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中國古代史 南宋 蒙古 宋朝 三觀不正聊歷史 三觀不正聊歷史 2017-09-18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襄陽

襄陽之戰

1264年,忽必烈擊敗弟弟阿里不哥,正式成為蒙古帝國的合罕。面對自1260年南宋扣押忽必烈派去的使者、拒絕和談的行為,忽必烈在1268年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自此,從1268年到1273年長大5年的襄陽之戰開始了。

對襄陽不熟悉的朋友看了下面的襄陽地圖,就可以發現為什麼襄陽為什麼能夠抵抗蒙古5年之久。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一江二城的襄陽地形

南邊是襄陽城,北邊是樊城,以漢江為分割。一府二城,互為犄角。圍攻襄陽城,樊城可支援;圍攻樊城,襄陽城可支援;由於漢江分隔在中間,很難同時圍攻襄陽、樊兩個城。加上漢水直通長江,南宋的水師可直接從江南通過長江、漢水輸送兵員和糧餉,速度既快,又省人力物力。

和襄陽具有一江兩城的還有一個地方:湖北的鄂州和黃州(今黃岡),只是不同於襄陽的襄陽管轄樊城,鄂州和黃州是互不統轄。並且相比襄陽的漢水,鄂州和黃州的長江可寬多了,有優勢也有劣勢。

也來看下鄂州和黃州的地圖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同樣一江二城的鄂州和黃州

在1273年襄陽被攻破後,當年閏六月,宋度宗立即在鄂州和黃州重兵佈置第二道關卡。意圖以此作為第二個襄陽,只是沒有第二個呂文煥。

現在來看蒙古如何攻打襄陽。

1268年9月,蒙古兵修築唐白河邊修建白河城,利用唐白河作為糧草運輸,開始包圍襄樊。

1269年3月,蒙古兵在鹿門山修建鹿門城,從東南方向圍堵。11月,蒙古兵在襄樊的漢水西側的南方修建南新城。

1270年12月,蒙古兵在襄樊西修築萬山城。

到此,蒙古兵包圍襄樊正式完成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有蒙古兵所修建的城堡把守。具體見下圖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蒙古包圍襄陽的四個堡壘

1272年5月,荊、襄的援軍被蒙古軍所阻攔,無法進入襄樊只能退回到新郢,改派張順、張貴在半夜時分改坐輕舟的方法率領3千人延著漢水而上進入襄樊。這件事情說明,蒙古軍中高麗、女真人所組成的水師開始成型並有效制止了南宋對襄樊的增援。自此,襄樊除了張貴的三千人進入之外,別無增援。蒙古兵完全隔絕了南宋對襄樊的增援。

當年夏季,忽必烈弟弟、伊利汗國大汗阿八哈應忽必烈要求所派出的亦思馬因和阿剌瓦丁到達了襄陽。亦思馬因和阿剌瓦丁製造了回回炮。回回炮能夠發射150斤重的石頭,大大超出了以往拋石機的水準。《元史》記載:“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

1273年1月,樊城被攻破,2月,呂文煥在襄陽城投降。襄陽之戰告破。

蒙古能夠獲得襄陽之戰勝利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蒙古實現了對襄陽全方位的包圍,包括水、陸兩路,襄陽完全被孤立;二、亦思馬因和阿剌瓦丁所製作能夠發射150斤重石頭的拋石機,輕鬆摧毀襄陽城“堅固的城堡、厚實的城牆和深深的護城河”——拉施特的描寫。亦思馬因因此被忽必烈賞銀250兩,任命為回回炮總管,佩戴虎符。

襄陽城雖然被攻破、南宋的水師優勢被打破,賈似道在1273年3月數次要求前往前線督師,以提振南宋士卒士氣,但均被宋度宗拒絕。南宋提升士氣的機會被浪費。

和南宋宋度宗拒絕賈似道前線督師提振士氣的做法不同,在攻破襄陽後,忽必烈任命在攻打波斯和中東戰爭中功績顯赫的伯顏作為蒙古軍主帥。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丁家洲之戰

