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時光中的鹽之味——四川省自貢市仙市古鎮

中餐 鹽幫菜 川菜 民俗 掌中大連 2017-06-18

仙市原名仙灘,始建於1400前的隋代,民國元年改稱"仙市",屬於四川省自貢市轄區內。距離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的自貢市11公里。

仙市原名仙灘,始建於1400前的隋代,民國元年改稱"仙市",屬於四川省自貢市轄區內。距離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的自貢市11公里。

仙市,時光中的鹽之味——四川省自貢市仙市古鎮

傳說中的仙市有"仙女下凡臥河邊,金銀首飾撒滿灘;玉帶長河千帆掠,玉樹翠竹舞翩躚。虎牽象鼻鸚鵡歡,獅子回頭望牡丹,天潭河內朝鼓響,橋墩壩上會神仙。"的民謠,形象的概括了仙市古鎮美麗的傳說和優美的環境。據說,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羈,厭倦天庭奢靡,嚮往人間美景,一日攜牡丹仙子,荷花仙姑,與獅,龍,虎,象,猴偷下凡間,在古仙市一帶肆情嬉戲,樂而忘返,竟在河畔側臥而寐。玉帝大怒,遂施法收回其靈魂,讓其軀體留在人間化作山水。因此從高處看,古鎮的山形地貌,就象一位側臥的美少女,釜溪河在此又有一灘,恰在仙女腳下,故名"仙灘"。

歷史上自貢仙市古鎮乃是"因鹽設鎮",千年前就是釜溪河鹽運重要碼頭之一,俗有"中國鹽運第一鎮"之稱。昔日,自貢井鹽經此入沱江、進長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進川東、出三峽,古鎮成為井鹽出川的第一個重要驛站和水碼頭;如今,鎮區內打鐵、彈棉花、紡線、捕魚等各類傳統精湛手工技藝和傳統的節日龍燈、花轎迎親、鍾馗廟會、街頭茶館、川劇玩友、長竿旱菸等民俗民風傳承完整,別具風情。古鎮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歷史文化遺存讓人流連忘返。

現在的仙市鎮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更加有風韻。目前因"四街、五棧、五廟、一祠、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的興盛而聞名遐邇。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二00七年五月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仙市古鎮的建築以川南穿鬥式民居商貿建築為主,建築保留著原有風貌,寺廟祠堂眾多,配宮、廟、堂、祠於其間,融"山、水、人、業、思(信仰)"於一鎮,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四街、五柵、五廟、一祠、三碼頭"成為我國古鎮建築風格和設計思想完美統一的代表作,被譽為"川南場鎮風情的標本"、解讀川南場鎮風情民俗的"活標本"。

仙市,時光中的鹽之味——四川省自貢市仙市古鎮

景點介紹:

古鎮佈局:

整個古鎮的佈局十分有趣,四街一巷正好構成一個呈60度斜放的“正”字型。新街子街為“正”字的第一筆,半邊街為“正”字中間一豎,新河街為“正”字左邊一短豎,羊肉巷為“正”字右邊一短橫,正街為“正”字收尾一橫。不知是古人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如此格局至今仍耐人尋味。另外,古鎮有四道柵門,臨河有三個碼頭,碼頭上石階依然,只是多了些歲月的磨痕,讓人回味昔日搬運工肩扛鹽袋上下穿梭的熱鬧情景。

陳家祠堂:

位於新河街的陳家祠堂,是清代陳氏鹽商家族集體活動的地方,今天仍可見當年的氣派。一進大門,穿過一個過廳,便有一個小天井,這裡種滿了奇花異草;再往裡走,登上幾步石梯,又有一個大一點的過廳,再往裡走,是一個大天井,天井中不僅充滿了花香,耳邊還盪漾著鳥鳴,四周房屋則是高牆翹簷,正堂位置更高,顯得格外威嚴肅穆。

五廟:

集中體現鹽商文化的還有著名的古鎮“五廟”:南華宮、天上宮、川主廟、湖廣廟、江西廟。川主廟、湖廣廟已經被毀,江西廟也只殘留了一部分,不過從這三座廟的名字便可想象出,當年各路鹽商匯聚此地、相競風流的輝煌與繁榮。他們為了聯絡同道,維護各自利益,祈求各自信奉的神靈護佑而建起了廟宇。從保存完好的南華宮、天上宮來看,這裡不僅充滿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至今仍香火旺盛外,兩個地方都有古戲樓。舊時,各路鹽商要是哪樁生意做紅火了,或是逢年過節,鹽商們一高興,紛紛請戲班登臺亮嗓做戲。

金橋寺(廣東會館):

古鎮上的廣東會館即金橋寺建於清咸豐末年(1862年),是自貢鹽運昌盛時廣東籍鹽商修建的以凝聚鄉情為紐帶的同鄉會館,由於館內供奉的是出生於廣東南海新興的“禪宗六祖”慧能和尚,所以稱為南華宮,1958年改稱金橋寺。南華宮佔地1284平方米,建築面積1416平方米,坐落在半邊街的山脊上,廟宇中軸線與半邊街和釜溪河垂直,俯視釜溪,蔚為壯觀。

鐵匠鋪:

美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成為都市人追尋歷史遺蹟的理想去處。在古鎮上,都市中早已絕跡的鐵匠鋪在這裡你才可以看到,鐵匠鋪在古鎮的正街上,臨街的一面沒有牆,是木柵欄。

