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

只要你給孩子時間,他們就一定能做得好,經歷一遍遍失敗一遍遍重來,終於成功的心情一定是振奮的,讓孩子更加自信的。

而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等孩子一個小時?恐怕五分鐘都到不了,大人就會急著搶過來“幫忙”了……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是不會給學齡前的孩子用針線的,因為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我們也不由得好奇發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當然會被扎到。”

“那家長不會鬧麼?”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們都覺得好像有點丟人。

老園長一臉茫然地萌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

只要你給孩子時間,他們就一定能做得好,經歷一遍遍失敗一遍遍重來,終於成功的心情一定是振奮的,讓孩子更加自信的。

而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等孩子一個小時?恐怕五分鐘都到不了,大人就會急著搶過來“幫忙”了……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是不會給學齡前的孩子用針線的,因為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我們也不由得好奇發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當然會被扎到。”

“那家長不會鬧麼?”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們都覺得好像有點丟人。

老園長一臉茫然地萌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是啊!人生的公平恐怕就是,小時候不摔小跟頭,長大就要摔大跟頭。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讓孩子受一點傷”已經成為考核幼兒園的硬性標準了(當然虐童事件除外)。我們的確應該反思,為什麼“別國的孩子已經在玩那個,而我們卻還在擔心這個”。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

只要你給孩子時間,他們就一定能做得好,經歷一遍遍失敗一遍遍重來,終於成功的心情一定是振奮的,讓孩子更加自信的。

而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等孩子一個小時?恐怕五分鐘都到不了,大人就會急著搶過來“幫忙”了……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是不會給學齡前的孩子用針線的,因為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我們也不由得好奇發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當然會被扎到。”

“那家長不會鬧麼?”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們都覺得好像有點丟人。

老園長一臉茫然地萌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是啊!人生的公平恐怕就是,小時候不摔小跟頭,長大就要摔大跟頭。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讓孩子受一點傷”已經成為考核幼兒園的硬性標準了(當然虐童事件除外)。我們的確應該反思,為什麼“別國的孩子已經在玩那個,而我們卻還在擔心這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殘疾”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課


參觀期間,我們還看到一些發展明顯有障礙的孩子,有些是心智上的落後,有些是身體的不足,於是,我們聊到了“融合教育”。很多時候,殘疾、自閉症、智力障礙兒童是很難被社會正常接納的,很多人認為特殊兒童就應該待在特殊機構中。

在這家兒童園,特殊孩子和大家在一起上課和玩耍。讓人感動的是,孩子們有著某種天然偉大的接納能力,一切大人們認為的矛盾,都只是認為而已。

園長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年我們辦運動會,當時有一名孩子有比較嚴重的身體障礙,5歲了還不會走路,只能爬。老師也非常想讓這個孩子參加運動會,但是又發愁不知道怎麼幫助他。我就讓老師們去問問孩子們的意見,沒想到孩子說:他雖然不能跑步,但是我們都會爬啊,為什麼我們不在運動會上比賽爬呢,這樣我們就都能參加比賽了。”

“當我們提到特殊人群,我們總要想方設法讓他們追上正常人的水平,幫著他逼著他也要去夠到正常的那條線,以為只有那樣才會被社會接納。但這只是成年人的想法,而孩子會和我們相反,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接納。

聽到這我感動得眼眶發酸喉嚨哽咽,作為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們每天掛在嘴上的都是愛與尊重,都是無條件接納。

這些字眼都高高在上,彷彿是每個做父母的一輩子修煉的目標,但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完全不起眼的日本兒童園中,我在一個個細節中看到了愛與尊重。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

只要你給孩子時間,他們就一定能做得好,經歷一遍遍失敗一遍遍重來,終於成功的心情一定是振奮的,讓孩子更加自信的。

而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等孩子一個小時?恐怕五分鐘都到不了,大人就會急著搶過來“幫忙”了……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是不會給學齡前的孩子用針線的,因為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我們也不由得好奇發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當然會被扎到。”

“那家長不會鬧麼?”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們都覺得好像有點丟人。

老園長一臉茫然地萌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是啊!人生的公平恐怕就是,小時候不摔小跟頭,長大就要摔大跟頭。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讓孩子受一點傷”已經成為考核幼兒園的硬性標準了(當然虐童事件除外)。我們的確應該反思,為什麼“別國的孩子已經在玩那個,而我們卻還在擔心這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殘疾”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課


參觀期間,我們還看到一些發展明顯有障礙的孩子,有些是心智上的落後,有些是身體的不足,於是,我們聊到了“融合教育”。很多時候,殘疾、自閉症、智力障礙兒童是很難被社會正常接納的,很多人認為特殊兒童就應該待在特殊機構中。

