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幼兒園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河馬媽媽育兒奇想 河馬媽媽育兒奇想 2017-08-31

夜裡下雨,小區裡的路面上積起大大小小的水窪,送女兒去幼兒園的路上,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趁一旁的奶奶不注意,兩腳“砰”地跳進了一個大水窪裡。濺起的水溼了衣褲,孩子卻咯咯咯地直笑,奶奶一看氣壞了,把他從水裡扯了出來,朝著屁股就是一巴掌,嘴裡大聲呵斥到,“你這個瓜娃子(意指小渾蛋、傻孩子),衣服不要你洗是不是……”

面對孩子的“淘氣”,不知你是如何對待的呢?在女兒3歲前,我和這位奶奶的處理方式極為相似,直到有一天……

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那一天,我帶女兒去隔壁小雨家玩,進她家的時候,小雨正在埋著頭玩著什麼,走近後發現小雨在居然在客廳玩沙,弄得一桌一地一頭都是沙,我脫口而出,“天哪,到處都是沙,好難收拾啊。”只見小雨媽媽笑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孩子最喜歡玩的就是水和沙,掃掃洗洗不就行了。”

“掃掃洗洗不就行了?”,一句貌似簡單的話在此刻卻頗含深意。這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很多場景,比如:當孩子想用手抓飯吃的時候,爸媽怕孩子飯菜弄得到處給孩子餵飯;當孩子要拉著爸媽一起玩時,爸媽怕孩子耽誤自己的時間而把手機遞給孩子;當孩子上幼兒園尿溼了五條褲子,爸媽怕洗褲子太麻煩而惱怒地責備孩子……

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如果孩子被當作麻煩,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又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呢?

把孩子當麻煩,帶給孩子的影響

1、我“不好”

怕麻煩的爸媽最愛說什麼呢?沒錯,就是“不能、不要、不可以”。“不”無疑是一個否定的詞,當一個孩子總被否定的時候,孩子做事變得畏畏縮縮,越來越依賴別人,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行為中感到被認同、有價值,當然也無法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2、失去探索的樂趣

孩子的力量是弱小的,爸媽堅持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在嘗試過幾次後還是得不到許可,於是就不再探索。這樣的事多了,孩子對世界就逐漸地失去好奇心,對什麼都不再感興趣,而興趣卻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師,這兩年常說的“空心病”就是源於沒有興趣。

3、我是不被接受的

當孩子才學會用筷子、顫顫巍巍地要給你挑菜時,你滿心喜悅,可因為擔心菜掉下來嘴裡卻說“不用,我自己來挑”的話。孩子想用他才學會的技能向你表達愛,而你卻不接受。當一個人愛不被接受時,他對這個世界會產生疑惑:自己是被人需要的嗎?我的存在好像也沒多大意義。這樣的想法不會立即體現出來,但是會留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對以後價值觀的建立產生影響。

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你若把孩子當麻煩,他真的就成了麻煩。爸媽怕孩子飯菜弄得到處給孩子餵飯,大一點你會埋怨“這麼大了還不自己好好吃飯”;爸媽怕孩子耽誤自己的時間而把手機遞給孩子,你又常氣惱“天天就知道看手機”;爸媽怕洗褲子太麻煩而責備給孩子的發展帶來阻礙並影響自尊的建立。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急切地問,那應該怎麼做呢?

爸媽怎麼做?

1、把“不”改為“你可以”。

孩子的諸多行為並不是不能做,而是時間、地點、環境等條件不對罷了,把“不”改用“你可以+合適的條件”的語言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是被接納的。說起來有點抽象,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例如:把“不能玩水”改為“你可以在洗手間去玩水”;“不可以用剪刀”改為“媽媽在旁邊的時候你可以用剪刀”;“不能打媽媽”改為“打不是愛,你可以摸摸我表示愛”等。

2、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由探索

擔心孩子把家裡畫得亂七八糟,就買一卷白板紙貼一個牆面,與孩子約定可以在這面牆上隨便畫;擔心孩子玩沙把地板弄髒,就給孩子準備一個合適的小的區域,讓孩子在這個區域隨意玩。讓孩子知道自己探索是被允許的,一旦爸媽放輕鬆,允許孩子的行為,總能找到平衡點,一切也都將變得簡單。

3、接受孩子的愛

孩子的愛有時看上去會很糟糕,糟糕到你不認為那是愛:可能是給你端水卻打爛的杯子、一雙洗得不怎麼幹淨的襪子、一頓難吃的飯菜,那又怎樣呢?爸媽們都笑呵呵地接受吧,因為我們知道這對孩子有多重要。

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養育孩子,該讓他們赤腳撒野的時候,就不要讓他們一本正經地做乖小孩;該讓她們和朋友嬉水打鬧的時候,就不要讓她們穿著公主裙提著裙腳在岸邊圍觀。知道所謂的“麻煩”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尊重天性,孩子就不會成為真正的麻煩。

隔壁媽媽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對付“熊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