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全力打造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

"

撤市設區三年,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質量效益加快提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2018年突破1000億元,達到1072.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28%;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

自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撤市設區、迎來歷史性發展新機遇以來,章丘全面融入省會濟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框架,全面對標全市“1+474”工作體系,提出了“1551”工作部署,即: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加快實施產業、生態、城鎮、交通“四大提升”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全力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凝心聚力做強產業支撐,步入區域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的新紀元。

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快速轉變

三年引進哈工大機器人產業園、山大地緯軟件園、中意科技產業城等大項目200餘個,總投資超過2580億元。積極推動本土企業轉型升級,全區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和隱形冠軍企業達到82家……章丘以“鐵匠之鄉、工業大區”的姿態,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把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堅定不移實施騰籠換業和落後產能淘汰,清退落後產能企業3000餘家;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發展生命線,瞄準行業高端和國內前沿,集中引進大數據及應用、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章丘建設經十東路齊魯科創走廊,積極融入全省全市規劃發展經十東路齊魯科創走廊的重大部署,先行先試,敢闖敢幹,為打造成產業高端、創新強勁的科創走廊奠定基礎。山東大學龍山校區落地,山東財經大學主校區等15所高校、近20萬師生入駐(住),積聚了強大的人力資源;建設濟南(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等30個科創平臺,與復旦大學、北交大等高校開展合作,建有院士工作站8家,合作院士等高端人才40人,經十東路齊魯科創走廊已經成為優質項目、高端人才落戶的主陣地。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章丘的金字招牌。章丘落實“三集中三到位”,23個部門的159項行政許可事項和70項服務事項劃轉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全力承接濟南市下放的299項行政權力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拓寬企業登記渠道,推進網上預審,精簡申報材料,對投資建設項目審批進行流程再造,做到“項目簽約即設計、拿地即開工、施工即監督、建成即使用”,壓縮審批時限50%以上。取消20餘項不必要的前置,工業項目壓縮為14個工作日,社會事業項目壓縮到24個工作日,實現全省最快。創新實踐“模擬審批”“容缺受理”“多圖聯審”“雙向快遞”等做法,大幅提高審批時效,其中“模擬審批”模式榮獲“泉城創新獎”。制定出臺21個“一鏈辦理”事項目錄清單,將169項審批事項、37項關聯事項納入“一窗受理”,實現一套材料、一張表單、一個窗口、一次辦好。建立幫辦代辦制度,對重點扶持企業及項目等提供個性化服務,變“等客上門”為“主動送餐”。對企業登記註冊等6項事項實行週末“不打烊”服務,對辦件量大、市場需求活躍的80項審批事項實行週末預約服務。8萬餘平方米的新政務服務中心將建成使用,為打造高水平高效能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夯實了基礎。

建設現代化

山水園林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空明通地脈,活潑見天機”“一泓清沁塵無染,萬顆珠璣影自圓”……如今,走進百脈泉公園,歷代名家題寫的名句格外醒目,掬一泓清泉入口,這詩情畫意別有一番滋味。經過暴雨的洗禮,如今百脈泉群水位達到64米,“百脈寒泉珍珠滾”盛景再現,“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的風采重新綻放。

建設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章丘步伐堅定。實施城市山體公園、景觀河道公園、道路節點公園等建設,大規模建綠透綠,新增綠化面積3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5.3平方米,被市民自豪地稱為“住在公園裡的城市”……章丘主動融入全市發展大格局,突出“小泉城”特色風貌,精準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實施引黃補源、水系聯通、生態修復等系列工程,山水園林和歷史文化特色更加凸顯。

沿經十東路對接齊魯科創走廊,搭建高端創新平臺,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產業項目,建設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黃金走廊”。以繡源河核心區為中心,做足生態文章,加快推進華僑城、明水古城“兩大引擎”建設,打造城市大客廳。以國家級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實施騰籠換業、棚改舊改、拆違拆臨,產業項目向東轉移,換出城市發展空間近萬畝。強化對接和爭取,濟青高鐵章丘北站建成通車,濟青高速南北兩線出入口改造完成,南北外環路等8條骨幹道全部建成;隨著全市軌道交通向東延伸、小清河通航等工程的實施,現代化交通體系將更加完善。

突出打造“山泉河湖城”五朵金花,章丘國家級森林公園大胡山片區、明水古城泉水旅遊度假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繡源河40裡風貌帶、白雲湖國家溼地公園片區、濟東智造新城全面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新亮點、新功能區。