在這家兒童園,特殊孩子和大家在一起上課和玩耍。讓人感動的是,孩子們有著某種天然偉大的接納能力,一切大人們認為的矛盾,都只是認為而已。

園長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年我們辦運動會,當時有一名孩子有比較嚴重的身體障礙,5歲了還不會走路,只能爬。老師也非常想讓這個孩子參加運動會,但是又發愁不知道怎麼幫助他。我就讓老師們去問問孩子們的意見,沒想到孩子說:他雖然不能跑步,但是我們都會爬啊,為什麼我們不在運動會上比賽爬呢,這樣我們就都能參加比賽了。”

“當我們提到特殊人群,我們總要想方設法讓他們追上正常人的水平,幫著他逼著他也要去夠到正常的那條線,以為只有那樣才會被社會接納。但這只是成年人的想法,而孩子會和我們相反,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接納。

聽到這我感動得眼眶發酸喉嚨哽咽,作為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們每天掛在嘴上的都是愛與尊重,都是無條件接納。

這些字眼都高高在上,彷彿是每個做父母的一輩子修煉的目標,但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完全不起眼的日本兒童園中,我在一個個細節中看到了愛與尊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什麼才是“高級”的教育?


可惜篇幅有限,還有太多的細節沒有說完。

比如我瞭解到這所兒童園沒有一個地方貼了海綿防撞角,他們相信即使再小的孩子也可以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讓世界適應他們。

我瞭解到,為了讓學步期的寶寶鍛鍊大運動,他們用心地將1-2歲的班級放在二樓,為的是讓孩子可以多次爬上爬下。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

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嗎?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

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揹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正巧前段時間,我跟隨一個研學團走訪了日本幾家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日本早期教育,有很多心得感受想跟愛學習的家長們分享一下~

我參觀的是一家在京都當地非常有名的認定兒童園

什麼是認定兒童園?

在日本學前教育有3種模式:保育園、幼稚園、認定兒童園。

認定兒童園,是日本2006年開始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體制,一方面是希望補救保育園幼兒園整體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是試圖探索一種“保教合一”新型教育機構形式。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這家兒童園非常低調不希望被過多打擾,這點讓我非常欣賞,據領隊小姐姐說,一些網紅日本幼兒園已經把接待參觀做成了生意,連賣門票帶賣周邊,真的拿自己當旅遊景點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沒有炫酷的設備,出人意料的質樸


在科技發達的日本,全球最自動化的國家,這所兒童園保持著難得的質樸,不算大的教室,屋頂轉頭電風扇,褪色的實木桌椅,簡單得近乎簡陋的木製積木,讓我一時很難相信這就是當地最好的兒童園。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在我們參觀時,3歲以下的寶寶在充氣水池裡玩水,這是每個夏天都會有的玩水時間。其中有一個水池底部是斜坡,為了幫助那些怕水的寶寶一點一點去適應。日本教育很注重和大自然玩耍,夏天玩水,冬天玩火(篝火),秋天玩沙玩土基本都是標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3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在二樓多功能教室中做晨會,內容是念經(這是家信仰佛教的兒童園)和為當天過生日的寶寶送祝福,過生日的小朋友會在胸前別一朵小花,這樣這天裡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說“生日快樂!”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晨會結束後,孩子們稀里嘩啦地下樓梯,樓梯口趴著一隻毛色鋥亮的大黑狗,它是副園長家的狗,十幾歲了,每天都會跟著副園長一起來上班,幾乎每個孩子走過都會跟它打招呼或者去抱抱它,大黑狗安安靜靜甘之如飴。沒有老師在旁邊催促他們“要上課了別玩了”,在一旁觀察的我只覺得歲月靜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一根跳繩帶來的感動


“猜猜這是什麼?”老園長問,“這可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喲!”

見我們一行人面面相覷,老園長揭曉了答案:“這是孩子們的跳繩!”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的?好厲害啊!大亨6歲前好像連鞋帶都系不好呢!

