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張獻忠的在四川所推行的政策只能勉強維持住搖搖欲墜的大西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的殘餘勢力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川綿州人郝孟旋本來被起義軍所俘虜,投降被授以上南道,他表面上歸順大西國,暗中卻將重要情報透露給明軍殘部曹勳等人。1645年11月他終於找到機會,殺害了眾多大西軍將士,並將雅州交到了曹勳的手裡。與此同時,一位名叫楊展的明軍舊將率軍在納溪縣與大西軍主力展開激戰並取得重大勝利,根據後人記載,此戰大西軍溺死者不計其數。1646年3月,楊展又在彭山江口與張獻忠親率的十幾萬大西軍激戰,結果大獲全勝,一舉焚燬了他們的舟船輜重,張獻忠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被迫退守成都。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張獻忠的在四川所推行的政策只能勉強維持住搖搖欲墜的大西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的殘餘勢力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川綿州人郝孟旋本來被起義軍所俘虜,投降被授以上南道,他表面上歸順大西國,暗中卻將重要情報透露給明軍殘部曹勳等人。1645年11月他終於找到機會,殺害了眾多大西軍將士,並將雅州交到了曹勳的手裡。與此同時,一位名叫楊展的明軍舊將率軍在納溪縣與大西軍主力展開激戰並取得重大勝利,根據後人記載,此戰大西軍溺死者不計其數。1646年3月,楊展又在彭山江口與張獻忠親率的十幾萬大西軍激戰,結果大獲全勝,一舉焚燬了他們的舟船輜重,張獻忠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被迫退守成都。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放棄成都,由蜀入楚

大西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的消息讓張獻忠有些心灰意冷,1646年5月明總兵曾英又率所部逼近成都,張獻忠更是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便萌生了放棄成都,由川北入楚的想法。他在逃跑的時候做了一些暴行,儘管這在歷史上還存在許多爭議,但起碼對成都造成 了比較大的破壞。

殘忍殺害士兵家屬,霸佔其金銀財物

張獻忠認為婦女和財物是動搖軍心的罪魁禍首,他命令士兵在撤退前看到婦女格殺勿論,金銀財物全部收歸己用,帶不走的全部沉入江底。一時間成都成為一座人間地獄,已經成家育有子女的人無不慟訣。他還殘暴不仁的說道:“從我這裡得到的,就要由我來滅亡它,絕對不會遺留給其他人。”

西南重鎮毀於一旦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南的主要中心城市,然而即使是這樣,張獻忠依然毫不留情的用一把火燒燬了州縣衙門與厚重的城牆。並自認為很高明的說:“成都的城牆高大堅固,若不摧毀它,恐怕後來的人以此來守衛城防是很容易成功的。”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張獻忠的在四川所推行的政策只能勉強維持住搖搖欲墜的大西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的殘餘勢力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川綿州人郝孟旋本來被起義軍所俘虜,投降被授以上南道,他表面上歸順大西國,暗中卻將重要情報透露給明軍殘部曹勳等人。1645年11月他終於找到機會,殺害了眾多大西軍將士,並將雅州交到了曹勳的手裡。與此同時,一位名叫楊展的明軍舊將率軍在納溪縣與大西軍主力展開激戰並取得重大勝利,根據後人記載,此戰大西軍溺死者不計其數。1646年3月,楊展又在彭山江口與張獻忠親率的十幾萬大西軍激戰,結果大獲全勝,一舉焚燬了他們的舟船輜重,張獻忠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被迫退守成都。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放棄成都,由蜀入楚

大西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的消息讓張獻忠有些心灰意冷,1646年5月明總兵曾英又率所部逼近成都,張獻忠更是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便萌生了放棄成都,由川北入楚的想法。他在逃跑的時候做了一些暴行,儘管這在歷史上還存在許多爭議,但起碼對成都造成 了比較大的破壞。

