兩年的寫日記習慣:

從三十九年(1950年)西昌撤退,飛海南島,飛臺南,飛臺北,驅車至花蓮,小住一月,重返臺北,在臺北度四十年(1951年)之元旦,九月九日自基隆乘中練艦離開臺灣,九月十日到達大陳島⋯⋯歲月勿勿、憂心悄悄、往事勞勞、夢魂擾擾,從未記日記,從不敢記日記。今日一九五二年開始,大陳前線亦已站住,一切一切皆須從頭做起,重新創造。

經過數月整訓,“江浙反共救國軍”初具規模。1952年6月10日,胡宗南親自登上永壽艦,指揮所部進攻浙江省溫嶺縣與黃岩縣交界、金清港口外的黃礁島,成功佔領58高地。久疏戰陣,牛刀小試,胡宗南自鳴得意,“撤退完全為颱風警報,非為戰敗,而且白晝撤退,敵不敢追擊,更非戰敗,而且傷兵完全撤退,此戰實為全勝”。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抗戰後期,胡宗南在豫西抗日前線

返回西安後,胡宗南向蔣介石極為罕見的闡述了一次個人觀點:“閻長官黨國重鎮,處最前線,殊可不必,而晉省主席趙戴文先生以七十六歲之高齡,年來奔越山嶺,已殘一膝,至今辛勞終日,備嘗艱苦,益令人不勝老成謀國之感,為此,擬懇請鈞座指令,二戰區長官部遷入關中,使閻長官支柱西北,屏障中樞,致力軍政,並及經濟,是誠計之上也。駐蹕於頜陽、韓城之間,責以收復華北之任,進戰退守皆極從容,次也。移鎮宜川,經營山西,免於威脅,徐圖長征又次也。如侷促於晉西一隅,敵偽環伺,疆土日蹙,雖有克難之鴻圖,終鮮規復之實力。”

從團結抗戰的立場來說,胡宗南的想法無可厚非,劃出陝西一塊地盤交由晉軍生存發展,但閻錫山盤踞山西已有三十年,又豈肯輕易離開老巢,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大陳再起:“歲月勿勿、憂心悄悄”

在沒有颱風肆虐的季節,浙江台州大陳島海域總是風平浪靜,海不揚波。1951年9月9日,臺灣國民黨海軍203號登陸艇從基隆港一路北駛,第二天上午10時半安抵下大陳。55歲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隱含兵敗三秦,東山再起之意,正式就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昔日堂堂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如今屈就只有幾個荒涼島嶼的總指揮,胡宗南倒也心態平和,“環境困難沒有關係,只要那些人能夠發揮力量,有所作為,是可以試試看的”。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蔣經國在大陳島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臺灣當局在美國“西方公司”支持下,開始重視大陸沿海島嶼上的散兵遊勇。大陳海域共約14.6平方公里,遊雜部隊番號眾多,合計23000餘人。胡宗南躍躍一試,1952年元旦恢復了中斷近兩年的寫日記習慣:

從三十九年(1950年)西昌撤退,飛海南島,飛臺南,飛臺北,驅車至花蓮,小住一月,重返臺北,在臺北度四十年(1951年)之元旦,九月九日自基隆乘中練艦離開臺灣,九月十日到達大陳島⋯⋯歲月勿勿、憂心悄悄、往事勞勞、夢魂擾擾,從未記日記,從不敢記日記。今日一九五二年開始,大陳前線亦已站住,一切一切皆須從頭做起,重新創造。

經過數月整訓,“江浙反共救國軍”初具規模。1952年6月10日,胡宗南親自登上永壽艦,指揮所部進攻浙江省溫嶺縣與黃岩縣交界、金清港口外的黃礁島,成功佔領58高地。久疏戰陣,牛刀小試,胡宗南自鳴得意,“撤退完全為颱風警報,非為戰敗,而且白晝撤退,敵不敢追擊,更非戰敗,而且傷兵完全撤退,此戰實為全勝”。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夫婦