緊接著的第二個反應是:跳繩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幹嘛要自己做?大亨用的是質量非常好的塑料跳繩,有可愛的小青蛙手柄,還有計數功能。這種布條做的跳繩,怕是不太好跳吧。

沒等我好奇發問,老園長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

“在日本,人們生活節奏快,科技發達,只要花錢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所以孩子們會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想讓下一代忘記,每一樣東西原本是怎麼來的。比起給孩子買玩具,我更願意讓他們為自己製作玩具。”

做跳繩時,每個孩子會得到三根白色的10cm*3m的白布條,老師會提供五種顏色,讓孩子挑選再自行染色,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色彩搭配,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製作跳繩活動每年一次,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上手了,當然第一次編麻花辮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每個中班的孩子都會分配一名大班的學長。有經驗的“老手”出馬指導,但是學長的指導僅限於口頭,不能自己上手。有的大班孩子會嫌中班孩子手慢而自己上手幫忙,老師看到後都會讓他們拆掉重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種互助設計真的精妙,對於中班孩子,既堅持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又給他們幫助引導,不至無助和挫敗,中班的孩子會努力學會其中的要領,因為一年後他們也要教學弟學妹們呢。

而對於大班的孩子,指導別人會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只允許口頭上的交流更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直接上手會被老師拆掉的。

小班(3歲)孩子的跳繩則是大班孩子幫他們做的,當然小班寶寶可不能閒著,他們的工作是抻著布條打下手。

從孩子3歲開始,一條跳繩是看著哥哥姐姐為自己做的,一條是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完成的,一條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全程沒有老師的幫忙,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學習者,再變成指導者,三條跳繩見證著成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跨越三年進展緩慢,但我只想說這真是棒極了!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他們居然讓孩子拿危險的“針”!


除了跳繩,我們還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手工縫的小布袋,用來裝玩具。園長說:“這都是孩子一針一線縫的,有些孩子因為精細動作不太好,把線穿過針眼要一個小時,而老師就會耐心地等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

只要你給孩子時間,他們就一定能做得好,經歷一遍遍失敗一遍遍重來,終於成功的心情一定是振奮的,讓孩子更加自信的。

而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等孩子一個小時?恐怕五分鐘都到不了,大人就會急著搶過來“幫忙”了……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是不會給學齡前的孩子用針線的,因為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我們也不由得好奇發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當然會被扎到。”

“那家長不會鬧麼?”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們都覺得好像有點丟人。

老園長一臉茫然地萌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是啊!人生的公平恐怕就是,小時候不摔小跟頭,長大就要摔大跟頭。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讓孩子受一點傷”已經成為考核幼兒園的硬性標準了(當然虐童事件除外)。我們的確應該反思,為什麼“別國的孩子已經在玩那個,而我們卻還在擔心這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殘疾”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課


參觀期間,我們還看到一些發展明顯有障礙的孩子,有些是心智上的落後,有些是身體的不足,於是,我們聊到了“融合教育”。很多時候,殘疾、自閉症、智力障礙兒童是很難被社會正常接納的,很多人認為特殊兒童就應該待在特殊機構中。

在這家兒童園,特殊孩子和大家在一起上課和玩耍。讓人感動的是,孩子們有著某種天然偉大的接納能力,一切大人們認為的矛盾,都只是認為而已。

園長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年我們辦運動會,當時有一名孩子有比較嚴重的身體障礙,5歲了還不會走路,只能爬。老師也非常想讓這個孩子參加運動會,但是又發愁不知道怎麼幫助他。我就讓老師們去問問孩子們的意見,沒想到孩子說:他雖然不能跑步,但是我們都會爬啊,為什麼我們不在運動會上比賽爬呢,這樣我們就都能參加比賽了。”

“當我們提到特殊人群,我們總要想方設法讓他們追上正常人的水平,幫著他逼著他也要去夠到正常的那條線,以為只有那樣才會被社會接納。但這只是成年人的想法,而孩子會和我們相反,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接納。

聽到這我感動得眼眶發酸喉嚨哽咽,作為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們每天掛在嘴上的都是愛與尊重,都是無條件接納。

這些字眼都高高在上,彷彿是每個做父母的一輩子修煉的目標,但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完全不起眼的日本兒童園中,我在一個個細節中看到了愛與尊重。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什麼才是“高級”的教育?


可惜篇幅有限,還有太多的細節沒有說完。

比如我瞭解到這所兒童園沒有一個地方貼了海綿防撞角,他們相信即使再小的孩子也可以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讓世界適應他們。

我瞭解到,為了讓學步期的寶寶鍛鍊大運動,他們用心地將1-2歲的班級放在二樓,為的是讓孩子可以多次爬上爬下。

孩子被針扎、割破手指,日本幼兒園這樣做,卻被家長叫好


我還了解到,在這裡2歲以後的孩子上午就沒有間點吃了(早飯和午飯中間那頓),為了讓孩子感覺到餓,這樣就會好好吃飯了。

每一點都讓我覺得,嗯,這真的很日本!

如果讓我找一個詞來概括這家兒童園,我能想到的就是“高級”兩個字,當然不是硬件上的高級。這裡簡樸而不簡單,看似隨意卻處處都有先進理念,不教而教,才是高級的教育智慧。

小步在家早教,來自清華、斯坦福的精英團隊,全球735萬家庭的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