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宜賓,是一座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小企業改革“第一槍”,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榮。邁步新時代,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次第開花的嶄新景象。為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今日頭條》連續推出宜賓市近年來創造的改革典型經驗,與全國各地互動交流。

針對當前糧食行業優質糧源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後等問題,敘州區以四川省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鞏固產業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培育產業品牌、協同產業聯動”糧食產業提升“四步走”辦法,加快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聯動發展,為構築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鞏固產業基礎,提升優質糧源生產力

一是持續做強本地優質糧源基地。組建五穀和悅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支持青潭商貿、翠湖糧油、沁仙米業等糧油加工企業不斷壯大,鼓勵當地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建設,推動優質糧源基地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全區優質糧源基地面積達8萬畝以上。

二是創新打造專用糧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建設釀酒專用糧基地,推動宜賓好食原糧油有限公司與宜賓五糧液集團簽訂協議,共建釀酒專用稻穀、高粱基地10.4萬畝,其中高粱3.7萬畝、稻穀6.7萬畝。廣泛推廣好耕農業集團“從基地到用戶”模式,建立“好耕健康廚房”專用糧基地,實現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

三是抱團拓展域外基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好耕農業集團分別在東北吉林白城、嫩江、黑龍江五常等地建立了30萬畝高粱、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與吉峰農機、川農高科合資組建“四川安吉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2+3”運作模式(即外方提供土地和勞動力,中方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在老撾、緬甸、柬埔寨建立70萬畝海外糧食生產加工基地,並逐步延伸至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宜賓,是一座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小企業改革“第一槍”,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榮。邁步新時代,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次第開花的嶄新景象。為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今日頭條》連續推出宜賓市近年來創造的改革典型經驗,與全國各地互動交流。

針對當前糧食行業優質糧源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後等問題,敘州區以四川省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鞏固產業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培育產業品牌、協同產業聯動”糧食產業提升“四步走”辦法,加快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聯動發展,為構築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鞏固產業基礎,提升優質糧源生產力

一是持續做強本地優質糧源基地。組建五穀和悅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支持青潭商貿、翠湖糧油、沁仙米業等糧油加工企業不斷壯大,鼓勵當地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建設,推動優質糧源基地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全區優質糧源基地面積達8萬畝以上。

二是創新打造專用糧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建設釀酒專用糧基地,推動宜賓好食原糧油有限公司與宜賓五糧液集團簽訂協議,共建釀酒專用稻穀、高粱基地10.4萬畝,其中高粱3.7萬畝、稻穀6.7萬畝。廣泛推廣好耕農業集團“從基地到用戶”模式,建立“好耕健康廚房”專用糧基地,實現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

三是抱團拓展域外基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好耕農業集團分別在東北吉林白城、嫩江、黑龍江五常等地建立了30萬畝高粱、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與吉峰農機、川農高科合資組建“四川安吉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2+3”運作模式(即外方提供土地和勞動力,中方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在老撾、緬甸、柬埔寨建立70萬畝海外糧食生產加工基地,並逐步延伸至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沁仙米業生產鏈組圖

推動產業轉型,提升糧食產品競爭力

一是打造融合型“產銷網”。實施“互聯網+糧食”的戰略,以放心糧油電子交易中心、電子商務網店為載體,採取以“放心糧油配送+園區體驗+私人農場定製”的運營模式,構建“會員+基地+終端配送”的生態綠色食品配送服務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二是打造高標準“生產線”。採取財政投資和企業自籌共同建設“民建公助”模式,用好用活政企資源,積極打造現代化生產線,改造升級低溫儲備庫3.4萬噸,建成10萬噸優質大米生產線1條,5萬噸生產線2條,2萬噸生產線1條;年產2萬噸食用植物油生產線2條,食用植物油油罐群組2組,容量1600噸;年產0.5萬噸手工面生產線1條,年產胚芽米0.1萬噸生產線1條。

三是打造多元化“投資鏈”。統籌整合糧食風險基金、“五補五改”項目等資金1300萬元,按照財政補助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1:5的比例投資模式,成功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資本金6000餘萬元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資金保障。

培育產業品牌,提升產品地區影響力

一是聚力打造糧食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長江上游放心糧油示範縣(區)建設項目為抓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國糧食名牌產品,現已成功打造省級名牌產品1個(沁仙牌大米)、中國綠色健康食品1個(青潭牌系列大米)、國家級地標產品1個(合什手工面)。

