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奔小康

政務監督 三農 合作社 農業 信陽新聞網 信陽新聞網 2017-09-01
黨建引領奔小康

圖為稅、企、村三方簽約現場

吳元文 文/圖

重車爬坡、逆水行舟,加一把勁就能登頂著陸,稍有鬆懈則會功虧一簣。

2017年,新縣要代表信陽市實現整體脫貧目標。在這場輸不起的戰鬥中,新縣國稅局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勇於擔當,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用黨建統攬整體工作,在“誰來帶領脫貧、如何脫貧、脫貧後怎麼永續發展”三個課題上善作善成,走出了一條“稅、企、村三方支部共建,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新路子,樹立了國稅嶄新形象。

在這裡,黨建不再虛無,而是蝶化為一種載體,一種力量,一種光芒,正在引領群眾甩掉貧困、奔向小康。

建強支部,解決“誰來帶領脫貧”

農村工作,根本在黨的領導,關鍵在村黨支部。新縣國稅局機關黨委自從被確定為八里畈鎮長崗村的脫貧幫扶單位起,就始終將這一思想融入實際工作當中。

長崗村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445人,是八里畈鎮重點貧困村。

縣國稅局機關黨委幫扶長崗村後,針對該村實際情況,燒了“三把火”:第一把火,強班子,助脫貧。通過與鎮黨委溝通、協調,選派1名黨組成員、副局長作為駐村幫扶隊長,明確1名黨辦主任作為幫扶副隊長,既負責國稅對口幫扶工作,又協助駐村第一書記及村兩委做好脫貧工作,切實解決對口幫扶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問題。第二把火,建制度,促規範。由鎮黨委牽頭,協助組織相關人員,督導該村黨組織健全完善了“三會一課”、黨員目標管理、民主評議黨員、創先爭優、黨員活動日等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村兩委的學習和工作制度,抓好村民代表議事、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幹部、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的落實,提高了群眾民主管理村級事務的積極性。第三把火,辦實事,聚合力。利用黨員電教平臺和舉辦各類培訓班、上黨課等形式加強黨員教育培訓,進一步提升黨員幹部服務農村的本領。在此基礎上,以群眾最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增加收入為切入點,通過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來彰顯黨組織的優勢和凝聚力。

經過兩年的努力,村支部核心作用更加突出,黨建效能日益顯現,拖延兩年未開工的旱廁改造工程順利實施。村民中,黨員逐漸站了出來,黨員家庭慢慢凸顯出來,擰成一股繩為全村發展做貢獻。近兩年來,村兩委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上,各項村級重大事項均全票通過。

問題導向,解決“怎麼脫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新縣國稅局機關黨委作為長崗村的幫扶單位之一,對口幫扶該村貧困戶有97戶328人。這些人如期脫貧,就是新縣國稅局機關黨委幫扶的主要任務和關鍵指標。為此,縣局機關黨委在夯實黨建基礎性工程的良好基礎上,將切實解決貧困人口脫貧作為黨建工作的第一要務,第一責任,第一使命。

辦好惠民實事。2016年全村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資金383.4萬元,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這其中,就包含縣國稅局從有限的經費裡擠出來幫扶長崗村的5萬餘元。具體的建設中,整修水塘3口、1個水衝式公廁;修建油子窪村民組2.5公里道路;修建郭河生產橋;實施安全飲水工程;修建村文化廣場,硬化綠化文化廣場、學校、村部等周邊環境;爭取校園危房改造資金30萬元,整修村學校教學樓;改造危房18戶。這些項目,使得長崗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加快脫貧步伐。2016年,為了推動產業扶貧,國稅局等幫扶單位積極聯繫村兩委,整合項目資金,依託長崗村大地茶葉有限公司,打造1000畝生態茶文化體驗園,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拉長了茶產業鏈條,帶動了77戶本村扶貧對象實現就地“脫貧夢”。開展科技扶貧,聘請中國茶葉研究所、信陽農林學院等7名科研院校的著名專家、教授為長崗村科技扶貧顧問,涉茶貧困戶培訓人員達到360人次。依託賽山茶葉專業合作社、霞光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馬頭山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項目帶動,實現貧困戶產業脫貧全覆蓋,脫貧攻堅步伐大大加快。