此後,胡宗南頻頻派遣游擊隊騷擾溫嶺縣境,8月中旬更是襲佔了平陽縣屬南麂島和北麂島。10月8日,披山地區司令馮龍奉命突擊溫嶺縣寨頭、雞冠山、羊嶼等島,造成解放軍地方部隊一定傷亡,“江浙反共救國軍”一時氣焰高漲。是年底,蔣介石任命胡宗南為“浙江省政府主席”,下轄“溫嶺縣政府”和“玉環縣政府”,前者設在大陳,後者設在披山。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朝鮮戰爭趨向沉寂,中共加強了東南沿海防務,“江浙反攻救國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1953年6月24日,解放軍強勢登陸距離大陳南14000米的積穀山島,胡宗南召集幕僚全部集中總部,通宵達旦坐鎮指揮,但島上陣地仍是接連失守。翌日天明,“漁粵(號)裝載陸戰隊一部,先開積穀山增援。因風浪太大,舢板都被打破,返回上大陳。臨海(號)、長江(號)隨之出發偵察,被匪擊回”。7月下旬,蔣介石考慮到形勢突變,大陳防衛作戰完全有賴於海、空軍協調配合,決定撤銷“江浙反攻救國軍總指揮部”,改設“大陳防衛司令部”,以正規軍替代島嶼遊擊武裝。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抗戰後期,胡宗南在豫西抗日前線

返回西安後,胡宗南向蔣介石極為罕見的闡述了一次個人觀點:“閻長官黨國重鎮,處最前線,殊可不必,而晉省主席趙戴文先生以七十六歲之高齡,年來奔越山嶺,已殘一膝,至今辛勞終日,備嘗艱苦,益令人不勝老成謀國之感,為此,擬懇請鈞座指令,二戰區長官部遷入關中,使閻長官支柱西北,屏障中樞,致力軍政,並及經濟,是誠計之上也。駐蹕於頜陽、韓城之間,責以收復華北之任,進戰退守皆極從容,次也。移鎮宜川,經營山西,免於威脅,徐圖長征又次也。如侷促於晉西一隅,敵偽環伺,疆土日蹙,雖有克難之鴻圖,終鮮規復之實力。”

從團結抗戰的立場來說,胡宗南的想法無可厚非,劃出陝西一塊地盤交由晉軍生存發展,但閻錫山盤踞山西已有三十年,又豈肯輕易離開老巢,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大陳再起:“歲月勿勿、憂心悄悄”

在沒有颱風肆虐的季節,浙江台州大陳島海域總是風平浪靜,海不揚波。1951年9月9日,臺灣國民黨海軍203號登陸艇從基隆港一路北駛,第二天上午10時半安抵下大陳。55歲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隱含兵敗三秦,東山再起之意,正式就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昔日堂堂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如今屈就只有幾個荒涼島嶼的總指揮,胡宗南倒也心態平和,“環境困難沒有關係,只要那些人能夠發揮力量,有所作為,是可以試試看的”。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蔣經國在大陳島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臺灣當局在美國“西方公司”支持下,開始重視大陸沿海島嶼上的散兵遊勇。大陳海域共約14.6平方公里,遊雜部隊番號眾多,合計23000餘人。胡宗南躍躍一試,1952年元旦恢復了中斷近兩年的寫日記習慣:

從三十九年(1950年)西昌撤退,飛海南島,飛臺南,飛臺北,驅車至花蓮,小住一月,重返臺北,在臺北度四十年(1951年)之元旦,九月九日自基隆乘中練艦離開臺灣,九月十日到達大陳島⋯⋯歲月勿勿、憂心悄悄、往事勞勞、夢魂擾擾,從未記日記,從不敢記日記。今日一九五二年開始,大陳前線亦已站住,一切一切皆須從頭做起,重新創造。

