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斡腹之謀

一、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

大理滅國之後,為了方便鎮守,兀良在原大理五處要地設立“五府”,並安置置19 處萬戶府,規定皆歸於雲南王管轄,駐守大理的雲南王成了此地的最高統治者。

好景不長,公元1271年,雲南王忽哥赤被其下屬寶合丁毒殺,由於大理當時還不受中央直接管轄,最高領導者死後大理頓時一片混亂,雖說寶合丁被以最大速度捉拿歸案並誅殺,挽回了些許蒙古政府的顏面,但是雲南王被毒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因此,元朝調整了對雲南地區的管理制度,將雲南設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省區,大臣賽典赤·贍思丁成為雲南第一位省長,關於雲南省範圍,《賽平章德政碑》稱:“東接宋境,西距蒲甘( 在今緬甸北部) ,北抵吐蕃,南屆交趾,地方千里者五,總隸百餘州。”可見其與前身大理“其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裡而近”相差不遠,基本保持從南詔到大理時期對雲南的管轄範圍不變。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斡腹之謀

一、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

大理滅國之後,為了方便鎮守,兀良在原大理五處要地設立“五府”,並安置置19 處萬戶府,規定皆歸於雲南王管轄,駐守大理的雲南王成了此地的最高統治者。

好景不長,公元1271年,雲南王忽哥赤被其下屬寶合丁毒殺,由於大理當時還不受中央直接管轄,最高領導者死後大理頓時一片混亂,雖說寶合丁被以最大速度捉拿歸案並誅殺,挽回了些許蒙古政府的顏面,但是雲南王被毒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因此,元朝調整了對雲南地區的管理制度,將雲南設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省區,大臣賽典赤·贍思丁成為雲南第一位省長,關於雲南省範圍,《賽平章德政碑》稱:“東接宋境,西距蒲甘( 在今緬甸北部) ,北抵吐蕃,南屆交趾,地方千里者五,總隸百餘州。”可見其與前身大理“其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裡而近”相差不遠,基本保持從南詔到大理時期對雲南的管轄範圍不變。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賽典赤

雲南建省後,以善闡為省治(當今稱之為省會),又因為中慶路治所,所以雲南省治又被稱之為“中慶”,同時,大理最後一位國王段興智杯俘虜之後,非但沒有被蒙古人所殺害,反而賜予其大理總管之職位,且許以世襲,在滇西之地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當然段氏仍然接受中慶之地省長管轄。

雲南作為作為蒙元進軍中南半島的前線,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出於對雲南地區的安全考慮,元朝除了設置行省之外,還派遣樑王與雲南王鎮守此地,二者分工明確,樑王地位相比於雲南王高,所以鎮守雲南省治,雲南王則聽從樑王號令,鎮守在雲南各處要害之地。自此,雲南地區擁有了三股兵力,即鎮守中央的樑王,處於雲南要害處的雲南王和滇西的大理總管段氏。

到了元朝中後期,雲南地區僅剩兩股勢力,樑王基本控制行省,而段氏畢竟是當年的皇室,則在雲南西部發展自己的勢力,擁兵自重,不受樑王的管轄,雙方經常有摩擦發生。直至公元1364年,四川起義軍攻入雲南,樑王倉皇逃竄,這才向段氏求援,段氏旗開得勝,化解了雲南這次危機,也救下了當時的樑王孛羅,樑王報恩,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段功,沒過幾年,樑王又對段功起疑,將其誘殺在通濟橋。段功的兒子得知後,悲憤不已,自封行省平章,樑王多次攻打無果,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中央出面調節,這才終止了雙方互相攻伐的局面,但自此,段氏和樑王再不相往來。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斡腹之謀

一、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

大理滅國之後,為了方便鎮守,兀良在原大理五處要地設立“五府”,並安置置19 處萬戶府,規定皆歸於雲南王管轄,駐守大理的雲南王成了此地的最高統治者。

好景不長,公元1271年,雲南王忽哥赤被其下屬寶合丁毒殺,由於大理當時還不受中央直接管轄,最高領導者死後大理頓時一片混亂,雖說寶合丁被以最大速度捉拿歸案並誅殺,挽回了些許蒙古政府的顏面,但是雲南王被毒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因此,元朝調整了對雲南地區的管理制度,將雲南設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省區,大臣賽典赤·贍思丁成為雲南第一位省長,關於雲南省範圍,《賽平章德政碑》稱:“東接宋境,西距蒲甘( 在今緬甸北部) ,北抵吐蕃,南屆交趾,地方千里者五,總隸百餘州。”可見其與前身大理“其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裡而近”相差不遠,基本保持從南詔到大理時期對雲南的管轄範圍不變。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賽典赤

