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遼闊的陸地和廣闊的海疆,陸地12個鄰國,12000公里的邊境線,不得不派重兵駐防,這是中國國防最大的特色:,鄰國多,陸軍比重高,但是中國海疆也同樣漫長,18000公里的海岸線,使得海防同樣成為巨大的難題,幾十年來,如何打造安全的海上防線,幾代海軍人想盡了辦法,最終在新世紀的開端,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航空母艦!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叫遼寧號,來源於前蘇聯的廢棄航母瓦良格號,航母艦載機來自於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的T-10K-7艦載機,結合通過中國仿製蘇27SK得到殲11B的成功經驗,最終成為殲15艦載戰鬥機,也是我國第一種成功服役的艦載機。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殲15艦載機是中國海軍第一款艦載戰鬥機

隨著殲15的成功服役,中國海軍的航母建造進程進一步加快,第二艘山東號已經下水試驗,接近服役不遠,第三艘也在緊張建造中,未來可望有更先進的航母進入服役,包括電磁彈射,平甲板,核動力等特點的新型航母將會在不遠的未來進入中國海軍,使得中國海軍從過去的近海防禦,發展到遠洋攻防兼備,為此中國新一代隱身艦載機也在緊張研製中。

從技術沿革來說,殲15其實算是中國第三代航母,中國海軍對航母的渴望源自於上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前蘇聯建造航母的消息披露,中國海軍也開始嘗試航母和航母艦載機的研發,第一次嘗試就是成飛的殲7和沈飛殲8II改航母艦載機。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殲8II戰鬥機也曾經做過航母艦載機的改進方案

但是這一次嘗試很快就以失敗告終,原因很簡單,不管殲7還是殲8II戰鬥機,基本機翼設計都是高速2馬赫為基本設計點,飛機採用57度後掠角大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性能好,但是起降性能卻比較差,起降速度經常接近300公里每小時,這對於航母起降來說,完全不合格。

除了機翼設計之外,殲7和殲8II戰鬥機最大的問題還有,飛機採用落後的渦噴發動機,油耗太高,壽命短,而且海上使用耐腐蝕性比較差,外加飛機機體空間有限,載油量比較小,艦載機改型性能極差,不存在像樣的戰鬥力!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殲8II改淘汰後,這是沈飛的殲13改艦載機

殲7和殲8II戰鬥機小改方案慘遭淘汰,最終沈飛想出來一個新辦法,這就是廢物利用:被殲10淘汰的殲13方案經過修改之後成為新一代艦載機,這就是上圖,可以看到外表酷似美國F-18CD大黃蜂戰鬥機,1側機翼有3個掛點,分別是副油箱,反艦導彈,以及翼尖的霹靂8B空空導彈,飛機尾部採用後機身邊條設計,在後邊條上安置平尾,這使得飛機超音速飛行性能較好。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成都的新艦載機由殲10總師宋文驄擔任,飛機採用了兩側進氣

成都第二輪艦載機,和瀋陽一樣,也放棄了殲7的機頭進氣落後架構,採用了類似F18戰鬥機的常規佈局設計,就在邊條設計上和瀋陽殲13艦載機方案有一些差異,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使用單發設計,機翼採用邊條加較小後掠角大展弦比設計,飛機具備更好的升阻力特性。

但是雙方的設計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中國發動機技術落後,發動機推力小,可靠性差,採用單發設計不能解決上艦安全性問題,而且單發設計推重比較低,飛行性能差,而且飛機機體空間有限的弱點仍然難於解決,所以兩家艦載機都被取消,進入新一輪。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這就是成都的艦載機,從內到外都經過大改,和殲7沒有任何技術上的聯繫了


新一輪艦載機要求就更明確,採用AL-31F或者太行發動機這種12.2噸的大推力發動機,而且採用兩臺保證安全性和機動性,這一次就成殲10戰鬥機雙發大改對決T-10K-7仿製型號,最終瀋陽的T-10K-7仿製方案由於風險低成熟度高,而且俄羅斯方面有蘇33可做潛在的技術諮詢方,而成都的殲10雙發改進型,雖然具備更高的理論計算性能,但是客戶認定風險過高,缺乏經驗,慘遭淘汰。


殲15戰鬥機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其實算是第三代


這是網友畫的雙發殲10艦載機想象圖,性能更好

瀋陽以低風險控制和實物樣機贏得了合同,並得到了中國第一款艦載機的合同,但是誰都沒想到,艦載機技術也不簡單,沈飛研發殲15戰鬥機經過艱難攻關終於定型,打破了中國航母艦載機的空白,遺憾就是在可靠性和飛控問題上問題較多,事後看,或許選擇成飛雙發殲10戰鬥機改更加合理,從殲10A和殲11B戰鬥機對比來看,殲10A可靠性和飛控更加完美,經過雙發改進之後,更適合艦載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