經過數月整訓,“江浙反共救國軍”初具規模。1952年6月10日,胡宗南親自登上永壽艦,指揮所部進攻浙江省溫嶺縣與黃岩縣交界、金清港口外的黃礁島,成功佔領58高地。久疏戰陣,牛刀小試,胡宗南自鳴得意,“撤退完全為颱風警報,非為戰敗,而且白晝撤退,敵不敢追擊,更非戰敗,而且傷兵完全撤退,此戰實為全勝”。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夫婦

此後,胡宗南頻頻派遣游擊隊騷擾溫嶺縣境,8月中旬更是襲佔了平陽縣屬南麂島和北麂島。10月8日,披山地區司令馮龍奉命突擊溫嶺縣寨頭、雞冠山、羊嶼等島,造成解放軍地方部隊一定傷亡,“江浙反共救國軍”一時氣焰高漲。是年底,蔣介石任命胡宗南為“浙江省政府主席”,下轄“溫嶺縣政府”和“玉環縣政府”,前者設在大陳,後者設在披山。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朝鮮戰爭趨向沉寂,中共加強了東南沿海防務,“江浙反攻救國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1953年6月24日,解放軍強勢登陸距離大陳南14000米的積穀山島,胡宗南召集幕僚全部集中總部,通宵達旦坐鎮指揮,但島上陣地仍是接連失守。翌日天明,“漁粵(號)裝載陸戰隊一部,先開積穀山增援。因風浪太大,舢板都被打破,返回上大陳。臨海(號)、長江(號)隨之出發偵察,被匪擊回”。7月下旬,蔣介石考慮到形勢突變,大陳防衛作戰完全有賴於海、空軍協調配合,決定撤銷“江浙反攻救國軍總指揮部”,改設“大陳防衛司令部”,以正規軍替代島嶼遊擊武裝。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經國視察大陳島

胡宗南戀戀不捨,致函“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表明心跡:“弟之所以來大陳,為欲求一可死之地,免在臺灣而陷於自殺的悲慘之局。今忽聞有調動之信,兩年經營,將於幻滅,大陸線索,亦將中斷,實為可惜之至。大陳之決策,是否尚在睿慮之中,是否尚有挽回之餘地,盼即請示總統,迅即指示為感!

"

1923年冬,28歲的胡宗南跨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他告別家鄉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走進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的國民黨辦事處,順利通過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入學初試。誰曾想到,胡宗南在隨後的戎馬生涯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位黃埔系軍長;第一位黃埔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黃埔系戰區司令長官……成為蔣介石嫡系心腹,重要軍事集團核心人物。今日頭條最近推出“奇人軼事”話題,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節點切入,一窺胡宗南的傳奇一生。

晉西之行:“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

1942年1月1日,西安的早晨寒風凜冽,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開始忙碌的一天,“午前四時赴首席顧問莫斯科夫斯基住宅,參加元旦慶祝”;“六時在總部慶祝新年”;“八時在分校慶祝新年”;“九時巡視醫院,看閱醫生”;“十時在曲江池慶祝新年”;“十一時回東倉門午餐”。午後,又去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拜年。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和何應欽

蔣介石當時正打算更調蔣鼎文負責第一戰區,留下胡宗南在關中獨當一面。湯恩伯新年到訪西安,貢獻意見:“河西晉軍僅僅一個師,不可解決他,因不能全部解決,不如不解決。日寇如過河西,在河防應有轟轟烈烈的戰事,如果突破河防而至西安附近,則以最少兵力應付而不能決戰,以其損失太大,殊不值得。”

中央軍與晉軍關係緊張,責任完全在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1941年夏秋以來,處境日益艱難的閻錫山立場搖擺,一直和日軍勾搭曖昧,甚至拒絕胡宗南增援黃河東岸龍門山一帶的中央軍抗日部隊。蔣介石非常氣憤,判斷“在洛陽與西安未失陷之前,閻不敢公開降日”,一面電令胡宗南就近監視晉軍,一面多方勸閻不要做出越軌之事。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閻錫山審時度勢轉變態度,致電蔣介石聲明“必本前言與鈞座難與共,追隨到底。”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介石和胡宗南