二是培育壯大區域性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糧食品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農產品生產經營環節,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無公害農產品1個(越華花生)、綠色食品6個(銀皇花生4個、越華合什手工面1個、越華鹹乾花生1個),有機產品2個(冠英現代農業稻穀、大米)。

"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宜賓,是一座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小企業改革“第一槍”,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榮。邁步新時代,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次第開花的嶄新景象。為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今日頭條》連續推出宜賓市近年來創造的改革典型經驗,與全國各地互動交流。

針對當前糧食行業優質糧源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後等問題,敘州區以四川省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鞏固產業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培育產業品牌、協同產業聯動”糧食產業提升“四步走”辦法,加快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聯動發展,為構築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鞏固產業基礎,提升優質糧源生產力

一是持續做強本地優質糧源基地。組建五穀和悅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支持青潭商貿、翠湖糧油、沁仙米業等糧油加工企業不斷壯大,鼓勵當地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建設,推動優質糧源基地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全區優質糧源基地面積達8萬畝以上。

二是創新打造專用糧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建設釀酒專用糧基地,推動宜賓好食原糧油有限公司與宜賓五糧液集團簽訂協議,共建釀酒專用稻穀、高粱基地10.4萬畝,其中高粱3.7萬畝、稻穀6.7萬畝。廣泛推廣好耕農業集團“從基地到用戶”模式,建立“好耕健康廚房”專用糧基地,實現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

三是抱團拓展域外基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好耕農業集團分別在東北吉林白城、嫩江、黑龍江五常等地建立了30萬畝高粱、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與吉峰農機、川農高科合資組建“四川安吉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2+3”運作模式(即外方提供土地和勞動力,中方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在老撾、緬甸、柬埔寨建立70萬畝海外糧食生產加工基地,並逐步延伸至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沁仙米業生產鏈組圖

推動產業轉型,提升糧食產品競爭力

一是打造融合型“產銷網”。實施“互聯網+糧食”的戰略,以放心糧油電子交易中心、電子商務網店為載體,採取以“放心糧油配送+園區體驗+私人農場定製”的運營模式,構建“會員+基地+終端配送”的生態綠色食品配送服務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二是打造高標準“生產線”。採取財政投資和企業自籌共同建設“民建公助”模式,用好用活政企資源,積極打造現代化生產線,改造升級低溫儲備庫3.4萬噸,建成10萬噸優質大米生產線1條,5萬噸生產線2條,2萬噸生產線1條;年產2萬噸食用植物油生產線2條,食用植物油油罐群組2組,容量1600噸;年產0.5萬噸手工面生產線1條,年產胚芽米0.1萬噸生產線1條。

三是打造多元化“投資鏈”。統籌整合糧食風險基金、“五補五改”項目等資金1300萬元,按照財政補助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1:5的比例投資模式,成功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資本金6000餘萬元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資金保障。

培育產業品牌,提升產品地區影響力

一是聚力打造糧食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長江上游放心糧油示範縣(區)建設項目為抓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國糧食名牌產品,現已成功打造省級名牌產品1個(沁仙牌大米)、中國綠色健康食品1個(青潭牌系列大米)、國家級地標產品1個(合什手工面)。

二是培育壯大區域性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糧食品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農產品生產經營環節,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無公害農產品1個(越華花生)、綠色食品6個(銀皇花生4個、越華合什手工面1個、越華鹹乾花生1個),有機產品2個(冠英現代農業稻穀、大米)。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敘州區參展糧油企業

三是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西博會、農交會、川渝糧油精品展等平臺,加大好耕健康廚房、青潭大米、沁仙大米、冠英田大米等特色產品的市場宣傳力度,產品美譽度不斷提升。深入實施“走出去”行動,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糧食產銷合作。比如,四川好耕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參與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吉爾吉斯坦等國家開展貿易合作,進一步拓展保障糧食安全的新空間。

協同產業聯動,提升三產發展聚合力

一是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加大對好耕農業集團、青潭糧油、沁仙米業等規模以上糧油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企業帶動,糧食產業規模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糧食產業規模化種植的格局,全區糧食總產量均保持在50萬噸以上。

二是推進加工生產體系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專用米、面、專用油、功能性澱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的有效供給,培育建立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推動倉儲、物流、加工等糧食流通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糧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質增效。

"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宜賓,是一座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小企業改革“第一槍”,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榮。邁步新時代,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次第開花的嶄新景象。為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今日頭條》連續推出宜賓市近年來創造的改革典型經驗,與全國各地互動交流。

