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之洞是晚清的大功臣,他興辦教育,發展民族實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廷的統治。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功臣。

"

張之洞是晚清的大功臣,他興辦教育,發展民族實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廷的統治。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功臣。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清朝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是繼曾國藩、李鴻章後,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為中華民族重工業和及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的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

張之洞有句名言:“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爭氣。


意思是,俗人見利忘義,做事無底線,他一定會為"利"出賣你,或犧牲你;文人貪名忘情,做人易虛偽,他一定會為"名"打壓你、記恨你;無謂人熙熙攘攘,不過是過客,與之爭氣是自己愚蠢,怨不得別人。

當時,慈禧太后很需要一個曾國藩式的人來輔助她。通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等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因為她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那就是曾國藩。

鴉片戰爭爆發時,大清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重用了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立了大功,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曾國藩深得皇恩,知恩圖報,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位居中興名臣之首,為大清國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

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朝廷大員中和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的“淮系”。慈禧不能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她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在辦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原則,堅守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慈禧的感受,慈禧決定破格提拔張之洞。

1881年6月,慈禧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讓張之洞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前半生升遷太慢的歷史終於一去不復返了,張之洞開始步入後半生的輝煌人生。

1881年10月16日,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紙任命:出任山西巡撫。巡撫相當於省長。記得二十年前,族兄張之萬曾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棒極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些好想法,還是等你今後成為封疆大吏時再去實現吧。”張之洞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等。張之洞是東南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

"

張之洞是晚清的大功臣,他興辦教育,發展民族實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廷的統治。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功臣。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清朝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是繼曾國藩、李鴻章後,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為中華民族重工業和及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的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

張之洞有句名言:“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爭氣。


意思是,俗人見利忘義,做事無底線,他一定會為"利"出賣你,或犧牲你;文人貪名忘情,做人易虛偽,他一定會為"名"打壓你、記恨你;無謂人熙熙攘攘,不過是過客,與之爭氣是自己愚蠢,怨不得別人。

當時,慈禧太后很需要一個曾國藩式的人來輔助她。通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等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因為她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那就是曾國藩。

鴉片戰爭爆發時,大清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重用了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立了大功,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曾國藩深得皇恩,知恩圖報,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位居中興名臣之首,為大清國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

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朝廷大員中和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的“淮系”。慈禧不能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她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在辦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原則,堅守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慈禧的感受,慈禧決定破格提拔張之洞。

1881年6月,慈禧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讓張之洞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前半生升遷太慢的歷史終於一去不復返了,張之洞開始步入後半生的輝煌人生。

1881年10月16日,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紙任命:出任山西巡撫。巡撫相當於省長。記得二十年前,族兄張之萬曾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棒極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些好想法,還是等你今後成為封疆大吏時再去實現吧。”張之洞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等。張之洞是東南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著力扶持民族工業,為武漢自近代以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先後開辦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等重輕工業企業,籌建蘆漢鐵路。他主持修築了武昌南北長堤和漢口後湖長堤,排除水患,劃定了20世紀初的武漢三鎮與今天的武漢市相近的城市規模,同時支持民族企業家操辦水電等現代化市政建設。

張之洞是個個性鮮明的人,同時也是個工作狂。工作起來經常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重要講話都是自己加班完成。張之洞也很大度,能容人,宰相肚裡能撐船。他的門下有各種學派觀點的人。張之洞個子矮,兩個主要助手也矮。有個畫家畫了一張畫,題為《三個矮子》,畫得很像,掛到字畫店裡。張之洞知道後,沒有生氣,卻叫人把畫買回來,說畫得不錯。

張之洞曾經刁難過早年的孫中山。早年孫中山從國外回來,也曾去拜會張之洞。孫中山當時遞呈了一張名帖,上寫“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見後很不高興:“一個平民布衣,竟敢與我這封疆大吏稱兄道弟,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於是在那帖子背面寫:“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竟敢稱兄弟!”然後叫門房把名帖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知道這位張大人瞧不起自己,當即回覆:“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孫中山的這句話針尖對麥芒,很是直截了當,“孫大炮”的風格已經顯露。張之洞看後一驚,認為此人日後定當有大作為,便馬上有請孫中山。

"

張之洞是晚清的大功臣,他興辦教育,發展民族實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廷的統治。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功臣。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清朝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是繼曾國藩、李鴻章後,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為中華民族重工業和及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的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