殘忍殺害士兵家屬,霸佔其金銀財物

張獻忠認為婦女和財物是動搖軍心的罪魁禍首,他命令士兵在撤退前看到婦女格殺勿論,金銀財物全部收歸己用,帶不走的全部沉入江底。一時間成都成為一座人間地獄,已經成家育有子女的人無不慟訣。他還殘暴不仁的說道:“從我這裡得到的,就要由我來滅亡它,絕對不會遺留給其他人。”

西南重鎮毀於一旦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南的主要中心城市,然而即使是這樣,張獻忠依然毫不留情的用一把火燒燬了州縣衙門與厚重的城牆。並自認為很高明的說:“成都的城牆高大堅固,若不摧毀它,恐怕後來的人以此來守衛城防是很容易成功的。”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關於上述兩件事,我個人覺得有些可信度是比較高的,如焚燬城牆,確實符合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行為邏輯,也不是就張獻忠一個人這麼做過。收繳金銀財物沉入江底的事情也基本符合事實。但是屠殺婦女和老幼的罪名恐怕未必是事實,因為其他史籍中有很多關於張獻忠離開成都後,部隊中依然有不少婦女的記載。如《紀事略》就記載道“八月初六,自成都起行,望北進發,隨行婦孺部下五十萬。”至於其他史書記載張獻忠屠殺自己士兵的行為,我認為完全不符合邏輯,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士兵就是他的本錢,張獻忠還不至於做出自斷雙臂的事情來。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張獻忠的在四川所推行的政策只能勉強維持住搖搖欲墜的大西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的殘餘勢力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川綿州人郝孟旋本來被起義軍所俘虜,投降被授以上南道,他表面上歸順大西國,暗中卻將重要情報透露給明軍殘部曹勳等人。1645年11月他終於找到機會,殺害了眾多大西軍將士,並將雅州交到了曹勳的手裡。與此同時,一位名叫楊展的明軍舊將率軍在納溪縣與大西軍主力展開激戰並取得重大勝利,根據後人記載,此戰大西軍溺死者不計其數。1646年3月,楊展又在彭山江口與張獻忠親率的十幾萬大西軍激戰,結果大獲全勝,一舉焚燬了他們的舟船輜重,張獻忠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被迫退守成都。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放棄成都,由蜀入楚

大西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的消息讓張獻忠有些心灰意冷,1646年5月明總兵曾英又率所部逼近成都,張獻忠更是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便萌生了放棄成都,由川北入楚的想法。他在逃跑的時候做了一些暴行,儘管這在歷史上還存在許多爭議,但起碼對成都造成 了比較大的破壞。

殘忍殺害士兵家屬,霸佔其金銀財物

張獻忠認為婦女和財物是動搖軍心的罪魁禍首,他命令士兵在撤退前看到婦女格殺勿論,金銀財物全部收歸己用,帶不走的全部沉入江底。一時間成都成為一座人間地獄,已經成家育有子女的人無不慟訣。他還殘暴不仁的說道:“從我這裡得到的,就要由我來滅亡它,絕對不會遺留給其他人。”

西南重鎮毀於一旦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南的主要中心城市,然而即使是這樣,張獻忠依然毫不留情的用一把火燒燬了州縣衙門與厚重的城牆。並自認為很高明的說:“成都的城牆高大堅固,若不摧毀它,恐怕後來的人以此來守衛城防是很容易成功的。”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關於上述兩件事,我個人覺得有些可信度是比較高的,如焚燬城牆,確實符合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行為邏輯,也不是就張獻忠一個人這麼做過。收繳金銀財物沉入江底的事情也基本符合事實。但是屠殺婦女和老幼的罪名恐怕未必是事實,因為其他史籍中有很多關於張獻忠離開成都後,部隊中依然有不少婦女的記載。如《紀事略》就記載道“八月初六,自成都起行,望北進發,隨行婦孺部下五十萬。”至於其他史書記載張獻忠屠殺自己士兵的行為,我認為完全不符合邏輯,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士兵就是他的本錢,張獻忠還不至於做出自斷雙臂的事情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窮途末路,中箭而亡