丁家洲決戰

丁家洲決戰,是蒙古和南宋之間的一場軍隊數量基本相等的決戰。時間是在1275年3月。

先前,面對蒙古軍勢如破竹的攻勢,賈似道派遣宋京到伯顏軍中議和,願意稱臣送貢幣。伯顏以蒙古軍已經渡過長江、賈似道想要議和就得親身來議和為由拒絕。

議和被拒絕後,賈似道決定和蒙古進行一次決戰。賈似道以孫虎陳的7萬步軍陳列在丁家洲對陣蒙古軍騎兵,以夏貴率領2500艘戰艦陳列在長江中,自己率領後軍,合計13萬人,號稱百萬人馬。

伯顏的兵力和賈似道在人數上基本相同,但戰艦隻有1000艘。

先看下丁家洲的地形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丁家洲地形

賈似道的戰略是:以優勢主力步兵在南岸的丁家洲對戰蒙古騎兵主力,以優勢水師割絕蒙古軍南北岸的呼應,分割式的消滅蒙古軍。

相比賈似道,伯顏多了科技上的優勢:回回炮。於是伯顏的戰略是:蒙古軍南北兩軍夾江同時進攻,同時以亦思馬因的兒子、回回炮手總管布伯以回回炮在長江北岸轟擊密密麻麻陳列在長江中的夏貴水師戰艦,將其擊沉。在南岸丁家洲的士卒看到己方船隻被擊沉,還沒等蒙古人衝國來,自己就已經陳列騷動。

夏貴實在沒有辦法抵抗回回炮——你讓他怎麼抵擋呢?在長江中2500艘戰艦,面對北岸幾百架回回炮的密集發射,想不被擊中都難!於是夏貴不得不最先撤退。要麼撤退保存實力,要麼沉屍長江,這就是當時夏貴的選擇!沒有真實預想到當時戰爭場景的人,都是紙上談兵。因為無論夏貴是否撤退,都已經無法起到支援、配合的作用。

夏貴撤退時對賈似道的喊話,就清楚的表明了當時南宋軍隊的劣勢:“彼眾我寡,勢不支矣!”

那麼,在沒有夏貴水師的支援下,孫虎陳的7萬步兵能到多大程度上抗擊敵人呢?賈似道軍力分配估計是:孫虎臣前鋒步軍7萬,夏貴水師3萬,賈似道後軍3萬。就算伯顏也是13萬人,北岸由於有回回炮的優勢,給3萬兵即可,南岸陳列10萬。由於賈似道的3萬軍不會太靠近戰場,夏貴水師一撤,就等於是孫虎臣的7萬對抗蒙古軍13萬,還沒計算隨時從天而降的150斤重的石頭。

因此,在夏貴撤退後,賈似道下令撤軍只能是一種絕望選擇。伯顏夾江攻打逃跑的南宋軍150多裡,俘虜了2000艘戰艦和宋軍的作戰物資。

大致的作戰示意圖見下圖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存亡的關鍵嗎?科技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最大推力

模擬丁家洲決戰

藍色:夏貴水師;紅色:回回炮陣;橙色:孫虎臣軍;綠色:伯顏南軍;淺藍色:蒙古水師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夏貴的水師是丁家洲決戰的核心:阻攔蒙古水師,隔絕南北兩岸蒙古軍的呼應和支援。在這個前提下,丁家洲上的孫虎臣軍才能實現滅敵於南岸的計劃。沒有夏貴的水師,孫虎臣軍就是沒牙的老虎,很容易被北岸的蒙古軍通過蒙古水師到達南岸進行包抄,截斷後路。

蒙古和南宋的丁家洲決戰,說明了即便是兵力相等,南宋軍也不是蒙古軍的對手。在科技尤勝一籌的情況下,南宋一已無長江天險,二士卒士氣低落,三科技落後於蒙古,四國君年幼無知。在這四大劣勢下,南宋如何不被滅?

襄陽之戰的失敗,只能證明了南宋不再能夠依靠長江天險來對抗蒙古。丁家洲決戰的失敗,就證明了南宋無力對抗蒙古。

南宋若想要延續,必須得有三個條件:一、宋度宗沒有突然死去;二、宋度宗支持賈似道的改革,為南宋財政收入開源節流;三、宋度宗在襄陽失守後,派遣賈似道前往戰線提振士氣,甚至自己前往前線提振士氣。成熟的國君、錢、死戰的決心,就構成了南宋延續的前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