仙市鎮碼頭:

仙市亦稱仙灘,蓋因過去的釜溪河流經這裡時有一個長長的石灘 ,因這裡灣急灘多水淺,致使運鹽船隻上下頗費時力,鹽船至此無法直接下行,許多鹽船在此候著過灘或停泊起載,只能將鹽包先卸在上碼頭,由縴夫將船拉過灘區後,再將鹽包搬到下碼頭重新裝船外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盤灘過坳” 。古鎮的構建是以山水為依託的。沿河建有三個古碼頭,開出了三條進出仙市的水上通道。街坊就河而建,其主要街道直通碼頭。

周邊景點介紹

自貢

自貢市,仙市鎮的轄市,距離11公里。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既有千載鹽都的盛譽,又有恐龍之鄉的稱謂,亦有南國燈城的美名,1986 年,自貢市由國務院頒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後又相繼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自貢市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宜人,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聞名遐邇。

仙市鎮交通以公路為主,距離交通中轉站自貢市11公里,與自貢市的交通接近城市公共交通,非常便利。自貢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成自瀘赤高速、內宜高速公路為依託,遂筠路、資貢路、隆雅路等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與相鄰市(縣)的進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級或二級以上水泥砼路面。

到達仙市鎮:

自貢火車站乘自貢至仙市的公交班車,幾乎隨到隨走,票價2元 /人。距離11公里。收發車時間:7:00-19:00

仙市鎮傳統飲食非常著名,因緊臨自貢,舊時是自貢鹽的重要交通轉運之地,因鹽興鎮,飲食風格也歸為自貢鹽幫菜。自貢鹽幫菜,於川菜系獨樹一幟,自貢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技法多樣"的傳統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別於其他菜系的鮮明風味和品位。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

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不下百種。這裡僅列舉其中部分: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菊花牛肉、趙化粉蒸魚、芙蓉烏魚片、王井烏魚仔、冬筍碎肉、酥鍋魁油茶、巴人治灶串串香等等。以上所舉,僅可見鹽幫菜精品、珍品之一斑,尚需查考、發掘、恢復的菜餚,當不在少數。

在川菜系列中,有不少精品、珍品均與井鹽的發展有關,據《四川風物誌》記載,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這道名菜,即是在自貢鹽業生產中誕生的。早在明清時期,自貢鹽場以牛為動力推車汲滷,隨著鹽井增多,車體增大,牛隻也越來越多,清光緒時常年維持在三萬頭左右,隨著有病的與退役的牛需宰殺,所以在自貢鹽場,牛肉食品也就越來越多,越做越有風味,其中水煮牛肉、火邊子牛肉、菊花牛肉火鍋、火爆黃喉、牛頭、牛尾湯等鹽幫菜便脫穎而出。水煮牛肉現已成為川菜中非常普及的名菜。

火邊子牛肉是自貢地區的風味食品,在其他地方,有類似的"燈影牛肉",但火邊子牛肉卻以自己獨具的特色見長。其刀功奇絕,薄如紙片,異香綿長,極耐品味,佐酒就飯,均甚相宜。它以選材精細、製法獨特、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火邊子牛肉的原料,只能選用牛後腿上的所謂"鑽子牛肉"。製作時,用極犀利的薄刃刀,先將鑽子牛肉開出尺許長,七八寸寬的肉片;這樣用牛糞餅烤製出來的火邊子牛肉,帶有一種清香味。後來改用槓炭烤制,這種清香味沒有了,反覺得沒以前好吃。因此,用牛糞餅烤制,這在當時是祕而不外傳的。局外人鮮有知者。

在自貢鹽幫菜形成的飲食文化積澱中還有一個奇異的層面,就是鹽商的飲食。這些腰纏萬貫,富甲一方的大鹽商,就其所食而言,珍饈美味,不亞於宮廷;排場闊氣,不遜於官府。他們雖然食不厭精,但在久吃海味山珍後卻也嫌不足,於是挖空心思,變換花樣,以致越吃越奇特,越吃越怪異,越吃越考究,彷彿不如此便不能顯示自己的豪富。

鹽商怪吃,無奇不有。鹽商們吃的一些所謂小碟子菜,也是極為考究的。如小碟田雞肚,得用上百隻青蛙,剖其腹,取其肚,先後用豬油麻油爆炒而成,尤需注意掌握火候,非做到鮮脆不可。一小碟炒豇豆,實際上是把豇豆掏空,用剁得極細的拌和著蛋清及佐料的碎肉灌進去,用麻油煎炒而成。炒綠豆芽,則需廚師用針挑,才能把碎肉一點一點地灌進去,然後煎炒成菜。就是吃空心菜,也只要每根頂端兩片似雀舌大小的嫩葉,若干斤空心菜才能做上一碟,用麻油炒,雞湯烹,稱之為"鴉雀嘴"。

鹽商一盤菜,鹽工半年糧,這些富極一時的鹽商,其菜餚之奇特、怪異和考究,在地方富豪士紳中,也算是罕見。

現在仙市古鎮隨處可見特色餐館,以下推薦三家小館,在當地口碑都還不錯:

古鎮山莊,地址:仙市鎮仙灘社區塘鑼街8號

古鎮農家樂,地址:仙市鎮仙灘社區正街112號

陳家祠農家樂,地址:仙市鎮仙灘社區新河街

仙市,時光中的鹽之味——四川省自貢市仙市古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