雲南建省後,以善闡為省治(當今稱之為省會),又因為中慶路治所,所以雲南省治又被稱之為“中慶”,同時,大理最後一位國王段興智杯俘虜之後,非但沒有被蒙古人所殺害,反而賜予其大理總管之職位,且許以世襲,在滇西之地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當然段氏仍然接受中慶之地省長管轄。

雲南作為作為蒙元進軍中南半島的前線,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出於對雲南地區的安全考慮,元朝除了設置行省之外,還派遣樑王與雲南王鎮守此地,二者分工明確,樑王地位相比於雲南王高,所以鎮守雲南省治,雲南王則聽從樑王號令,鎮守在雲南各處要害之地。自此,雲南地區擁有了三股兵力,即鎮守中央的樑王,處於雲南要害處的雲南王和滇西的大理總管段氏。

到了元朝中後期,雲南地區僅剩兩股勢力,樑王基本控制行省,而段氏畢竟是當年的皇室,則在雲南西部發展自己的勢力,擁兵自重,不受樑王的管轄,雙方經常有摩擦發生。直至公元1364年,四川起義軍攻入雲南,樑王倉皇逃竄,這才向段氏求援,段氏旗開得勝,化解了雲南這次危機,也救下了當時的樑王孛羅,樑王報恩,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段功,沒過幾年,樑王又對段功起疑,將其誘殺在通濟橋。段功的兒子得知後,悲憤不已,自封行省平章,樑王多次攻打無果,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中央出面調節,這才終止了雙方互相攻伐的局面,但自此,段氏和樑王再不相往來。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段功戲劇形象

元朝後期,中原地區已被明朝佔據,元朝中央退居北方,朱元璋招降當時駐守雲南的樑王無果,派兵攻打雲南,樑王兵敗逃竄,最後自盡在晉寧,雲南地區被蒙元統治的時代宣佈結束。

二、蒙元統治雲南地區做的貢獻

治水

雲南第一位省長賽典赤上任之後,深感當地水患對當地人民人身安全以及財產所造成的損失,立即下令對年久失修的滇池進行治理,以管控上游六河、擴導下游出水口的方法為方針,自己親自帶領人員在上游修建水壩,派遣親信對下游河口進行疏通擴張,整個工程耗時三年。

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之後,滇地的水患大大減少,人民得以更加平靜的生活,免於天災,不僅如此,在對河道進行治理之後,水位下降,雲南頓時多出了數萬畝良田,這也意味這百姓能夠更多的生產糧食,將自身經濟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因為這件事情,百信對蒙元的統治非但不反感,反而心懷感激,要知道大理王朝後期由於對滇池疏於管理,常常會發生水患,造成無數財產損失不說,更多的是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上演了一幕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斡腹之謀

一、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

大理滅國之後,為了方便鎮守,兀良在原大理五處要地設立“五府”,並安置置19 處萬戶府,規定皆歸於雲南王管轄,駐守大理的雲南王成了此地的最高統治者。

好景不長,公元1271年,雲南王忽哥赤被其下屬寶合丁毒殺,由於大理當時還不受中央直接管轄,最高領導者死後大理頓時一片混亂,雖說寶合丁被以最大速度捉拿歸案並誅殺,挽回了些許蒙古政府的顏面,但是雲南王被毒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因此,元朝調整了對雲南地區的管理制度,將雲南設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省區,大臣賽典赤·贍思丁成為雲南第一位省長,關於雲南省範圍,《賽平章德政碑》稱:“東接宋境,西距蒲甘( 在今緬甸北部) ,北抵吐蕃,南屆交趾,地方千里者五,總隸百餘州。”可見其與前身大理“其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裡而近”相差不遠,基本保持從南詔到大理時期對雲南的管轄範圍不變。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賽典赤

雲南建省後,以善闡為省治(當今稱之為省會),又因為中慶路治所,所以雲南省治又被稱之為“中慶”,同時,大理最後一位國王段興智杯俘虜之後,非但沒有被蒙古人所殺害,反而賜予其大理總管之職位,且許以世襲,在滇西之地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當然段氏仍然接受中慶之地省長管轄。

雲南作為作為蒙元進軍中南半島的前線,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出於對雲南地區的安全考慮,元朝除了設置行省之外,還派遣樑王與雲南王鎮守此地,二者分工明確,樑王地位相比於雲南王高,所以鎮守雲南省治,雲南王則聽從樑王號令,鎮守在雲南各處要害之地。自此,雲南地區擁有了三股兵力,即鎮守中央的樑王,處於雲南要害處的雲南王和滇西的大理總管段氏。

