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與孤獨共舞

□ 劉敬

《質數的孤獨》,是意大利最高文學獎斯特雷加文學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保羅·喬爾達諾的小說處女作。迫不及待地讀完,我卻禁不住一聲長嘆——比這乍暖還寒的春夜更寒涼,讓人憂傷的,並非無望的愛情,亦非生命的重負,而是那一份深植成長歲月裡的孤獨,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就像眼睜睜地看著另一個自己慢慢地陷溺於盛開著菱形花的沼澤地……

故事是平靜的,甚至有些陰鬱:數學天才馬蒂亞為安然赴約,把有些“弱智”的孿生妹妹米凱拉獨自留在公園,致其莫名失蹤,馬蒂亞從此自閉,甚至一次次因疚自殘;怵於父親近於嚴苛的夢想,“身心分離”的愛麗絲終因滑雪而摔跛了一條腿,從此自卑,厭食,兀自掙扎在內心的漩流裡。這樣的兩個人,既是同學,又似一對孿生質數,明明近在眼前,卻又遠隔重洋,生命不斷交叉卻又無法融合,多疑而孤獨,影響還分離——他們間的悲劇,或許從第一次牽手就開始了:“他們走進客廳,臉上沒有笑容,視線的軌跡也不一樣,他們的身體像是通過胳膊與手指的接觸而彼此互相作用的軸承。”機械,冰冷,有一種熟悉的陌生倔強的橫亙。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生命像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然而,馬蒂亞的孤獨卻不能用“可恥”來評判,曾經,他是那麼渴求有同學能邀請他參加生日聚會;曾經,愛麗絲拖著他前行,“強迫”他和她拍婚紗照,馬蒂亞沒有選擇逃脫,但孤獨猶在。他的壓抑,他的負罪感,似無情的鋒刃,方向永遠朝著自己。儘管,他在數學的花園裡卻綻放了,天賦異美。

想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一段話:“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相較之下,愛麗絲在被這個世界拒絕之前,已經“無知”地“迷醉”於自我世界的混沌與紛雜,既不懂得愛自己,又不願意愛別人,譬如母親,女傭,丈夫,甚至未來的孩子等。或許她一度離不開馬蒂亞,但那並不是緣於痴愛,而是單純而沉默的馬蒂亞身上所散發出的神祕的孤獨的吸引。

所以,即便特質相像,他們亦無法彼此拯救。大家都坐在深淵邊上,雙腿懸空搖擺。靠近你,卻不能溫暖我,因我骨子裡同樣小心翼翼地守著那經年的傷口,及時地退縮與避讓,許是最安全的海闊天空。所以,愛麗絲嫁了別人,但生活依舊混亂而孤獨;馬蒂亞雖孤注一擲似地回國相見,終又毅然訣別。作者的高明之外在於,看似不緊不慢的敘述,看似無波無瀾地推進,卻將男女主人公內心的隱祕碰撞描繪得纖毫畢現,讓人慾罷不能,恰與孤獨共舞而不自知……

《質數的孤獨》

[意] 保羅·喬爾達諾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