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幼兒園 藝術 音樂 早期教育 河馬媽媽育兒奇想 河馬媽媽育兒奇想 2017-09-10

前不久,家裡給喜歡唱歌的女兒報了某知名音樂中心的幼兒課程,昨天是我們上的第六堂課。原本的目的只是讓孩子接觸和感知音樂,沒想到收穫遠不止此。每一堂課上老師傳遞的不僅僅是音樂知識,還在向父母們傳遞著先進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拿給女兒上課的桃子老師說過的三句話來舉例說明:

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第一句:媽媽不用說話,把孩子的小手拿起來就可以了。

幼兒階段的啟蒙課程的孩子處於三到五歲的年齡段,每個班10個孩子左右。第一堂課,當老師說請大家打開電源準備用琴之時,孩子們都忍不住開始胡亂地按響琴鍵。

聽到教室裡的亂響,爸媽們不約而同地開始呵斥自己的孩子,而老師絲毫沒有生氣,微笑地對爸媽說,”如果孩子沒有在需要的時候用琴,爸爸媽媽不用說話,只需要把孩子的小手拿起來就好了。“果然,一瞬間教室裡就變得鴉雀無聲了。

最有用的方法往往是最簡單的,套用到生活場景裡有好多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與其不斷地提醒孩子認真吃飯,不如自己享受吃飯的當下然後離開餐桌;與其催促孩子趕緊睡覺,不如關掉燈不再發出聲響;與其抱怨孩子把你的化妝品弄得亂七八糟,不如收拾好避免孩子拿到……

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說教或責備孩子不應該做什麼。面對孩子不被允許的行為,爸爸媽媽只需要想想自己可以做什麼,你的行動已經清楚地告訴了孩子他應該怎麼做。

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第二句:媽媽不要做傳聲機,把聽課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孩子。

課堂上,每當老師在教授方法或發出指令時,爸爸媽媽就開始側頭向孩子轉述:趕緊翻到20頁;大拇指放在中央C的位置;音調到星星11……

於是,桃子老師說了以下的話:媽媽們不要提醒孩子下一步做什麼,他們需要自己集中注意力聽到老師在說什麼,而不是媽媽傳遞給他,這一次沒有聽到,下次他就會注意,不然他們會一直依賴於媽媽的轉述,媽媽只需要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給予幫助就好了。

聽完這些話,我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旁邊不斷提醒,聽課的人變成了我而不是孩子。為什麼我會這樣做?一是我不確信孩子可以自己聽明白老師的意圖;二是我認為自己比孩子厲害,應該被孩子需要。

回到生活場景,我們剝奪孩子權利的事可謂比比皆是:當孩子笨拙地想把飯喂進嘴裡,我們無情地拿開他的手;當孩子費勁地想學習穿衣服時,我們三下五除二給他穿上;當孩子搭著凳子洗自己的小碗,我們奪過碗說,你還小……

女兒明年就要邁入小學的大門,而我卻在剝奪了孩子學會如何聽課的機會,這樣的做法如何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呢?把權利和責任交還給孩子,孩子才能從中逐漸理解老師的意圖及學習重點,並提升上課的注意力。

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第三句:媽媽要給孩子的幫助是,給孩子拆解目標,讓他一點點地去達成。

第五堂課上孩子們開始學習彈“DoReMi“的指法,老師在佈置作業說,“指法練習對於孩子來說要一下子掌握是挺難的事,現在最重要的是不破壞孩子的興趣。爸爸媽媽回去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正確彈出“DoReMi“這個目標分成6個步驟,然後6天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孩子達到當天的小目標就可以停止練習,並給予孩子鼓勵。

這才是爸媽真正需要給孩子的幫助,一點不錯。回到孩子的養育上,孩子需要學習的很多技能也是可以分步驟的,比如學穿衣服就可以分為下面幾步:第一步,從簡單易穿的衣服開始,向孩子介紹裡外、正反,每個洞是做什麼的;第二步,示範給孩子看;第三步,讓孩子嘗試,開始的時候爸媽可以不露聲色地幫忙;第四步,孩子穿,爸媽可以語言提示;第五步,讓孩子自己穿,自已糾錯。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一件事孩子很難一次做到,爸媽應該幫助孩子把一件事分成小的步驟,每一步只需努力一點點就可以達到,以避免目標太大,孩子出現畏難情緒。

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很喜歡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他的一生能影響多少人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老師在課堂上和風細雨的話,背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並不斷地影響著更多的家庭。決定自己做什麼、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做到、讓孩子學會分步驟達成目標,希望Get到的爸爸媽媽都用起來,在育兒路上我們一同成長。

音樂老師看似平常的三句話,卻道出了孩子幼小銜接的核心祕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