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痔瘡 便祕 懷孕 糖尿病 張曉燕 曉燕話營養 2019-04-06
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連雲港市婦保院張曉燕主任醫師

治痔瘡不如防痔瘡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是肛墊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局部團塊。

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正常人在肛管和直腸末端的粘膜下有一種稱之為"肛墊"的特殊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在胎兒時即形成,其功能是協助肛門的正常閉合,起節制排便作用,猶如水龍頭墊圈的作用一般。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直腸肛管肌壁上,排便時受腹壓作用被推下,排便後藉助其自身的收縮功能,縮回到肛管內。即肛墊對肛門功能的節制起到微調作用,柔軟而又有彈性的肌肉纖維組織的支撐功能活動,以及對肛墊的懸吊和保持其位置的穩定,完善了肛管的功能。正常的肛墊,並不是一種病,只有當肛墊發生充血、肥大、鬆弛和斷裂後,其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從而逐漸下移、脫垂,並導致靜脈叢淤血和曲張,久而久之才變成了病,即痔瘡。

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肛墊演變為痔的前提是肛墊充血,充血就有可能會使肛墊肥大。導致肛墊充血的原因:一是肛墊支持組織平滑肌不能在排便後將肛墊縮回肛管;二是緊縮的肛門括約肌妨礙肛墊內血液迴流。

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痔瘡在臨床上可分為三型:

1、內痔:肛墊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包括血管叢擴張,纖維支持結構鬆弛、斷裂。

2、外痔:指血管性外痔,即肛周皮下血管叢擴張,表現為隆起的軟團塊。

3、混合痔: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融合。

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祖國醫學認為其病因主要有三:一是飲食偏嗜、過食辛辣。二是久坐久立、負重遠行。三是便祕、洩瀉、妊娠、分娩等使溼熱內生、肛門氣血不暢。

無症狀的痔一般是無需治療的,但需要防護,冶療痔的目的只是消除症狀。因為只要有排便動作的存在,痔瘡就不可能完全根治。因此積極預防顯得比治療更重要,如果痔病的好發因素未根除,痔瘡是極易捲土再來的。

《素問·刺熱篇》說:“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靈樞經·逆順》說:“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意在疾病發作之先,把握時機,予以治療,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預防痔瘡的發生常用的方法:

1規律生活,養成勞逸結合有益健康的習慣,避免久蹲久坐或久站,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坐著工作,宜間斷地更換不同的姿態。

2規律大便,養成每天早晨大便一次的習慣,若有便意應及時上廁所(建議痔瘡患者坐馬桶為好,儘量不用蹲坑)。

3規律飲食,合理膳食,主食不要過細,注意粗細搭配,注意飲食多樣化,保證充足的蔬果、瓜類 ,保證適當的蛋白質如牛奶禽畜蛋魚蝦類、豆類及豆製品,注意細嚼慢嚥並保證足夠的水,每日飲水應達1500-1700毫升,避免食用辛辣食物、慎食或少食不食油煎油炸類食物,儘量不吃加工類食品,儘量不飲酒或少飲酒並避免酗酒。

4注意排便衛生,條件許可時儘量便後清洗肛門。如有痔瘡應儘量堅持熱水坐浴,可能的話每次可坐浴15-20分鐘。

5保持並堅持室外有氧活動,除散步、太極、做操外,還可以做做提肛運動,以助改善肛墊狀態,恢復肛墊的正常功能,遠離痔瘡,保持健康。

治療痔瘡不如預防痔瘡

責任編輯

周燁

張曉燕 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能熟練應用傳統醫學理論,綜合分析營養與疾病的關係,並結合不同人群的營養與膳食特點,為患者提供科學實用的營養處方。

擅長:孕前營養優生干預、孕產期優生優育營養指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壓病、便祕等營養指導和治療。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