公開廉潔幫扶。協助、指導村支部、村委落實四項基礎制度,村支部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民主決策村內重大事項,在黨務、村務公開欄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落實基層矛盾調解化解、基層便民服務、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制度。組織民調委員會、村民調解小組和“五老四員”每半月開展一次定期排查,對群眾出現的矛盾糾紛,分解到人,限期化解,並建立回訪制度,確保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抱團作戰,解決“怎麼永續發展”

就在新縣上下,黨委、政府、部門、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都在為實現整體脫貧這一宏偉目標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奮戰的時候,新縣國稅局機關黨委已在反覆思考:長崗村在2017年如期脫貧後,如何保證扶貧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如何保障廣大貧困戶的經濟利益,如何更好地實現該村在脫貧奔小康路上的良性發展,怎樣繼續發揮黨建優勢和活力,讓全村百姓在全面小康之路上走得更穩健、更長遠……這一切成了擺在新縣國稅局黨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長崗村所在的八里鎮享有“中原茶葉第一鄉”美譽,經過兩年多強有力的幫扶措施,該村的大地茶業有限公司淮南豬養殖合作社及賽山茶葉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年經濟效益已達上百萬元。經過深思熟慮,縣國稅局機關黨委一班人創新思路,多方調研、論證,今年7月份,創造性的實行縣國稅局機關支部、長崗村支部、大地茶葉有限公司黨支部三方黨建聯建共建,發揮各自優勢,“抱團”作戰。

首先,以大地茶葉公司為主體籌建扶貧產業黨支部。經過國稅機關支部、長崗村兩級支部努力,縣委組織部批准,建立了大地茶業公司黨支部,將“支部建在產業上”,通過授黨旗、建立黨員活動室、召開全體黨員大會,為該支部建章立制,使該產業的貧困黨員、“口袋黨員”有了自己的“家”。

其次,國稅、大地茶葉公司、長崗村三方支部負責人相互簽訂《結對幫扶黨支部聯合建設協議書》,通過“聯建黨組織引領、黨員示範帶動、產業基地支撐”的形式,構建“黨建領航·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著力構建稅、村、企互助共贏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支部聯建後,國稅機關支部充分發揮本部門對經濟政策熟悉、黨建工作規範等優勢,實施黨員結對幫扶,為扶貧產業注入“強心針”;村支部作宣傳,做示範,爭取國家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大地茶業公司以支部為堡壘,一心一意謀發展,將黨建與扶貧高度融合,今年直接帶動全村基地面積1500畝,直接帶動全鎮農戶529戶,安排農村就業人口80人,轉化農產品數量上萬公斤,直接增加農民年收入總額上百萬元。通過稅、企、村“共建共聯共贏”新模式,扶貧產業有了全新的發展動力,形成了放射狀產業黨建模式,以點連線,帶動長崗村整村到戶增收項目整體發展,惠及全村。

同時,依託“支部三方聯建”這一黨建新模式,三方黨支部定期聯合開展“三會一課”、支部書記講黨課、傳經驗、作交流,聯合開展慰問困難黨員,共同過組織生活,開展“黨員主題日”、“ 晝訪夜談”、“ 清潔家園”系列活動,極大改善了黨群“魚水”關係,廣大貧困黨員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也有效解決了“扶貧先扶智”的問題。有了國稅部門規範的黨建工作制度,村兩委黨員幹部也增強了持續開展“黨建促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通過支部聯建,縣國稅局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進一步提升了黨建工作水平,錘鍊了幹部作風,體現了國稅黨員幹部“講奉獻、能擔當”的過硬素質;大地茶業有限公司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產業效益凸顯;長崗村支部戰鬥力進一步提升,黨建溢出的積極效應更加明顯,貧困戶、廣大村民在增加收入、得到實惠的同時對村兩委班子的滿意度、認可度也大大提高。

目前,三方黨建聯建經驗做法已經得到縣委組織部肯定,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較好作用,既為長崗村今後的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又能夠較好實現全村脫貧後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