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發佈會:打造AI產業世界級新高地!

2019年5月19日上午,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發佈會(2019上半年)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交易中心舉辦。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廖濤、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海淀區委書記于軍、海淀區區長戴彬彬等出席(名單以現場出席為準),中關村科學城專項辦成員單位、部分中關村科學城共建聯席會成員單位領導,以及區域高精尖企業負責人蔘加發佈會。

據悉,本次發佈會在海淀區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大背景下召開,政府的政策服務也要不斷推陳出新,為進一步適應中關村科學城科技創新需要和高質量發展需求,海淀區在去年發佈“創新發展十六條”基礎上,圍繞夯實基礎前沿研究能力、前沿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建設、創新要素供給等方面,出臺了新的政策和措施,初步有了新的階段性成效。

中關村科學城是全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源頭和戰略高地,數據顯示,海淀區聚集了全國近20%的人工智能企業,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同時基於雄厚的信息產業實力,海淀區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細分領域已經成長出一批代表性企業,已經著手建設範圍100平方公里的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並建成了全國首個封閉測試場地。

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構建世界領先的原始創新高地和產業發展高地,海淀區區長戴彬彬在會上發佈《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簡稱“海淀人工智能十五條”),以及《關於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簡稱“海淀智能網聯汽車十五條”)兩個產業政策。兩個政策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前瞻的產業視角,注重發揮創新要素集聚和產業鏈條完善優勢,突出重大原始創新激勵,持續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開源開放平臺建設,主動開放應用場景引導產業融合發展,同時以政府引導基金方式培育“耐心資本”,引導投早投長投原創,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世界級新高地。

比如人工智能產業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方面,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發平臺和頂尖科學家團隊等創新主體,面向未來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超前研究和創新攻關,對實現重大突破的項目最高給予2億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圍繞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統等“卡脖子”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對取得顛覆性創新成果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最多連續三年的資金支持。

再如大力培育“耐心”資本,海淀區將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起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業基金,並設立1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分階段連續投資和產業鏈組合投資。

同時,海淀區區長戴彬彬還圍繞人才住房保障和區域空間資源管理,發佈優化海淀區人才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海淀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產業空間資源管理和利用實施意見兩個政策。人才公租房政策的推出,目的是為了精準服務人才居住難題,通過擴大申請範圍,降低申請門檻降,降低創新人才生活成本。比如放寬申請限制,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在本市有住房,但距離申請人工作單位超過15公里的,也可申請人才公租房,切實解決職住不平衡難題。空間資源政策的推出,是落實北京市高精尖用地39號文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在中關村科學城空間資源有限的現實困難下,進一步提升空間資源對高精尖產業的承載能力,通過統籌利用整體產業空間,提升產業空間利用效率,同時通過約束性協議,可以切實適當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並同步提升空間配套服務水平。

會上,海淀區政府相關部門與圖靈獎(被稱作計算機界諾貝爾獎)唯一華人獲得者姚期智院士為代表的世界知名科學家,瞄準建設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發機構目標,共同建設海華信息技術前沿研究院。同時,圍繞微芯邊緣計算、自動駕駛、生物醫藥孵化、高端醫療器械、硬科技孵化、第三方服務等高精尖領域,與知名科學家、知名企業共建共享,落地簽約一批重大項目,通過優異的政策環境和高效高質的創新服務,精準呼應創新主體的需求,營造更加卓越的創新生態。

前沿技術的發展,需要與應用緊密結合,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除了原有的資金、人才、空間等方面服務,還需要打通企業技術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提供全緯度的應用場景,搭建新技術、新產品驗證、展示和推廣平臺,促進企業創新成果應用推廣和價值提升。會上,海淀區遴選區域內前沿技術和代表性企業,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批科技應用場景建設項目。首批推出共計17個重點典型科技應用場景,包括智慧醫療、科技公園、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無人便利店等與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場景,以及金融風險智能監測、超高清視頻技術、非公黨建學習平臺、5G技術推廣等行業技術應用場景,並遴選具有代表性的5個項目進行合作意向簽約。17個場景都由海淀區職能部門牽頭實施,在投資和運營模式上,採用政府投資和企業籌措資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對於企業投資類的項目,區政府給予一定比例資金支持。

