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永輝超市 萬達集團 沃爾瑪 京東 財經 中國食品報 2018-12-13
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永輝超市與張軒寧先生簽訂雲創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以3.94億元的價格轉讓永輝雲創20%股權。這20%股權也將使得永輝雲創被剝離出永輝超市報表。

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轉讓後,張軒寧與永輝超市的持股都低於30%,則有機會對永輝雲創不再並表。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投資方與被投資方是否存在強控局面呢?

就出現了張軒寧與張軒鬆解除一致行動人動作。

為什麼是張軒寧接盤永輝雲創呢?

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很明顯,張軒寧持有的永輝超市只有7.77%,持有永輝雲創卻有9.6%

而張軒鬆持有永輝超市14.7%,持有永輝雲創為0%

充分顯示這次換手早已經過設計,只是選擇在這個時間公佈而已。

為什麼是3.94億轉讓20%股份呢?

永輝超市2017年三季度淨利潤為13.92億,2018年三季度淨利潤為10.18億,同比下滑26.9%。這3.94億應該就是彌補淨利潤差額的。

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原因?

騰訊在今年1月份宣佈以1.875億入股永輝雲創拿下15%股份,現在張軒寧以3.94億隻拿20%股份,給了永輝雲創50%的溢價空間。

既然幾個月時間就給了那麼高的溢價,應當是相當看好。難不成張軒寧主動拿錢補貼永輝超市不成,誰能給大股東們那麼大的壓力?

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從半年報前十大股東來看:前十大股東累計持股達64.92%,也就是前十開外的基本沒有話語權。剝離永輝雲創的壓力來源應該比較清晰。

假設真不是來自十大股東的壓力呢?

畢竟永輝超市保留了對雲創5年的回購權。

設立相應約束條件為:5 年內,

1)張軒寧先生不得質押雲創股份;

2)張軒寧先生所持有額的雲創股份只能轉讓給永輝超市或公司指定第三方;

3)如雲創在境內上市,則不受以上約束。

從前兩項看,轉讓給張軒寧可以理解為只是過渡;從第三點看,假戲也可能成真哦。

假設永輝超市轉讓雲創只是過渡,那麼臨時要那3.94億作甚?

根據永輝超市另一公告:擬 35 億收購萬達商管 1.5%股份,拓展優質物業發力雲超業務。

永輝現金流淨額也就22億,很明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收購萬達商管出資安排 :永輝超市以現金方式分兩期支付標的資產對價。

第一期轉讓款:永輝超市應於本協議生效之日起 30 日內儘快向一方集團支付標的資產價格的 30%;

第二期轉讓款:自取得協議約定的股東名冊、出資證明書後 60 日內,永輝超市應儘快向一方集團支付標的資產價格的 70%。

也就是永輝超市要先準備10億給一方集團送去,至於後面融資什麼時候到位,只能到了再說,這錢得先付。

剝離完超級物種的永輝超市是否還有想象空間?

剝離超級物種的永輝還是當年暴漲的永輝嗎?

永輝超市在沒有超級物種之前股價長期在4塊錢徘徊,超級物種借新零售東風后,永輝超市突然一騎絕塵。雖然永輝雲創保留了5年回購權,但如果被解鎖了,鴨子也就飛了。

永輝超市現在等於把所有籌碼壓在雲超上面,想兩手抓兩手硬,可惜錢不夠。雲超面臨著快速規模化,前面幾年幾大賣場巨頭收縮,把市場拱手相讓,現在基本都開始覺悟了,相繼啟動擴張之路。加上盒馬鮮生、美團小象、京東7FRESH等跨界勢力瘋狂掃店,原本看似充沛的物業供量,瞬間變成狼多肉少的局面。加上商業地塊供量逐年減少,且能夠拿到商業用地的基本為地產TOP榜巨頭,要繼續維持高速擴張,必須選擇上游地產巨頭抱團。

萬達的商業儲備是國內地產巨頭中最多的,號稱未來步入千店行列。但萬達對於利潤的飢渴也是很明顯的。從最早合作方為沃爾瑪,到後來選擇承租能力較強的永輝,再後來選擇承租能力更強的中小超市,如福建、廣西、雲南給冠超市;海南、廣東的百佳匯超市等等。這幾年永輝能夠拿到萬達的物業少之又少。收購一方集團手上的萬達商管股權有利於跟萬達商管保持一定溝通的想象力,但作為一個持股1.5%的股東,實際話語權也不會太大。預計在同等條件下,永輝獲得優先權。

從永輝超市的換手來看,永輝把對手盤還是設在傳統超市上,攘外必先安內,對於新零售對手還不準備正面開火。想先把傳統超市收拾了,再慢慢對付跨界物種。對傳統超市則以未來越來越大的規模優勢碾壓其單店利潤最大化模式,最後三把斧還是“高銷售、高週轉、高融資”。(來源 聯商網作者王國平,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