張之洞有句名言:“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爭氣。


意思是,俗人見利忘義,做事無底線,他一定會為"利"出賣你,或犧牲你;文人貪名忘情,做人易虛偽,他一定會為"名"打壓你、記恨你;無謂人熙熙攘攘,不過是過客,與之爭氣是自己愚蠢,怨不得別人。

當時,慈禧太后很需要一個曾國藩式的人來輔助她。通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等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因為她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那就是曾國藩。

鴉片戰爭爆發時,大清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重用了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立了大功,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曾國藩深得皇恩,知恩圖報,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位居中興名臣之首,為大清國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

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朝廷大員中和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的“淮系”。慈禧不能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她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在辦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原則,堅守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慈禧的感受,慈禧決定破格提拔張之洞。

1881年6月,慈禧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讓張之洞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前半生升遷太慢的歷史終於一去不復返了,張之洞開始步入後半生的輝煌人生。

1881年10月16日,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紙任命:出任山西巡撫。巡撫相當於省長。記得二十年前,族兄張之萬曾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棒極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些好想法,還是等你今後成為封疆大吏時再去實現吧。”張之洞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等。張之洞是東南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著力扶持民族工業,為武漢自近代以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先後開辦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等重輕工業企業,籌建蘆漢鐵路。他主持修築了武昌南北長堤和漢口後湖長堤,排除水患,劃定了20世紀初的武漢三鎮與今天的武漢市相近的城市規模,同時支持民族企業家操辦水電等現代化市政建設。

張之洞是個個性鮮明的人,同時也是個工作狂。工作起來經常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重要講話都是自己加班完成。張之洞也很大度,能容人,宰相肚裡能撐船。他的門下有各種學派觀點的人。張之洞個子矮,兩個主要助手也矮。有個畫家畫了一張畫,題為《三個矮子》,畫得很像,掛到字畫店裡。張之洞知道後,沒有生氣,卻叫人把畫買回來,說畫得不錯。

張之洞曾經刁難過早年的孫中山。早年孫中山從國外回來,也曾去拜會張之洞。孫中山當時遞呈了一張名帖,上寫“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見後很不高興:“一個平民布衣,竟敢與我這封疆大吏稱兄道弟,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於是在那帖子背面寫:“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竟敢稱兄弟!”然後叫門房把名帖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知道這位張大人瞧不起自己,當即回覆:“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孫中山的這句話針尖對麥芒,很是直截了當,“孫大炮”的風格已經顯露。張之洞看後一驚,認為此人日後定當有大作為,便馬上有請孫中山。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還曾刁難過早年的梁啟超。相傳,梁啟超當年到武昌講學時,曾慕名拜訪張之洞。一見對方很年輕,張之洞這位晚清“探花”便緩緩道:“聽說先生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老夫倒想請教請教。我出過一上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下聯,想請你對個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來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潛臺詞自然是“老夫第一”。年輕的梁啟超隨口對出下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意思是是:我這個讀書人尚知尊敬前輩,是故“何敢在前?”但以真才實學來看,我可能還略高於你老人家,所以可以當仁不讓地“何敢在後?”清高的張之洞聽了連聲稱讚對得好。

張之洞家族以耿直清廉為訓。張之洞為官清廉,從不索賄受賄,因家中人口多,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年關實在挺不過去,他就派人典當衣服之類。這樣一位地位赫赫、成就巨大的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潔、艱苦樸素,辦理後事時竟然連喪葬費都拿不出,還是靠其親朋門生籌集的(包括後來的“反清先鋒”黃興、中共元老之一董必武等)。

臨終前,他給子孫留下遺囑:“人總有一死,你們無須悲痛。我生平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為官40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張之洞想做事,想幹大事,工作上他總是自己找困難的事做。他一生清廉,成當鋪常客。張之洞當總督每年的薪俸一萬多兩銀子,還有些其他收入,在當時是高收入,但他的開支也很大。有一次慈禧賞他5千兩銀子,他自己加1.2萬兩銀子,在老家南皮辦了個小學。各地發生災荒,他也捐錢。他的幕僚是自己出錢養。張之洞有個理論,講公利不講私利,他當官以後,沒有給老家祖產添過一間房,添過一畝地。

"

張之洞是晚清的大功臣,他興辦教育,發展民族實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廷的統治。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功臣。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自號抱冰老人,南皮人,清朝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是繼曾國藩、李鴻章後,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為中華民族重工業和及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的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