此外,專注於生物醫藥和新材料領域知識產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的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通過國家知識產權驗收,正式揭牌。海淀區還組建了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翠湖智能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個市場化運營平臺,以有效彌補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手段缺失的短板,提升創新資源統籌能力和創新服務供給水平,形成“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產業服務體系,更好地為科技企業和高精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據介紹,本次政策的集中全面推出,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區域創新活力,力求更加精準地對接創新主體的需求,通過資金支持、空間利用、人才服務、市場化平臺設立等“一攬子”政策“組合拳”,持續激發各個創新主體活力,升級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生態雨林”,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

以下是本次大會的亮點介紹:

“海淀人工智能十五條”政策亮點

人工智能是我國追趕科技前沿、甚至引領創新的重大機遇,中關村科學城是全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源頭和高地。數據顯示,海淀區聚集了全國近20%的人工智能企業,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獨角獸企業11家,佔全國65%,有以百度、字節跳動、寒武紀、地平線、曠視科技等企業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前沿方隊。海淀區在AI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及自動駕駛、智能醫療等應用領域處於國內絕對領先地位,並具備國際競爭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十分堅實。為加快海淀區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更有力地支撐北京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原創中心和產業高地,特制定了15條措施,亮點如下:

一是原始創新單個項目支持金額最高2億元。強化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源頭創新。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發平臺和頂尖科學家團隊等創新主體,面向未來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超前研究和創新攻關,對實現重大突破的項目最高給予2億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圍繞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統、智能傳感器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對取得顛覆性創新成果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最多連續三年的資金支持。打造開放式產業創新體系。支持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平臺、公共計算平臺、開源及共性技術平臺等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根據平臺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給予最高1000萬元、最多連續3年的支持。

二是大力加強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和產業發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示範應用。重點圍繞交通、醫療、金融、製造、教育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對示範帶動效果好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全面優化人工智能產業佈局。依託北大西門片區、中知學地區、北清路沿線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不少於100萬平米的產業空間,打造高品質人工智能研發和產業創新集聚區。

三是大力加強人工智能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耐心”資本。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起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業基金,並設立1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分階段連續投資和產業鏈組合投資。完善人工智能測試和評估服務體系。支持第三方專業機構、行業龍頭企業、行業組織開發測評工具和數據庫,提供專業化測試評估服務。此外,還將加強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多種方式引進頂尖人才及團隊,大力培育青年領軍人才。同時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舉辦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論壇、峰會和賽事,打造知名品牌。

“海淀智能網聯汽車十五條”政策亮點

當前,自動駕駛不斷取得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成為一片巨大的“藍海”。海淀基於雄厚的信息產業實力,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細分領域已經成長出一批代表性企業,已經著手建設範圍100平方公里的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並建成了全國首個封閉測試場地。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構建世界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高地,我們制定了15項措施,亮點如下:

一是建設汽車大腦”產業生態。支持建設計算、雲控、車載終端、高精度動態地圖、仿真測試等共性技術基礎平臺,以及車載智能感知、處理器芯片等核心器件,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推動交通大數據開放共享,支持測試基礎數據庫、場景庫、仿真測試及評價系統建設,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礎條件。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專業人才引進、初創企業孵育和創新型企業集聚,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軍團”。

二是建設自動駕駛創新示範區”。建設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全面融合的測試環境。運用5G通信網絡、智能感知、車路協同等先進技術,構建體系完備的開放測試區域,根據建設效果給予參與主體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突出自動駕駛場景應用,對短途接駁、物流配送、智能清掃、智能公交等自動駕駛示範應用項目,根據成效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

三是建設國際產業創新合作體系。支持創新主體提升國際創新競爭力,對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機構,給予最高30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開展國際協同創新,鼓勵國際領先企業在海淀開展產品研發和示範應用,支持科學城企業與海外頂尖高校院所、全球領軍創新型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支持舉辦自動駕駛汽車國際賽事等創新交流活動,根據活動效果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科技應用場景建設首批重點項目介紹

前沿技術的發展,需要與應用緊密結合,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除了原有的資金、人才、空間等方面服務,還需要打通企業技術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提供全緯度的應用場景,搭建新技術、新產品驗證、展示和推廣平臺,促進企業創新成果應用推廣和價值提升。海淀區遴選區域內前沿技術和代表性企業,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批科技應用場景建設項目。首批推出共計17個重點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智慧醫療、科技公園、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無人便利店等與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場景,以及金融風險智能監測、超高清視頻技術、非公黨建學習平臺、5G技術推廣等行業技術應用場景,並遴選具有代表性的5個項目進行合作意向簽約。