針對當前糧食行業優質糧源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後等問題,敘州區以四川省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鞏固產業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培育產業品牌、協同產業聯動”糧食產業提升“四步走”辦法,加快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聯動發展,為構築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鞏固產業基礎,提升優質糧源生產力

一是持續做強本地優質糧源基地。組建五穀和悅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支持青潭商貿、翠湖糧油、沁仙米業等糧油加工企業不斷壯大,鼓勵當地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建設,推動優質糧源基地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全區優質糧源基地面積達8萬畝以上。

二是創新打造專用糧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建設釀酒專用糧基地,推動宜賓好食原糧油有限公司與宜賓五糧液集團簽訂協議,共建釀酒專用稻穀、高粱基地10.4萬畝,其中高粱3.7萬畝、稻穀6.7萬畝。廣泛推廣好耕農業集團“從基地到用戶”模式,建立“好耕健康廚房”專用糧基地,實現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

三是抱團拓展域外基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好耕農業集團分別在東北吉林白城、嫩江、黑龍江五常等地建立了30萬畝高粱、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與吉峰農機、川農高科合資組建“四川安吉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2+3”運作模式(即外方提供土地和勞動力,中方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在老撾、緬甸、柬埔寨建立70萬畝海外糧食生產加工基地,並逐步延伸至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沁仙米業生產鏈組圖

推動產業轉型,提升糧食產品競爭力

一是打造融合型“產銷網”。實施“互聯網+糧食”的戰略,以放心糧油電子交易中心、電子商務網店為載體,採取以“放心糧油配送+園區體驗+私人農場定製”的運營模式,構建“會員+基地+終端配送”的生態綠色食品配送服務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二是打造高標準“生產線”。採取財政投資和企業自籌共同建設“民建公助”模式,用好用活政企資源,積極打造現代化生產線,改造升級低溫儲備庫3.4萬噸,建成10萬噸優質大米生產線1條,5萬噸生產線2條,2萬噸生產線1條;年產2萬噸食用植物油生產線2條,食用植物油油罐群組2組,容量1600噸;年產0.5萬噸手工面生產線1條,年產胚芽米0.1萬噸生產線1條。

三是打造多元化“投資鏈”。統籌整合糧食風險基金、“五補五改”項目等資金1300萬元,按照財政補助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1:5的比例投資模式,成功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資本金6000餘萬元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資金保障。

培育產業品牌,提升產品地區影響力

一是聚力打造糧食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長江上游放心糧油示範縣(區)建設項目為抓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國糧食名牌產品,現已成功打造省級名牌產品1個(沁仙牌大米)、中國綠色健康食品1個(青潭牌系列大米)、國家級地標產品1個(合什手工面)。

二是培育壯大區域性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糧食品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農產品生產經營環節,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無公害農產品1個(越華花生)、綠色食品6個(銀皇花生4個、越華合什手工面1個、越華鹹乾花生1個),有機產品2個(冠英現代農業稻穀、大米)。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敘州區參展糧油企業

三是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西博會、農交會、川渝糧油精品展等平臺,加大好耕健康廚房、青潭大米、沁仙大米、冠英田大米等特色產品的市場宣傳力度,產品美譽度不斷提升。深入實施“走出去”行動,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糧食產銷合作。比如,四川好耕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參與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吉爾吉斯坦等國家開展貿易合作,進一步拓展保障糧食安全的新空間。

協同產業聯動,提升三產發展聚合力

一是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加大對好耕農業集團、青潭糧油、沁仙米業等規模以上糧油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企業帶動,糧食產業規模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糧食產業規模化種植的格局,全區糧食總產量均保持在50萬噸以上。

二是推進加工生產體系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專用米、面、專用油、功能性澱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的有效供給,培育建立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推動倉儲、物流、加工等糧食流通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糧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質增效。

「改革宜賓」敘州區創新“四步走”辦法 引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好耕集團——《米文化主題館》

三是推進農旅發展一體化。按照“農旅共興、科技示範”的思路,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比如在好耕農業觀光體驗園區種植1000畝桂花、銀杏、藍花楹、櫻花、芙蓉等名優苗木,培育掛果500畝柑橘、茵紅李等水果及100畝的蔬菜採摘區,著力將農業產業園升級打造為農耕體驗、農耕文化展示、青少年培訓和農業休閒觀光園區,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文圖來源:敘州區改革辦、宜賓新聞網

本期編輯:趙蓓

責任編輯:楊湖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