張獻忠離開成都後一直被圍困於川北,到了1646年下半年,清軍已經徹底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基本控制陝西。而此時張獻忠的大西軍應該還有十來萬,但他根本沒想到清兵入川會來得如此迅速。原大西軍將領劉進忠叛變,先投明朝餘部,又轉而為清軍效力,此人熟知川中地形,使得清軍推進的十分迅速,大西軍被打得猝不及防,張獻忠在戰鬥中中箭而亡,大西政權也隨著他的犧牲而灰飛煙滅。

"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進入四川,佔據成都,裂土稱王,建立了大西政權。此時的張獻忠意氣風發,滿懷壯志,誓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出來。然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位春風得意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三年就戛然而止了,是非功過也就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盤點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入四川,建大西

公元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運氣並不算壞,這支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偏居西南,不僅遠離抗清的是非之地,前方還有李自成這個出頭鳥來頂雷。更關鍵的是對位的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大草包,此君終日與詩文為伴,不習武略。當時有人建議他增兵十三隘,以備後患,被他當做耳邊風,結果導致張獻忠的起義軍橫行西南,如入無人之境,於1644年農曆八月五日攻陷成都。兩個多月後,春風得意的張獻忠就建國號大西,立年號大順,正兒八經得當起了皇帝。平心而論,張獻忠的成功固然有其用兵靈活多變的緣故,但起決定性因素的實際上是明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東北對抗後金入侵和在西北阻截李自成擴張,根本無暇顧及西南的戰局。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大西國建立後,張獻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權威,因此他在四川的統治可以說是相當嚴酷的。大西軍在攻佔重慶的時候,曾把抵抗過自己的一萬明軍處以割去耳鼻,截斷手臂的酷刑,手段殘忍至極。張獻忠會命人給當地的老百姓發放寫有“西朝順民”字樣的印信,當大西軍攻城時,人們只要背上有此四字,就不會被士兵們所傷害。由此可見,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必須要服從大西政權的領導,否則生命財產安全就得不到保證。

籠絡當地的豪紳地主

大西軍在進入四川的過程中,張獻忠對於當地的豪紳地主採取了籠絡安撫的策略,儘管他非常痛恨這些表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無惡不作的衛道士。但考慮到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安撫好他們對於穩定四川的民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對他們採取合作的態度。當時有不少豪紳地主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出任了大西國的各級官吏。我們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豪紳的記載,不過像《蜀難敘略》此類雜記所敘述的內容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確實屠殺過不服從自己,拒不與大西軍合作的豪紳。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讀書人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張獻忠深知打天下靠軍隊,這治天下就要靠讀書人。他在稱帝以後馬上就開設科舉制度,從讀書人中選拔人才。不過張獻忠的這種科舉制度帶有濃厚的強制主義色彩,如果受到大西政府召喚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未能出席,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被沒入營,而且周圍鄰居也要跟著遭殃,被十家連坐。然而這種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之上的科舉制度,為大西政權帶來的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得過且過而已。

籍富民大賈以充軍餉的經濟政策

張獻忠的起義軍數量比較龐大,而此時有恰逢亂世,需要大量的糧餉來維持軍隊的開支。明朝的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為陷入了增加稅收,官逼民反的惡性循環。張獻忠當然不會傻到重蹈明朝的覆轍,所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宣佈免除老百姓三年的地租,來收取民心,吸引附近的郡縣歸鄉。另一方面實行籍富民大賈的政策,逼迫富豪們“仗義疏財”解決龐大的軍費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窮人少交稅或不交稅,富人多交稅多資助。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張獻忠的在四川所推行的政策只能勉強維持住搖搖欲墜的大西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它的殘餘勢力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川綿州人郝孟旋本來被起義軍所俘虜,投降被授以上南道,他表面上歸順大西國,暗中卻將重要情報透露給明軍殘部曹勳等人。1645年11月他終於找到機會,殺害了眾多大西軍將士,並將雅州交到了曹勳的手裡。與此同時,一位名叫楊展的明軍舊將率軍在納溪縣與大西軍主力展開激戰並取得重大勝利,根據後人記載,此戰大西軍溺死者不計其數。1646年3月,楊展又在彭山江口與張獻忠親率的十幾萬大西軍激戰,結果大獲全勝,一舉焚燬了他們的舟船輜重,張獻忠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被迫退守成都。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放棄成都,由蜀入楚