大概為了表示重回抗日陣營的誠意,閻錫山在1月中旬特地安排三分之二的家屬西渡黃河,進入中央軍勢力範圍。元月18日,舊曆大年初二,胡宗南正在韓城視察河防工事,突然接到蔣介石長途電話:“閻長官要你過河,你可去也!如日寇壓迫二戰區,我可多派部隊過河。”20日,胡宗南動身前往晉西吉縣克難坡,“一路苦山苦水,頗為荒涼。過十里坪、秋林,而至桑柏。乘閻先生派迎之騾馬前進,俯視黃河已在冬眠之中,凍成波濤之狀,河面甚狹有如衣帶。”

克難坡為閻錫山經營數年的根據地,“依山為窯,窯多不能計,約可容納數千人,到山口,門崗曰鐵崗,氣象尚佳”。胡宗南等人先是騎馬上山,途中馬力不勝,只好棄馬步行,晉軍將領王靖國、郭宗汾、孫楚、趙承綬等早已在城口迎候。傍晚,“閻先生召宴,閻態度從容,辭語謙下,精神旺盛,而動作適當,宴會畢,談話約一小時半”。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再見閻先生談話約一小時半”。下午“三見閻先生,談約兩小時”。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閻錫山

胡宗南日記詳細記錄了晉西之行。閻錫山認為“共產黨了不得”,專靠武力無法解決,“假定中國赤化了,中國的人及物及蘇聯的支持,將這六萬萬人變成共產黨員則共產主義統一世界,可以有決定性的”。至於對日抗戰,閻錫山悲觀消極,覺得重慶制定的反攻計劃不可行,“在戰略上打算則可,真要打則不可”,主張“在政略上求出路”。

胡宗南鼓勵閻錫山堅信抗戰勝利,“宗此來甚不容易,而得先生的寵愛,賜以五六小時之談話更不容易,中國是在戰鬥中長成,是在艱苦中復興,任何力量,任何敵寇所不能摧毀與覆滅。無限的幸運,不盡的光明,需要先生來完成這項工作,謹以十分熱忱,希望長官即日遷移到黃河西岸。”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抗戰後期,胡宗南在豫西抗日前線

返回西安後,胡宗南向蔣介石極為罕見的闡述了一次個人觀點:“閻長官黨國重鎮,處最前線,殊可不必,而晉省主席趙戴文先生以七十六歲之高齡,年來奔越山嶺,已殘一膝,至今辛勞終日,備嘗艱苦,益令人不勝老成謀國之感,為此,擬懇請鈞座指令,二戰區長官部遷入關中,使閻長官支柱西北,屏障中樞,致力軍政,並及經濟,是誠計之上也。駐蹕於頜陽、韓城之間,責以收復華北之任,進戰退守皆極從容,次也。移鎮宜川,經營山西,免於威脅,徐圖長征又次也。如侷促於晉西一隅,敵偽環伺,疆土日蹙,雖有克難之鴻圖,終鮮規復之實力。”

從團結抗戰的立場來說,胡宗南的想法無可厚非,劃出陝西一塊地盤交由晉軍生存發展,但閻錫山盤踞山西已有三十年,又豈肯輕易離開老巢,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大陳再起:“歲月勿勿、憂心悄悄”

在沒有颱風肆虐的季節,浙江台州大陳島海域總是風平浪靜,海不揚波。1951年9月9日,臺灣國民黨海軍203號登陸艇從基隆港一路北駛,第二天上午10時半安抵下大陳。55歲的胡宗南化名“秦東昌”,隱含兵敗三秦,東山再起之意,正式就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昔日堂堂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如今屈就只有幾個荒涼島嶼的總指揮,胡宗南倒也心態平和,“環境困難沒有關係,只要那些人能夠發揮力量,有所作為,是可以試試看的”。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蔣經國在大陳島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臺灣當局在美國“西方公司”支持下,開始重視大陸沿海島嶼上的散兵遊勇。大陳海域共約14.6平方公里,遊雜部隊番號眾多,合計23000餘人。胡宗南躍躍一試,1952年元旦恢復了中斷近兩年的寫日記習慣:

