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為什麼叫會寧?

宇文泰 西魏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古代史 甘肅人甘肅事 2017-03-28

會寧是個神奇的地方,別的不說,單就“會寧”二字的來歷就有些不凡。

“會寧”的“會”和“會師”有關;會寧的“寧”和“安寧”有關。

先看歷史上的兩次“會師”:

第一次“會師”發生在公元553年。

據《元和郡縣誌》(唐元和年間宰相李吉甫撰)記載:“周太祖為西魏相來巡,會師於此,土人張信罄資饗六軍。太祖悅,因命置州,以會為名。”

按:周太祖即宇文泰,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取代西魏建立北周以後,追封宇文泰為太祖。西魏前期,宇文泰為相,大權在握,廢帝二年(公元553年) 宇文泰自長安西巡來到會寧縣境內,與其西征的部隊在此會師。當時,本地有一富戶叫張信,為討好西魏統治,將家中的糧食、牛羊貢獻出來,迎接宇文泰的到來, 宇文泰十分高興,認為這是朝廷長治久安的徵兆,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大會師,於是下令在這裡置州,將州名定為會州,這就是歷史上“會州”的來歷。

第二次“會師”就是著名的紅軍會寧大會師。

19369月,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陝北商議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地點,毛澤東慎重地說:“三軍會合的地點是要慎重考慮,選個好地方,上次和國燾會合,選了個兩河口,結果分道揚鑣了。這回再不能重蹈覆轍。”

當時,周恩來建議把會師地點放在會寧,理由是會寧是隴中重鎮和交通樞紐,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必須經過會寧。紅軍會師會寧,既佔領了樞紐地帶,又掌握了戰略主動權。毛澤東聽了以後高興地說:“好,三軍會師,就放在會寧。”

歷史上的兩次會師都選擇在會寧,這恐怕不是簡單的巧合。

會寧,為什麼叫會寧?

會寧

會寧,為什麼叫會寧?

會寧

再看歷史上的兩次“安寧”

第一因為地震而改“會州”為“會寧州”

元朝後期,會州境內多次發生地震。元惠宗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會州境內發生強烈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畜死亡甚多,不到一年,公元1353年會州境內又發生了強烈地震。元朝統治者為了祈求神靈保佑會州安寧,便下詔將“會州”改名“會寧州”,意思是希望這裡的人民永遠能夠安寧。

第二次: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1936年, 當中央做出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會師的決定以後,毛主席高興的說:“會寧,好地名,好地名啊!會寧、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央決定 紅軍在會寧會師,是非常英明的,紅軍的會寧會師,是革命的需要,是歷史的選擇,從此以後,中國革命迅速走向成功,紅軍的會寧會師的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 平,帶來了安寧。

歷史上的這兩次“會師”和兩次“安寧”都和會寧有關,這充分說明了會寧這個地方的神奇和美麗。

會寧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這裡千溝萬壑,黃土縱橫,乾旱少雨,苦甲天下。但是在這片貧瘠的黃土地裡卻深埋著深厚的文化,而且豐富多彩,處處打印著黃土的痕跡。會寧的風俗文化深厚而豐富,因此淺談一下。

會寧,為什麼叫會寧?

會寧

會寧多山,有吧“七川九樑八道塬,一十八座大名山”,這是難得的資源,勤勞得會寧人很會利用資源的,他們不會白白的浪費掉每一個發揮自己優越性的機會,淳樸的會寧人給每一座大山都賦予了瑰麗而遙遠的神話傳說。在諸多的傳說中,桃花山的故事尤為悽美。

桃花山位於現成東,下臨祖厲河,話說明朝朱元璋時期祖厲河邊住者一戶人家,主人姓晏,精通陰陽之術,人稱“晏陰陽”。晏陰陽膝下有一子名叫晏志龍,。這晏陰陽在垂暮之年為自己在桃花山上尋得一處風水寶地作為墓地。原來那保底是龍脈之所,預示著墓主人之子即晏志龍為天子之才。不料這一大逆不道之舉為陰陽大家劉伯溫識破,遂掘其墓而斷龍脈,擒志龍斬殺于山中。血流汩汩,染赤山石,色如桃花,故為桃花山。

除了桃花山這麼悽美的傳說,還有關於孫悟空的傳說呢。那就有關聯了會寧另一座很出名的大山:位於縣城西北的鐵木山。鐵木山因鐵木真曾率兵經過而得名,又因“旱塬秀峰”的美譽而聞名,在鐵木山眾多的風景中,“逼水珠“最為驚心動魄,百米高的懸崖上,一塊巨石橫立半空,遮住陽光。傳說那是孫悟空從泰山移來的,當時會寧洪水氾濫,百姓遭災,適值唐僧師徒取經路過大聖遂用巨石恆于山崖之上,洪水隨止。故後人在”逼水珠“旁建廟供奉唐僧師徒——這就是會寧人自創的神話!會寧人的想象力和黃土一樣粗獷而樸素。會寧人一代又一代地在自己創造的神話裡,虔誠膜拜,永未丟棄。

會寧的方言,是黃土造就的另一項偉大工程。會寧的方言,更和黃土一樣樸素而平凡。有人形象的將會寧方言稱之為”會普”。

自從會寧有歷史以來,田地是他們最寶貴的財產。春耕夏鋤秋收冬藏,會寧人一直沿著這樣的軌跡運行。毛驢是他們最好的幫手,農具是他們的命根子。早蒼茫洪荒的天地裡,在一望無際的黃土上,刻苦著汗水與疲勞,收穫與喜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