山,即章丘國家森林公園大胡山風景區。以國家森林公園胡山片區為核心,整合白泉古村、太平古村、朱家峪等傳統村落,實施古村修復,建設生態溼地,打造文旅勝地、文創高地、康養福地。泉,即明水古城國際泉水旅遊度假區。與烏鎮陳向宏團隊合作,依託百脈泉域的自然基底與千年明水古城的文化積澱,突出泉水生活、古城格局、清照文化、赭山生態四大特色,打造全球一流國際泉水旅遊度假區。河,即繡源河40裡風貌帶。沿繡源河,以總投資500億元的華僑城文旅綜合體項目為龍頭,打造高品質高水準的濱水旅遊度假區。湖,即白雲湖、東湖水庫、白雲水庫“三湖溼地”。整合東湖水庫、白雲水庫水資源優勢,擴大白雲湖面積,豐富溼地生態資源,發展科普體驗、生態旅遊、田園養生等業態,打造綠色發展隆起帶。城,即濟東智造新城。聚焦打造全區優質企業和高端項目落地的載體平臺,以城市化標準,統一佈局建設產業園區,高標準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打造生機勃勃、生態優美、生活完善的濟東產業新城。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四年行動,每年投入5億元,精緻化打造精品線、精品村,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38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24個……章丘牢記總書記囑託,貫徹“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的指示要求,發揮三澗溪村示範作用,樹立標杆意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全面加快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和整治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去年以來,實施300個村莊道路“戶戶通”工程,改造提升農村道路103公里,完成改廁14.4萬戶,256個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快建設,極大解決了群眾反映集中的現實問題。

激發基層班子引領力、黨員幹部戰鬥力、廣大群眾內生力,關係鄉村組織振興。開展“農村基層組織標準化”建設年,實施頭雁領航、星級管理、軟弱渙散班子整頓等舉措,加強黨員“亮身份、踐承諾”積分制管理,發揮班子核心、黨員先鋒作用,鼓勵群眾監督、參與、評判村級重點工程項目、重點工作,營造了人人動手、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

選路子、強產業、引人才、保脫貧,章丘抓實這“四個關鍵”,以“全域總體規劃+村級項目規劃”的模式,努力形成特色種養、特色旅遊、民俗民居、加工貿易等“百花齊放”的致富路子,全區大蔥、甜瓜等特色產業村達到200餘個,特色旅遊村19個,年收入過10萬元的村集體達到699個,其他村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以建設都市精緻農業為目標,發揮60萬畝富硒資源優勢,佈局打造優質瓜菜、精緻農業、山區果品、城北田園、泉域大蔥五大片區,建成設施農業4.5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59個。制定鼓勵回鄉創業22條、人才新政20條,吸引500餘名人才回鄉創業,帶動就業過萬人。決戰脫貧攻堅,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49個,設置扶貧崗3500個,補助貧困生1萬餘人次,完成危房改造1983戶,16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1.75萬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愛心之家”互助模式還得到全國扶貧案例推薦。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事業大於天。章丘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80%以上財政資金投入民生事業、每年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群眾謀更多更大福祉。

優質的公共服務,是城市軟實力的象徵。三年來,新擴建74處農村幸福院、4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0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逐年提高城鎮低保、五保供養標準,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以來,投入近30億元,新建、改擴建章丘四中、中等職業學校、濟南楓葉雙語學校等39所學校、幼兒園。從2017年起,財政還每年列支1300萬元為中小學生免費配發校服。投資18億元實施東部醫療中心、北部醫療綜合服務中心、眼科醫院新擴建工程,可新增床位2300餘張。三年來,投資35.59億元,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307公里,新增免費公共自行車站點61個、1060輛,增設公交線路20條,基本覆蓋所有村莊。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章丘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四減四增”攻堅戰,取締散亂汙企業1500多家、整治低效企業2000多家;深入開展國家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最乾淨鎮街和無違村居創建“三級聯創”行動,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行,餐廚垃圾生物處理一期項目投入使用,在全國開創了餐廚垃圾處理新模式。

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章丘結合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建設,建成村(居)級實踐站924個、文明講堂52處;實施文藝“六百”工程,建立章丘“文化e點通”雲平臺,推進全民閱讀、文化下鄉,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000餘場次;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文明創建,在各村建立“一約四會”,推廣喜事簡辦、厚養薄葬,被評為全省殯葬改革試點區。實施城子崖、東平陵故城等遺址保護等項目,焦家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繼續奮力走在前列

創新新舊動能轉換路徑,以經十東路齊魯科創走廊為載體,海納百川匯聚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項目資源,突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聚力要素保障,推動“四新經濟”崛起,加速傳統產業升級。深度挖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優勢,引進培育一批創新平臺、企業品牌、頂級產品,打造產業更替有序、動能轉換持續、經濟活力強勁的發展隆起帶。創新城市發展路徑,深刻把握全市“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內涵,緊握打造全區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兩大抓手,推進主城對接、產城融合、精明增長、城鄉一體發展;挖潛生態文化資源資產,建設精品高端樓宇,提標擴面美麗鄉村,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打造城市有魅力、鄉村有活力、全域有特色的宜居之區。創新制度機制落實路徑,深化落實“放管服”,著力“一次辦成”,當好“店小二”“勤務員”,持續提高審批服務效能,建立誠信聯合懲戒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創富熱土,塑造“金章丘”營商環境。加快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改革,揚起全區快速度、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健全完善督查、考核和問責制度體系,打造全過程、高效率、閉環式推進落實新機制,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本版撰文:孟凡庚

①繡源河四十里風貌帶 □鹿洪東 報道

②噴湧若輪的墨泉 □王蘭 報道

③雙山街道三澗溪村 □鹿洪東 報道

④經十東路齊魯科創大走廊 □鹿洪東 報道

⑤章丘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範園 □安旭生 報道

⑥濟南(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鹿洪東 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