從三十九年(1950年)西昌撤退,飛海南島,飛臺南,飛臺北,驅車至花蓮,小住一月,重返臺北,在臺北度四十年(1951年)之元旦,九月九日自基隆乘中練艦離開臺灣,九月十日到達大陳島⋯⋯歲月勿勿、憂心悄悄、往事勞勞、夢魂擾擾,從未記日記,從不敢記日記。今日一九五二年開始,大陳前線亦已站住,一切一切皆須從頭做起,重新創造。

經過數月整訓,“江浙反共救國軍”初具規模。1952年6月10日,胡宗南親自登上永壽艦,指揮所部進攻浙江省溫嶺縣與黃岩縣交界、金清港口外的黃礁島,成功佔領58高地。久疏戰陣,牛刀小試,胡宗南自鳴得意,“撤退完全為颱風警報,非為戰敗,而且白晝撤退,敵不敢追擊,更非戰敗,而且傷兵完全撤退,此戰實為全勝”。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胡宗南夫婦

此後,胡宗南頻頻派遣游擊隊騷擾溫嶺縣境,8月中旬更是襲佔了平陽縣屬南麂島和北麂島。10月8日,披山地區司令馮龍奉命突擊溫嶺縣寨頭、雞冠山、羊嶼等島,造成解放軍地方部隊一定傷亡,“江浙反共救國軍”一時氣焰高漲。是年底,蔣介石任命胡宗南為“浙江省政府主席”,下轄“溫嶺縣政府”和“玉環縣政府”,前者設在大陳,後者設在披山。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朝鮮戰爭趨向沉寂,中共加強了東南沿海防務,“江浙反攻救國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1953年6月24日,解放軍強勢登陸距離大陳南14000米的積穀山島,胡宗南召集幕僚全部集中總部,通宵達旦坐鎮指揮,但島上陣地仍是接連失守。翌日天明,“漁粵(號)裝載陸戰隊一部,先開積穀山增援。因風浪太大,舢板都被打破,返回上大陳。臨海(號)、長江(號)隨之出發偵察,被匪擊回”。7月下旬,蔣介石考慮到形勢突變,大陳防衛作戰完全有賴於海、空軍協調配合,決定撤銷“江浙反攻救國軍總指揮部”,改設“大陳防衛司令部”,以正規軍替代島嶼遊擊武裝。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蔣經國視察大陳島

胡宗南戀戀不捨,致函“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表明心跡:“弟之所以來大陳,為欲求一可死之地,免在臺灣而陷於自殺的悲慘之局。今忽聞有調動之信,兩年經營,將於幻滅,大陸線索,亦將中斷,實為可惜之至。大陳之決策,是否尚在睿慮之中,是否尚有挽回之餘地,盼即請示總統,迅即指示為感!

胡宗南筆下的兩則軼事:閻錫山絕密談話;大陳島最後歲月

今日大陳島

蔣介石沒有同意,指定蔣經國親往大陳接胡回臺,後來又安排胡為澎湖防守司令官。

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病逝臺北榮民總醫院,終年67歲。蔣介石當天正好在軍隊幹部會議訓話,“胡宗南同志是本黨一個忠貞自勵,尚氣節,負責任,打硬仗,不避勞苦,不計譭譽,革命軍人的模範。大陸淪陷後,他曾經屢次寫信給我,說至今還沒有求得一個死所。他在大陳調職的時候又寫信說,今後我恐無死所了。宗南同志現在竟未能如其所願,使他自己的生命得到一個轟轟烈烈光榮戰死的死所,實在令人追思不置”。

參考文獻:

1、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我所知道的胡宗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

2、《胡宗南先生日記》,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3、王立本編著:《胡宗南將軍圖文傳》,臺灣“中央通訊社”2015年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