到了元朝中後期,雲南地區僅剩兩股勢力,樑王基本控制行省,而段氏畢竟是當年的皇室,則在雲南西部發展自己的勢力,擁兵自重,不受樑王的管轄,雙方經常有摩擦發生。直至公元1364年,四川起義軍攻入雲南,樑王倉皇逃竄,這才向段氏求援,段氏旗開得勝,化解了雲南這次危機,也救下了當時的樑王孛羅,樑王報恩,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段功,沒過幾年,樑王又對段功起疑,將其誘殺在通濟橋。段功的兒子得知後,悲憤不已,自封行省平章,樑王多次攻打無果,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中央出面調節,這才終止了雙方互相攻伐的局面,但自此,段氏和樑王再不相往來。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段功戲劇形象

元朝後期,中原地區已被明朝佔據,元朝中央退居北方,朱元璋招降當時駐守雲南的樑王無果,派兵攻打雲南,樑王兵敗逃竄,最後自盡在晉寧,雲南地區被蒙元統治的時代宣佈結束。

二、蒙元統治雲南地區做的貢獻

治水

雲南第一位省長賽典赤上任之後,深感當地水患對當地人民人身安全以及財產所造成的損失,立即下令對年久失修的滇池進行治理,以管控上游六河、擴導下游出水口的方法為方針,自己親自帶領人員在上游修建水壩,派遣親信對下游河口進行疏通擴張,整個工程耗時三年。

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之後,滇地的水患大大減少,人民得以更加平靜的生活,免於天災,不僅如此,在對河道進行治理之後,水位下降,雲南頓時多出了數萬畝良田,這也意味這百姓能夠更多的生產糧食,將自身經濟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因為這件事情,百信對蒙元的統治非但不反感,反而心懷感激,要知道大理王朝後期由於對滇池疏於管理,常常會發生水患,造成無數財產損失不說,更多的是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上演了一幕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水壩

商業開發

“薄徵稅以廣行旅”“輕抽收以廣商賈”,這是賽典赤在位期間對雲南地區商業方面施行的政策,基於此,雲南成為了一個經商的好地方,無數商人因為這種優惠政策來往雲南進行交易,而賽典赤見雲南自古是以海貝代錢幣進行交易,為了避免破壞這一習俗,特地向元朝中央申請保留雲南這一本土貨幣交易特色,並且要求中央對雲南的貨幣體系進行保護,即禁止他處海貝流往雲南充當貨幣。

除此之外,當地各類金屬礦也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雖多處被官方掌握,但還是有少數許以民間私下運營,這樣一來,雲南的礦業高速發展,成為了元朝金屬礦開採加工的重要之地。

教育

賽典赤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在他到雲南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展教育,《賽平章德政碑》記載中說到:賽典赤剛一到雲南就再省治設立相應的儒學官職,同時興建雲南第一座孔子廟,修建孔子廟的時候,賽典赤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用於購買地基,其他官員見省長如此,也紛紛效仿。自此,雲南地區的教育機構開始慢慢興建,“文風大興”成為形容雲南教育變化最恰當的一個詞。

"

公元1253,蒙古實施“斡腹計劃”,蒙古宗王忽必烈受命率領輕騎兵遠征大理,在攻下大理都城後,忽必烈率領部分軍隊迴歸,留下大將兀良繼續討伐大理餘黨,不久,八府、四郡與三十七部被其收服,大理正式宣佈滅國。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斡腹之謀

一、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

大理滅國之後,為了方便鎮守,兀良在原大理五處要地設立“五府”,並安置置19 處萬戶府,規定皆歸於雲南王管轄,駐守大理的雲南王成了此地的最高統治者。

好景不長,公元1271年,雲南王忽哥赤被其下屬寶合丁毒殺,由於大理當時還不受中央直接管轄,最高領導者死後大理頓時一片混亂,雖說寶合丁被以最大速度捉拿歸案並誅殺,挽回了些許蒙古政府的顏面,但是雲南王被毒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因此,元朝調整了對雲南地區的管理制度,將雲南設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省區,大臣賽典赤·贍思丁成為雲南第一位省長,關於雲南省範圍,《賽平章德政碑》稱:“東接宋境,西距蒲甘( 在今緬甸北部) ,北抵吐蕃,南屆交趾,地方千里者五,總隸百餘州。”可見其與前身大理“其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裡而近”相差不遠,基本保持從南詔到大理時期對雲南的管轄範圍不變。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賽典赤

雲南建省後,以善闡為省治(當今稱之為省會),又因為中慶路治所,所以雲南省治又被稱之為“中慶”,同時,大理最後一位國王段興智杯俘虜之後,非但沒有被蒙古人所殺害,反而賜予其大理總管之職位,且許以世襲,在滇西之地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當然段氏仍然接受中慶之地省長管轄。

