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銷量萎縮背後:低端車“死期來臨”中高端車迎來春天?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業內眾所周知,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迎來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進入2019年,這種不太樂觀的趨勢仍未止跌,其中原因眾說紛紜。

比眼前的不樂觀更令人擔憂的是未來的不確定。合資股比逐步放開、允許外商在華獨資建廠等一系列開放政策,給外資車企提供更好機遇的同時,也給自家車企帶來了更多壓力。

措手不及的改變與未來趨勢的未知,讓不少車企陷入慌亂——繼續深耕低端,還是拔高一下向高端轉型?當下,該如何基於原有品牌的調性,對產品作出調整,才能適應新的時代?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汽車市場變化下,車企的眾生相,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市場找準產品的策略,愛卡汽車近日對話了So.Car汽車數據工場創始人、CEO張曉亮。

作為專注汽車行業諮詢工作15年的“觀察者”,張曉亮從購車輪次變化、品牌層級等多方面,談及了他對今天車市變化的認識和理解。

車市銷量萎縮背後:低端車“死期來臨”中高端車迎來春天?

貼身肉搏競爭下,比拼“性價比”已經OUT了!

與張曉亮的對話以一條朋友圈為開場。

5月20日早上,他在其朋友圈這樣寫道:今後車企95%以上的銷量將是紅海市場貼身肉搏中拼殺出來的。越是這樣,產品戰略越不能盯著眼前那幾個競品去盤算性價比。

對此,他向筆者解釋稱,從十幾年前汽車市場大面積空白,到現在有上千種車型可選,車企也由產品規模增長期進入到空白市場的逐漸飽和期。“這就意味著,下一階段市場肯定會進入到貼身肉搏的競爭狀態。”張曉亮認為,“要想在這種狀態下生存下去,就需要學會貼身肉搏的作戰方式。”

在他看來,車企的作戰主力應該由銷售端轉移到產品端,由“性價比”轉移到“產品定位”上來。他說,“銷售端可以通過性價比來吸引用戶,但產品端就不能只關注性價比,而首先要考慮產品要定位在哪一層級,才能具有獨樹一幟的競爭力。”

打個比方,軸距2.7m的SUV市場普遍定價為15萬元以上,而如果做到10萬元,則是考慮性價比因素。但是,當這一市場逐漸飽和的時候,車企的關注點應放在,怎麼將10萬元級別的SUV做得更好。

“對車企來說,並非每個階段都應該以規模優先,而應該以品牌、產品組合需要達成的整體戰略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

車市銷量萎縮背後:低端車“死期來臨”中高端車迎來春天?

張曉亮認為,“表面上看,大家都說市場狀況不好,銷量下滑、很多車企不景氣,好像與消費升級背道而馳,但從購車輪次角度看,這是典型的消費升級的表現。”

購車輪次如何影響購車需求?

張曉亮分析道,以往車市的主力由剛剛具備購車能力的用戶驅動,典型的是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到二、三、四線城市逐層開發的過程,但如今,這種快速普及的過程基本已經走完。換言之,每年會有上千萬人集中釋放出購買力的過程基本已告一段落。具體表現為,去年,市場增換購人群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50%。“這就意味著,下一步市場最主要的購買主力將來自以前有車,現在要換車的人群。”

具體到城市來看,他舉例稱,北京地區很多人已經輪到第三次、第四次購車,越往二、三、四線城市,首次購車的人群比例越高。此外,當第二輪次購車時,一線城市換車週期相對較短,越向小的城市,換車週期越長。“在北京,一款車可能開4-5年就會換掉,而很多小城市,基本上這一週期為8-10年左右。”他說。

“這就導致了市場總量在下降,但是隨著消費升級,用戶換車預算在增加,對產品的要求和判別能力也在提升。”張曉亮總結道:

“中國是一個學習型市場,第一輪購車時,很多消費者不懂車,預算也不足,在配置等方面做出妥協性選擇;當第二輪購車時,消費者有了更多預算,但購車有很多用力過猛的需求,比如,真皮座椅、全景天窗等,希望一款車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第三、第四輪次購車時,消費需求開始迴歸理性,主要取決於當時的經濟狀況。”

車市銷量萎縮背後:低端車“死期來臨”中高端車迎來春天?

低端車市場萎縮 中、高端車才有出路?

從去年開始,低端車市場逐漸被中高端車型擠壓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中汽協有分析指出,“隨著消費者首次購車比例逐漸下降,低端乘用車產品市場份額在持續萎縮,各細分領域產品逐步向高端化發展,中等排量、中高端轎車、SUV等產品成為市場增長的主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羅磊此前表示:“未來中國市場上,20萬-30萬價格區間的豪華品牌入門車型銷量增長空間最大。”

低端車市場為何日漸萎縮?在張曉亮看來,在市場起步階段,中國傳統汽車品牌大多以低端產品切入市場,進而延伸出兩種路線。一種是,由低端品牌逐漸向高端發展,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溢價能力,比如上汽、吉利等。

另一種是,通過低端車降價來刺激需求,最後,產品越做越低端。張曉亮表示,“如果產品規劃階段只盯著性價比來做低端市場,那麼品牌會越做越差,不利於再向高端轉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實際上,走這種路線的車企現在普遍比較糟糕。”

他認為,低端車銷量之所以越來越不景氣,未必與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有關。比如,“五菱、寶駿的車做得也可以,但就是因為產品過於低端了。”

車市銷量萎縮背後:低端車“死期來臨”中高端車迎來春天?

“過於低端的產品實際上是為了市場在普及進程中的基礎需求準備的,但是,在市場消費升級時,做減法去鋪量,像做普及型市場採取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如果這種節奏沒有踏準,正好是被消費升級第一個衝擊到的,同時還有這個層級的品牌。”

那麼,中、高端車才是未來的出路?張曉亮建議,車企至少要跟上高端車發展的節奏。“並不是說要做到很高端,比如,今天的天花板是15萬元,那麼向上探3萬元,逐步打破天花板,來一步一步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

編輯點評: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節奏快、變化大,對車企來說,如果還按照產品普及階段的策略來應對今天快速發展的市場,則很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優先被淘汰出局。

singl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