一是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分析中心應用場景。與推想科技、匯醫慧影合作,可提供快速精準的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診斷服務,建設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應用全球領先的醫學影像設備,開展重大、罕見病診斷,探索全新的“醫療+科研”模式,打造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科研轉化中心的典範。

二是101中學智慧教育應用場景。與好未來、中公教育合作,建設個性化學習平臺,實現個性化施教;建設雙師課堂教學系統,為薄弱校區及對口幫扶校供給優質師資;建設教學資源應用雲平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動人工智能在中小學校管理和教學中的全流程應用,構建智慧校園。下一步,將以此為智慧教育樣板,面向海淀全區逐步推廣。

三是政務大數據加密融合共享平臺應用場景。與華控清交合作,驗證全球領先的安全多方計算技術,促進非互信數據之間的安全融合,解決數據融合中隱私保護和促進交互的核心矛盾。加速安全多方計算研究成果的轉化落地,形成穩定的研發平臺和定型產品。

四是智能處理芯片技術應用場景。與寒武紀、地平線、比特大陸合作,以通用芯片、半定製化芯片、全定製化芯片和類腦芯片為重點,加強原型芯片驗證和量產芯片推廣。針對數據中心、交通監管和安防等特定場景,提供高效能邊緣計算平臺及雲端管理平臺。

五是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應用場景。與芯視界合作,應用量子點光譜傳感器,形成能夠精確測量光譜的量子點耦合陣列光檢測器,充分發揮其體積小、造價低等優勢,實時實地進行河湖水質的智能監測,促進其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廣泛應用。

17個場景都由海淀區職能部門牽頭實施,在投資和運營模式上,採用政府投資和企業籌措資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對於企業投資類的項目,區政府給予一定比例資金支持。後續,海淀區還將結合技術突破情況和企業需求,滾動推出新的應用場景建設項目,通過應用場景的提供,為技術驅動型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人才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和管理亮點

人才是創新第一要素,創新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競爭,本政策立足更好地留住創新人才,降低創新人才生活成本,解決創新人才居住難題。

一是擴大創新人才保障範圍。就職於海淀區高新技術企業、重點企業、重點引進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人員,以及具有公共管理服務性質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在職人員,均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

二是降低人才公租房申請門檻。放寬戶籍限制,申請人不再要求具有本市戶籍,只需申請當月前3個月在海淀區工作並連續繳納社保即可,海英人才及特殊人才還可適當放寬條件。放寬住房限制,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在本市有住房,但距離申請人工作單位超過15公里的,也可申請人才公租房,切實解決職住不平衡難題。

三是創新人才公租房管理機制。建立人才配租定量機制,根據申請單位的社會貢獻等情況綜合考量,給予房屋配租支持。建立線上審核機制,通過人才公租房配租管理系統,實現智慧監督管理,提升管理服務效率。人才公租房租賃期滿的,可由人才所在單位通過產權方向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提出續租申請,視情況給予續租支持。

產業空間資源管理和利用政策亮點

一是加強產業空間資源統籌。明確中關村科學城全域範圍內,對研發設計用地、工業用地及地上辦公樓宇資源納入統籌,同時,鼓勵存量低效空間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和權屬的原則下進行升級改造。除了國有用地,還對集體建設用地上的產業空間進行統籌。通過這些舉措,增量和存量並舉,最大限度擴大高精尖產業的空間承載能力。

二是提升產業空間利用效率。本著“空間資源是生產要素而非投資品”的理念,嚴格企業准入和退出條件,並通過《履約監管協議書》明確產出效益,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同時對通過股權轉讓、惡意利用法拍等方式無序轉讓產業空間的做法進行嚴格控制,抑制投機衝動,將有限的產業空間供給擁有核心競爭力和良好發展潛力並持續專注的企業。

三是適度降低產業空間成本。通過推行“彈性供地”,將土地供應年限降為20年,並相應降低企業需承擔的土地成本。同時,企業也可以採取共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租賃產業用地的方式使用空間資源,土地租金實行年租制。

四是提升產業空間配套服務水平。中關村科學城範圍內產業空間,最多可按照不超過地上總建築規模15%的比例,建設臨時居住、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商業服務等七類配套服務設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