張之洞有句名言:“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爭氣。


意思是,俗人見利忘義,做事無底線,他一定會為"利"出賣你,或犧牲你;文人貪名忘情,做人易虛偽,他一定會為"名"打壓你、記恨你;無謂人熙熙攘攘,不過是過客,與之爭氣是自己愚蠢,怨不得別人。

當時,慈禧太后很需要一個曾國藩式的人來輔助她。通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等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因為她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那就是曾國藩。

鴉片戰爭爆發時,大清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重用了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立了大功,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曾國藩深得皇恩,知恩圖報,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位居中興名臣之首,為大清國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

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朝廷大員中和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的“淮系”。慈禧不能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她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在辦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原則,堅守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慈禧的感受,慈禧決定破格提拔張之洞。

1881年6月,慈禧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讓張之洞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前半生升遷太慢的歷史終於一去不復返了,張之洞開始步入後半生的輝煌人生。

1881年10月16日,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紙任命:出任山西巡撫。巡撫相當於省長。記得二十年前,族兄張之萬曾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棒極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些好想法,還是等你今後成為封疆大吏時再去實現吧。”張之洞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等。張之洞是東南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著力扶持民族工業,為武漢自近代以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先後開辦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等重輕工業企業,籌建蘆漢鐵路。他主持修築了武昌南北長堤和漢口後湖長堤,排除水患,劃定了20世紀初的武漢三鎮與今天的武漢市相近的城市規模,同時支持民族企業家操辦水電等現代化市政建設。

張之洞是個個性鮮明的人,同時也是個工作狂。工作起來經常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重要講話都是自己加班完成。張之洞也很大度,能容人,宰相肚裡能撐船。他的門下有各種學派觀點的人。張之洞個子矮,兩個主要助手也矮。有個畫家畫了一張畫,題為《三個矮子》,畫得很像,掛到字畫店裡。張之洞知道後,沒有生氣,卻叫人把畫買回來,說畫得不錯。

張之洞曾經刁難過早年的孫中山。早年孫中山從國外回來,也曾去拜會張之洞。孫中山當時遞呈了一張名帖,上寫“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見後很不高興:“一個平民布衣,竟敢與我這封疆大吏稱兄道弟,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於是在那帖子背面寫:“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竟敢稱兄弟!”然後叫門房把名帖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知道這位張大人瞧不起自己,當即回覆:“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孫中山的這句話針尖對麥芒,很是直截了當,“孫大炮”的風格已經顯露。張之洞看後一驚,認為此人日後定當有大作為,便馬上有請孫中山。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張之洞還曾刁難過早年的梁啟超。相傳,梁啟超當年到武昌講學時,曾慕名拜訪張之洞。一見對方很年輕,張之洞這位晚清“探花”便緩緩道:“聽說先生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老夫倒想請教請教。我出過一上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下聯,想請你對個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來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潛臺詞自然是“老夫第一”。年輕的梁啟超隨口對出下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意思是是:我這個讀書人尚知尊敬前輩,是故“何敢在前?”但以真才實學來看,我可能還略高於你老人家,所以可以當仁不讓地“何敢在後?”清高的張之洞聽了連聲稱讚對得好。

張之洞家族以耿直清廉為訓。張之洞為官清廉,從不索賄受賄,因家中人口多,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年關實在挺不過去,他就派人典當衣服之類。這樣一位地位赫赫、成就巨大的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潔、艱苦樸素,辦理後事時竟然連喪葬費都拿不出,還是靠其親朋門生籌集的(包括後來的“反清先鋒”黃興、中共元老之一董必武等)。

臨終前,他給子孫留下遺囑:“人總有一死,你們無須悲痛。我生平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為官40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張之洞想做事,想幹大事,工作上他總是自己找困難的事做。他一生清廉,成當鋪常客。張之洞當總督每年的薪俸一萬多兩銀子,還有些其他收入,在當時是高收入,但他的開支也很大。有一次慈禧賞他5千兩銀子,他自己加1.2萬兩銀子,在老家南皮辦了個小學。各地發生災荒,他也捐錢。他的幕僚是自己出錢養。張之洞有個理論,講公利不講私利,他當官以後,沒有給老家祖產添過一間房,添過一畝地。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走捷徑

作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經濟界和文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張之洞樹敵很多,死後譭譽不一。但他主政湖廣多年,百姓口碑很好。他在湖北打下的基礎,客觀上為辛亥革命爆發創造了條件。孫中山曾稱“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毛澤東主席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很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