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下四府粵劇

湛江粵劇發軔於清代中葉,是早期在高州、雷州、廉州、瓊州、廣東省下四府流傳的粵劇流派餘脈;流佈於廣東、廣西部分地區,也常到香港、澳門、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

廣東湛江粵劇是早期在高、雷、廉、瓊廣東下四府流傳的粵劇流派的餘脈。又稱下四府粵劇,有較濃的地方特色。

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代表人物

湛江粵劇事業的發展提高,孔雀屏功不可沒。她14歲開始從藝,由於天資聰穎,勤學苦練,數年後即成為廣州太陽升粵劇團的主要演員。

1957年,她剛滿20歲,即到粵西粵劇團擔任正印花旦。通過學習和深人群眾,逐步懂得了藝術為誰服務的道理,不但長期紮根湛江,而且數次主動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資,對穩定隊伍、鞏固劇團起了重要作用。

數十年來,她的足跡遍及粵西城鄉,一絲不苟地為觀眾演出,塑造了許多性格不同的藝術形象,深受廣大群眾愛戴。她扮演的李雙雙受到周恩來總理的稱讚。在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大城市演出,也受到觀眾與同行的讚譽。

香港的媒體稱她為“萬能旦後”。她為藝術事業做出了貢獻,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並被推選為湛江市政協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劇協副主席。

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湛江粵劇團

湛江市粵劇團的前身是藝風粵劇團,1957年後正式改名為湛江市粵劇工作團,曾多次赴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演出和進行文化交流。

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粵劇·歷史沿革

1959年,改為國營湛江市粵劇團。1965年10月,市粵劇團改名為湛江市話劇團。1974年11月恢復湛江市粵劇團建制。1983年地市合併,藝術團體體制改革,市粵劇團與粵西粵劇團合併。

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榮譽

近幾年,湛江粵劇以新的英姿展現在國內外的戲曲舞臺上。

湛江粵劇團參加廣東省第一屆演藝大賽,黃小鳳獲得金獎,樑小明獲得銀獎;

參加廣東省第二屆演藝大賽,樑小明獲得金獎,黃凌宇獲得銀獎,黃惠玲、符康清獲得銅獎。

吳川市粵劇團的《雙雄鬧殿》參加第三屆羊城國際粵劇節後,又應香港特區政府邀請赴港作粵劇南派藝術研討演出;

林國光團長在香港舉辦粵劇南派表演藝術講座。

同年,湛江粵劇團參加廣東省第三屆演藝大賽,樑小明、莫燕雲獲得金獎,王惠玲、林婷獲得銀獎,樑小飛、吳稱貴、全昌耀、符康清、樑羽華、宋洪波獲得銅獎。

2003年,樑小明被廣東省劇協評為“廣東戲劇十佳中青年演員”。

2004年吳川市粵劇團在吳川舉行粵劇南派藝術研討會暨吳川市粵劇團建團50週年慶典大會,演出《草莽英風》和名家曲藝摺子戲專場。參加演出的名家有:羅品超、彭熾權、丁凡、鄭培英、倪惠英、蔣文端、麥玉清等;中央文化部藝術局、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民間藝術協會、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深圳市文化局、廣東省粵劇院、廣西南寧粵劇團,以及穗、港、澳有關專家、領導參加。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為大會題詞:“粵劇瑰寶,推陳出新。”並從省的特別經費中撥款100萬元扶持該團發展南派藝術,促成南派藝術培訓中心奠基。

同年,該團移植的傳統粵劇《巾幗奇英》參加第四屆羊城國際粵劇節演出,榮獲金獎。湛江粵劇團參加廣東省第四屆演藝大賽,樑小明、王惠玲獲得金獎。

湛江粵劇在一段時間裡,排練演出非常活躍,上演了一批好戲,如《悅城龍母》、《雙槍陸文龍》、《蠻女招親》、《珍珠塔》(湛江粵劇團),《草奔英風》、《雙雄鬧殿》、《搜寶鏡》(吳川市粵劇團),《海國天后》、《廉石傳奇》(廉江市粵劇團),《三闖梅府》、《陳御史平寇》(遂溪縣粵劇團)等;並且常到港澳地區演出。

湛江粵劇團立足本地區,面向全世界,不斷提高藝術水平和演出質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該團除了到港澳地區演出,還常到新加坡、加拿大、美國演出,博得國內外觀眾的青睞與好評。該團重視培養粵劇接班人,其創辦的小孔雀培訓班,不但為其培養人才,使該團保持實力、活力,長盛不衰,還為整個粵劇劇種、兄弟團體輸送不少好演員,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與表彰。

南派藝術瑰寶—吳川粵劇

吳川粵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