大西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的消息讓張獻忠有些心灰意冷,1646年5月明總兵曾英又率所部逼近成都,張獻忠更是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便萌生了放棄成都,由川北入楚的想法。他在逃跑的時候做了一些暴行,儘管這在歷史上還存在許多爭議,但起碼對成都造成 了比較大的破壞。

殘忍殺害士兵家屬,霸佔其金銀財物

張獻忠認為婦女和財物是動搖軍心的罪魁禍首,他命令士兵在撤退前看到婦女格殺勿論,金銀財物全部收歸己用,帶不走的全部沉入江底。一時間成都成為一座人間地獄,已經成家育有子女的人無不慟訣。他還殘暴不仁的說道:“從我這裡得到的,就要由我來滅亡它,絕對不會遺留給其他人。”

西南重鎮毀於一旦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南的主要中心城市,然而即使是這樣,張獻忠依然毫不留情的用一把火燒燬了州縣衙門與厚重的城牆。並自認為很高明的說:“成都的城牆高大堅固,若不摧毀它,恐怕後來的人以此來守衛城防是很容易成功的。”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關於上述兩件事,我個人覺得有些可信度是比較高的,如焚燬城牆,確實符合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行為邏輯,也不是就張獻忠一個人這麼做過。收繳金銀財物沉入江底的事情也基本符合事實。但是屠殺婦女和老幼的罪名恐怕未必是事實,因為其他史籍中有很多關於張獻忠離開成都後,部隊中依然有不少婦女的記載。如《紀事略》就記載道“八月初六,自成都起行,望北進發,隨行婦孺部下五十萬。”至於其他史書記載張獻忠屠殺自己士兵的行為,我認為完全不符合邏輯,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士兵就是他的本錢,張獻忠還不至於做出自斷雙臂的事情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窮途末路,中箭而亡

張獻忠離開成都後一直被圍困於川北,到了1646年下半年,清軍已經徹底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基本控制陝西。而此時張獻忠的大西軍應該還有十來萬,但他根本沒想到清兵入川會來得如此迅速。原大西軍將領劉進忠叛變,先投明朝餘部,又轉而為清軍效力,此人熟知川中地形,使得清軍推進的十分迅速,大西軍被打得猝不及防,張獻忠在戰鬥中中箭而亡,大西政權也隨著他的犧牲而灰飛煙滅。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一家之言

縱觀張獻忠的一生,從起事到敗亡一共16年,可謂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儘管他沉重打擊了反動的封建統治,給予老百姓實際的利益,對於顛覆腐朽的大明王朝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從張獻忠發跡開始,這股起義軍的政治根基就是不穩固的。攻陷成都,統治四川本來就是受了幸運女神眷顧(當然那也是因為大西軍做好了準備)。要不是明四川巡撫陳士奇昏聵不明,張獻忠能否進成都都還是未知數。在成都稱帝后,以張獻忠為首的統治集團在三年的時間裡從來都不曾有過長期的戰略規劃,也不懂得利用大順軍、明朝餘部和清軍的矛盾合縱連橫,為自己的生存贏得空間。反而在後期的政策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導致許多四川的無辜百姓白白送了性命,無論是地主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階層都不願與其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大西政權的迅速滅亡又是符合歷史發展軌跡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