雲南作為作為蒙元進軍中南半島的前線,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出於對雲南地區的安全考慮,元朝除了設置行省之外,還派遣樑王與雲南王鎮守此地,二者分工明確,樑王地位相比於雲南王高,所以鎮守雲南省治,雲南王則聽從樑王號令,鎮守在雲南各處要害之地。自此,雲南地區擁有了三股兵力,即鎮守中央的樑王,處於雲南要害處的雲南王和滇西的大理總管段氏。

到了元朝中後期,雲南地區僅剩兩股勢力,樑王基本控制行省,而段氏畢竟是當年的皇室,則在雲南西部發展自己的勢力,擁兵自重,不受樑王的管轄,雙方經常有摩擦發生。直至公元1364年,四川起義軍攻入雲南,樑王倉皇逃竄,這才向段氏求援,段氏旗開得勝,化解了雲南這次危機,也救下了當時的樑王孛羅,樑王報恩,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段功,沒過幾年,樑王又對段功起疑,將其誘殺在通濟橋。段功的兒子得知後,悲憤不已,自封行省平章,樑王多次攻打無果,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中央出面調節,這才終止了雙方互相攻伐的局面,但自此,段氏和樑王再不相往來。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段功戲劇形象

元朝後期,中原地區已被明朝佔據,元朝中央退居北方,朱元璋招降當時駐守雲南的樑王無果,派兵攻打雲南,樑王兵敗逃竄,最後自盡在晉寧,雲南地區被蒙元統治的時代宣佈結束。

二、蒙元統治雲南地區做的貢獻

治水

雲南第一位省長賽典赤上任之後,深感當地水患對當地人民人身安全以及財產所造成的損失,立即下令對年久失修的滇池進行治理,以管控上游六河、擴導下游出水口的方法為方針,自己親自帶領人員在上游修建水壩,派遣親信對下游河口進行疏通擴張,整個工程耗時三年。

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之後,滇地的水患大大減少,人民得以更加平靜的生活,免於天災,不僅如此,在對河道進行治理之後,水位下降,雲南頓時多出了數萬畝良田,這也意味這百姓能夠更多的生產糧食,將自身經濟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因為這件事情,百信對蒙元的統治非但不反感,反而心懷感激,要知道大理王朝後期由於對滇池疏於管理,常常會發生水患,造成無數財產損失不說,更多的是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上演了一幕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水壩

商業開發

“薄徵稅以廣行旅”“輕抽收以廣商賈”,這是賽典赤在位期間對雲南地區商業方面施行的政策,基於此,雲南成為了一個經商的好地方,無數商人因為這種優惠政策來往雲南進行交易,而賽典赤見雲南自古是以海貝代錢幣進行交易,為了避免破壞這一習俗,特地向元朝中央申請保留雲南這一本土貨幣交易特色,並且要求中央對雲南的貨幣體系進行保護,即禁止他處海貝流往雲南充當貨幣。

除此之外,當地各類金屬礦也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雖多處被官方掌握,但還是有少數許以民間私下運營,這樣一來,雲南的礦業高速發展,成為了元朝金屬礦開採加工的重要之地。

教育

賽典赤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在他到雲南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展教育,《賽平章德政碑》記載中說到:賽典赤剛一到雲南就再省治設立相應的儒學官職,同時興建雲南第一座孔子廟,修建孔子廟的時候,賽典赤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用於購買地基,其他官員見省長如此,也紛紛效仿。自此,雲南地區的教育機構開始慢慢興建,“文風大興”成為形容雲南教育變化最恰當的一個詞。

大理被滅之後,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經營

​▲孔子廟

三、結語

蒙元對雲南地區的統治經營時間長達127年之久,在蒙古騎兵佔領雲南之後,並沒有採取種族區分歧視雲南當地人民,除了讓其被中央直接管轄之外,還派出軍隊鎮守,保證其地區安全。

賽典赤對雲南地區的積極經營,讓困擾民眾的水患得已解決,又獲得良田萬畝,商業上的開發,也讓雲南經濟的到了快速且穩定的發展,積極興辦教育,讓雲南“文風大興”,推動了西南地區與內地的文化交流,解決了雲南地區與中原文化存在隔膜的現狀。此後的雲南在蒙元的不斷經營之下得到了充足的發展,不僅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還吸引了大批外來人員到此定居,對雲南的影響積極而深遠。

參考資料:

《雲南志略·諸夷風俗》《元史》《南詔野史》《蒙兀兒史記》《賽平章德政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